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理趣经》全息哲学简牍7

    时间:2018/2/16 浏览次数:1126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374

     

     

    此十七清净句,句句不离色、声、香、味、触五根,乃五根是一切烦恼之本,亦是菩提之源泉。诸大菩萨摩诃萨住五欲,然不着相五欲,是为利益救度有情之大愿、悲心、法性清净使然也。五根,()指眼、耳等五识所依之五种色根。又作五色根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亦即司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之五官及其机能。以此五者加上意根(心),则称为六根。五根除能感知、摄取外界之对象外,并能引起心内五识之认识作用,故称为‘根’。又五根系由物质而成立者,故又称五色根。数论派有五知根之说,其中身根又作皮根。就五根次第而论,据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三、俱舍论卷一、卷二等举出两说,一者五根之中,前四根皆取所造之色,故先举之;身根或取能造,或取所造,或二者俱取,即由于所取之境不定,故后举之。又前四根中,眼根、耳根能取远境,故先举之;鼻根、舌根取近境,故后举之。又取远境中,眼根之作用较耳根为远且速,故先举眼根而后举耳根。又取近境中,鼻根之作用较舌根为速且明,故先举鼻根而后举舌根。总此,而立五根之次第先后。二者五根所依处之上下差别的次第如下:眼根之所依居于最上,耳、鼻、舌、身四根之所依则依次居于下方。又于此五根中,眼根、耳根唯取不至境,称为离中知;鼻根、舌根、身根三者唯取至境,称为合中知。离中知,谓眼根能见远处诸色,然于如眼中之药等则反不能观;耳亦能闻远处声响,然近逼耳根者则反不能闻。合中知,谓鼻、舌、身三根必与对象直接接触,即根与境必须没有间隔方能产生作用,若两者相离则无从作用。又鼻、舌、身三根唯取等量之境(根与对境等量),此即合中知之故;眼、耳二根则并取等量境与不等量境。眼、耳二根因取量之不定,故有时取小境,如见毛端、闻蚊声等;有时取等境,如见葡萄、闻琴声等;有时则取大境,如见大山、闻雷声等。此即离中知之故。五根之外,意根属于无色法,因无形状,故无法计量。()指五无漏根。此五者对于降伏烦恼、引入圣道具有增上之作用,故称五根。为三十七道品中之第四科。即:()信根,信三宝、四谛等之道理者。()进根,又作精进根、勤根。勇猛修善法者。()念根,忆念正法者。()定根,使心止于一境而不散失者。()慧根,由定中观智所起,而了知如实之真理者。此五者皆为能生起一切善法之根本,故称为五根。又‘根’有增上、出生等之义,上记五种能令人出生无漏圣道,故称为五根。

     

    上一条:《理趣经》全息哲学简牍6         下一条:佛子问答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