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人类的灾难、疾患与对治(十)

    时间:2014/8/25 浏览次数:1351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309

    “始举足时,当愿众生,越度生死,善法满足。”举手投足念念向善,则能感动周围一切花草树木土地神明,若心怀忿恨、忧郁、嫉妒、贪婪,则草木为之变色山 川为之颤栗。密法行人于生活三昧中自观“我身即是萨埵金刚,足下步八叶莲花”云云,即是与本尊相应之自祈愿。然若我们怀有嗔恨,则巴不得冤家出门被车撞、 被领导教训、被别人泼脏水等,其实在我们嗔恨的同时也在“怨恨”自己,个中道理几人明白?故我们当祈愿一切有情脚下安稳、前途光明、人生顺畅,圆满地走完 生死历程,并能超升极乐世界。

      “被着衣裳,当愿众生,服诸善根,每知惭愧。整服结带,当愿众生,自检修道,不坏善法。次着上衣,当愿众生,得上善根,究竟胜法。”衣服不仅是 遮风挡雨御寒的,还是文明人的象征,是“遮羞布”。成语“文质彬彬”的“文”通假为“花纹”好比服饰,“质”则是内在的气质比之品德修为。故我们祈愿一切 有情以善良服饰心灵,文质彬彬,对一切恶念悉皆忏悔,彻底摆脱流落三恶道时集积的恶劣习气。更愿有情摆脱浮华虚饰,用智慧妆点心灵。当僧宝着衣时,当祈愿 一切有情得善法护持,不堕三恶趣。

      “着僧伽梨,当愿众生,大慈覆护,得不动法。”“僧伽梨”即如法衣,今日之袈裟是也。佛法从印度传来中土,故僧伽梨也仿照古印度佛陀时代,但已 经有很大改变,在上座部和下座部袈裟如今差别明显。僧伽梨比丘三衣之一,新称僧伽胝,义为重衣或合成衣,以割截而更合重之故名。比丘入王宫聚落乞食说法时 必须穿着僧伽梨故也称为入王宫聚落时衣。有三品之不同,九条十一条十三条,二长一短,为下品;十五条十七条十九条,三长一短,为中品;二十一条二十三条二 十五条,四长一短,为上品。袈裟是诸佛菩萨加持之福田衣,是诸天金刚夜叉护持之如来三昧耶身象征,即大慈悲智慧之庇护衣。当我们着袈裟,理该祈愿一切有情 安顺、健康、人格完善,安住如来智慧大地为法王子。

      “手执杨枝,当愿众生,心得正法,自然清净。”杨枝赞偈“杨枝净水,遍洒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福寿广增延,灭罪消愆,火焰化红莲。”没有酷暑 凉风习习自然清凉,没有烦恼诸事顺遂自然心得清凉。心清凉之唯一办法就是具备智慧,然有情流落六道三毒覆蔽妙明真性智慧不得开显,几乎被烦恼折磨心灵痛苦 没有间歇。故我们祈愿一切有情入佛法智慧,百事顺遂,清净快乐。

      “晨嚼杨枝,当愿众生,得调伏牙,噬诸烦恼。”嚼杨枝为古代印度及隋唐以前僧人清晨净口的一种方式,磨齿刮舌之木片,为佛制比丘十八物之一。啮 小枝之头为细条,用以刷牙齿者。《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朝嚼齿木条‘每日旦朝须嚼齿木,揩齿、刮舌,务令如法。盥漱清净,方行敬礼……其齿木者……长十 二指,短不减八指,大如小指,一头缓,须熟嚼,良久净刷牙关。’”牙齿健康也是身体健康的一个标志,口气清净总会令人愉快。调服牙即金刚牙齿,在佛乘密教 有金刚牙菩萨,为释迦牟尼佛的护法夜叉。故祈愿一切有情口气清香、言辞和雅,牙齿健利,得一切诸天龙神夜叉卫护。

      “左右便利,当愿众生,蠲除污秽,无淫怒痴。”大小便是身体废物的正常代谢,能够正常大小便应该说身体健康,如果不能则难有舒适可言。正常代谢 则有舒适通畅之感,如释重负。环境之正常代谢也必须有规可依,比如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等也会引致环境的拥塞蹇滞,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故我们祈愿一切有情 解脱一切贪嗔痴污秽缠缚,于佛法藏中得清净自在。

      “已而就水,当愿众生,向无上道,得出世法。以水涤秽,当愿众生,具足净忍,毕竟无垢。以水盥掌,当愿众生,得上妙手,受持佛法。澡漱口齿,当 愿众生,向净法门,究竟解脱。”清晨起床,净水是必需的,用于洗漱和清洁。当我们取来閾珈水,首先感恩水的养命之恩,其次心愿一切有情得佛法之般若水,入 于正信正行之无上菩提道中,出离一切垢秽过患,健康富足、获取世间和出世间利益。水能净除一切不净,能让我们手、面干净,干净是人身庄严的形式,我身庄严 即佛身庄严,我身、手清净则一切有情清净,更祈愿有情于佛法智慧中汲取精神信息能量,得心清净,心清净则所在之处无不是净土。

      “手执锡杖,当愿众生,设净施会,见道如实。”《毗奈耶杂事》中云锡杖是为了比丘托钵时,不惊吓到施主家所为。苾刍乞食入人家,作声警觉,拳打 门扇,家人怪问。佛言:‘应作锡杖。’苾刍不解,佛言:‘杖头安镮,圆如盏口,安小环子。’摇动作声而为警觉……至不信家,久摇锡时,遂生疲倦,而彼家人 竟无出问。佛言:‘不应多时摇动,可二三度摇,无人问时,即须行去。’《得道梯橙锡杖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皆应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诸佛执 持锡杖,未来诸佛执持锡杖,现在诸佛亦执是杖,如我今日成佛世尊亦执如是应持之杖。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教诸弟子,亦执锡杖。是以我今成佛世尊,如诸佛法, 以教于汝。汝等今当受持锡杖,所以者何?是锡杖者,名为智杖,亦名德杖,彰显圣智故。名智杖,行功德本故曰德杖。如是杖者,圣人之表式,贤士之明记,趣道 法之正幢,建念义之志,是故汝等咸持如法。”在佛教中,锡杖多数时候于行道、化缘时执持。故我们手执锡杖,祈愿一切有情悉得上味精美供养,体解真如至道。

      “擎持应器,当愿众生,成就法器,受天人供。”这里“应器”指饭钵。这个世界不是每天所有众生都能饱食,饿鬼道中众生即便食物在眼前也无福消 受。手持饭钵盛饭或者化缘,先作感恩想,饭食滋养我们的身体,成就我们此身成佛为大丈夫器,祈愿一切有情先能饱食,再祈愿一切有情都能克服小人秉性向大丈 夫努力,直至成佛受一切世间、天人供养。

      “发趾向道,当愿众生,趣佛菩提,究竟解脱。若已在道,当愿众生,成就佛道,无余所行。涉路而行,当愿众生,履净法界,心无障碍。”路在脚下, 迈步,当愿一切有情脚下道路平坦,无有险难曲折,无有灾眚,所遇吉祥。健康、和谐、菩提之路在我们的身口意行行中,谷我们祈愿众生善护三业趣佛菩提性海, 最终解脱。

      “见趣高路,当愿众生,升无上道,超出三界。见趣下路,当愿众生,谦下柔软,入佛深法。若见险路,当愿众生,弃捐恶道,灭除邪见。若见直路,当 愿众生,得中正意,身口无曲。”走在上坡路上,祈愿有情能入于如来无上道;走在下坡路上则祈愿有情谦虚谨慎心性调柔;行在险难则愿有情不堕三恶趣;行在坦 途,则祈愿有情守中持正心性耿直。此诚菩提心之慈悲念念相续也。

      “见道扬尘,当愿众生,永离尘秽,毕竟清净。见道无尘,当愿众生,大悲所熏,心意柔润。见深坑涧,当愿众生,向正法界,灭除诸难。”路上灰尘飞 扬,旅人心情难有舒畅;路途破砖碎石,路人行走不畅;路途坑坑洼洼,行路战战兢兢。故我们祈愿,一切世间、出世间大道坦荡平整,无有灰尘杂染,众生所行愉 快,终至安处。

      “见听讼堂,当愿众生,说甚深法,一切和合。”人不和则会争斗,是为讼诤,世间的一切不愉快都缘于纷争,言辞的、利益的、权色的。修行人先自清 净心田,看见争讼当力劝解,更祈愿一切有情和睦相处,互相利益。佛法是世界和谐的根本精神价值体系,人际关系和谐、国际关系和谐,则世界安泰,自然环境也 相应会少了灾难。

      “若见大树,当愿众生,离我诤心,无有忿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后汉书·黄琼传》亦云“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 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生活中众生心态看见别人比自己好内心总有些不自在,所以才有竞争,而竞争必然意味着不和谐,不和谐的结果便是被“缺”或者“被 污”。故我们祈愿一切有情各擅胜场,互相赞美互相供养,没有间隔纷争。

      “若见丛林,当愿众生,一切敬礼,天人师仰。”丛林此处乃指寺院,看见寺院里面庄严肃穆雕刻或者绘制精美的佛菩萨形象,总令人生起庄严肃穆的恭敬心。恭敬佛菩萨乃恭敬我们自身,犹若对一切有情之恭敬,人际关系必然和谐,和谐就不会有纷争,则天下太平也。

      “若见高山,当愿众生,得无上善,莫能见顶。”《诗经·小雅》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高尚的品德令人仰慕,正大光光明的道行令人坦荡。三界惟有如来受一切人天景仰,故我们祈愿一切有情都能成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巍巍。

      “若见刺棘,当愿众生,拔三毒刺,无贼害心。”荆棘是长满小刺的植物,见之令人畏缩何况碰触令人手脚难安,如芒在身,浑身不得自在。而众生流落 六道,为各种烦恼煎熬贪嗔痴毒刺令之坐卧不宁,如来以大智慧开众生慧眼,拔苦与乐,始得痛苦消停令至安处。故我们祈愿一切有情不被红尘权、色、名、利所 害,行十善道,终至成佛。

      “见树茂叶,当愿众生,以道自荫,入禅三昧。见树好华,当愿众生,开净如华,相好满具。见树丰果,当愿众生,起道树行,成无上果。”菩萨行是随 喜众生之行,故见有情有所优点便出言赞美,自身功德、优点好比大树之阴凉能令自身心愉悦。故我们祈愿,一切众生以智慧功德庄严自身,心境安逸。

      “见诸流水,当愿众生,得正法流,入佛智海。若见陂水,当愿众生,悉得诸佛,不坏正法。若见浴池,当愿众生,入佛海智,问答无穷。见人汲井,当 愿众生,得如来辩,不可穷尽。若见泉水,当愿众生,善根无尽,境界无上。见山涧水,当愿众生,洗濯尘垢,意解清净。”看见水流,知一切无常,是以夫子感 叹,《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惟愿有情入于如来正法流中,解脱生死。见池水时,祈愿有情不为物欲所动,于红尘之中“古井不波”,于 真如智慧中安谧寂静。若进浴池,但愿有情于真如智慧中洗去烦恼垢弊,清净自在。逢见清泉,但念大地山川之慈悲,祈愿有情能饮如来无涸之智慧源泉,去除烦 恼,身心自在。



     “若见桥梁,当愿众生,兴造法桥,度人不休。”桥梁是跨越河川、涧谷的捷径,看见桥梁先起感恩,感恩造桥人,也许为了建造桥梁方便后人他们有些甚至牺牲 了宝贵的性命。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然众生心态,受恩未必酬报,而且还可能恩将仇报。比如你帮助他人九次,一次没有帮 助,那在他眼里前九次的帮助都无足轻重了,何以故?小人之贪婪使然。宋代无名氏词话《永遇乐》“柏颂才过,梅妆方试,六秀蓂荚。恰是今朝,白花岩里,一佛 生时节。前身再现,金城桃熟,千岁莲花重发。更一念、善根常在,作个在家菩萨。活饥好事,造桥阴骘,乐施常开金穴。瑶籍儿孙,玉京夫妇,庆聚神仙窟。从今 生旦,三千纪算,常对昙华优钵。华严会,彩箱庆满僧宝骨。”就强调了造桥修路的功德,所以我们感恩就是对于他人功德的赞美。故祈愿一切有情深入经藏体解智 慧,于现实生活中处处人生关隘造智慧之桥,安度有情越过蹇滞、蹉跎。

     

      “见修园圃,当愿众生,耘除秽恶,不生欲根。”看见园苑,我们不禁会想到“良莠不齐”,《说文》“莠,禾粟下扬生莠。”《诗·齐风·甫田》“惟 莠骄骄。”《诗·小雅·正月》“好言自口,莠言自口。”苗圃中杂莠总是令园丁头疼,人群中有“莠”也令众人闹心。坏的品德、言辞、行为总是令人难得自在。 故我们祈愿一切有情恶心不生,三业清净。惟有三业清净,健康才有保障,长寿才有道理,生态和谐才有可能。

     

      “见无忧林,当愿众生,心得欢喜,永除忧恼。见好园池,当愿众生,勤修众善,具足菩提。”无忧树,每年春月间开花,花盛时状如金色花盖覆着整个 树冠,远眺仿佛一座金色的宝塔。佛经最早的无忧树描写是佛陀诞辰值日,《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云“十月满足,於二月八日日初出时,夫人见彼园中有一大树, 名曰无忧,华色香鲜,枝叶分布,极为茂盛,即举右手,欲牵摘之,菩萨渐渐从右脇出。”《酉阳·贝编》云“无忧树,女人触之花方开,亦兰称待女花之类。”顾 名思义,无忧林是快乐无忧的象征。故我们不惟看见无忧林,但凡看到一切美好的山水园林树木花草,都祈愿有情心情适悦,品德无“莠”,行为无害,没有忧患。

     

      “见严饰人,当愿众生,三十二相,而自庄严。”小人心态是见不得、容不下别人比自己好看、整洁,这是嫉妒心理,是流落三恶道的习性使然。每每生 起嫉妒心的时候,就想想,我真不是人,怎么还有饿鬼、畜生、地狱之心态?当然愿意继续流露畜生、饿鬼、地狱的样子也是自己的选择,别人干涉不了。然菩萨不 舍慈悲,悲眼普观世间总会在有情危难之时权实显现予以帮助,使其知惭知愧而改正之。我们去别人家做客如果衣帽不整也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在外拼搏若干年事业 有成回归故乡也才有“衣锦还乡”之说,故见相貌端庄衣着得体之人,我们祈愿有情各得庄严身相,品德光明炫目。

     

      “见素服人,当愿众生,究竟得到,头陀彼岸。”素服即俗谓白色衣,《礼记·郊特性》“素服,以送终也。”看见他人披麻戴孝,心怀如丧考妣之痛,则人神共敬。并祈愿亡灵能超升极乐世界,未亡人能知生死速疾,幡然醒悟。

     

      “见志乐人,当愿众生,清净法乐,以道自娱。”《礼记·乐记》“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志乐人此处指爱好丝竹 管弦琵琶箜篌之士,水分子听音乐,结晶因为音乐的快乐与否会表现为美丽或者杂乱。优美的音乐总能令人心旷神怡,悲哀的曲调如“三潭印月”总令人禁不住泪眼 汪汪。故我们祈愿一切音乐皆美妙动听,一切音乐人皆大爱无私,一切有情能得闻观音菩萨之海潮音,于佛法中欢悦自恣。

     

      “见愁忧人,当愿众生,于有为法,心生厌离。”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遇到不幸,几个能开怀?首先若能感恩忧愁,明白忧愁之缘由,忧愁中复能出 生智慧。《汉书·司马迁传》云“昔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 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如此我们焉能不感恩给我们困蹇、使我们忧苦的因缘?佛陀尚且感恩“无 明”之恩!故,见有情忧悲凄苦,当愿早日离苦得乐。

     

      “见欢乐人,当愿众生,得无上乐,澹泊无患。”快乐、喜悦是能够传染的,好比忧愁也能传染,其实一切情绪都可以传染,实质就是精神信息能量的传播。见有情快乐,当衷心祝福并随喜赞叹,更祈愿他们于大智慧中得无上乐。

     

      “见苦恼人,当愿众生,灭除众苦,得佛智慧。”苦恼即为苦所恼,人生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 苦。世间一切有情为此八苦所恼,于是不得健康、不得长寿、遭遇横灾、纠结于是非、不得财色权,于是乎就成就了今天的千姿百态众生相。佛陀乃有情中之果、菩 萨乃有情之华,一切众生乃根茎枝叶,是以我们先应感恩,然后祈愿有情无有苦恼,智慧开显,于无上正法中快乐自在。

     

      “见强健人,当愿众生,得金刚身,无有衰耄。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解脱众苦。”俗话说“有什么别有病”,言外之意健康是人生的头等大 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强健的体魄就是每个有情之所愿。然强健与否除了今生的锻炼、保养,还有宿世三业罪报之因果使然。体弱多病者总羡慕身体强健 者,但却不明就里,强健的宿世功德。或许不杀生就能强健,可是你告诉体弱多病者他会相信吗?他还要大鱼大肉鱼翅燕窝地“滋补”,其实是“饮鸩止渴”。故我 们祈愿一切有情行五戒十善,得金刚不坏之身,不生不灭。

     


    上一条:人类的灾难、疾患与对治(九)         下一条:佛子问答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