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全息养生之序

    时间:2014/8/29 浏览次数:1182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340


    全息养生之序


    养生,顾名思义“休养生息”。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岁月中逐渐发展出了各种曾经辉煌的文明,如亚特兰蒂斯、米诺斯、玛雅、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文明等,然这些曾经辉煌的文明要么因为灾难要么因为人类自身的欲望无节制而毁灭,今天只留下残根断壁。在世界各种文明历史长河中,唯有东方的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延续至今没有陨落。文明的延续更是人类宏观范畴养生的内涵,大略比较下东西方文明的盛衰,文明中的哲学思想无不或隐或显地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东西方哲学思想的主要差别在于西方哲学几乎完全割裂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即要么唯物要么唯心,而东方哲学则平等对待物质与精神。


    现代人类文明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而现代科学技术恰恰忽略了与物质对应的精神,如果人类不将精神的提升作为重点,现代科学技术最终只会将人类引向不归之路。回顾所有陨落的西方文明曾经的辉煌、前瞻现代科技给人类及地球所带来长足发展中潜在的灾难和困扰,文明的良性延续发展亦即人类的养生将成为今后生活的 主要议题。从全息哲学科学角度言,人类文明的延续、人类的养生终将落实在人类自身行为举动、语言和思维等方面。


    休者,歇息、赋闲、整顿、停止乃至于死亡之谓,是以工作、学习、生活的间隙、闲暇或者退休后的身心调整、生活工作节奏的适度,乃至于生命即将终结前的适应、预后等等,合理休息是全息养生的必要内容。

    养者,培植、抚育、供给,身心物质营养、精神营养的摄取、正能量言行思的呵护、对于老人的赡养和孩子的培育都关乎养生。

    生者,孕育、萌发、成长、存活、维系,生育与种族的繁衍一直是人类各个民族关心的话题,不仅人类自身生存,子孙后代之生存尤为重要,这就是人类的发展之养生。


    息者,呼吸、消停、平静,生命只在呼吸间,让烦恼消停,让内心安宁。身心安宁适悦就是养生的目的。


    在 个体,养生即生活、学习、工作中自身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之节奏、频率、效率之维护增强,同时还包括与我们肉体共生的病菌之和谐平衡关系的持久维护,以及 与我们灵魂共生的他种精神生命——鬼神的和睦相处。简言之,养生乃由出生到生命停止的身、口、意之积极正向活动,在佛家谓之善业,在道家谓之清修,在儒家 谓之慎独,在世间就是生活质量的提升。


    在家庭,养生则是家和、安宁、适悦、生活质量、生命质量、风水、阴阳宅的维护。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庭和睦圆满,希望使家人健康安宁,希望生活充实健康,那么究竟如何实现这些美好愿望?唯有通过全息养生。


    在社区,养生则为环境的治理、治安、消防、水火、卫生、人们之间的睦邻友好互帮互助,以及社区精神面貌的提升,这就必然涉及教育、道德伦理、行为规则的遵守等等问题。仅仅环境整洁干净美丽如画只是全息养生的基础,当其中人文因素趋向积极正能量时才是全息养生。


    在民族,则是对传统文化、先祖智慧的继承发扬延续,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利用、兼收并蓄的大同精神,各个民族的团结、理解、尊重、协助都是民族养生的内涵,这就需要有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包容态度。


    在国家,养生则是国家管理者的健康、廉洁、奉公、亲民、在外交事务处理中与睦邻国家的友好相处,负责国土安全和全民精神面貌的提升,兼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同发展,对于邦国、全人类、世界的健康推进。


    全息养生则是对系统全部因素进行考量的养生,因缘法或者蝴蝶效应原理告诉我们,系统的全部因素决定系统最终的结果,所以系统的全部因素都必须加以考量,故而唯有全息养生方才是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养生方式,因为全人类共生于一个大系统——地球上。


    宇宙的物质运动与精神运动都有其规律可循,如果个体顺应规律则生命质量必然风生水起,若违反规律则易老病死。在养生,这种规律谓之“养生之道”,在智慧,这种规律谓之真理。


    现代人的思维被狭隘的现代科学观所左右,几近赤裸裸地、机械地、原科学教旨主义地思维宇宙和生命现象,对于“神性”抑或精神性的现象便只能感叹为“超自然” 现象,甚至人们连神性存在与否都持怀疑态度。正是这种偏颇狭隘的哲学世界观,人类在现代科技文明辉煌的表象中逐渐步向不归的深渊。


    与现代人截然不同的是我们的祖先相信神鬼的“存在”故而有“举头三尺有神明”的道德伦理警诫,正是这种警诫使人们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使整个社会呈现 较高层次的道德精神层面,诸如“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知书达理”,人们的相互关系也比较和睦融洽。如果不能接受哲学逻辑中关于精神性的思辨,养生 中“精、气、神”的“养神”则无从做起。“养神”概括之即对于人类灵魂的养护,然大千万有悉有“神识”,故而养神亦是对内外环境中一切精神生命的养护。


    在现代科学的引领下,技术的发展无可厚非地带动了人类文明的长足发展,然而这种一味片面的“科学”痴迷却同时将人类引向机械、物质的恶性循环中,人类的精神层面越来越萎缩,几乎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人们一夜醒来会发现自己已经完全被物质化的追求所包裹,灵魂的自由追求几乎被窒息。人们失去对于“鬼神”的敬 畏、对于“先祖”的膜拜,不再礼敬“天、地、君、亲、师”,于是乎益发“胆大妄为”,“监守自盗”、“飞扬跋扈”、“贪污腐化”的现象日益严重,社会的各 种矛盾日益激化。如此种种皆是“子不养”之表现,故而人类的养生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严正面对的议题。


    与此相反,我们睿智的先祖在三、四千年前四大发明的时候并没有继续科学技术的发展,何以故?缘“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使然,是以直到今天,火药依然用来做庆典 用的烟火和爆竹。在偏颇的科学原教旨主义者看来是我们的祖先固步自封保守不思进步,恰恰相反我们的先祖睿智地维护养育了我们生存的环境。“天人合一”的哲 学思想是全息的哲学科学,其核心便是“物质、精神”的协同、平衡发展。


    人类被现代科学引向繁荣还是驱向灭亡?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无不缘于人们精神性的衰竭。审视人类文明发展的前史,我们可以 看到西方所有古代文明的谢幕都缘于物质的极度发展和精神的超级堕落——物质、精神这一哲学基本矛盾的平衡制约关系严重割裂,而炎黄文明持续六千年之久正是缘于物质和精神的协同发展,即“天人合一”的全息哲学科学观。


    是以,人类的养生应该是物质、精神两个层面的养生。

    “全 息”顾名思义包含“全部信息”,依照蝴蝶效应原理来理解就是系统全部因素。人类的一个细胞既然可以克隆出来一个全新个体,亦即人类的一个细胞包含人类机体 的全部信息,同理可以推知一个人类细胞也包含生命的全部信息,包含地球的全部信息,更包含宇宙的全部信息,这便是广义的“全息论”。是以佛家云“一微尘涵 三千大千世界”,缘一粒“微尘”涵括宇宙和生命的全部信息。何以故?设若宇宙由“奇点”爆炸而来,“奇点”就是质量无穷大体积无穷小的“微尘”,由此而形 成今天繁复的宇宙万象和生命形式,是否宇宙与生命的全部信息都包含在“奇点”中?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全息养生顾名思义就是系统全部因素的“休养生息”,换言之人类所居住环境中一切身心内外因素的全面养生。缘系统的全部因素决定系统的结果,系统的健康稳定在 人类的养生中就显得至关重要,故而必然涉及人类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综概归纳即思维、语言和行为之养生。纵观传统文化释道儒的养生理念,佛乘密法中的“三 密相应”乃最为究竟的养生途径。


    哲学是逻辑思辨推理的学问,传统释道儒文化之智慧真如自始至终都在阐释宇宙万象、人生之本然理趣与秩序,它们无不是探讨精神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其哲学思辨是 现代哲学科学不能望其项背的,故而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全息养生理念比之唯物实证的现代科学更为全面,因为只有全系哲学才是探索生命和宇宙真相的理论体系乃至于智慧体系,此正广义的“科学”之涵义。


    全息养生既重视物质性同时兼顾精神性,关于精神性,在哲学观念不脱教条主义的宗教中人们谓之曰信仰,在行为称之为善恶,在哲学谓之曰形而上。如果人类要正常 有序地发展文明,就不得不考虑精神的升华,人类的养生焉能例外?全息养生遵循“因果关系”规律,而因果关系规律的确是宇宙间万有无不遵循的必然规律,各种教条主义哲学中哲学思辨不完善处恰恰是不能堪透因果关系规律而流于肤浅的形式主义。比如西方两大宗教中几乎随处可见“流我血、流我兄弟姊妹血者,我必然流他血”这种未能洞悉因果关系的信条之滥觞,唯在佛法、道家哲学思想中,洞悉了“缘我,我的兄姊姊妹在因地流过别人的血”,故而将“流我血流我兄弟姊妹血” 视为因果报应。故而,遵循因果关系规律的全息养生方是人类继承发扬延续其文明的最终途径。


    关于“全息”,末学在96年和钱学森先生书信讨论的时候曾经提出这个概念,其核心思想即“一粒尘埃携带宇宙全部的信息!”受当时在世的山东大学生物学教授张颖清的“生物全息律”影响,末学结合佛法、道家、儒家《周易》哲学思想中的观点写了一篇文章呈寄了当时国防科工委主任张震寰将军、科学泰斗钱学森和另外两位《周易》理论家和实践 家。唯有钱学森先生亲笔回信,后来才知悉张震寰将军已经故世。


    提到张颖清教授,据说在他受到现代科学原教旨主义教条思想者攻击之前,在给学生上课时讲到“有一天从我身上割下一块肉,在实验室可以培养出另外一个我”,当 时听讲的学生无不哄堂大笑,大约以为这个老师“神经错乱了”。后来的英国“多利羊”克隆成功证实了张颖清教授的理论,然张教授已然撒手尘寰。


    在和钱学森先生书信交流中,末学开门见山提出了两点:一者钱老先生我早认识您了;二者您也早认识我了。关于第一点似乎没有悬念,50、60、70后 的几乎没有不知道钱学森、陈景润、华罗庚的。然第二点很容易被武断地认为是“妄语”,好比说“我认识习大大,习大大也认识我”一样荒诞不经。当时钱学森先 生亲笔回信的契机大约缘于末学借用“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阐释,然当我看到钱学森先生回信中“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搞科学研究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原则”这个断语后,便觉得钱老先生很忙我也没闲工夫继续讨论了。


    全息养生恪守全息哲学科学的两个层面,一者物质科学,二者精神科学,二者不可偏废。物质科学乃今天所言的现代科学,其研究必然遵循可观察、可操作、可重复、 可测量;精神科学乃是人类心灵活动的领域,要靠人们的心解读感受,不可观察、不可测量、难以重复。当一个疑问者提出“请证明精神性”诸如此类的问题时,已经从根本上把物质性与精神性混为一谈了。比如今天做了一个梦,明天能否操作设计再重复做这个梦?诸如此类的疑问根本的误区在于哲学观上逻辑的幼稚所致。全息养生从物质层面落实到人类的思维、语言、行为,细化到衣食住行,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可测量性,从精神层面则注重价值观的提升和灵性的升华。


    无论唯物主义抑或唯心主义,这两个哲学流派共同承认物质与精神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且互相转化的一对矛盾统一体,然此二流派均未从哲学逻辑上明确回答物质与 精神如何互相转化,而在东方哲学的佛法、道家、《周易》和中医理论中都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如果物质与精神可以互相转化,其间必然存在一个“中转站”式的 “临界系统”,正是这种临界系统完成物质与精神的互相转化,观察大千世界万有,唯有生命形式是物质精神一体性的,故而“临界系统”只有在生命形式中寻找, 在生物生命链上人类居于最顶端,那么人体必然存在物质与精神的转化系统,这个系统必须具备物质的功能性或者可观察性,同时具备精神的不可测量然可感知性, 符合这一条件的正是中医的“经络理论”和瑜伽的“三脉七轮”理论。全息养生正是释道儒哲学思想围绕人体经络系统或者瑜伽的三脉七轮系统来细化和操作的,佛乘密法的三密相应正是实践这种哲学智慧的最佳途径。


    中医、瑜伽的哲学思想非科学原教旨主义的幼稚儿们所能理解的。现代科学最幼稚处就是完全忽略了精神性,因此只好将其理论不能诠释的发生于自然界的类似“临界 系统”的现象归类为“超自然现象”。现代科学于今日发现自身的发展已经穷途末路,与此同时也将人类引向灭亡。日益复加的各种流行性疾病、自然灾害都是明显的预兆,在佛教将其称为众生的“共业”。


    一个系统要维持其稳定发展,各种因素就必须维持相对和谐稳定的关系,如果其中一种因素改变则可能导致系统的不可逆变化,人类的身体更不例外,比之其他系统要求更为严格。可以设想一下西医对待人体的所谓“科学态度”,我们直观地认为西药药效快,作用明显。然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非常严重值得关注的问题即西医的每次治疗都是在系统中介入从“蝴蝶效应原理”角度来分析极其消极的连锁效应的无穷无尽 “定时炸弹”,西医的方法学研究并未就药物对人类集体的长远系统效应做出研究,只凭阶段性的实验就“认定”有效抑或无效。如四环素牙齿、链霉素对肾脏和听觉功能的损害等等都是“近视”的结果,纵观西医的治疗就是医好了耳朵可能伤及了眼睛,医好了肝脏可能损及了肾脏如此等等。所以西医的治疗,人类的健康总体 趋势似乎并未改观多少。如果简单将人类今天的寿命延长归结为西医发展的功劳,似乎失之偏颇,难道世界长寿之乡巴马、书法家中长寿趋势不能更说明些问题?相 比较而言,中医的所有药物都是自然物质如植物、动物、矿物,对于庞大复杂的人体系统而言,究竟是用简单的实验室生产出来的化合物好呢还是用最为复杂符合自然整体性的自然物质好?比如食用五谷杂粮好还是每天喝点氨基酸,吃几片维生素,喝点矿物质合成饮料好呢?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物质性和精神性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同理物质能量与精神能量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亦是一对矛盾统一体, 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在人类发展的今天再辩论谁决定谁似乎意义已经很微弱,因为随着矛盾的转化,系统中的物质精神换位,此时物质决定精神,彼时则精神决定物质,唯物、唯心的争论结果就是教条主义的滥觞,人们似乎更应该看到两者的不可分裂性。传统的道家太极“阴阳鱼”表达的就是阴阳换言之物质与精神相互转化的 生命和宇宙规律。


    生命体的存在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不仅是物质化的生命链,同时还延续为涵括生死的精神化生命链。精神性的生命体通俗讲乃是“神、鬼、天、仙、佛等”,不能因为没有看见没有听见就否认它们的存在。精神化的存在不能用物质实证手段验证,而是靠人类的心灵感知和解读。


    由此全息养生可以简单概括为:物质养生结合精神养生;物质能量补充结合精神能量补充;物质生命维护结合精神生命维护。涉及人类自身、环境、物质界、精神界(虚界)。


    全息哲学科学中物质与精神的互相转化,在佛家亦即“色空不二”。由此亦可推论,设若要全息体解《心经》,不于事相上结合“经络”或者“三脉七轮”之“临界系统”实修,则很难体悟大乘佛法的般若思想,换言之佛是大医王的养生效用也正是在临界系统上体现出来。


    东方哲学最突出的观点便是“天人合一”,“我与宇宙乃为一体,我与其他一切生命体乃为一体”, 这正是全息哲学科学思想的特征。这种一体性乃是精神的一体性,物质构成的一体性,并非我的物质之身就是你的物质之身。然缘于一体性,我之养生亦是他人的养生,亦是环境之养生,亦即天、地、人之养生。


    中医、《周易》、《黄帝内经》、《道德经》等无不是全息哲学科学的典范,更遑论佛教,佛教乃最完美的全息哲学科学体系。故而养生若依据全息哲学科学观,则为涵括一切的全部系统养生。


    科学乃求真之行,求真就应该更重视真理性,真理则有物质真理和精神真理,如果仅仅变成物质化盲从便不复称为科学了。人类何去何从,完全取决于自此而后的养生观!

    上一条:瑜伽——“合气”相应         下一条:佛子问答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