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全息养生——悲心

    时间:2014/8/31 浏览次数:1216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297

                                                       

    悲心与全息养生

    唐密传灯真圆阿奢黎简识

     

    悲表伤心、哀痛、怜悯,是人们对于自己或者他人遭遇疾病、挫折、非横等情境时的同情心。在佛家的梵行、菩萨行,大菩提之悲心体现的是及于一切有情之同情、关心和体谅,以及运用智慧之教化。有情身心处于三界火宅,贪嗔痴三毒烦恼煎熬,不明生死就里,故而菩萨以大悲心慈航普渡,拯济有情出离水深火热的苦宅。然有情明知斯生、斯身是苦,却于其中不亦乐乎,岂不愚痴!


    悲心的体现不仅仅是为有情之遭遇而感同身受,更重要的是将痛苦的根源和解决痛苦的方法告知之,使之自觉于生活现实中渐渐化去痛苦,从而让世间的生活、学习、 工作更顺畅,家庭更和睦幸福,继而坚定出世间的修行。这也正是全息养生中悲心所体现的内容,因见有情之苦难心感悲痛,不是幸灾乐祸而是感同身受就是同体大悲。我们与身心内外的一切有情共处同一虚实时空体系(阴阳界),相互的影响丝丝相扣,没有任何有情无论是物质生命抑或精神生命可以孤立于这个虚实系统,因此积极、消极的影响就不可避免。如果以悲心、平等心对待,则即使灾难、非横、挫折、丧亲所带来的伤悲也可以很快得到平复,这便是全息养生的意义了。


    《普贤金刚萨埵略瑜伽念诵仪轨》云“我身既成普贤菩萨,发此心时,成就无边解脱。观一切有情,自他无别,同体大悲。”在佛乘密法,行者一接受灌顶便可观想身同金刚萨埵,即是“入我我入”,与本尊浑然一体,因而言行思便必须保持与本尊一致,所以观察世间一切有情,与我身心无二无别,共处八难苦海,便是同体大悲心。一切有情,无论物质有情抑或精神有情,即物质生命抑或精神生命,都是虚实一体而全息统一,有情的差别好比身体之细胞,虽然细胞功能分化然而息息相应。 无有分别心的大悲心正是全息养生中为我们自己和家人培植福报的适宜途径,因为如此可以不断获取精神信息能量而完善自己的身心“场能”,故而《金刚经》云 “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不名菩萨。”如果有了分别心,就会有不平等,知见就会妨碍智慧进而妨碍同体大悲之开发,欲成就“妙观察智”如同“缘 木求鱼”。


    《摩诃止观》卷六云“起大慈悲,爱同一子。今既继惑入空,同体哀伤倍复隆重,先人后己,与拔弥笃……以己之疾愍于彼疾,即是同体大悲。” 我们先祖的“天人合一”全息哲学思想所诞生的中医、经络理论的实践无不关乎“同体大悲”,医患关系就是建立在同体大悲的基础上,然现在的学院式中医与传统 的中医已经风马牛不相及了。于养生中,大悲心使我们可以迅速积累福报,也正是改变命运的举措。一切有情之存在都是全息的且息息相关的,好比每个有情如人身体之一个细胞,一个细胞有难则全身难安,故而同体大悲乃是全息大悲。当马航MH370航班失联,多数有情的关心系念就是大悲心使然,在危难时刻悲心会促使人们齐心协力共同面对困难。


    《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云“譬如有人,诸子系在牢狱,当受大罪;其父慈恻,以若干方便,令得免苦,是大悲。”作为佛子,理当如此“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藏王菩萨正是大悲心具足方拯有情出离于水深火热之地狱使得清凉适悦而无暂歇。一切有情在六道轮回中都曾经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姊妹子女,同气连枝,所以一方有难八 方支援方体现我们的大悲心,如果袖手旁观他人的灾难,在自己遭遇灾难时也会被别人隔岸观火。正如美国波士顿纪念犹太人被纳粹屠杀的墓志铭: “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 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 了。”当人们失去悲心的时候就是冷漠无情滋生之时,坏人坏事会“春风吹又生”,贪官污吏会更猖獗横行,强盗流氓会更张狂无忌,愚昧和无知会迅速蔓延,其时便是身心、家庭、社区、城市、民族乃至国家世界都不得安宁的时候,肉体尚不得安宁谈心情愉悦那就是奢望了。悲心不仅是他人、他物的同情怜悯,更是制约我们 身口意守护十善道的正念。


    依照佛乘密法的全息哲学思想,一切有情和宇宙万象都是由六大即地、水、火、风、空、识所构成,无一例外。六大不调在个体即有各种身心病疾,在外环境则显现各 种灾难如地震、洪水、干旱、严寒、酷暑等等。六大不调即是不“和气”,不合气则六大的运行就不顺畅,不顺畅就蹇滞,蹇滞在个体就是病痛,在环境就是“天 灾”。而这一切的根源都不外乎人类身、口、意所累积的十恶业,十恶业的消极精神信息能量反作用于肉体、物质世界,表征便是疾病和各种天灾人祸。设若我们悲心具足便会努力守护身口意,同时能体察众生之疾苦过患,从而施以援手。如果没有同情恻隐之悲心,则有情之生死苦乐与己无关,听之任之,既是自私也是不能全 息“和气”的表现。如果没有众生菩萨、如来从何所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任何一个有情可以孤立地存活于这个世界,甚至没有我们机体内外的微生物我们尚 且不能生存,生命链的任何环节中断,生命链上部的全部生物都会毁灭!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必须对于其他人事物具备最起码的悲心、关怀。


    作为佛子首先须发大菩提心,大菩提心就必须具备大悲心。没有悲心的有情通常都是自私自利的一类,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养生尚且问题多多,还指望能修成佛果便是痴人说梦。因为众生是根茎枝叶,正是根茎枝叶孕育了花蕾,也正是花蕾绽放才结出了果实,菩萨佛是花果,没有根茎枝叶何来花果?不能因为有了花果就抛弃了根茎枝叶,好比吃了第五个馒头吃饱了,然后言“早知道吃第五个馒头就饱了前面四个馒头就不必吃”一样愚痴。故而菩萨以众生之苦为苦,以有情之患为患,感同身 受,无时暂歇出生入死普渡有情,拔苦与乐,引导有情出离苦海。若不然,菩萨成佛也是悖论。范仲淹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就是大悲心使然。忧国忧民忧地球当是当代佛子的大菩提心表现,也是民族、宗教、国家养生的基础。悲心先对家人、邻居、同事、朋友培养起,然后再渐渐扩大悲心所及的有情范围,这就是养生。


    于养生中,个体的六大不调就是六大“不合气”换言之五行的土、木、水、火、金冲克,在身心的表现便是疾病。“地”不调,身份肢节脾胃肠道疾患;“水”不调, 肾脏、血液、内分泌疾患;“火”不调,经络、心脏、眼睛、血液、肝脏疾患;“风”不调肺脏、新陈代谢疾患;“空”不调,细胞、组织、器官机能疾患;“识” 不调心智、神经系统疾患。所以要身心健康适悦,就必须学习不断与身心内外的一切有情“合气”,而悲心恰恰也是合气之道。


    在外环境,六大不调就是各种自然灾害。“地”不调,地震、地陷、泥石流;“水”不调,干旱、洪闹、雪灾、海啸;“火”不调,四季节气紊乱、火山、火灾; “风”不调,龙卷风、台风、沙尘暴;“识”不调,瘟疫、战争、类似“通古斯大爆炸”之灾难等。环境的物质化或者自然灾难,究其原因乃众生之共业,也就是人类身口意往昔积累的消极精神信息能量所引起的消极物质化相动,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生命尚且须臾,遑论养生。所以生起悲心守护身口意善待我们寄居的地 球,才是自然环境养生。关于地震等自然灾害是消极精神信息能量的物质化表现,末学的一个曾经学习地质物理学的旧识,提出了不同看法,即“人类诞生以前,地球就发生过很多次地震”。从这个角度言那个时候的地震是消极精神信息能量的物质化表现似乎就很牵强甚至没有道理了?其实不然,提出这个问题乃是将物质精神 关系割裂了,即使人类没有诞生,并不意味着没有与物质对应的精神,人类诞生之前就没有其他物质生命?即使没有物质生命,也没有精神生命?再者人类无所为诞生与灭亡,在宇宙运动变化的循环往复过程中,人类只是生命形式的一种状态而已。再者地球也是有“灵性”的,所以不能用现代物质实证主义的偏颇逻辑辩论。


    悲心在佛家乃是开发宿命智的有效途径,缘悲心可以打开阿赖耶识“记忆”的一切经历,知悉我们曾经于六道轮回中三业所犯之罪孽积如须弥,所以今生于娑婆世界受苦受难,从而痛下出离决心,努力修行不复轮回,而世间利益正是全息养生所追求的。所以悲心不仅有利于世间养生,也利于出世间成就。


    观世音菩萨是大悲心的完美代表,是每个佛子的典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刻以观音菩萨之悲心提醒我们,大约身口意就不会犯错了,自己和他人的身心愉悦就有了可能。菩萨因地修行曾发愿“愿我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堕大暗处,忧愁孤穷,无有救护。若能念我,称我名字,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众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恼者,我终不成正觉。世尊,我今复为众生故,发上胜愿:愿今转轮圣王,于安乐世界成佛,号无量寿,于无量劫作佛事已,入般涅盘,乃至法住时,我于其中修菩萨道,能作佛事,其正法于初夜灭,我即于后夜成等正觉。”受持观音菩萨名号,全息体解就是守护行者自己的大悲心,故而能感召菩萨于危难中施以援手,即是“合气”宇宙精神信息能量而“感应得”他人来帮助脱难。如果我们悲心具足,在遭遇困难之时便会有“贵人”及时出现帮助我们渡 过难关,这便是悲心所“感召、合气”来的积极精神信息能量的物化结果。全息养生依然,悲心可以使我们身心细胞、组织器官机能处于高效能状态,同时也能使经 络这一物质——精神临界系统高效运行,经络畅通,身心健康就有了保障。


    故《观音菩萨普门品》中云“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是菩萨实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七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剎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剎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剎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崄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 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 名故,即得解脱……”。今天很多有情学佛不久就希望自己命运一下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似乎并无多大改观,于是乎便退却了,对于佛法失去 信心,更有些有情甚或诽谤佛法,缘没有理解佛法真理的全息哲学智慧或者根本没有皈依或者自作主张妄持真言手印等等。物质与精神的相互转换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这个条件的前提在个体乃是“信心”,在程序乃是规矩,如果没有信心,且不遵守必要的规矩,势必不会出现效果。尽管现在很多人学佛修行,总以为观世音菩 萨是幻化的不真实的,其实不然。当我们具备悲心,心中默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之时来帮助我们的人就是菩萨化现的。这就是“合气”至妙之处,感召精神信息能 量物质化为某一特定人物“贵人”出现。要想出现经中所描写的效果,那么不仅悲心具足而且念念相续如如不动才有可能,临时抱佛脚的效果和专一精诚的效果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全息养生依然,信念必须坚定,也就是“预先设置”积极的精神信息能量接受之身心状态。悲心所及,全息感召一切积极精神信息能量,同时转化消极精神信息能量, 物质化表现就是“被拯救”。悲心,对于已经发生的苦难可以减轻痛苦,正在发生的苦难可以延缓甚或消除,将要发生的苦难可以避免。如此身心有疾患也会在这种修持中不断痊愈并快乐起来。


    大悲心施之在此受之在彼,然缘全部有情处身同一虚实时空体系,且全息统一,故施者与受者同获法益。今日对他人苦难施以援手施以同情就是为他日自身的苦难种下获得援手获得同情的契机,这就是全息养生的悲心理念。


    大悲心,及于家人,亲情会更融洽和睦,因为自己身心的适悦与否与家人关系最为密切,也就是风水的积极转化;及于邻居,邻里会更友好,在遭遇困难时邻居便会伸出援助之手;及于同事,因为工作在同一环境,人际关系会更完善,工作便会更有成效;及于冤家,仇怨会化解,正是悲心摄取的积极精神信息能量对于消极精神信 息能量的转化;及于动物,自然会更和谐,和谐生态更宜于人们生活;及于精神生命体,梦中会更安宁,精神以及神经系统也不会发生问题;及于大地,山川会更壮 美,因为悲心促使我们善待环境自然一草一木;及于寰宇,星辰会更有序,因为悲心顺应宇宙与生命发展的本然规律。


    要养生要身心健康,就该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具备了大悲心。就全息养生而言,在那个和自己有过节的有情遭遇疾病、挫折、灾难的时候应该予以同情关心甚至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个时候正是化解过节的契机;在自己的竞争对手出现过失的时候不落井下石,从而维持良好的竞争秩序和为以后建立起信赖的合作关系做好铺垫;别对路边向自己乞讨的乞丐横眉冷对,自己几元钱可能不经意就会浪费掉,还不如布施给他们,因为他们很多是生活所迫,即便是以此为职业,也应该出于同情而非鄙视。 在车厢里看见那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坐在自己旁边时切莫投去厌恶的眼神,因为我们的祖先曾经也是这样困顿过。在那个倒地昏厥的路人需要帮助时不要冷漠绕行或者旁观,在做好必要的自我保护的情况下尽可能予以援手,因为或许哪天倒在地上需要帮助的就是自己。在那个眼见亲人需要抢救却因为没有带足医疗费时千万别无动 于衷,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在明知那个孩子不加教育会遗祸他人时因为其家富有或者有势力就不该听之任之而是予以管教约束。在看见有人倚强凌弱时切莫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如果因为胆怯可以电话报警。看见动物被虐待最好能加以制止……


    铁石心肠之有情不在少数,然这种人的身心健康、家庭、事业等等是否如意顺遂呢?多数未必!因为冷漠、不关心他人,他人也多不愿意与之打交道,遇到困难只好自 己扛着,内心委屈或者遭遇坎坷也无人可以倾诉,日积月累冷漠加深更近乎无情无义,对待亲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肯定是不养生的。反之如果有悲心,就会关心他 人,对于减轻其因为遭遇痛苦而承受的精神压力是很有帮助的,一句发自内心的安慰,一个关怀的拥抱,都会给他人带来很大慰藉。


    佛乘密法的息灾法门都是借假修真的大悲心之具体落实,通过三密相应,获得法界强大的精神信息能量,从而为有情转化其所遭遇不幸的消极精神信息能量,以达到消除灾难吉祥如意。通过相应修法,可以消灭曾经的灾难之因使之重报轻受,可以减轻或阻止当下的灾难危害,可以避免将来的灾难发生!


    故而,悲心于全息养生中亦是要着意培养并完善的的。

    上一条:全息养生——慈心         下一条:佛子问答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