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黄帝内经》简牍与全息养生(19)

    时间:2014/9/2 浏览次数:1226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288



    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唐密传灯真圆阿奢黎


     

    黄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


    岐伯对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春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其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胠满。


    帝曰:善。夏脉如钩,何如而钩?岐伯曰: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盛去亦盛,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夏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淫;其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咳唾,下为气泄。帝曰:善。秋脉如浮,何如而浮?


    岐伯曰:秋脉者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傍虚,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毛而散,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秋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愠愠然;其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帝曰:善。冬脉如营,何如而营?


    岐伯曰: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气来沉以搏,故曰营。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如弹石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其去如数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冬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解(亻亦)(懈倦),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其不及,则令人心悬如病饥,眇(胫)中清,脊中痛,少腹满,小便变。


    帝曰:善。


    帝曰:四时之序,逆从之变异也,然脾脉独何主?

     

    岐伯曰: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也。


    帝曰:然则脾善恶,可得见之乎?岐伯曰: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


    帝曰:恶者何如可见?


    岐伯曰:其来如水之流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喙者,此谓不及,病在中。帝曰:夫子言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其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四支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


    帝瞿然而起,再拜稽首曰:善。吾得脉之大要,天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着之玉版,藏之藏腑,每旦读之,名曰玉机。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 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脾,至心而 死。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


    黄帝曰: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传五脏而当死,是顺传所胜之次。故曰:别于阳者,知病从来;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言知至其所困而死。


    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或痹不仁肿痛,当时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弗治,病人舍于 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弗治,肺即传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胁痛,出食,当是之时,可按若刺耳。弗治,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 烦心,出黄,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可浴。弗治,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弗治,肾传之心,病筋脉相 引而急,病名曰瘛,当此之时,可灸、可药。弗治,满十日,法当死。肾因传之心,心即复反传而行之肺,发寒热,法当三岁死,此病之次也。


    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或其传化有不以次。不以次入者,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因而喜大虚则肾气乘矣,怒则肝(肺)气乘矣,悲则肺(心)气乘矣,恐则脾气乘矣,忧则心(肝)气乘矣,此其道也。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变,及其传化。传,乘之名也。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真脏脉见,乃予之期日。大骨枯稿,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期一月死;真脏见,乃予之期日。大骨枯稿,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月囷)(眮)破;真脏见,十月之内死。大骨枯稿、大肉陷下,肩髓内消,动作益衰;真脏来见,期一岁死;见其真脏,乃予之期日。大骨枯稿,大肉陷下,胸中气满,腹内痛,心中不便,肩项身热,(月囷)(眮)破脱肉,目眶陷;真脏见,目不见人,立死;其见人者,至其所不胜之时则死。


    急虚身中卒至,五脏绝闭,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譬于堕溺,不可为期。其脉绝不来,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脱,真脏虽不见,犹死也。


    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色白赤不泽,毛折乃死。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色黑黄不泽,毛折乃死。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踈,色黄青不泽,毛折乃 死。诸真脏脉见者,皆死不治也。


    黄帝曰:见真脏曰死,何也?


    岐伯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故五脏各以其时,自为而至于手太阴也。故邪气胜者,精气衰也。故病甚者,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阴,故真脏之气独见。独见者,病胜脏也,故曰死。帝曰:善。


    黄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弱以滑,是有胃 气,命曰易治,取之以时。形气相失,谓之难治;色夭不泽,谓之难已;脉实以坚,谓之益甚;脉逆四时,为不可治。必察四难,而明告之。


    所谓逆四时者,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其至皆悬绝沉涩者,命曰逆四时。未有脏形,于春夏而脉沉涩,秋冬而脉浮大,名曰逆四时也。


    病热脉静;泄而脉大;脱血而脉实;病在中,脉实坚;病在外,脉不实坚者,皆难治。黄帝曰:余闻虚实以决死生,愿闻其情。岐伯曰:五实死,五虚死。帝曰:愿 闻五实五虚。岐伯曰: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帝曰:其时有生者,何也?岐伯曰: 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此其候也。



    译文:


    黄帝问道:春季脉象似弓弦,什么是弦?


    岐伯回答:春季脉象主要对应于肝脏,代表五行属木的东方,表万物开始生发繁衍。脉气来时,凭触软弱、虚、滑,脉直且长,所以讲脉象似弓弦。若非如此,即是反常的疾患状态。


    黄帝问道:什么是反常?

    岐伯回答:脉气来时,凭触感觉坚实强盛,就是脉气太过,征候在体表;脉气来时,凭触虚且微弱,为脉气不足,征候在体内。

    黄帝问道:春季脉象太过和不及,其征候如何?


    岐伯回答:脉气太过,人则健忘,头晕目眩征候在头部;脉气不及,则会胸背疼痛,两胁胀满。


    黄帝问道:很好!那么夏季脉象凭触如钩,什么叫钩脉?


    岐伯回答:夏季脉象主要对应于心脏,代表五行属火的南方,表示万物滋茂繁盛,所以脉气凭触来时强盛去时衰弱,故而称为钩脉,若与此相悖即是反常的疾患状态。


    黄帝问道:什么是反常?


    岐伯回答:脉气来时强盛,去时也强盛,就是脉气太过,征候在体表;脉气凭触来时不强去时反见强盛,就是脉气不及,征候在体内。

    黄帝问道:夏季脉象太过和不及,征候如何?


    岐伯回答:脉气太过,患者身体发热肌肤疼痛,名为浸淫(肌肤有浸润、濡湿感);脉气不及,患者心烦意乱,或时而咳嗽口水多,或不时气泄(虚汗)。


    黄帝说道:很好!秋季脉象如浮,什么叫浮脉?


    岐伯回答:秋季脉象主要对应于肺脏,代表五行属金的西方,万物成熟收获,所以秋季脉象轻虚且浮,来时急促去时涣散,是以称为浮脉。若与此相悖就是反常的疾患状态。


    黄帝问道:什么是反常?


    岐伯回答:凭触脉气,不滑中央坚两旁虚,就是脉气太过,征候在体表;脉气来,不滑且涣散,则是脉气不足,征候在体内。

    黄帝问道:秋季脉象脉气太过和不足,其征候是什么?


    岐伯回答:脉气太过则患者逆气,背脊痛心烦闷;脉气不足则呼吸气短咳喘,咳痰带血,喉下能听到喘鸣。


    黄帝说道:很好!冬季脉象如营(居),什么是营?

    岐伯回答:冬季脉象主要对应于肾脏,代表五行属水的北方,万物收纳闭藏,故而脉气来时深沉重按可凭。若与此相反就是反常的疾患状态。


    黄帝问道:什么是反常?


    岐伯回答:凭脉脉气来时象弹石头,就是脉气太过,征候在体表;脉象去时疏松,就是脉气不足,征候在体内。


    黄帝问道:脉气太过和不足,征候是什么?


    岐伯回答:脉气太过患者懈倦乏力,脊骨疼痛气短不喜说话;脉气不足,患者感觉心慌不踏实犹如饥饿,小腿寒冷,脊骨疼痛,小腹胀满,小便色异。


    黄帝说道:很好!


    黄帝问道:四季脉象有序,脉象会有顺逆季节之变异,独独四季中未提脾脏脉象,脾脏脉象代表什么时令?


    岐伯回答:脾脏脉象代表五行属土的中央和四季季末,为孤立脏器以气血灌注周围脏腑。


    黄帝说道:那么脾脏正常与否有什么表现?


    岐伯回答:脾脏正常无征候可见,若是异常才有征候。

    黄帝问道:脾脏异常征候如何?


    岐伯回答:脾脏脉象来时若水流为脉气太过,征候在体表;脉象坚硬如鸟喙,是脉气不足,征候在体内。


    黄帝说道:国师讲脾脏为孤立脏器,中央五行属性之土灌注四周脏腑,如果脉气太过或者不足会有什么征候?


    脾脏脉气太过四肢乏力行动不便;脉气不足则九窍不通畅,称之为重强(盛上更盛)。


    黄帝突然起身稽首礼拜并说道:太好了!我知晓了经脉之纲要,天地间至极之理,了解了五行五色和脉象之变化规律,正常异常之判断衡量,这些道理均为“天人合 一”,掌握天人合一至理即为得神,就不会糊涂反复,若糊涂反复则不得神,就会错失契机,至理微妙玄远,故而珍刻于玉石,深谙于心胸,每天阅读玩味,这是至真要理啊!


    五脏征候的传变,是受病气于五行所生之脏器,传于其所克制之脏器,病气滞于五行生母之脏器,死于五行克制自身之脏器。当疾患到将死的时候,必先传行于克己之脏器,病人必死。这是病气的逆传,所以会死亡。


    肝脏受气于五行所生之心脏,传之于五行所克制之脾脏,病气滞留于五行生母之肾脏,病气至肺脏而死。心脏受病气于其五行所生之脾脏,传之于五行所克制之肺 脏,病气滞留于五行生母之肝脏,病气传至五行受克之肾脏而死。脾脏受气于五行所生之肺脏,传之于五行所克制之肾脏,病气滞留于五行生母之心脏,至五行受克 制之肝脏而死。肺脏受病气于五行所生之肾脏,传之于五行所克制之肝脏,病气滞留于五行生母之脾脏,至五行受克制之心脏而死。肾脏受病气于五行所生之肝脏, 传之于五行所克制之心脏,病气滞留于五行生母之肺脏,至五行所克制之脾脏而死。这些都是病气逆行而死,一日一夜,划分为五分,就可以占察死生之迟暮。


    黄帝说道:五脏相通,气血运行有顺序。五脏若发生疾患,就会先影响到其五行所克制之脏器。若不及时治疗,要么三个月要么六个月缓慢传遍五脏,要么三天要么 六天迅速传遍五脏,必死,这是顺传气血之病患到五行所克制脏器之次序。所以说,善于鉴别脉象阳气者能知晓疾患所在;善于鉴别脉象阴气者,能判断死亡日期, 就是明了气血所困导致死亡之缘由。


    所以八风是百病发作之首。如果今天招致风寒,便会毫毛竖起,皮肤汗毛孔封闭而发热,这个时候就该发汗。或者麻木肿痛,此时就该用汤剂及火灸针刺而祛风寒。 如果不治,患者的热征就会影响到肺脏导致肺痹就该止咳和宣理肺气。如果不治,就会波及肝脏,为肝痹或者肝厥(头痛,夜睡多惊梦,渴饮,多尿,腹胀,腰痛胁 痛,足冷),腰胁疼痛,呕吐,此时就该按摩针刺耳朵。如果还不治,就会传至脾脏,引发脾风,引起丹毒,腹中发热,心烦,小便黄,此时就该按摩、药剂、沐浴。如果还不治,就会由脾脏传至肾脏,引起疝瘕,小 腹热痛,小便白,也叫蛊,此时治疗,可以按摩、可以药剂。如果还不治,由肾脏传至心脏,发生筋脉牵引拘挛,就是瘛病,这个时候,可用艾灸法,或用药剂。如 再不治,十日之后,必死。若疾患由肾脏传至心脏,心脏又反传于肺脏,会发为寒热,三年(?)即死,这是疾病传行的次序。


    如果是突然发病,不必按照脏器传输顺序治疗,或者因为脏器病气传输不依次序。有不依次序的疾患如忧伤、恐惧、悲哀、大喜和愤怒等征候就不依次序传输,所以 反而会使疾患严重。如果狂喜(木怒、火喜、土思、金悲、水恐)心气受损致肾气乘势,大怒损伤肝脏则肺气乘势,悲伤损伤肺脏则心气乘势,恐惧损伤肾脏则脾气 乘势,忧伤损伤脾脏则肝气乘势,这就是病气传输之机理。所以病分五行,合以五脏有二十五种变化,体现其盛衰克制转化。传即乘势之义。


    大的骨骼干枯僵硬,肌肉羸瘦下陷,胸中憋闷,呼吸困难且呼吸牵动全身不适,为期六个月死亡。凭触到真脏脉,就可以预知死亡之日。大 的骨骼干枯僵硬,肌肉羸瘦下陷,胸中憋闷,胸痛引动肩背疼痛,为期一月死亡;凭触到真脏脉可以预知死亡之日。大的骨骼干枯僵硬,肌肉羸瘦下陷,呼吸困难, 胸中疼痛引起肩项痛,身体发热,眼睛脱肉瞪眼眼睑破裂;凭触到真脏脉,十月内死亡。大的骨骼干枯僵硬,肌肉羸瘦下陷,肩削耷拉,动作更加迟缓衰弱;凭触到 真脏脉,一年死亡。凭触到真脏脉就可判断死亡之日。大的骨骼干枯僵硬,肌肉羸瘦下陷,胸中憋闷,腹中疼痛,心神不宁,肩项身体发热,眼睛脱肉瞪眼眼睑破裂 眼球下陷;凭触到真脏脉,眼睛不能看人,当下死亡;眼睛可以看人的,待到五行受克制之时死亡。


    如果气血突然虚弱急感风邪,五脏气机闭塞,周身筋脉不通,气血不往来,犹如堕下落水,就很难预测死期了。凭触脉象脉息绝而不至,如果一呼气脉数五、六次,虽然形体不衰肌肉不羸,即使凭触不到真脏脉,亦行将木就。


    凭触到肝脏之真脏脉,中外劲急,凭触如按刀刃,急劲如同琴弦,面色青白无华泽,毫毛枯焦必死。凭触到心脏真脏脉,脉象坚硬搏动有力,犹如捏薏米子,如同贯珠,面色红中发黑无华泽,毫毛焦枯必死。凭触到肺脏真脏脉,脉象大且虚,犹如羽毛触碰肌肤,面色白中带红无华泽,毛发断折必死。凭触到肾脏真脏脉,脉象有 力但断绝,犹如用手指弹石头,噼啪噼啪,面色黑黄无华泽,毛发断折必死。凭触到脾脏真脏脉。脉象虚弱时而急促时而迟缓,面色黄中带青无华泽,毛发断折必 死。五脏真脏脉出现,都必死无救。


    黄帝问道:凭触到真脏脉必死,为什么?


    岐伯回答:五脏都从胃腑接受胃气(水谷精华)滋养,胃腑乃五脏之根本;五脏气血不能自行到达手太阴经,借助胃气推动,因为胃气才能到达手太阴经脉。所以五 脏都顺应其五行时节凭借胃气而显现脉象于手太阴寸口。如果邪气胜,精气必定衰。故疾患严重时,胃气就不能与五脏之气血一起到达手太阴,而独现真脏脉象,真 脏独现,是疾患之邪气胜而损伤五脏气血,所以说必死。


    黄帝说道:很好!


    黄帝说道:大凡诊治,需观察病人外形和精气神及面色华泽,凭触脉象之盛衰,判断疾患新旧,然后才加以治疗,不能错失时机。形貌与气血相称,就可救治;面色华泽外显,就容易治;脉象与四季相应,就可治;脉象弱但滑爽,乃是有胃气的脉象,疾患易于治疗,需及时治疗。形貌与气血不相称,疾患难治;面逞死色无华 泽,疾患难治;脉象坚实,疾患加重;脉象与四季相逆,就不可治了。必须察明这四种难治情形,明确告诉病患。


    所谓脉象与四季相逆,即春季凭触到肺脏脉,夏季凭触到肾脏脉,秋季凭触到心脏脉,冬季凭触到脾脏脉,脉象来时都悬、绝、沉、涩,即是相逆于四季。未见真脏脉,然春夏脉象沉、涩,秋冬脉象浮、大,都是与四季相逆。


    热病脉象宜大反静;疾患伴随泄泻脉象应小反大;脱血脉象应虚反实;疾患在体内而脉象反坚实;疾患在体表而脉象反不坚实。这些都是难治之征。


    黄帝说道:我听说脉象虚实可以判断生死,愿闻其详。


    岐伯回答:五种坚实脉象必死,五种虚浮脉象必死。


    黄帝说道:请为我解释这五实五虚。


    岐伯回答:脉象盛大、肌肤发热、腹部胀满、二便不通、胸闷眼花,这是五种邪实征候。脉象细小、肌肤发冷、气短、下泄小便频、缺少食欲,这是五种虚邪征候。


    黄帝问道:其征候生机如何?


    岐伯回答:稀饭进入胃中,下泄停止小便不再频繁,虚邪征候可以治愈;身体发汗后二便通利,实邪征候可治愈。这就是五实五虚的生机。



    点评:


    “太过则令人解(亻亦)(懈倦),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其不及,则令人心悬如病饥,眇(胫)中清,脊中痛,少腹满,小便变。”“解(亻亦)”所“懈倦”更妥,前面章节有评。“眇中清”,“眇”字似乎是误,其本义为瞎眼,如果按照“眇中清”很难讲通。然若会意为“胫中清”则比较能说明冬季脉气不足的征候有小腿寒冷。


    “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着之玉版,藏之藏腑,每旦读之,名曰玉机。”此处“道”者即人体阴阳五行之根本规律, “一”者,余以为“天人合一”更贴近经文旨意。“神”可以理解为精神,“转”可以理解为运动,“回”可以理解为迂回有糊涂义。“机”者契机,“至数”者至 理也。故而这段经文可以翻译为:“这些道理均为‘天人合一’,掌握天人合一至理即为得神,就不会糊涂反复,若糊涂反复则不得神,就会错失契机,至理微妙玄 远,故而珍刻于玉石,深谙于心胸,每天阅读玩味,这是至真要理啊!”


    “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传五脏而当死,是顺传所胜之次。”当言疾患进程之缓慢与迅疾,缓慢则三月、六月,迅疾则三天、六天。


    “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此处“风”若仅作季风理解太过狭隘,应该涵括一切物质、精神信息,比如微生物、鬼神等。


    “因而喜大虚则肾气乘矣,怒则肝气乘矣,悲则肺气乘矣,恐则脾气乘矣,忧则心气乘矣,此其道也。”如果依照五行生克制化之理,这段经文似乎有传谬。如果修改为“因而喜大虚则肾气乘矣,怒则气乘矣,悲则气乘矣,恐则脾气乘矣,忧则气乘矣,此其道也”可能更符合全息哲学科学逻辑。


    “脱肉(月囷)破”若根据经文当可理解为“脱肉眮破”,眮义瞪眼或者眼眶。


    经过2000多年传承,出现错别字大约正常,根据错别字解释也正常,然若机械流传不断就会歧义巨大,离全息哲学思想本旨远矣。

     

    上一条:《黄帝内经》简牍与全息养生(18)         下一条:佛子问答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