• 专题
  • 《了凡四训》之全息哲学简牍8

    时间:2017/10/18 浏览次数:1697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342




    《了凡四训》全息哲学简牍


     唐密传灯真圆阿奢黎


    “孟子论立命之学,而曰:『夭寿不贰。』夫夭寿,至贰者也。当其不动念时,孰为夭,孰为寿?细分之,丰歉不贰,然后可立贫富之命;穷通不贰,然后可立贵贱之命;夭寿不贰,然后可立生死之命。人生世间,惟死生为重,曰夭寿,则一切顺逆皆该之矣。


    至修身以俟之,乃积德祈天之事。曰修,则身有过恶,皆当治而去之;曰俟,则一毫觊觎,一毫将迎,皆当斩绝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实学。


    汝未能无心,但能持准提咒,无记无数,不令间断,持得纯熟,于持中不持,于不持中持。到得念头不动,则灵验矣。」”


    译文:


    孟子论述关于立命的学说时说道‘夭寿不二’,夭折、长寿乃两个极端不可能一样。然当心念不动时,哪个是夭折?哪个是长寿?如此细细区别则丰裕与乏匱无二,便可以判别人之贫富;蹇滞与通畅无二,便可判别人之贵贱;夭折与长寿无二,便可判别人之生死。人生在世,只有生死事大,即夭折或者长寿,一切顺境逆境都应该如此。说到修身养性反省,乃是积累福德祈请佛菩萨天地神祗的事情。修者,是身口意有恶业都当尽力除去,俟者,就是一丝贪心一丝攀缘都该断除,修为到这个程度可以直登造化之境,这些都是要努力勤行的。云谷禅师继续说道:我看你还没有能做到无念无心,如果能持准提佛母真言,不必计数,但只持诵不间断,做到持诵似乎未持诵,未持诵也在持诵,直到心念不动,必然灵验应心。



    点评:


    不二是圣者修为的境界,就普通百姓特别看重夭寿、生死、贫富、贵贱。生是为死做准备,然大多数人到了老来居然怕死,缘贪心和欲念太重。当欲念减少到最低限度,自然丰歉无别、夭寿不二、贫富不分、贵贱无殊、生死无别。如此才能与精神生命相应“合气”。佛家所谓“一念至诚三洲感应”,就是我们的心念之精神信息能量与佛菩萨天地神祗的精神信息能量“谐振”之结果所转化的物质化表现。相应者,就是合气,是物质与精神信息能量的交互谐振。如果缺乏虔诚、缺乏慈悲心,则不可能相应。一念之善与善相应,一念之恶与恶相应。与善相应,则健康长寿、富足、尊贵可期,与恶相应则夭折、贫贱速来。断恶修善是积累福德,弃善行恶是损减福德。本来我们“福德口粮袋”内容就有限,若损减不断,夭折怨谁?佛家修行中守护十善道就是最基本的行为规则,唯有守护身口意,命格才会“脱贫”,最终获得富足实现世间福报。







    上一条:《了凡四训》之全息哲学简牍7         下一条:《道德经》之全息哲学解读与养生81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