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全息哲学》思想的萌芽——走进全息养生(219~ 239)

    时间:2022/7/4 浏览次数:940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421



    《全息哲学》思想的萌芽——走进全息养生(二一九)

    贪欲少了,螳螂就少了,黄雀也就闲着了。追求功名利禄,须有一个限度。超越自身福德所能承受的,必然被疾病、灾难、非横等所损耗,这么简单的道理咋就想不明白呢?明知是缰绳、枷锁还趋之若鹜,怎一个愚痴了得!
    曾经网络上流传一只猪在寺院拜佛,大家都很兴奋激动。殊不知,那头在寺院拜佛的猪,前身乃是一住持,因为贪婪成性,死后堕入畜生道,然良知未泯,知道唯有三宝可使之脱离苦道,故而来到寺院拜佛,出现令人惊奇的一幕。其拜佛的姿势、身形,多么惟妙惟肖而未失其前世风姿。
    心甘情愿,对于所喜欢的人事物的一种态度,乐意奉献关爱、帮助。然对于所厌恶的人事物则避之唯恐不及,更别说关心了。所以有爱憎,缘我们用自身的价值观判断人事物,会带有明显主观色彩,导致行为有喜好和厌恶。善恶非知见所能左右,乃六道轮回习气与今生教育、家庭、环境使然,如果有标准也非主观标准,而是因果关系作为标准。超越了因果关系流于表象,只会是因果的不断恶性循环、无休无止。佛家因缘法的真谛就是教会世人明白“如是因,如是果”,设若断灭因果,便能证得空性。
    丧心病狂,近乎疯狂的念头会导致语言和行为的极端表现,通常是恶心恶行。人性泯灭,眼里只有权力地位名声或者仇恨,于是便不择手段要么投机钻营,要么疯狂攫取财富,要么无耻自吹自擂,要么滥杀无辜。无论是所谓正义或者非正义的屠杀贫民的恐怖主义暴行亦是丧心病狂,为了出名不惜出卖肉体灵魂也是丧心病狂,昔日曾经流落畜生道尤其是猛兽猛禽道者投胎为人便是如此。
    随心所欲,是极端个人主义的表现,其言行思皆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对于他人之感受根本不管不顾。
    共同生活在一个大系统,所有的言行思,都必须遵守约定俗成的道德伦理规范。即使仰仗手中的权力、令人窒息的盛名、雄厚的资财,也不能任性而为。即使法律被买通,舆论被封杀,也不可能脱出因缘果织就的恢恢天网!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进步使人们学会了约束自己,如果依然固我地丛林法则般生存,那结果必然是血腥残忍的。
    《黄蘖传心法要》云“迦叶以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默契与心念一致相应,乃合气之真谛。人类需要学会与天地、山川、河流、森林、花草、动物共同生存,与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的鬼神即精神生命等相应,才能生活的更安宁。
    心心相印的最高境界,就是大三昧耶戒的遵守,就是自身含纳合气整个宇宙全部有情非情,自心如虚空就是完全无私、无欲的超然静态。
    学会感恩大自然的无私奉献,感恩生命链低端的全部有情,感恩一切非情及鬼神。
    《孟子·告子上》云“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周文王、周武王)兴,则民好善;幽厉(周幽王、周厉王)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省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被皆非与?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
    真圆合十!


    《全息哲学》思想的萌芽——走进全息养生(220)

    人性之善恶与生俱来,乃六道善恶习气,生在人中当更以仁义礼智束身修德。同时天地万物皆有规律和法则,必须要遵守,守之则能与天地万物合气!
    人们为了爱情、利益、名声、权力便不可避免地会勾心斗角,比之动物世界似乎文明了很多,因为阴谋诡计多了。当我们目睹像战争、暴恐事件中被残害的平民百姓的惨状,会大声斥责战争贩子、暴恐分子连禽兽都不如。当官僚罔顾民众,当法官枉法裁判,当医生草菅人命,当教师毁人不倦,当专家胡说八道,当警察胡作非为,当大师坑蒙拐骗,当官吏纵情声色,百姓一概只能用禽兽二字发泄心中的怒气。
    养生的社会环境,必然有情大多数遵礼守法,我们的当今社会养生吗?
    问心无愧,是正直善良的人会反省自己的言语、行为、思想,符合伦理道德遵守法律制度的感怀,尤其是别人不能察觉的思想。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云“君无须问此,只问己心。问心无愧,即阴律所谓善。”阴律,就是一合相的精神时空中的规律,亦即因缘果关系规律,换言之念头中的善恶乃由阴律来判断,即以因缘果关系规律形式表现出结果。问心有愧,不仅对人也对己如此,伤害别人后一旦良心发现,自己必然心神不安,亦成为自身行为的受害者。世间之人多是忘恩负义之辈,亦多数问心有愧。
    延伸体解真圆台球独一性规律,对环境中的人事物就该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态度。我们或许对于自己今天的状态不满意,实质上就是对于过去自己生存环境中全部因素的抱怨。因为正是过去的一切积极、消极因素而造成自己的今天,故而有时候难免会“想当初要不如何,现在该如何如何?”的后悔话,然系统中过去有恩于我们的因素在我们抱怨自身现状的同时也被抱怨了,这难道不是忘恩负义?再者,假设我们今天对自己的状态满意,今天自己的当下是系统中过去全部因素造就的,那么就该对过去的消极因素也深怀感恩。如果满意自己的现状,而抱怨过去的消极情境也是忘恩负义!
    《孟子·离娄上》云“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中华民族的仁闻就是释道儒中慈悲、友爱、和仁义礼智信。当释道儒传统文化被约束,这个社会能精神文明?《元史·仁宗纪三》写到“仁宗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达儒术,妙悟释典,尝曰‘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民不教以仁义礼智信,何言和谐社会?
    心安理得,缘所言行思没有违背伦理道德,没有伤害他人,也没有不敬畏天地鬼神,是以能够心安。
    违背伦理道德未必触犯世间法律,然触犯法律必定违反伦理道德。不得理,自然悖理,违背本然规律亦是悖理。比如转基因食品,首先是违反了本然规律,好比因为马跑的快,就给人腿转基因成为马腿一个道理。那些极力推崇转基因产品的有情,完全可以先自己尝试个十年八年,再来推荐不迟。极力推广转基因食品的有情们要么是利益所趋,要么就是存心不良。或许他们暂时因为没有相关法律制约可以心安理得,然最终天律必然予以严重惩处。
    功名利禄之争必然导致人心向背,对财色名食睡的追逐分化出多寡、高下、优劣、美丑等等差别,于是不平等的现实导致不平等的思维,也就有了不平等的语言和行为。
    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社区、一个地域、一个民族、一个宗教、一个国家如果不平等多了,家庭就会分崩离析,单位就会逐渐衰退,社区日益不睦,地域纷争竞起,民族内讧蔓延,宗教斗争激烈,国家动荡不宁。
    真圆合十!


    《全息哲学》思想的萌芽——走进全息养生(221)

    同心同德的基础,是物质利益的分配与精神利益的共享基本持平而没有明显差别。贫富、夭寿、尊卑、贵贱、順蹇、男女的差别,表明同心同德仅仅是一句理想的空话。虽然这些差别是因缘业力与今生的身口意之善恶使然,只要存在利益差别,必然很难同心,惟有于诸佛净土世界才可言同心同德。
    努力消除不平等不在于财富、权力、名誉平均分享,而是身口意努力做到慈悲、感恩。整个社会能有慈悲心、感恩心,大约也就没有不平等了,其时言同心同德似乎更有意义。而要实现同心同德,首先是让智慧传播弘扬开来,抛弃教条主义的束缚,恢复传统文化,努力降低人们的贪嗔痴,方能达到目的。当富裕者用盈余财富扶助贫困者,当教育者用美德教化人们,当管理者真心为了群体不辞劳苦,当大师真实具备了智慧和福德,当明星们不仅仅在演戏而是诠释真善美,当司法体系真正发挥其打击违法犯罪之职能,社会大众才会心悦诚服,和谐安定才能实现。
    由于六道轮回习气的潜移默化作用,尽管释道儒的智慧为人们所尊崇,然贪欲心重的有情还是会为了名闻利养,而宣传似是而非的所谓理论,或者有些小小神通就显摆以蛊惑人心,在佛家谓之曰外道即持歪理邪说之人。这些有情拒绝智慧,只接受教条的知识,拒绝精神只承认物质,拒绝美德只贪图私欲,诸如科学原教旨主义者、鼓吹转基因食品无害者、不信释道儒等所谓无神论者等等。其实他们是别有用心的,或许他们打着光明磊落的旗号,其实内心非常龌龊。
    社会需要和谐,让真正智慧的理念帮助人们修心养性,从而提高社会的整体精神水平和个人素质,如此社会人群才能心平气和地生活学习工作,是时方可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人们内心真实地祝福他人吉祥如意时,也就是社会风气良性恢复时。这一切基于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基于健全的民主法治,基于官吏们的清廉奉公,基于专家们的实事求是,基于教授们的认真钻研,基于大师们的智慧引领,基于全社会的道德伦理强化,基于老有所养的福利制度,基于人们都能敬畏天地君亲师守护身口意,彼时,歪风邪气将不再滋长。
    人们相互祝福时总言万事如意,现实生活十有八九却不如人意。很多时候遭遇不顺心、疾病、挫折、失意等问题时,人们会怪罪他人而没从自身寻找原因,或许表象上看确实和别人有直接或者间接关系,然深层因果却是往昔善恶因缘际会导致的,所谓瓜熟蒂落,即各种因缘此时聚齐而产生如此结果以便对往昔的恶业有个了结。
    看不清往昔因业,只在乎目下结果,于是怪罪怨恨之情油然而生。往昔因业不仅未了结,还种下了新的恶因,彼时因缘成熟又将再次出现障碍。
    我们与精神生命相处同一虚实时空体系,由于物质与精神的区别,于“一合相”中互不干涉,精神生命穿越物质之体无碍,物质生命穿越精神之体亦无碍。只要曾经于六道中有渊源,才会相涉有碍,相涉有好有坏,坏则表现出疾病、精神问题、挫折、非横等等,好则是身心健康、顺遂、平安吉祥。设若真要一切如意,就必须消除我们与精神生命、物质生命曾经的过节,达成互相谅解方可。这就是全息养生的重点,必须身口意行于十善道上!
    真圆合十!


    《全息哲学》思想的萌芽——走进全息养生(222)

    受现代物质实证主义还原法的深刻影响,人们在在分析问题时都会将事件孤立而抛弃系统,于是乎便有各种奇谈怪论随之诞生。比如不解宇宙全息观,执着地认定西方过无量微尘数世界有阿弥陀佛净土,东方过无量微尘数世界有药师如来琉璃世界!宇宙中有东南西北?月球、地球、太阳系、银河系等等无不处于旋转运动态中,东南西北是为了辨识而人为假设的三维参照而已。
    《金刚经》所云“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明白虚实宇宙全息一合相,阴界阳界全息一合相,物质与精神生命全息一合相,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哲学常识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基础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自己的身心,外因则是一合相中的有情非情。遭遇的不如意,大约只有通过对自身心的提高才可避免。现代人修行只在“心”上做文章,离开此“身”,心何所属?故而修行必须“身心”同修,心开智慧,身肩福德,才可谓“福慧双修”,否则就会落入之乎者也或者不可知论的误区,无异于外道了。
    “鬼上身”、“鬼压床”现象就是在虚实时空体系中,往昔冤情债主中未能投胎而作为孤魂野鬼者,与债主的“个人恩怨纠纷”。
    然现代人的解释所谓“鬼压床,指睡觉的时候突然有了意识但是身体不能动……在睡眠神经医学上是一种睡眠瘫痪症状,患者在睡眠当时,呈现半醒半睡的情境,脑波是清醒的波幅,有些人还会合并有影像的幻觉,但全身肌肉张力降至最低。”还有所谓“独立漂浮于空间的脑电波”强行占据某人的脑部时,其原来的脑电波会暂时处于被覆盖的状态,人暂时失去原有的意识,其行为被强占的脑电波所控制,那人就可以说是“被鬼上身”等等牵强附会的解释。
    现代人的解释由于割裂了物质与精神的逻辑关系,所以牵强附会不得要领。如果明白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虚实“一合相”,不仅“鬼上身”、“鬼压床”等现象的道理就明白无误了,其他的一切疾病、灾难、挫折之因果关系也会一清二楚。现代科学中还原法的逻辑,好比并不明白系统是什么样子,只是有一堆材料,在堆积的过程中牵强建立起点线面的关系,然后就以为了解整个系统了。即便如此,忽略了精神,还原法永远是有巨大瑕疵的。
    比如疾病,还原法认为是系统比如肝肾心肺等出现了问题,其实忘记了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共生于我们机体的微生物,离开机体内的共生微生物,人类不可能生存。且微生物与人体之间有一个生态平衡,一旦这个平衡关系被打破,微生物“作乱”就会表现出疾病状态,至于外因只是诱发因素而已。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既然肉体有共生微生物,同理人类的灵魂在理论上也应该有共生“灵魂”,如果能接受这点,“鬼上身”、“鬼压床”、“噩梦”等问题的答案就迎刃而解了。
    一心一意是做人做事必须的良好心态,专一精进必能取得成效。心猿意马、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大约什么也干不成。身口意的守护尤其必须一心一意,属于正见、正语、正业、正思,就坚定不移地予以贯彻,世间的身心健康不在话下,出世间转烦恼为菩提亦如囊中取物。然说易行难,往往人们受外环境情境的影响,攀缘心生,欲念就抬头了。
    欲念生起,思维语言行为就会表现出“不安静”,就不可能一心一意了。慈悲心、感恩心念念相续落实到生活学习工作中,渐渐便不经意地一心一意了,在修行人此为不住相修行。设若要专心致志于某事,除非有足够的定力,否则很难持久。故而于养生中,定力换言之毅力就相当重要了。
    真圆合十!

    《全息哲学》思想的萌芽——走进全息养生(223)

    三心二意者,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比如求医问病,病急乱投医可能会事与愿违。故而古人曰“阴阳先生多了埋不下死人”,大约就是不能信一而持之优柔寡断,最后不得如愿也更不能怨天尤人了。
    虚情假意,看似对他人曲意奉承实则虚与委蛇,以博得他人好感或者谋取某种利益,因为行为者自己觉得一旦真心实意流露可能事与愿违,故而不得不虚伪地作为。在思想层面则是虚妄的愚痴,在行为即是套近乎,在语言则溜须拍马。虚情假意对于别人似乎没有损害,然行为对象可能信以为真,而在接下来的交往中误判人事物,导致身口意的损失。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最终受害者必然是被逢迎拍马的。就虚情假意者自身而言其实有害而无益,即便骗得了一时也骗不了一世,最终还是会穿帮,到头来里外不是人,身心受累。
    全息养生,就要求我们真言实语和诚心诚意,若不其然,身心健康免谈。凡事都有个限度,超过限度就是过分了,赞美别人要恰到好处而不能露骨地献媚,批评别人先自省有无同样缺点且言辞恳切柔和地教诫,如此这般大约人我两相悦而符合中庸之道的真谛了。若是过度就是肆意妄为,结果会适得其反,于人于己两厢有害,会遭天怒人怨神憎鬼嫉。最是真心真意为要,这样人际关系总会和谐,人鬼关系也相安无事,鸡犬宁家宅稳,人康泰,何乐而不为?
    《荀子·致士》云“得众动天,美意延年。”得人心者感动天地,天地人三才合气,岂不诸事顺遂、延年益寿?所以慈悲、知恩报恩最要,慈悲和感恩报恩才能合气有情,才能得人心。与天合得天时,与地合得地利,与人合得道多助,世间功名利禄易得,出世间福德易积,人天拥戴,岂不延年益寿健康快乐!若不怀好意,则言行思都会损人不利己,养生也无从谈起了。
    好心者必怀善意,恶心者必怀歹意;善意人解神会,恶意神愁鬼哭;善意堪安宅舍,恶意夜半鬼临,是以有古训“慈悲安鬼神”。鬼神安则人安,鬼神宁则鸡犬宁。如此养生之,外环境可以无忧。故而无论是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应顺天地人三才之势,若孤行己意到头来会头破血流,身心惨不忍睹。
    物质与精神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的“临界系统”,就是人身,故而言天地之间有情最尊,有情之中人身最贵。人体的经络系统正是我们身心之精神、物质转化的临界系统,经络的调节对于身心健康就显而易见了。佛乘密法的“三密相应”,正是关乎人体经络气血运行的合气至道!
    现代人动辄引用某某科学家、某某西方名人的语言,来为自己的文字增色作所谓阐释佛法的文章,更多的是文字相的罗列而无真实的自我体悟。即便是最顶尖的量子力学,也是不断在证实佛法的真理性,不可能超越佛法,所以还是深入经藏认真体悟为佳,引用不相干的人对于佛法的评价很多时候会误导有情。
    全息养生中,心意的守护至关重要,它会决定我们的语言、行为,所以也就成了重中之重。如何少思、少牵挂、增加胆识和勇气,就必须具备智慧。
    多思多虑,缘于生活、工作、学习中不确定性因素太多,不能很好把握而表现出来的必然心理应激。明明计划很好,可是临头却因为某种因素的变动而功亏一篑,于是便会感叹“变化比计划地快”。当思维局限于某种有限逻辑中时,发生焦虑、不安是不可避免的。狭隘的逻辑思维,多数时候会考虑不周其他可能会发生的因素,即便物质因素全部考虑进来,也会疏忽精神因素,于是出现“千里之谬”就不足怪,何况现代人已经将精神因素排除在了其逻辑思维之外。
    真圆合十!


    《全息哲学》思想的萌芽——走进全息养生(224)

    家里盖房子,暂时借住邻居菩萨家,办公室就是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帐篷,安放一只小炕桌。昨晚正在电脑上写文章,发现桌子底下居然有只蝎子在爬,真还给我吓了一下。照理现在农村的屋子都是砖房,不该有蝎子呀,可真看见一只也就明白蝎子也在与时俱进呀。于是用喷雾器赶开,蝎子爬走了。
    蝎子是喜欢阴、干、暗处,尾针毒很厉害,所以有“蝮蛇口中草,蝎子尾后针,两般犹未毒,最毒负心人”的比喻,一旦被蛰,疼痛、肿胀......50、60后的农村人没有被蝎子蛰过的很少,我小时候被藏在锅灶灰口的蝎子蛰过,也曾捉过蝎子卖钱。
    睡觉前,居然又看见蝎子在院子里爬,就用小棍驱赶进了下水道,一是不忍杀生,而是有过“一蛰”之恩,也不想被再蛰一次。
    根据真圆台球独一性规律,系统中介入丝毫因素,系统的结果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诚祖宗所教诫的“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也。有些时候我们需要作出某种决定,也是受限于思维定势的影响而“前怕老虎后怕狼”地畏手畏脚犹豫不决,这大约就是缺乏胆识和勇气吧。生活中,站在低处要观察环境全局是不可能的,所以有井底观天的成语。同理当思维局限在某一时间段时,就不能看到大趋势的变化,比如我们读大学那会儿谁也不喜欢会计专业,后来改革开放会计专业就很吃香。受制于时间和空间以及知识层面的限制,我们必然会多虑、不安。
    绝大多数人表现如此,担心父母会过世、孩子会考不上好大学、娶不到贤惠媳妇、养不出聪明孙子、买不起房子、看不起病、股票跌了、投资失败了、身体生病了等等。“民以食为天”,这些担忧也就很正常了。
    根源是什么?缺乏智慧。我们无论如何担心,系统总是不断运动、前进中,各种因素不断介入就是必然,多思多虑有何助益?显然没有。那就顺其自然,不勉强自己去思虑。既然所担心的事情暂时不能解决,就努力去完成可以解决的问题,某天机缘成熟,曾经担心和力不能及的问题也许就迎刃而解了。
    担心、忧虑是蕴含“消极精神信息能量”的念头,类似于恐惧,会降低我们机体细胞的应急能力,同时减弱我们大脑的理性思维能力,久而久之就会“担忧变成现实”,与其说没有预料到,毋宁说是我们自己“期望”的。
    有习惯性忧虑、担心倾向的有情,乃六道轮回中小心谨慎习惯了,比如狐性多疑,所以今生的习性依然如此。再比如同样和人类关系很近的麻雀和鸽子,麻雀喜欢人群聚集处但对人却高度警惕,而鸽子则甚至可以和人类执手同乐,所分别者习性使然也。胆小怕事、恐惧,也是如此。如果有足够的智慧,遇事都会运用智慧逻辑哲理地分析判断,何来畏惧?所谓“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用全息哲学的语言描述,都属于个体身心“场能”太弱小,以至于环境的任何物质、精神信息能量的变动都会在个体发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效应。增强自身场能的途径唯有“道、德”的遵守。“道”者生命与宇宙的本然规律,“德”者,顺应本然规律必须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道”与教条主义截然不同,属于智慧的思辨哲理,“德”之遵守是我们积累福德所必需的,借用佛家的说法就是“福慧双修”。
    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的时候因为不熟悉剧情的发展,一看到悬念都会很紧张,导演会吗?如果我们智慧、福德增加,就能对宇宙与生命之真相实谛分明了然,如此何来忧虑?何来胆怯?
    开发智慧的措施唯有广读经典,积累福德的行法唯有守护十善道!
    真圆合十!


    《全息哲学》思想的萌芽——走进全息养生(225)

    千百年来,人们都有了收藏珍玩古董的爱好,越是年代久远越是值钱。再往前回溯先祖们则是敝帚自珍,于是自己珍爱的物品就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下来,历史上记载最早的珍物当属和氏璧。
    《韩非子·和氏》记载,楚人和氏于楚山中得到一块玉璞,奉献给了厉王。厉王让玉人品相,玉人回答是石头。厉王认为和氏欺骗,命人砍了他的左脚。厉王死后,武王即位。和氏又奉玉璞献给了武王。武王让人品相,有相玉人说是石头。武王认为和氏欺骗自己,就命人砍了其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和氏便抱着玉璞在楚山下嚎啕大哭,连哭三日三夜,眼泪变成了血泪。文王听说后,差人问和氏“为什么哭泣?天底下被砍了腿的人很多,你怎么就哭的如此伤心?”和氏回答“我不是因为腿被砍掉而哭,而是因为宝玉被误以为石头而伤心,连那些正人忠士都以为我骗人,所以才痛哭呀。”于是文王便让玉匠雕剖和氏玉璞,果然得宝,便命名为和氏璧。和氏璧的珍贵,更在于秦始皇将其制成了传国玉玺,只可惜堙没在了历史岁月中了。
    先祖将全部物质以五行土木水火金来标识,五行之精必然是“物以稀为贵”了。玉为土石之精,其贵可以理解。从全息哲学角度言,所有非情皆是同时出现于地球,同等珍贵,若厚此颇波盲目追捧就失去了祖先之敝帚自珍的智慧意义。
    珍玩古董,无非世代流传和从坟堆里挖掘得来,传家宝是“宝”,而坟墓里挖出来的叫“陪葬品”,宝有吉祥精神信息能量,而陪葬品顾名思义“陪死人的物品”则不那么吉利了。在人以物贵的今天,哪管什么吉祥不吉祥,只要值钱就好,于是乎......
    《神僧传》卷七(真表)“有女子提半端白氎覆于途中,表似惊忙之色,回避别行。女子怪其不平等。表曰:吾非无慈不均也,适观氎间皆是狶(猪)子,吾虑伤生避其误犯耳。原其女子本屠家,贩买得此布也。自尔常有二虎左右随行,表语之曰:吾不入郛郭汝可导引,至可修行处则乃缓步而行。三十来里就一山坡蹲跽于前,时则挂锡树枝敷草端坐。四望信士不劝自来,同造伽蓝号金山寺焉明达。”
    勤行精进神通开发,便能读懂衣食住行所用物件所携带的全部善恶精神信息。当身心莫名其妙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又毫无端倪,要么是招惹了鬼神,要么就是家中物品携带着不祥。
    家中陈设许多墓地里出土的文物,再挂个羊头、牛头在墙壁上,或者铺张虎皮在厅里,究竟是炫耀呢还是在招灾,各位有情自己体悟吧。
    收藏字画、古董稍不经意就不养生了,比如古董是血光之物、字画家人品恶劣等等。现代人更多是有钱任性盲目地收藏,完全不知藏品所携带的消极精神信息能量,会对自己和家人造成什么伤害,而是盲目跟风显摆,都是钱惹的祸,其实就是不养生的!如果一个画家人品低劣,也许他的作品被炒的价格很高,然作品所携带的其低劣人品的消极信息能量也相应“水涨船高”,待到各种因缘聚会即所谓业果熟了,这些作品就会对收藏者自己和家人带来消极不养生的后果,慎之戒之!
    现代人喜欢显摆,切记:如果字、画意境萧索凄凉的就别挂在室内了,比如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意境太凄凉!去过博物馆没!什么叫“阴气”,就是会紊乱我们身心场阴阳平衡的消极精神信息能量,几乎所有博物馆阴气都很重,呆久了不病就奇了怪了!
    真圆合十!


    《全息哲学》思想的萌芽——走进全息养生(226)

    喝茶起源于中土,经过千百年几乎传遍世界。关于茶道的起源、知识和相关公案并非此文本旨,而是尝试从全息哲学的角度阐释什么是茶道,以及茶道与养生的关系。
    在东瀛高野山专修学院学习期间,茶道是必修课,而其源头就是中土,只是日本人更丰富了其繁文缛节。茶道服饰很正式,就是僧侣缁衣里面的纯白色衣饰,扎一条很宽很长的腰带,坐、动、低头、抬头、抹茶、手绢等等,那个繁琐,都很有仪式感,会让人真正认识日本人的教条,并会紧张不安起来。最让我吃惊的不是这些,而是一碗茶好了,先敬给第一位客人,客人先行礼,在榻榻米上将茶碗转动半圈,然后端起很小心地喝一口,然后用手绢擦一下自己嘴唇碰触茶碗处,再转动茶碗半圈给接下来的客人,并行礼......直到最后一位客人吃完......既然是轮流喝,用手绢擦拭似乎很多余呀,这就是现在日本的茶艺。
    我们家乡有臊子面,外地人知道岐山臊子面,汤是红辣油汤,而扶风臊子面没有红辣油,一小碗面就几根面条,现在叫一口香,面吃掉汤倒掉,似乎很卫生。
    以前的吃法,完全不是这样,汤会继续回锅,再次加面条盛汤,就是汤反复使用。外地人一看,这得多不讲究卫生呀,就干脆叫“口水面”。其实一个很大的误会,是没明白臊子面的汤一直是煮开滚烫的,即使旧汤倒入也迅速沸腾了,用今天的话叫“消毒”了......道理和北京人吃涮肉、四川人吃火锅一样。
    但是,一碗茶轮流喝,只是用手绢擦拭自己碰过的茶碗边,且茶会逐渐变冷呀......
    尽管日本十六世纪的茶道出了一个叫千利休的人物,名声至极之时也权势大盛就生起了傲慢,触怒了丰臣秀吉而被赐其切腹自杀。茶道人如果滋生出了傲慢,那就不是茶道人了,充其量只能算是茶师、茶匠。
    茶道是我们先祖积累起来的饮茶知识乃至智慧,既不是表演也不是艺术,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故而有“茶禅一味”之说。何谓“道”?老子的《道德经》将“道”阐释的非常清楚,只是读得懂与读不懂或者见仁见智的区别。“道”者,宇宙与生命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饮茶顺应宇宙与生命发生发展规律方才谓“入道”,如果仅仅停留在茶叶质量好坏、品种多寡、价格高低等等俗情的境界,不可能入于茶道,充其量只能谓之茶的豪客。或者会摆个兰花指、穿个道袍,仪式隆重地泡茶就是茶道了,非也!
    茶道以人为本,来喝茶的不是客人而是应该供养的尊者或者说本尊,茶艺师非是展示泡茶水平,而是展示礼敬和虔诚。如果仅仅是吸引客人来喝茶,那就开个茶馆,千万别叫茶道;茶叶乃天地环宇五行灵气之结晶和茶农的深切殷勤护持以成,说成五行之精魄也未尝不可。泡茶、饮茶,就是将天地之慈悲无私情怀,通过一系列行为呈现给尊敬的本尊即客人,让本尊感受到天地之博大情怀和纷纭妙趣。因此泡茶便不是作秀,而是本具之大慈悲喜舍心的呈现!饮茶则是感受、感恩天地万物之情和唤起自身心内在的大慈悲喜舍心!这才是茶道顺应宇宙与生命本然规律之妙谛所谓道也!
    现在的茶艺更多是为了生意,如果仅仅停留在经济利益层面上,只能说明还不解茶道真谛或者说心性还太狭隘,而实质未入茶道之理趣!
    茶道与智慧不可分割,于泡茶、饮茶中失却了智慧成分,那便失去了“茶道”之德!茶道的理趣是让身心适悦自在,是养生,如果到了这个境地,大约树叶也会成为茗茶!因为茶道与福德智慧不可分别,泡茶饮茶就是感恩天地万有,就是积累福德,减轻、放下贪嗔痴无异于开发智慧,如此渐渐心量开显,自身心“场能”增强,易于与一切外环境物质、精神信息能量的感应道交,就是茶道的全息养生了,此时无论何种茶水,入口大约无异于甘露。
    真圆合十!



    《全息哲学》思想的萌芽一一走进全息养生(227

    时下,插花也逐渐流行起来,会个剪裁、修饰,将花朵枝干情趣表达出来,然究竟离花道有很大距离。


    所谓花道至少应该能,现大自然之情怀于方寸间,舒我人之胸臆于斗室中,引造化之美妆点起居之容,摄兰竹之气谐频凡圣之息,此为插花之魅力所在。


    在高野山,但凡专修学院(保寿院)出来的阿奢黎,没有不习插花者,如同茶道乃必修。如果约略下东瀛花道,大约“美”之魅力有余。然形式主义浮赘。好比日本人可以将园林精致、浓缩、简约为小盆景,日本的插花形式主义的繁琐亦可见一斑,这大约和东瀛少了本士哲学思想不无关系。


    反观中土,先祖们很少将花枝攀折下来插在屋中自我地欣赏,因为先祖的智慧不忍人为地破坏自然之和谐,唯在供养三宝或者祭祀天地君亲师时才有折花木奉献之举。东士最早的花木供养记载大约是《南史·晋安王子懋传》,其中云“子懋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笃,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罄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以花献佛,祈求医病,霍然痊愈。今人搜古觅籍“能很令人信服地言说中土插花之道早就盛行”,愚以为不足采信,只是辛亥之后国门打开插花如同时尚才流行了起来,彼时,无论西洋东洋,只要粘个洋字就意味着时尚......

    然插花艺术,于我人身心与花木之交流唯在首位,非为仅仅停留于眼耳鼻之觉知,能如此者入于道也。远观开物之手笔,似乎可洞察作者之情愫,近嗅馥馨之浓郁,若须臾置身大千。大自然是最完美的艺术家,艺术家水平再高,技法再卓越,其作品也不可能超越自然之美,故而基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我们先祖形成了对于自然的敬畏,更多地是维护,很少地人为剪裁。故而称为插花艺术更为妥帖,若谓之花道则有些牵强了,毕竟入于道者与道偕行,懂插花艺术的几个真正开发了智慧?若智慧未开,也就停留在花艺阶段了。


    插花是在狭小空间中展现大自然之美,然而折花剪枝地修葺大自然之物,其实有些于心难忍,愚以为并不合气,也就实质上不养生了,仅仅养眼罢了。虽然花木无灵魂但却是有感情的,所以插花总有些不脱虐待花木之嫌,再者插花存活时间不可能比自然生长持续时间久,早萎早弃亦有些暴殄天物之遗憾。只是时尚的、流行的,所以就勉为其难地随喜赞叹,且行且珍重。

     

    最重要的是,每种花木其香味千差万别,归纳之也有五行五味之别,如果插花与人体身心五行五味不能相生相合,就是不合气,虽美无益。


    刚才网上搜索,居然发现我的文字"现大自然之情怀于方寸间,舒我人之胸臆于斗室中,引造化之美妆点起居之容,摄兰竹之气谐频凡圣之息”,被人引用却不注明出处,连点基本的尊重都欠缺,怎么可能授人以艺?缺乏合气之心,何来与万物合气?


    不特文字,唐密全息养生网站的许多佛菩萨形象也被做了剪裁盗用,甚至连注册了商标的“唐密全息养生”也被盗用,连基本的身三业之“不偷盗”都做不到,也不知道修啥行了......


    不过话说回来,唐密全息养生网站的佛菩萨形象,可谓现代最接近完美的本尊形象,每一尊都是活灵活现,灵性神性具足。如果有意者可以请赉家中供奉!

    真圆合十!







    《全息哲学》思想的萌芽——走进全息养生(228)

    洗衣、打扫卫生和身心健康有关系吗?很多人明白,服饰的最基本要求是干净得体护身,居住环境需要净洁整齐温馨,这样身体可以不受风湿寒邪侵袭,心情因为衣服干净、环境适宜而愉悦,对于绝大多数有情而言大约也就领会到这个层面。
    实质上远远不止于此,余反复强调合气,即我们的身心通过身口意无时不刻与外环境进行物质的、精神的信息能量交流,由此我们的居住环境、服饰就不仅仅局限于上面所言用途了,衣饰和居所是我们身心与外环境“感应道交”的媒介,或者说“风水媒介”。
    服饰、外环境乃是我们身心场风水的外延伸展,美丽清洁的居住环境,得体、色彩搭配的服饰,可以过滤消极的物质、精神信息能量,正如可以抵御风湿寒邪一样(风湿寒邪亦有物质性和精神性),此正风水术之核心之外的摆设,可以影响五行因素的生克制化,使得外环境五行因素更趋平衡,也就是身心场与外环境信息能量的谐频共振、合气一致。
    当我们用感恩心看待我们的住所和衣饰,它们对于我们身心的意义就会更积极健康,而我们洗衣、打扫卫生正是落实我们的感恩心,于“敝帚自珍”一个道理。故而,感恩并保持我们身心与外环境接触的全部媒介整洁明快,于养生中意义非比寻常!
    再说愚痴,纵观历史,每个朝代的谢幕都是因为佞臣昏君的愚昧,未见因为智慧使王朝衰落,且在愚痴当权,智慧只好退避三舍。世界上其他三大文明古国的殒没,也和王朝的愚痴当道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愚痴并不可怕,只要努力教诫还是可以改变的,人类文明的脚步就是在脱离愚痴的道路上逐步前进的。就怕“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和“马不知脸长”,一副“我愚痴我有理,智慧看不惯我,却无可奈何我”的态度,人类文明只会倒退。
    愚痴掌握财富,财富会成为愚痴的传染源,为害更甚;愚痴掌握权力,权力就成为自私狭隘的代名词,就是自凿船底,社稷江山必危;愚痴获得名声,愚蒙共识就会主宰意识形态......
    愚痴,首先违背本然规律,属于背道而驰,与道相悖只是在自取灭亡。其次,由愚痴者制定的规范,无不欠缺人性,属于反人类行为。
    愚痴者因为权力、财富、名声而拥有话语权,社会就是黑暗的、败落的、腐朽的,其目的就是为了亡党亡国!
    “师父,您反复讲财富、权力和名声都是夙世今生的因缘果关系规律呈现,为何现在批评它们?”
    逻辑不对呀,对于权力掌控者、财富拥有者和名望显达者,我是全息赞叹,首先是赞叹因缘果关系规律真实不虚,其次是赞叹他们夙世的福德积累。赞叹其夙世的福德和批判当下的愚痴并不矛盾,旨在诫勉他们撇弃愚昧的知见,用智慧武装自己,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因为社会是成就他们福德果报的全息因缘系统,如果愚痴地故我,则会堕入无尽黑暗的轮回中。
    想一想,如果愚痴支配了刀笔吏,社会现实会如何?愚痴主宰了意识形态,民族的命运会如何?愚痴掌握了国家机器,国家命运会如何?当然,如果这个时代必须是愚痴的,那也是这个时代有情的共业,咱该干嘛干嘛,洗洗休息!
    真圆合十!


    《全息哲学》思想的萌芽——走进全息养生(229)

    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属于工巧明之世间百工技艺范畴,余所知有限,但这并不妨碍从养生的角度发表一点议论。
    比如书法,我们的民族有非常优秀的传统,历代都有非常杰出的书法家诞生并留给世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的作品,那些作品即使如《兰亭序》这样被临摹的各种副本也会让人心旷神怡,更别提那些书圣们遗世的真迹。其作品中透视者性格、人品、修为、福德、乃至智慧,同样有些也透着其他信息比如被抹去名字的秦桧的书法宋体,虽然被历史斥为大奸大恶之徒,然其字体福德却还显圆满,只是太中规中矩就少了智慧。
    大凡书法笔力遒劲、笔锋顿、渐有气势的多性格豪放洒脱,笔力内敛、走中锋者则性格比较随和温婉,行笔时细时粗者性情易变不定。
    当今的书法家委实多如过江之鲫,我们所到之处但凡大型标志性桥梁、建筑都有文人墨客的“墨宝”或者达官贵人的“宝墨”。“墨宝”因笔墨而珍贵,大约功力、品德高尚,而“宝墨”则因权位、名声而留迹未必胜过涂鸦。现代社会的浮华使得沽名钓誉成为一种时尚,所以许多书法家其实基本功并不很好,也到处遗墨示人,实在是对我们作古的书法先贤之大不恭,不能不承认也是对书道精神领会的肤浅。当然其中有些是备受敬重的闻人达士,非因权高位重财大气粗,而是因为道德修为,他们的精神可以感动和激励周围的人,尽管功底不扎实也无可厚非。
    书法上升为书道,就非比寻常了。没有真实的人生历练,没有成住坏空的体悟,没有智慧的积累,书法充其量还是书法,唯有悟道、入道、蕴含智慧之书法才可谓之书道。
    书法培养我们的细心、沉静和豁达大度,如果浮于表面的表现就好比本来长相欠佳却靠假睫毛和胭脂掩饰过的矫情面孔,总有些不自然,便不能带给人们智慧和舒适。书法更是修身养性的最佳方式之一,如果用来钓誉,那就和书道的精神大相径庭了。至少近代的很多真正书法大家中长寿比例很高就是最有力的明证,古代书家中狂草非余之喜爱,何以故?缘狂草如果是性格之狂放使然则人生多跌宕起伏难得延年益寿,然若空性之狂草则能显现般若之境界,比如道家和密宗的画符书法。
    这些书法大家的寿数以正楷为书风(气血运行有序恒常)、正直清廉、性情温和等见寿久,反之草书尤其狂草(气血运行抑扬顿挫)、性格狂放、命运蹇滞、酒色犬马则寿多不久。如果将他们的书法一一研究,结合其性格、心态、当时政治环境等等,约略还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在高野山大学学习书法中,我和书道教授木本先生交谈,他认为书道的目的不仅仅是观赏,更应该是启迪,因此我总结为书道的最高境界是智慧,老先生也极力赞同。如果书法入于道,也就意味着书者福德、智慧增加,身心更顺乎天地阴阳五行规律、顺应因果规律,即所谓“无为而为”了,便是全息养生了。反之“有为而为”者,鲜有入于道而得身心自在的,比如秦桧,其“秦体字”即后来的宋体字,缘其人心性奸恶故未得善终。
    今日挥毫弄墨的多,以之做敲门砖者亦众,多数与修身养性远矣。书法作品可观其人品修为,故有“文若其人”的比喻。因为身份、地位、财富而到处遗留“墨迹”者,后世会否“嘲笑”也未可知。
    现代艺术来自西洋,以创新和奇异为标杆,只要具备异于他人的风格就会被追捧,比如梵高的系列作品。梵高是荷兰著名的印象派大师,然在37岁自杀的1890年一直未被认可,直到死后近20年才被挖掘出来。梵高自杀的原因,在他身上一封信里得到了说明“说到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因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
    直观地看,梵高属于精神不正常的一类有情,35岁割自己耳朵,37岁开枪自杀。如果就对艺术的执着认真,的确无出其右,但毕竟其精神状况时好时坏,其作品必然具备精神病患者的特征,被后世疯狂追捧的梵高作品给艺术界与其说带入了一股清流,毋宁说带入了“精神病”元素。国外当下如何不清楚,国内的丑书、丑画、丑诗等等带有精神病元素的作品都被无厘头地吹捧,如果今天的艺术家不具备点精神病特质就不敢妄称艺术家了......
    愚痴的时代,精神病的队伍在不断扩容中......
    真圆合十!


    《全息哲学》思想的萌芽——走进全息养生(230)

    同样绘画亦如此,传统中国的水墨山水之意境、主题大约是世界绘画历史中最令人震撼的。意境者天地环宇之理趣,主题者文人墨客之知识,非独艺术家的艺术感觉。如果多数艺术家仅仅在表现自己的感觉和内心,这样的作品未必会被更多的人欣赏,更谈不到给人哲理的启迪,也就难言养生了。因为狭隘者作品必然寓意狭隘,大器者作品寓意亦鸿博,此正东坡与佛印之“牛粪与佛陀”公案所比喻。
    一个临摹完洞窟壁画,却吝啬后人描摹而凿去原来壁画的艺术家、一个只会趋炎附势过河拆桥以怨报德的艺术家,即使他们再有名,其人品的瑕疵并非被虚假吹捧的作品所能掩饰的,作品隐含的消极精神信息瑕疵亦是无可比拟的,其作品必然携带其小肚鸡肠、恩将仇报之类的消极精神信息能量,当其作品被投机者们“炒作”地价值越高,其消极精神信息能量的为害亦愈大,这是居家风水和养生中须切切注意的,因为稍有不慎可能会家道中落、非横、疾病,何以故?人品的瑕疵、道德的低俗会被鬼神“记分。
    数年前去某省画院院长的家,其家夫妻和儿子三人身体健康都有问题,然而去医院检查却丝毫无明确原因。其夫人问余为何?观其家中装满从墓地里挖掘出来的古董,大约就明白了该家三口为何身体不适了。他们不可能明白这些古董携带什么样的消极精神信息能量,然以为宝贝地藏满屋子,三人的身体问题都和这些古董所携带的消极精神信息能量有关,那可都是陪葬死人的物品。
    居家、办公场所所装饰用字画之内涵、意境、情趣以及作品作者的福德智慧等都牵涉到了与环境合气与否,从养生角度言,就很值得用心了!
    如果艺术家的作品能产生共鸣,共鸣乃是其意境所携带的精神信息能量与观赏者自身心场的和谐共振,其必然受到欢迎。所以书画作品首先要赏心悦目,其次就是其内涵、意境、表现手法和作者人品的考量了。
    自然是完美的,表现自然中物事的艺术如果是有太多瑕疵,那么我们愿意欣赏自然、歌颂自然?还是愿意落脚于狭隘的歇斯底里的艺术表达?再美妙的色彩线条形象的堆积,也敌不过自然的分毫!
    比如佛菩萨像的绘画,许多艺术家都很恭敬地描写,但是也不排除有些艺术家的独特写意作风。但我以为佛菩萨像应该给有情以庄严肃穆的感觉,少些艺术夸张和扭曲的表现更为妥当。佛菩萨形象应该是圆满的殊胜的,如果被夸张和扭曲了,如何体现庄严和使有情产生共鸣法喜?佛教传入中土,伴随产生的佛教艺术都是非常辉煌非常庄严的。
    历来佛菩萨形象的绘制雕刻都非常严格,必须沐浴、焚香,然后斋戒精心施为。密法中的佛菩萨形象要求更严格,绘画者、雕刻者必须受过灌顶,绘制和雕塑一本尊必须虔心持明直到完成,作品完成后还要修法即开光(开眼)。而现代艺术家,也许功成名就了所以就在绘制佛菩萨形象方面表现得太随意太不严肃,至少余以为不太养生。艺术的养生价值在于作品所表达的内涵以及表现手法以及与人、环境合气的程度,而不在于作者的名声。
    艺术属于人类行为、思想的表达,必然关乎养生。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般若(智慧)!
    艺术的作用是修身养性,传递给人们自然的精神!
    真圆合十!




    《全息哲学》思想的萌芽——走进全息养生(二三一)

    人类的身体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失去独立自主能力,没有电会感觉世界末日到了,没有电脑、手机会感觉与外界完全隔绝,没有空调就不知道寒暑如何度过,没有冰箱就不知道食品果蔬如何储存,没有交通工具就不知道该如何出门。
    人们不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在庆幸煤油灯、窑洞、土炕、磨道碾子等等已经成为历史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生活节奏已经被现代科技紧紧制约。人们很少再独立思考,脑子里装满现代科技资讯和知识,任何判断和决策都已经变成机械教条的简单逻辑重复,与此同时精神感知力越来越变得若有若无,这大约是现代科技带给人们最大的悲哀,而绝大多数人浑然不觉。
    现代科技,正在成为人类不养生的最大、最具影响力行为方式!灵性思维正在迅速下降,智慧被知识取代,以至于灾难近在眼前也浑然无觉。
    余非反对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只是提醒有情别被现代科技剥夺了已经微乎其微的可怜的灵性。而当我们完全失去灵性,失去本能,迟早会等同于行尸走肉!
    或许有些有情以为我危言耸听,那不妨试试不带手机出门一趟......
    因为现代科技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对于方便的依赖,便如同吸食麻醉品产生不可逆的依赖成瘾。比如我自己,如果不用电脑而用钢笔写文章,估计会无所适从。我的生活非常简单尚且如此,追求繁琐的有情可想而知。
    人们羡慕、向往北欧几个福利最好的国家如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和冰岛等,是否也同时知道这些国家的抑郁症发病率很高?由于生活条件优越,所以人们会变得无所事事,而结果是“无事生非”。此处无事生非和人们通常理解的没事找事不是一个概念,而是“闲得慌”,因为身体悠闲,精神便惶惶不可终日了。“悠闲”的消极意义则是身心场与内外环境的合气度大大降低,日子除了吃饭,就无所事事,精神贫乏,失去了理想,没有动力做事,只能整天混吃等死了,先祖的“怀安丧志”教诫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不仅安逸丧志,历史上因为贪图安逸而丧国的也大有人在。吴王夫差,继位之初励精图治,败勾践而使吴国达到鼎盛。在位后期,贪图安逸,生活奢靡无度,最终吴国被越王勾践灭掉,夫差自缢。陈后主陈叔宝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当隋军南下时,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然,南陈被隋所灭。南唐后主李煜,尚奢侈、好声色,沉迷于诗词书画,音律歌舞,不事朝政,后被北宋所灭。其他三大文明古国的败落也和末期的统治者荒淫、奢靡之风不无关系,尤其古罗马最后一位皇帝尼禄,可谓奢侈无所不用其极。
    水分子受到各种物质的、精神的因素影响,会产生各种相应结晶变化,同理我们身体的细胞、组织、器官之机能也会受到类似影响。
    所以,能少看电视就少看,能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就早睡早起,能不熬夜就不熬夜,能不用电脑就让心灵安静一会,能不用手机就不用手机,而是多观察身边的自然风景和人物,能步行就不乘坐交通工具,能呼吸自然空气就少待在空调间。
    舒适的生活只会消磨我们各种潜力,努力给我们的灵魂一个比较大的自由驰骋的空间吧!当我们的身心完全依赖于环境条件,我们就变成下一个被淘汰的物种!
    真圆合十!


    《全息哲学》思想的萌芽——走进全息养生(二三二)

    好奇心并非坏事,但取决于对什么好奇,因为所好奇的对象不同对自己身口意的影响就不同。好奇积极的人事物,影响是积极健康的,好奇消极的人事物,影响自然是消极不健康的。前者属于积极合气,后者属于消极合气就是不合气。
    很多有情自己的事情尚且处理不好,还十分上心于别人的八卦、绯闻,难免会不自觉地传播甚或发表评论而两舌、恶口了,今天的网络许多八卦新闻都属以此类,前面已经讨论过此类行为的不养生。
    先贤教诫“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乃是智慧总结,对于自身心的健康只有益处,可要做到很难,所以全息养生就是克己复礼的知信行。
    当一个人跟你悄悄耳语“......这事你千万别告诉别人,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第二天就会发现整个世界都知道了,因为既然说者不想别人知道他何必告诉你?听者嘴巴上讲保密,可能会掩饰住好奇心而不多嘴?那不要憋坏了?
    如果好奇智慧,就深入经藏或者广读先贤圣典,佛家的、道家的、儒家的、中医、周易甚至诸子百家典籍,当具备智慧便能明晰各种人、事、物表相之下深层次因缘,而不会无谓地消极地起心动念、遣词择句、举手投足了,就是是自我三业守护的养生。
    若好奇他人的隐私,便无形中在鼓励自己的贪、嗔、痴,直到“好奇害死猫”的悲催境地,势必不养生了。
    好奇商业策略、技巧和机密,就会在贪欲的驱使下去探听,变成商业间谍,无异于盗贼;好奇别人家科技,就会去刺探情报、去模仿,就可能侵犯专利权,如果涉及军事科技则可能被视为间谍甚至成为叛国罪人......
    贪嗔痴重的有情,几乎没有不好奇心重的。因为好奇其他人事物,身体的水分子就会被扰动,就会影响到细胞、组织、器官的机能。一旦好奇的内容令之激动,就会亢奋而影响心血管系统;内容恐怖,则会扰动肾脏和大小便系统;内容血腥,则会愤怒,影响肝胆系统;内容沉闷,则会影响脾胃系统......几乎可以肯定有百害而无一利也。
    我们的五官之求知欲,很多时候将我们引向他人的因缘果关系中,于是自觉不自觉地就必须承担介入他人因缘的额外负担。
    “师父,如果没有好奇心,我们怎么了解世界呀?”好奇心属于求知欲的不正常状态,通过好奇心了解的人事物通常似是而非。如果真要了解世界就三条道,一条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就是自己行千里路而格物致知。另一条则“路在嘴上”,不耻下问,虚心向长辈、师辈和内行们请教,但别问无聊的。第三条就是“路在书中”,“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除了典籍,还有历史、地理等等。
    求知欲包涵好奇心,但好奇心绝非求知欲。如果因为贪嗔痴的好奇心可以了解世界,所有的包打听都已经成了先知了。
    是以夫子教诫“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其真谛乃是让我们的身心尽可能少地接受消极、负向物质、精神信息能量!能克制好奇心,确是养生的!好奇心所了解到的很多时候乃不折不扣的是非种子,亦是烦恼的源头。
    真圆合十!


    《全息哲学》思想的萌芽——走进全息养生(二三三)

    慎用特效药、保健品!
    现代科学,只是科学家对于世界的认知并非真理,尤其是涉及生命科学的内容基本都是似是而非的,但是因为冠以“科学”之名,人们便不加拣择地相信和接受。现代生命科学包括医学理论都是尝试性的,是割裂了精神因素的物质实证主义认知,较之真正了解生命的奥秘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尽管电子显微镜下可以分析到细胞的细微层面,在分子遗传学方面可以确定特殊基因,但依然是解剖学的拼凑式认知,当结合这个生命全部机体和灵魂看待时,依旧是似是而非。在此理论指导下的药物、保健品,效果亦是尝试性的,能像研制生产者鼓吹的那样有效?陕西人有句话信他们的鼓吹就是“吃砖头粑瓦渣”。当然,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亦不足怪也。
    价值观,决定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受的教育是偏颇的朝令夕改、不断更新的所谓科学知识,其行为方式必然一直追逐所谓知识而动,因为世界观少了智慧,只会一味地盲从。
    在改革开放之后兴起的保健品其实也是如此,因为人们的观念中一直欠缺智慧,生活中必然不得哲理的指导,行为就会盲从。于是保健品很是火热了一把,今天再理性地看待,其实才发现原来是自己愚昧而被骗子忽悠了而已。于是保健品又另觅出路,在食品、饮水等问题百出的今天,保健品又转向了“天然的、有机的、富含这个那个的”原始自然事物的包装和炫耀。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也,商人有如此宣传和经营的自由,消费者却必须哲理智慧地捡择。骗人者终被司法或者鬼神制裁,被骗者就吃一堑长一智吧。
    依照全息哲学科学理念,我们的身心要维护健康,只要保障物质能量和精神信息能量处于平衡状态即可。物质能量不外来源于五谷,至于荤腥食物缘其杀生害命的消极精神信息能量大,故而并非物质能量的最佳来源选择。这就要求我们茹素,茹素本身就是健康养生的行为方式,如果结合正向积极精神信息能量“加持”则会更为完美,西方两大宗教在饮食开始前都要祈祷和感恩,就是一种“精神信息能量加持”。在佛教中的《食时作法》更是一种积极的正能量加持,晚饭后的《施饿鬼》则是精神信息能量加持而布施孤魂野鬼、饿鬼及地狱有情。
    如果将我们的机体之潜能尽可能发挥出来,每天的粗茶淡饭就足够我们身体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了,我们智慧的先祖早就告诉了我们这点基本常识,而激发身心本具潜能惟传统释道儒的智慧,换言之全息养生,如此一来各种所谓保健品的补充就属于画蛇添足了。
    当机体的各种潜力被激发出来,五谷之外的“六谷”就完全多余了,这就是全息养生理论之外的具体践行(不在行文中表达,实授课内容)。
    真圆合十!


    《全息哲学》思想的萌芽——走进全息养生(二三四)

    人类的性别以及性别取向,对于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相当重要,男性置身女性群体之中时间久了可能会沾染浓重脂粉气,女性置身男性群体中时间久了会演化为女汉子。
    有佛子问“师父,您如何看待同性恋?”说实话没有看法,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各自六道习气惯性使然,各自因缘果,不会因为我的支持或者反对而增减变化。如果佛陀在世,估计也就讲清楚同性恋的夙世因缘果,不会多做善恶评判。
    这个时代是崇尚个性自由的时代,性别取向的差别化包括性别改变等,在绝大多数国家和绝大多数文化中能逐渐被接受,这大约也可以理解为某种“人人平等”价值观的体现吧。
    从生命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来看,动物是在漫长的演变岁月中分化出雌雄的。为了繁衍种族就必须生育后代,有性生殖成为必然,然繁衍物种并非全部依赖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在生物界并非异见!从生命和宇宙的全息观看,任何物种都兼具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潜能。
    性别在人类大约是由遗传决定的,其实并非完全如此,而由灵魂投胎时根据自身与父母的因缘决出的选择,这种选择还结合进了六道轮回的痕迹。异性恋被视为正常,属于人群中的绝大多数,同性恋则一直以来被社会撇弃但并不少见。
    同性恋并非病态,而是有其夙世因缘。假如在畜生道中轮回过,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如此,都有曾经的夙世记忆,比如狮子,在狮子的王国,力大势猛的雄狮作为狮子王,占有对群体中的母狮优先交配权。那些弱势的雄性狮子只能伺机而动,偶尔和雌狮在狮子王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和群内母狮交配,更多的时候只能同性之间解决性饥渴......
    转世投胎人中便必然携带者“记忆”且储藏于“末那识”,即今天的所谓人类集体潜意识中,个体的行为就或多或少带有同性性倾向,在缘分具足时,就会有同性恋行为表现。在改革开放之前,刑法中就男性同性恋还有一条特殊罪名“鸡奸犯”......
    还有一种无性别趋向的有情,碍于社会的角色认定而主观上被动地接受生理体征所赋予的性别,并努力趋向于正常,然内心却很冷漠。
    这些人多数性格温和心性善良,缘在三界之一的色界流转的“记忆”使然,心性的冷漠是个体与社会约定俗成的知见妥协之结果并非其本意。
    性别角色的正常也是全息养生的内涵之一,然同性恋或者性冷漠者社会适应以及生存等困难众多,正如佛家言“如是因,如是果”。当我们因为学佛而蔑视他们,我们便已经堕落到了愚昧的知见中,如果盲目随喜赞叹也非良策,唯有深禀因果,同时努力教会同性取向者了解悲苦之根源,并以大悲心予以接纳才是我们应该具备的慈悲心和平等心。如果无能开解自他的情感纠结,那就三缄其口便是养生。
    真圆合十!





    《全息哲学》思想的萌芽——走进全息养生(235)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被教育要品德兼优、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然纵观今天的社会现实,德何所在?各种假冒伪劣肆虐于市场,各种戾气嚣张于街衢......


    如果今天的社会处于无德状态,只能说明过去的教育严重失德,或者说曾经被认为是德的并非贞德,而是缺乏正确性的非德。当然管理教育的官员可以为自己树碑立传,但却否认不了社会现实的失德。始作俑者当是让教育产业化的有情,他们决策的严重失误已经背上了耻辱的骂名,成为民族的罪人。如果要表达忿怒,可以用某个小品中的台词“拉出去枪毙,再救过来,再枪毙......”


    以前的填鸭式教条教育几乎天天喊品德,却不知何为德之正解。现行的教育制度和内涵不进行彻底反思,国家会有合格接班人?后果将不堪设想!
    德者,顺应宇宙与生命之本然规律所必须遵守的各种规范,如法律、伦理道德、文化礼仪、传统、习俗等等。通俗言之,德即对各种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良性遵守,其核心乃是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学习掌握和实践。


    当一个民族将教育产业化了,谈德育几乎是缘木求鱼,教育从业者为了经济利益必然放弃非经济利益之列的品德教育;当一个国家宪法不被尊重,谈国德无异于痴人说梦,每个公民都应该有话语权,但每个公民都必须为自己的言行承担法律责任。


    当法律形同虚设,权力主导法律,道德就如形同聋瞽之耳目,人治社会属于文明倒退,如果对公权力缺少约束,类似东北的钓鱼执法、各地的黑恶保护伞将成为社会灾难的助燃剂。


    当为官不为民做主,不求有功只求无过,乌纱帽比民众利益高时,吏德如同望梅止渴。

    当民族的传统文化被践踏,民德就是赶鸭子上架,欧洲殖民者对印第安土著几乎赶尽杀绝,印第安文化没落了就是前车之鉴。


    当教条主义大行其道,史德就如饮鸩止渴,不能正视既往的历史如何以正来日正气。

    当潜规则甚嚣尘上,伦理就如水中之月,失去了对天地神明的敬畏,于法律的夹缝中蝇营狗苟就会成为社会常态。


    当新闻虚假欺骗,社会风气必然每况愈下,然而今天是大数据时代,一切都会无所遁形。

    德是规矩,古人云“无规矩不能成方圆”,无论是个体、家庭、民族、宗教、国家都必须有其赖以延续和发展的品德,国家之德体现在宪法至高无上,宗教之德体现在约束邪恶和极端行为的戒律之守护,民族之德表现在传统文化的健康继承和发展,家庭之德体现在家庭长幼敬爱有序邻里和睦,个人之德体现在对于各种行为规范的严格遵守。若如此,就是有德了,就是有教养了。


    当行为规范偏颇或者教条、缺乏智慧就是德之严重瑕疵。就个体而言暴饮暴食、花天酒地、声色犬马、好吃懒做、昼夜颠倒、投机取巧、坑蒙拐骗、颠倒黑白、飞扬跋扈、趾高气扬、财大气粗、恃强凌弱、滥用权力、监守自盗、人云亦云、蜚短流长等等都是无德、无教养,是行为的不养生!


    全息养生,就是对于个体的行为规范予以智慧指导,既遵守约定俗成的公共规范又不失身心适悦的灵活调整。具体就是在衣食住行的如何全息地守护身、口、意了,即是全息养生之德的养育!

    	
    

    真圆合十!




    《全息哲学》思想的萌芽——走进全息养生(236)

    对于现代人而言早睡早起,实在是个艰难话题,因为人们几乎已经不可能早睡早起了,加班、应酬、交际、娱乐已经将古老的养生之阴阳平衡智慧观弃之脑后。我们的先祖奉行春夏秋季早睡早起,冬季早睡晚起,缘季节阴阳和身心阴阳保持平衡而延年益寿故。内外环境的阴阳保持平衡状态,机体才会少发生疾患即少感受风、湿、寒、邪。
    晚睡晚起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如此一来饮食起居时间也被打乱,身心与外环境阴阳失调、饮食、工作时间紊乱等的协同作用致使身体很容易发生问题,由于念力的作用以为自己没问题,机体的隐患便处于潜伏状态,持久形成痼疾,一旦发作就是要命的疾患。加之饮食、饮水、居所环境的各种污染,现代人肿瘤和糖尿病等疾患缘于此故越来越普遍。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认知却越来越物质化,精神信念的力量在社会价值体系近乎崩溃的状态下虚弱到了极点,于是乎身心就很容易发生问题。加之“人以物贵”的物质主义左右了思维和行为方式,“物以人贵”的崇高不再,各种骄奢淫逸的身份包装,将人们打扮得越来越像偶人。
    现代化科技尤其是掌中电子电讯的日益广泛使用,人们在走路、吃饭、工作时也会时不时瞅瞅手机,这样心绪便一直处于紧张状态,难得有安静的片刻,与手机有关的危险也日益增多,今天手机已经掌控了很多人的生活。
    发现水分子结晶随着物质、精神因素之变化而变化的日本江本胜博士,已经与世长辞,他的《生命的答案水知道》确实重启了人类对于意念力或者精神力量的认知,至少观念上将部分有情从物质实证主义的枷锁下解脱了出来。正是他的研究发现,完善了余于高野山大学的关于全息哲学科学理论的硕士论文(密教硕士毕业论文:http://url.cn/Sc9BwZ),写到这里且表以真诚感恩和哀悼!
    虚假的新闻、内容无聊的电视节目、微信的各种“晒”,正在不断打扰着我们身体近乎75%的水分子的结构状态。身体细胞内水分子的结构紊乱,细胞的机能会不紊乱?组织、器官的机能会不降低?身心的健康状况会不恶化?似乎是不可能的,所,必须学会眼不见心不乱。
    人体的生物钟是身心与内外环境中各种有情、非情长期建立起来的平衡,一旦平衡被打乱,生物钟就不会准时准点,机体的各种机能就会发生不能协调的紊乱,结果可想而知。
    故而养生实在是艰难的事情,尽管各种养生如同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开展起来,一方面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养生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必然会出现很多鱼目混珠的养生,曾经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等等,很是让豆类畅销了一会,如此等等层出不穷,何以故?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呗!
    尽管外面到处各种养生馆舍,然几乎全部是“外因”养生,唯全息养生重在“内因”养生,适当结合外因养生。
    唯有传统儒、释、道的全息哲学科学养生,是最完善的发掘我们机体物质、精神潜能的“内因”养生,佛乘密法的三密相应就是全息养生的最佳践行!
    真圆合十!


    《全息哲学》思想的萌芽——走进全息养生(237)

    《道德经》第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提到了五音即宫、商、角、徵、羽会使人耳聋,耳聋则身心健康有了瑕疵。五音对应于用现代音乐简谱即1、2、3、5、6、7......,至于如何细化那是音乐家的事情,对于如余缺乏音乐细胞者识个大概其就足矣。
    音乐、歌曲与养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我们先看看刚辞世的日本江本胜博士曾经的研究,水听了优雅的音乐,结晶变得漂亮;听了吵闹令人烦厌的音乐,结晶则变得扭曲丑陋;水受到了法师祝福,结晶变得漂亮;将优美的风景或祝福字句放在水的前面,结晶变得漂亮;将诅咒的字句放在水的前面,水结晶变得扭曲丑陋;听过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水,结晶正如明朗爽快的曲调那样美丽而整齐;听过韩国民谣《阿里郎》的水,结晶形状好像心痛万分(该曲描述恋人分手的悲痛心情);听过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唱《HeartbreakHotel》(《碎心酒店》)的水,结晶体竟成了一个破碎的心的形状,部分掉了出来;听过巴西音乐那些强烈节奏激动旋律之后,水结晶纷纷成复雑细腻的星星形状;听过奥地利民谣《提罗尔的摇篮曲》的水,结晶体内出现了一个婴儿的形状;听过西藏经文诵唱的水,复杂的结晶相互纠结,形成强而有力的形状,恍似西藏经文中描写的曼陀罗(有能量的图案);最妙不可言的是那两幅听过阿根廷探戈音乐的水的照片,结晶不约而同都是双双对对翩然起舞,舞姿甚至令人陶醉神往,飘飘然起来呢(没有任何其他结晶是双双对对的);相反,听过某重金属乐曲的水,结晶一片混沌零散,跟该曲愤怒低俗的歌词一样人令人不安难耐。
    我们身体75%是水,既然身体外部的水听到音乐、呗(歌曲)以后有如许变化,理论上我们体内的水分子对于音乐的感受大约差别不会太大。
    听《二泉映月》,悲伤的曲调令人有想哭的感觉,那么听久了,心理趋向忧郁似乎不必解释;听《国际歌》,雄壮激昂的曲调,令人心血澎湃,就有想拿起斧头、枪械起义的冲动,听久了不暴躁可能吗?听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是否生起了无限期盼,望穿秋水?听久了岂不心情落寞?
    因此诲淫诲盗的音乐、歌曲,具备诲淫诲盗的效果如此等等!
    由此看来,音乐、歌曲曲调喜悦和畅,我们身心的反应也是喜悦和畅;音乐、歌曲压抑,我们身心感受压抑;音乐、歌曲哀怨,我们身心被揪起哀怨,而那些打击乐、摇滚乐尽管很时尚,可是对于身心的影响呢?因为喜爱什么涉及有情的权利,我们无权批评,但从养生的角度,仅只能慈悲地提出建议。
    同理,看电视、电影、戏剧,让我们喜怒哀乐悲恐惊的情节会否对身心有益处,结果不言而喻!
    要身心健康、青春常驻、容颜美丽、皮肤光洁,该如何取舍答案应该不言自明了!每天温柔地赞美祝福自己、家人,可能效果比高级化妆品效果不会差哪里去。隋唐时代的梵呗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有养颜功效,这大约就是声明的全息养生意义。
    真圆合十!


    《全息哲学》思想的萌芽——走进全息养生(238)

    某次回京的列车上旁边坐着一个美女,闲聊起来她警惕性很高的样子,因为不熟悉开始是有一句没一句。一会儿她才说出一句让我哭笑不得,但确实很贴近现状的一句话“你的这身打扮就不能让人信任!”我告诉她我穿的是汉服僧便装。我问为什么,她讲了一些理由,其实她是对的。她并没有评论什么错对,只是就她的感觉坦诚地表达了出来。
    因为在一个潜规则左右各个行业的时代,不可能有令人信服的道德职业,一切都是商品化经济化的变形,如今的寺庙、道观几个例外?也许有但很少,这是这个时代的不幸。华丽庄严之下一切不清净在流行,其实也没有什么可悲的缘今日之果夙世之因,我们所能做的唯有守护好自己的身口意!
    她是演员、制片人,作品有《上官婉儿》、《抗日名将左权》、《西厢传奇》等等,和她的一路聊天很愉快,从语言和相貌上判断,她的心地善良、聪明能干,从精神层面上看她对自己的要求是尽善尽美,可以允许别人出错但自己绝不能出错。
    “尽善尽美”,是一种高标准严要求的待人处世接物的态度。任何对自己要求尽善尽美的人,首先必须在某一方面具备特殊能力或者说比一般人水平要高,其次尽善尽美的有情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精神强迫征候,在生活中就会表现出生理性洁癖或者精神性洁癖。
    百姓有句口头禅“不干不净吃了不生病”,大约可以对治生理洁癖,今天的很多人已经很不以为然了。如果这句话是负责食品生产管理方面的专家、教授或者官员说出来,就会被网络舆情的唾沫星子淹死也未可知,因为人们对于现代科学的盲从已经无以复加。还有一句话“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大约可以对治精神洁癖。
    西医的很多理论、技术还是可以借鉴的,这些完全可以用来补充中医哲学思想大框架之下的不足部分。至于“不干不净吃了不生病”的论点,稍具西医常识的有情都知道“抗原抗体反应”,简单描述就是机体接触外来的微生物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会应对并产生相应的抗体,这些抗体就成为机体以后再次接触这类微生物的防护体系,而不致发生生理疾患。
    接种疫苗也属于此类,疫苗就是灭活病毒株作为抗原注射入机体,以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从而提高免疫力。脏东西,确切点讲即被其他微生物感染了的饮水饮食或者物品。我们从小到大不断接触所谓脏东西,我们的机体才不至于生病,就是逐渐发生的“免疫力提升”或者说“系统脱敏”之结果。从全息哲学科学角度言,这正是我们机体与微生物逐渐建立各种微生态平衡的过程。
    一个一出生就生活在无微生物即即所谓无菌环境中的婴儿,随着逐渐长大,他的生存机会会越来越渺茫,何以故?缘没有与环境微生物接触,机体就不会产生免疫力,一旦大量接触,机体就被微生物入侵而不得应激,发生死亡。故而祖先有言“水至清,则无鱼”,其理不可谓不智慧。
    真圆合十!


    《全息哲学》思想的萌芽——走进全息养生(239)

    大学是医学专业,自然会觉得小时候涝池水怎么就那么脏,尿布、衣裳在里面洗,牛羊猪马在里面饮水,我们夏天在涝池戏水难免会呛上一口两口......这也就是很多同龄人外出上学后,回家动辄嫌脏的原因吧。
    当学了“免疫反应”理论才明白,那不叫脏,而是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必要接触。
    今天我们因为水源、食品被大肠杆菌污染就一下子生起厌恶之心,孰不知没有我们肠道内的大肠杆菌我们焉能生存?人类在这点上确实是忘恩负义的!
    “不干不净吃了不生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系统免疫角度、机体与外环境合气角度言,都是智慧的总结。生理洁癖就是对于我们体表和体内微生物的厌恶,就是和它们“结梁子”,意识场如此这般,大约很难与微生物合气了,身心也就容易生病了。
    生理洁癖和精神洁癖,在现代心理学上,实质都是强迫性官能症的一种表现,通过眼耳鼻舌身尤其是听觉和视觉,对于与自己的“心理要求”不相适应的一种现实情境的心理反感表现。
    有些人对诲淫诲盗的语言特别反感,有些人对情色描述特别反感......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对于某些情景的反感。甚者,则会表现为精神洁癖。然,智慧地应对,就是“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如果我们反感,就是和“因果关系规律”过不去,就谈不上遵道了,就会出现精神的不合气。洁癖无论是生理性或者精神性的,其实都是不养生的,因为洁癖,久而久之生理的、精神的“免疫力”必然下降!
    生理洁癖、精神洁癖都属于价值观的绝对二元对立。前者看待事物要么干净,要么不干净,所有物品只接纳自己认为干净的,拒绝非干净的,对于环境基本要求必须整洁、明快,所有的物件要摆放地井井有条。一旦接触物品或者与人握手,会不自觉地反复洗手,直到自己认为洗干净了。此类行为倾向的有情,除非和父母或者非常相爱的人一起生活,基本上都因为行为习惯的不相适应,难以与人相处。
    精神洁癖看待人事物,要么善良、正确、美丽、得体,要么邪恶、错误、丑陋、不得体,于是在待人处世接物中会出现躲避、拒绝等等过激反应。
    洁癖的根本原因,都是没有对于人事物的基本感恩心,以欠缺智慧的价值观直接做取舍判断,很多时候是孤家寡人。明显与外环境人事物的合气度就不高,一旦发生情境困迫,会无所适从,生理、心理很容易出现问题,养生步履维艰。
    全息养生的核心要素,即全息地感恩、利生、忏悔、修正、祈福、回向、合气、养生。
    依照真圆台球独一性规律,对于我们出生之前的、当下的系统全部因素必须感恩戴德;因为全部因素有恩与我们,就必须知恩报恩,即必须全息利生;我们此前身口意的丝毫不利益都必须忏悔,并予以修正;对于未来不要担心,就全息祝福,并实现利益共享而全息回向。如此,就是与内外环境的全息合气,即全息养生。
    全息养生的理论部分基本完毕,至于实修部分不再行文。
    真圆合什!


    上一条:《全息哲学》思想的萌芽—走进全息养生(199~ 218)         下一条:佛子问答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