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心经》全息哲学简牍7

    时间:2018/5/11 浏览次数:1378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410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同理,受不异空,空不异受;想不异空,空不异想;空不异行,行不异空;空不异识,识不异空。于大禅定、大三昧耶中,五尘消停,五根寂静,是以五蕴停息。此即《金刚界》所云之“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舍利子”,于此处,行者观念自身心为舍利弗,于日常中行戒定慧,方能于禅观中入于此深三昧境界,于精进行止中体会大禅定。设非尔者,亦是境中观花,身外参禅。



    “是诸法空相”, 法是途径,是津渡,是到达彼岸的舟楫。诸法虽可言表,然悉皆因缘所生,究其自性,皆属空性。诸佛如来已达涅槃彼岸,故有《金刚经》所云“法尚应舍何况非 法”。然在行者修行过程中,却必须是有法可依,设若无法可依,岂不盲人摸象?于三昧耶境中,诸法如幻如阳炎如旋火轮如泡沫如梦如幻。在觉者,诸法空相,在行者则诸法实相。于三昧耶境中,行者与本尊三密相应,是以诸法空相。



    以上则是诠释“晗”字门之“因业不可得义”。“晗”字有“因缘、因业、因果义”,于空性中道义中一切因缘因业悉不可见不可得。




    上一条:《心经》全息哲学简牍6         下一条:佛子问答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