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黄帝内经》与全息养生(23)

    时间:2014/9/2 浏览次数:1423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324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唐密传灯真圆阿奢黎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


    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谓五病。


    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五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


    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是谓五发。


    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瘖,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谓五乱。


    五邪所见: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不治。是谓五邪。皆同命,死不治。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


        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谓五主。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脏之脉。



    译文:


    五味所入脏器:酸味入肝,辛味入肺,苦味入心,咸味入肾,甘味入脾。这就是五味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


    五脏六腑气机失调之征候:心脏为嗳气,肺脏为咳喘,肝脏为多语,脾脏为吞酸,肾脏为哈欠、喷嚏,胃腑为打嗝、返酸、惊恐,大肠、小肠为二便下泄,下焦不通畅演化为水肿,膀胱不利为潴尿、遗尿,胆囊为怒气。这是气机失调导致的脏腑征候。


    五行之精气与气血虚之五脏关系:与心气并则喜悦,与肺气并则悲伤,与肝气并则忧郁,与脾气并则畏惧,与肾气并则惊恐。这就是五行精气乘虚而入,即所谓相并。


    五脏所忌讳者:心脏忌讳热,肺脏忌讳寒,肝脏忌讳风,脾脏忌讳湿,肾脏忌讳燥。这就是五脏所忌。


    五脏所生化之津液:心脏为汗水,肺脏为鼻涕,肝脏为泪水,脾脏为涎水,肾脏为唾液。这就是五种津液。


    五味禁忌:辛味损气,气病忌多食辛辣;咸味损血,血病忌多食咸味;苦味伤骨,骨病忌多食苦味;甘味伤肉,肉病忌多食甘味;酸味损筋,筋病忌多食酸味。这是五味禁忌,切勿多食。


    五病发作:阴病(虚寒征)发生于骨骼、髓,阳病(实热征)发生于血,阴病发生于肌肉,阳病发生于冬季,阴病发生于夏季。这是五种病征发生部位和季节。


    五邪所致紊乱:外邪侵入阳经会发为情志癫狂,外邪侵入阴经会发为痹征,外邪搏于阳经会发为头部征候,外邪搏于阴经会发为失语征候,外邪由阳经而侵入阴经则征候为静,外邪由阴经侵入阳经则情志为怒。这就是五邪乱。


    五邪之表现:春季凭触到秋季脉象(毛脉),夏季凭触到冬季脉象(石脉),长夏凭触到春季脉象(弦脉),秋季凭触到夏季脉象(洪脉),冬季凭触到长夏脉象(濡脉),都是外邪由阴经转到阳经,患者易怒,疾患难治。这就是五邪表现,都是必死之征。

    五脏之所主藏:心脏主藏神识,肺脏主藏魄力,肝脏主藏灵魂,脾脏主藏意识,肾脏主藏情志,此为五脏之所主。


    五脏之所主使:心脏主经脉,肺脏主皮肤,肝脏主筋,脾脏主肌肉,肾脏主骨、髓。这是五脏之所主。


    五种过劳所引起的伤损:久视会损伤精血,久卧会损伤气机,久坐会损伤肌肉,久立会损伤骨骼,久行会损伤筋。这是五劳所致伤损。


    五脏脉象:肝脏脉象为弦脉,心脏脉象为钩脉,脾脏脉象为代脉,肾脏脉象为石脉。这是五脏脉象凭触之感觉。



    点评: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如果简单理解为五味归入五脏,就和全息哲学思想相去甚远了,全息体解应该是五味所携带的物质、精神信息能量与五脏的对应、分布走向,而且五脏六腑亦是全身心的,非仅仅指脏器。


    “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瘖,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这里阴阳全息体解应该指机体之阴阳,简单条理性归纳就是阳经、 阴经。在人体阴阳并非泾渭分明,而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交融状态,且中医的全息哲学思想也不会割裂二者,只是在接受了唯物实证主义教育的有情可能会机械理 解而不达阴阳之旨。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简单理解“心”为心脏就歪曲 了全息哲学“心”的意义,心乃是全身心。故而五脏虽然具体化到脏器,然是全身心的协同作用。同理“神”、“魄”、“魂”、“意”、“志”亦非简单一个符号或者表意,也是全身心性的,是协同作用的表现。

     

    上一条: 《黄帝内经》与全息养生(22)         下一条:佛子问答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