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人类的灾难、疾患与对治(九)

    时间:2014/8/25 浏览次数:1171 作者:真圆阿阇黎 点赞:330

     “脱去俗服,当愿众生,解道修德,无复懈怠。”当我们脱去素服换上粪扫衣披上袈裟,在两千五百多年来,一直被视为神圣之举。然脱下俗服并非是件容易的 事,所以能决心出家就值得赞叹,三藏十二部经典中很多论及出家的真实功德。佛经有云“大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广度诸众生,被奉如戒行”。涅槃是证道者最 终休息处,是最安逸处。我们晚上休息,常识是脱去衣服,就是为了能充分休息。穿着衣服、行头睡觉,几个能睡踏实?当我们就寝前,祈愿一切有情能入安适处, 祈愿三恶道有情能脱离苦海到极乐处。祈愿一切有情能体解无上智慧真理并勤修功德彻底摆脱小人习气完善大丈夫品德,积累福慧资粮。

     

      “除鬀须发,当愿众生,断除烦恼,究竟寂灭。”出家修道,作为象征三千烦恼丝的头发自然要剃除,表断一切贪染缠缚。出家不仅为自己证道安乐,更 为一切有情之救度做难行苦行,即愿我代一切有情受苦,愿一切有情获得安逸快乐。当我们获得智慧,也愿一切有情能得智慧光明的温煦。大乘、佛乘的真如理趣乃 佛法能度一切难度之人,如果今日还有人言“佛法不度无缘之人”诸如此类的,那就是智慧比较贫乏。因“一阐提也可成佛”故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典故。在 道言道,在商言商。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有烦恼。权高位重的管理者有兼览天下之患,商业运筹之士有失先机之虞,为人师表者有后学顽冥不化之苦,农人有桑麻 欠作之累,如此等等。设若我们有智慧,一切忧患都能迎刃而解。故在佛子当祈愿一切有情汲取智慧不复忧患。因为具备智慧在遭遇问题时可以很方便很妥当地予以 解决。

     

      “受着袈裟,当愿众生,舍离三毒,心得欢喜。”袈裟是一切诸佛菩萨之所慈悲、是一切龙神夜叉诸天所护卫拥戴,是远离一切天灾人祸的伞盖,没有深 厚福报焉能身披庄严肃穆的袈裟?然身披袈裟者也应该惜福,不要为世间功名利禄缠缚,反而不得出离。身披袈裟身相端庄,令众生钦慕。若不积功德不开智慧,则 令人遗憾的。贪嗔痴慢疑恼乱身心,不能为有情之楷模,则入地狱速疾也。故当我们身着袈裟时,当思诸佛如来如在身侧,一切菩萨且为同侣,诸善知识天龙夜叉等 卫护,更祈愿一切有情远离颠倒梦想,清净祥和。我们如此念,环境及其它生命体便如此感应。众生的安稳快乐健康、天气的风和日丽时雨顺节、环境的安宁则会有 了相应保障。

     

      “受出家法,当愿众生,如佛出家,开导一切。”生人中难,生中国难,闻佛法难。我们今生幸而得人身,没有出生在边荒蛮地,又能闻持佛法是多么幸 运,因此就该倍加珍惜。也祈愿一切有情,能学道修行,成就无上正等菩提救度众生。我们学习技能知识,当祈愿一切有情脱离愚痴;我们遵守法律,亦祈愿所有人 都能作守法良民。佛法不悖世间法,故世间的一切善法门都可以令我们开发智慧,是故我们当祈愿一切有情于其领域开显智慧,人生愉快。

     

      “自归于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意。”佛是觉行圆满的智慧者,是与物质宇宙全息一合的精神信息能量体,皈依并进入佛法中,精进勤行便能 获得精神能量的加持。拥有精神能量便可以影响物质世界的状态,因此众生的健康长寿、环境的少灾少难都自然而然了。故佛子祈愿一切有情入于佛法,身体力行体 解宇宙至极真理,毋宁说华夏平安可保,此南瞻部洲安泰有望,娑婆世界和谐亦可期。

     

      “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佛法是掌握宇宙精神信息能量的锁钥,是一切智慧的瑰宝,当我们拥有智慧便不再贫乏,拥有精神信息 能量便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安宁。三藏十二部经典部部是智慧的结晶,因此我们祈愿一切有情能深入经藏汲取智慧。如今市面上各种“阐释佛经”的书铺天盖地而 来,而其中有几许真正体解了如来真如旨趣,确实不敢恭维。古之先贤大德轻易不著书立说乃缘于体解不完善会引导有情走弯路,故而慎之又慎,今日之沽名钓誉之 辈动辄扮演“佛教家”的面孔,如果真诚地作研究也罢了,我们随喜赞叹。可是慈悲心不足智慧欠缺的研究者总呈现“歪瓜裂枣”的面相,设若发心虔诚于研究面相 必然和蔼亲切。何以故?相由心生!智慧虔诚者不假言辞一举一动也向人们传达着慈悲、智慧。故佛子祈愿一切有情不再愚痴于己见,于经藏中汲取智慧,于生活中 精进落实。

     

      “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僧宝是行世佛陀,肩负着如来智慧法藏,使命乃是传达智慧于一切有情,换言之众生的导师。导师者, 依《师说》中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佛法导师还有引领、率领之义。因此我们应该衷心祈愿一切僧宝都能“干什么吆喝什么”。如今的现实如何?算 命先生、气功师和神棍摇身一变也能成为“大法师”,如此之类在引导有情走向解脱还是步向地狱?确实是值得每个有情深思的问题。遑论智慧具备与否,甚至少数 慈悲也不具备。两千五百年来佛陀没有忽悠有情,但愿如今的“行世佛陀”们也不忽悠有情!精诚专念护戒的僧宝其言行举止都有“和气”之功效,于有情健康、环 境和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换言之具备功德法力。



    “受持净戒,当愿众生,具足修习,学一切戒。”戒律是开发我们本具一切“潜能”和智慧的保障,是誓言和清净的行为准则。对于行者而言守护戒律如救头燃如 护眼球,对于有情而言遵守社会约定俗成的道德行为规范也是人身财产安全的保障。十善道的要求就是最起码的有情互相尊敬和谐共处之行为规范,如果我们都能亲 身躬行,人际关系、人鬼关系、生命体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应该是良好有序的,否则难免“天灾人祸”。

     

      “受行道禁,当愿众生,具足道戒,修如实业。”行有行规,这正是现实世界可以逻辑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出家修道,既然是至高无上的追求,其道德 禁忌也就相当严格,行为规则则不同在家之人。俗话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来是天人师两足尊,乃因地难行苦行积累无量功德智慧资粮故。道德禁忌可 以约束我们的心猿意马,收摄我们散乱的情志,而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进步。我们当至诚祈愿所有众生遵纪守法,如此社会才能良性发展,相互尊敬,和谐 共生。

     

      “始请和尚,当愿众生,得无生智,到于彼岸。”祈请和尚说法,乃是向智者问道,设若僧宝不具备智慧,众生岂不问道于盲?僧宝应该以智慧和戒品为 世典范,这样众生方能生起信心。我们诚心祈愿一切有情智慧开显,到达安适之地。如果我们不为缺少智慧成分的知识填充了大脑,不被今天“科学”证明“有 用”,明天被“科学”承认“有害”的所谓科研所左右,给精神和灵魂一个智慧的喘息空间,我们才能渐渐开发本具智慧。惟有智慧能带领我们到达清静之地。

     

      “受具足戒,当愿众生,得胜妙法,成就方便。”出家受戒有三种即菩萨戒、沙弥戒和比丘戒,戒律是保证我们摄心静意的誓言和行为守则,是成就戒体 ——开显我们本具清净法身的必要条件。戒律之功德归纳之为三即摄善法戒成就自性法身,摄律仪戒成就报身,饶益有情戒成就应化法身。依照全息哲学科学观,我 们要开发本具的智慧、潜能,就必须严格守护戒律。戒律是促进我们的凡夫肉胎向不坏金刚身发展的保障。故我们祈愿一切有情能不断开发智慧,于世间出世间所行 愉快。

     

      “若入房舍,当愿众生,升无上堂,得不退法。”当我们旅途劳顿,走到可以休息的驿站就有轻松愉快的心情;当我们翻新旧宅,走进新家便有满意舒适 的感叹;当我们厌倦高楼大厦,走进草堂茅舍便有如释重负的心境;当我们离开缱绻难舍的豪宅,走进古朴肃穆的庙堂,便有庄严神圣的心念;当我们远离红尘的纷 扰,走进清幽的山水便有归宿之适悦;当我们放下知识,具备智慧,更会法喜盈身。故我们祈愿一切有情能入佛法之庄严殿堂,熏陶清洗三毒缠缚的灵魂,智慧地完 成生死的延续。

     

      “若敷床座,当愿众生,敷善法座,见真实相。”家中来了客人,我们会客气礼貌招待,让座上茶,这是起码的礼仪。如果得遇德高望重的善知识,我们 就应该恭敬供养。设若我们被让座让茶,就理应感恩他人,并祈愿一切有情和睦敬爱,更祈愿众生能登如来智慧法座,畅演真如至理,利乐有情。

     

      “正身端坐,当愿众生,坐佛道树,心无所倚。”威仪具足的僧宝令人肃然起敬,道德高深的大德无不被仰慕拥戴。故当我们坐禅、读经、修法都理应端 心正念,一方面是对于诸佛如来的恭敬,同时也是为感恩那些曾经呕心沥血的先贤们远涉千山万水携赉如来智慧经藏并翻译成今天我们能阅读的文字。同时也祈愿一 切有情做如此感恩想,恭敬赞叹一切美好、一切智慧、一切良善。更祈愿行者们如佛陀成就于菩提座上,于三世十方恒转智慧法轮、击大法鼓,救赎一切有情出离水 深火热。

     

      “结跏趺坐,当愿众生,善根坚固,得不动地。”《一切经音义》卷八云“结跏趺坐,约有二种,一日吉祥,二日降魔,凡坐皆先以右趾押左股,后从左 趾押右股,此即右押左,手亦左居上,名曰降魔坐。诸禅宗多传此坐,若依持明藏教瑜伽法门,即传吉祥为上降魔坐有时而用。其吉祥坐,先以左趾押右股,后以右 趾押左股,令二足掌,仰于二股之上。手亦右押左,仰安跏跃之上,名为吉祥坐,如来昔在菩提树下,成正觉时,身安吉祥之坐,手作降魔之印,是故如来,常安此 坐。”然跏趺坐是训练出来,在我们的心性真的调柔了,跏趺坐的功夫也就差不多了。诸佛身份肢体之举动皆是如来密印,无不包涵殊胜意义。在修行实践中,末学 自己的体会,跏趺坐乃是经络气血运行之最佳姿势,也是对治懈怠疲倦的良方。是故我们祈愿一切有情身心坚固,成金刚身。

     

      “三昧正受,当愿众生,向三昧门,得究竟定。”《大智度论》卷七云“何等为三昧?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即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的坐禅密 观法。在纷繁的现实生活中要我们保持没有杂念似乎要求太高,就算没有对于名利权色的奢望,毕竟我们还要为衣食住行费心,所以免不了要劳神,然能知足则得常 乐。修行则必须尽可能放下任何杂念,这样才能反观自性,彻照有无之本源。唐代诗人李涉《题鹤林寺僧舍》“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 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是对于忙于奔命的匆匆过客自身而言,在行者则要力争时时“闲”,这里的闲更有安谧宁静的意义。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只要我们能冷静下 来总会找到妥善的方法加以解决,因此“冷静”就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大智慧者最终的境界是“六大寂静”的无余涅盘,则理应时刻能安于三昧门中。故祈愿一切有 情,心得清净,少有是非,便是生活三昧。“如如不动具足圆满”方能“利乐诸有情”。

     

      “观察诸法,当愿众生,见法真实,无所罣碍。”诸法因缘生,此乃一切佛法之真相,生灭者因缘,无生灭者诸法。金刚经有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然其为正等觉之境界,我等凡夫俗子,尚在泥淖翻滚,故出离苦海之法还必须凭借以渡。然正度需要正法,心念有魔,正法亦邪,故万法唯心。痴迷于法,法不为 法,此则要求菩提心清净,诚《大日经》“如实知自心”之要求。于一切权实显现,悉不住心作十缘生观,便易得清凉寂静安逸。故我们祈愿一切有情无明缠缚的智 慧藏开显,如实知自心。

     

      “舍跏趺坐,当愿众生,知诸行性,悉归散灭。”跏趺坐三密禅观结束,不再执着于禅定之法喜。人生亦应如此,当我们获得一些成就,则不能自满于小 小成就,因为一切皆成过眼烟云。能如此则能心安理得,长久快乐。醉心于成就者将不再进步,痴迷于获得者将失却本性。就现实生活的有情心态而言,赚钱好、权 利好、美色好,可是一旦因为醉心赚钱、专权、好色,变成金钱、权利和色欲的奴仆,本末倒置也就开始人性丧失了,结果很多会变得丧心病狂,最终难逃法律的制 裁。跏趺坐在修行人好比权位、财富,“舍跏趺坐”便是不痴迷也。因为权利、财富、美色都不可能带进棺材。是故我们祈愿一切有情知三界变化不实,无有恒常, 惟有涅槃无有生灭。

     

      “下床安足,当愿众生,履践圣迹,不动解脱。”密法行人于生活三昧中自观“我身即是萨埵金刚,足下步八叶莲花”云云,即是与本尊相应之自祈愿。 明白“善良美好祈愿”可以改变三界之格局,变秽土为净刹,灭罪业于瞬间,我们念念不断之善愿就非同寻常地有意义了。当我们从睡眠中醒来,当祈愿一切有情脱 离痴迷;当我们下床着地,当祈愿一切有情得如来大地;当我们洗脸漱口当祈愿一切有情能获清净;当我们穿衣打扮,当祈愿一切有情威仪具足;当我们燃香供佛, 当祈愿一切有情相互礼敬;当我们展卷读经,当祈愿一切有情体解真如,如此等等。“念念相续无有间断”才能真正“不忘失菩提心”。

     


    上一条:人类的灾难、疾患与对治(八)         下一条:佛子问答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