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全息哲学四个基本规律 (上)

    时间:2022/8/25 浏览次数:717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159




      全息哲学四个基本规律  (上)



     ⼀者,⽣⽼病死规律,亦即成住坏空规律。


    成、住、坏、空,指物质与⽣命连续态的四种表现。⼀个事物的成⽴、持续、衰破、灭亡,⼜转变为另⼀事物的成⽴、持续、衰破、灭亡,其演变过程分为成、住、坏、空四个时期,亦即⽣、⽼、病、 死。


    宇宙万象,⽆⼀例外地遵循此规律。从奇点宇宙,再循环⾄奇点,整个过程连续不断。⼈类观察者的不智慧,乃是于有限的时空中诠释⽆限的宇宙循环过程。缘物质与精神的依存性和可转化 性,⽣命形态从亦连续不断地转化着,只是不同阶段身 披不同的⻢甲⽽已。故尔⾮起点,⾮终点,好⽐“......蛾、 卵、蚕、蛹、蛾......”的连续循环态转化。


    时空是连续态的,⽣命形态亦是连续态的,因此逻辑上前⽣来世便是必然状态。⽤标示为当下的数轴原点,逻辑判断数轴有,⽣命形态便必然有过去时将来时。⽽在时空中, 观察者的存在才使⼀切产⽣了意义。


    依照成住坏空即⽣⽼病死规律,没有任何事物是恒常不坏的。夜空中璀璨的群星乃数亿、数⼗亿甚⾄数百亿光年前的模样,此刻它们的变化观察者当下⽆从得知,或在壮⼤或在消殒,唯在若⼲亿光年之后由其他观察者所觉知。所以,我们当下所观察到的宇宙现象并⾮即时景象,⽽是若⼲时间段前的景象。


    物理学家的所谓电⼦、质⼦等等永恒不变的论点,在中⼦星形成的理论假设中就已经被推翻,⿊洞理论也能推导出如此结论。因为电⼦、质⼦是有质量和体积的并⾮⽆穷⼩的存在。同理,基本粒⼦如玻⾊⼦等等也遵守⽣⽼病死


    然狭隘地以为是起点,是终点,则永远不可能了解⽣死真谛,也就不可能明晰宇宙与⽣命的发⽣发展变化规律。宇宙万象及观察者,莫不遵守从⽆到有、从有到⽆的⽆限循环,于是讨论宇宙与观察者是如何起源的便成了永不可解的谜团,缘元始反终,周⽽复始。物质的极限转变成精神,精神的极限则转化为物质,此亦的极限为⽆穷⼤⽆穷⼤的极限为。观察者与奇点乃⾄于宇宙全息⼀体,是以既不能脱离宇宙亦不能置身奇点之外。


    简单⾄极,没有观察者,1+1=“的结果有何意义?这便是佛家所谓的⽆⾃性


    观察者之⾮起点,⾮终点,缘于⽣死表相之下,精神抑或灵魂⼀直贯穿每⼀次的⽣死,只是每⼀⽣死段的表相不同所以有六道⽽已。


    观察者对会充满期待与欣悦,却对表现的恐惧和悲哀,既然⽣⽼病死是本然规律,何必过度喜怒哀乐,何不顺应规律⽽求⾃在。观察者不解之前与之后的物质与精神流转状态(对于陌⽣的恐惧),就是不知命六道,是⽣死形态流转的最具象直观表达。


    观察者之所以不能接受,缘其中的修罗地狱饿⻤形 态超乎其唯物认知,试图⽤物质实证⼿段证实或推翻精神及精神现象,本身就是哲学逻辑的谎谬、幼稚。


    ⼀切超⾃然现象,迄今就观察者的知识⽆从解释,缘其理论割裂了物质与精神,发⽣于宇宙天地之间的现象⽆不是⾃然现象。依全息哲学所假设之物质、精神临界状态逻辑推理,⼀切所谓超⾃然现象⽣灭之理便昭然若揭。


    观察者对待死亡的态度,绝⼤多数时候企图超越⽣⽼病死规律。


    ⽐如⼉⼥为了尽孝,极⼒挽救病危的⽗⺟就是典型。可以不计成本,但忘记了病者⽣命被延续所多遭遇的身、⼼痛苦。故我们睿智的先祖谓死亡为⽩喜事缘离别是伤感的,喜事缘是病者身、⼼痛苦的今世彻底解脱,且⽣命在下⼀个阶段以新形态诞⽣。⽣命的延⻓,如果是成本(物质、精神)最低的⼜何乐⽽不为?如果成本太⾼,就应该考虑是否妥当了,此⽅全息哲学指导的全息养⽣。


    世间⼀切功名利禄,在因缘果的作⽤下,亦遵循成住坏空规律。勘透此理,观察者何⾄于囹圄于名缰利索的烦恼中。


    ⼀切都在迁变,故先祖云⻛⽔轮流转,三⼗年河东,三⼗年河⻄。体解成、住、坏、空,并感恩地对待,便少了缠缚于其的烦恼。由真圆台球独⼀性规律推知当下乃最佳,⽆论主观感受好坏、客观评价优劣与否,缘当下是唯⼀可以把握的。成住坏空(⽣⽼病死) 规律,是宇宙中全部事物所遵循的规律,⽆⼀例外。


    物理学家或许会反驳电⼦和质⼦就不遵守这个规律,如果此论成⽴宇宙⼤爆炸理论中的奇点是什么?物理学家可能回答奇点是⼀种能量状态”......如果奇点是⼀种能量状态,是否电⼦、质⼦的混合?显然不是,即⾮电⼦亦⾮质⼦。如此电⼦和质⼦没有⽣灭之论是否继续成⽴?故⽽,电⼦质⼦都是从奇点⼤爆炸产⽣⽽来,是以电⼦、质⼦也必须遵守成住坏空规律。


    物理学家认为每个电⼦、每个质⼦各各完全相同,此论亦谬。何以故,在时空⽮量上,电⼦、质⼦各处不同,即使电⼦、质⼦各各完全相同,时空⽮量也使之发⽣差别。假设两个或多个同卵胞胎全部因素都相同,他们在时空中永远不可能重叠,⽽时空因素便成为他们唯⼀的差别。


    物质与精神是连续态的,缘物质精神不⼀不异。成住坏空规律,究其实质则是空性,故⽈不⽣不灭


    任何事物,⽆⼀例外地遵循成住坏空或⽈⽣⽼病死规律,狭义和⼴义上物质、精神的表现特征之区别,便是佛家所谓俗谛真谛的区别。


    ⽤当今物理学名相表述,则是物质与暗物质、能量与暗能量或者玻⾊⼦、反玻⾊⼦等等。然则物质转化为精神,便是俗谛物质的死亡,反之精神转化为物质,就是精神的死亡和新物质的诞⽣


    如果观察者所接受的任何知识或经验中有违背成住坏空规律者,必然坠⼊了教条主义范畴,去智慧远矣。


    就观察着⽽⾔,所能改变者唯成住坏空的周期⻓短⽽已。精神及精神⽣命,亦遵循成住坏空规律。


    不⽣不灭之⽆余涅槃,就是成住坏空本质。


    ⽣⽼病死是本然规律,天地万物⽆不遵守。如果有恒常不坏者,则唯物抑或唯⼼哲学将甚嚣尘上。因为没有恒常,故⽽唯物主义的物质第⼀性,唯⼼主义的精神第⼀性,都将不能⾃圆其说⽽显荒谬。如果物质第⼀性,奇点究竟是物质呢还是精神?如果精神第⼀性,奇点时刻上帝何在?⾄于上帝万能的论点,只不过其信徒的想当然罢了。同理物质不灭亦是唯物主义信徒的⾃我鸦⽚。上帝万能物质不灭,皆违背了⽣⽼病死规律。


    就观察者⽽⾔,⾯对⼈、事、物的死亡,绝⼤多数感情上不愿意接受。


    不忍花⼉凋零、不忍草⽊枯萎、不忍河流⼲涸、不忍宠物死亡......尤其是⾯对亲⼈如⽗⺟的衰⽼、重病时,作为⼦⼥姑且不论平时孝顺与否,此阶段都会⾮常担⼼并积极求医问药,即使因为⽗⺟病危住进重症监护病房也多会倾尽⼼⼒物⼒,让医⽣抢救⽽不忍亲⼈离去。此乃⼈之常情,然⽽常情未必常理。


    表⾯上看,是对于亲⼈⻓时住世的企盼,多些时⽇享受天伦之乐。更深层次上,则是对死亡的畏惧或者说对⽣⽼病死规律的抗拒。


    与规律——道对抗,犹如螳臂挡⻋,何不顺应规律⽽为德——⾏为规范正命?


    本来⼈⽣最终⽬的,就是为了妥善解决⽣死问题,然绝⼤多数⼈⾯对死亡却茫然⽆助,贪⽣就⾃然⽽然。古⼈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活明⽩了,再活着意义似乎不⼤了。世尊临般涅槃,弟⼦们劝世尊⻓久住世。佛陀告诉弟⼦众⽣,⽣命⽆常,⾁体是不可能永远延续,应该不懈怠好好修⾏,让⼈能够以智慧为师去⾃渡!


    问题是,⽗⺟患病的身⼼痛苦,并⾮⼦⼥所能体会的,⽗⺟本来就衰弱的身体还承受某些⽣不如死的身⼼痛苦,没有⼏个⼦⼥能真正体 谅,所以不忍⼼让⽗⺟即使受身⼼痛苦,也莫离去。绝⼤多数观察者此刻会弃⽽守良⼼占了上⻛,只有在⾃⼰精疲⼒竭时,才做出不再徒劳的努⼒。尽管⼼理学仍然停留在知⻅层⾯上,其两权相害取其轻的原则,此刻尚有些可取之处。


    亲⼈在重症监护室超⼤开销不论,让亲⼈身⼼多延⻓痛苦,未必真是孝⼼。从因缘果规律分析看,就是让⼀切秩序变得更复杂。因为我们⽆法预料,在⽣死循环的因缘果线系统,添加新因素后的系统⾛向。


    先祖将死亡谓之⽩喜其实⾮常智慧,⼀者坦然⾯对死亡,⼆者省去多余的亲⼈的身⼼痛苦,这便是对⽣者、逝者兼具的慈悲。


    不是起点,亦⾮终点,乃是⼀段⽣命新形态的开始。明⽩这个道理,就想想,我们在⼀个连续态的运动系统中,增加⼀丝⼲预, 会产⽣什么结果?


    绝⼤多数⼈以为死亡后便⼀切都不存在了,其实不然。难不成死者⽣前身、⼝、意所积累之善、恶业也随之化为乌有?若然,便违背了物质、精神流转迁变⽽不灭之规律,因为身、⼝、意的善恶业具备物质、精神信息能量,不可能因为⾁体的⽽灰⻜湮灭,必然以某种能量形式,结合某种⽣命形态,⽽延续并承受因果关系规律的制约。明⽩此理,佛家的六道轮回、道家和⻄⽅两⼤宗教的地狱”“天堂便⾮庸⼈⾃扰的假设,⽽是顺应逻辑之理成其抽象之章了。


    这就提醒我们,今⽣的三业善恶意义多么重⼤,不是⽆缘⽆故来的,亦⾮⽆法⽆天⽽去。今⽣种因,来⽣受果。故佛家智慧云欲知前世因,且看今⽣果,今⽣的贫富寿夭顺蹇尊卑乃是前世所种善恶因之果化⽽已,怨天尤⼈何殊更增恶业⽽雪上加霜。


    正确⾯对,并善护三业,不仅个体、家庭、社区、⺠族、宗教、国家都会步⼊良性轨道,乃⾄⼈类的⽂明亦会有质的提升,这便是⼈类全息养⽣的本义。


    世间⼀切⽆不遵循⽣、⽼、病、死,亦即成、住、坏、空。佛家的五⼤即地、⽔、⽕、⻛、空,儒家和道教的五⾏即⼟、⽊、⽔、⽕、⾦,⾃不例外。


    因为有情以为死不复⽣,于是就悦⽣⽽厌死。然死亡确实谁也逃脱不了,于是乎便在上⼤做⽂章,⼏乎全部⼼⾎⽤来维⽣忘死,缘以为会⼀死百了,所以便被良⼼泯灭的商⼈⽤特效⻄药、 保健品等等,割了⼀茬⼜⼀茬⾲菜,还不亦乐乎地帮忙数钱。有些有情则宣称要活的有质量,简短何妨?其实,都是在⽣死间苦苦拼争,⽆论⾼喊什么样⾼⼤上的⼝号如为养家糊⼝为国为⺠为真理、科学、正义、正法......”⽽⽆不投⼊地演绎着各种各样的动⼈故事,属于不明觉厉的⽋缺智慧罢了。


    福德是夙世果报,⺠⽣者共业共存,真理者⾮为标语,科学者未必智慧,正义者我⻅善恶,正法者不⽣不灭。


    为争夺权⼒⽽处⼼积虑,于是便有神仙打架百姓遭殃;为聚敛财富⽽尔虞我诈,于是便有⽉⿊⻛⾼杀⼈放⽕;为名闻利养⽽吹拍作贱,于是便有名落孙⼭威信扫地;为⼝腹之欲⽽残忍杀戮,于是便有蹇滞困顿百病缠身;为酒⾊财⽓⽽你争我夺,于是便有家破⼈亡妻离⼦散”......设我义愤填膺,缘我未知因果;若余处惊不变,约略谙熟因缘。⼦不语则怪⼒乱神,圣⼈默然,各唯天命。


    其实都是因果循环,尽管表象令⼈感动抑或义愤填膺。既然是因果关系规律在起作⽤,那么⼀切的善恶分别、错对判断其实都⾮实谛,仅仅是各⾃价值观的⼼理均衡⽽已。所以有名句⻋到⼭前必有路,船到桥头⾃然直,此诚顺其⾃然


    只有⾯对死亡,才会暴露每个有情真实的内⼼,曾经⾼⾼在上位尊权倾也罢,曾经声名显赫也罢,曾经富甲天下也罢......⽆不因为智慧的⽋缺⽽表现出万般的胆怯、懦弱、惊恐、不安。身陷囹圄的惶恐、卧病在榻的⽆奈、死神召唤的畏惧,昔⽇的雄⼼壮志了⽆踪迹。


    死亡不是终结,只是灵魂换了件⻢甲,以其他形态继续着因果报应的⽆尽循环,这就是⽣死观的真谛。


    ⼤道⾄简约,愚痴使茫然;设若求解脱,真为了⽣死。




    上一条:《全息哲学》思想的萌芽——走进全息养生(219~ 239)         下一条:佛子问答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