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黄帝内经》简牍与全息养生(24)

    时间:2014/9/2 浏览次数:1223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342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唐密传灯真圆阿奢黎  

     


    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此天之常数。


    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足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手之阴阳也。今知手足阴阳所苦。凡治病必先去其血,乃去其所苦,伺之所欲,然后泻有余,补不足。


    欲知背腧,先度其两乳间,中折之,更以他草度去半已,即以两隅相拄也。乃举以度其背,令其一隅居上,齐脊大椎,两隅在下。当其下隅者,肺之腧也。复下一度,心之腧也。复下一度,左角肝之腧也,右角脾之腧也。复下一度,肾之腧也。是谓五脏之腧,炙刺之度也。


    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炙刺。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百药。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是谓五形志也。


    刺阳明,出血气;刺太阳,出血恶气;刺少阳,出气恶血;刺太阴,出气恶血;刺少阴,出气恶血;刺厥阴,出血恶气也。



    译文:


    人体正常情况下,人体之太阳经脉精血多精气少,少阳经脉精血少精气多,阳明经脉精血多精气多,少阴经脉精血少精气多,厥阴经脉精血多精气少,太阴经脉精气多精血少,这是人体出生之后的正常情形。


    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互为表里,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互为表里,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互为表里,这是足经之阴阳。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阴心经互为表里,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厥阴心包经互为表里,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阴肺经互为表里,这是手经之阴阳。明晰了手足阴阳十二经脉的问题所在,诊治策略就清楚了。大凡诊治针对其经脉问题而展开,先针刺经脉出其壅滞之血气,就是去其病苦,再观察患者身心阴阳虚实之需求,盛者宣泄,不足者滋补。


    背部五脏背部腧穴的位置,用一根草,于两乳间的距离等长,再对折,再取与前草同样长度的一根草,折掉一半,拿来连接起第一根草的两头,就成了一个等边三角 形,然后用它量患者的背部,让一个角朝上,和脊背部大椎相平,另两个角在下,左右两个角所指的部位,就是肺腧穴位置。再把三角下移一个三角的高度,此时左 右两角的位置即是心腧的部位。再下移一个三角高度,左角是肝腧,右角是脾腧。再下移一个三角高度,左右两角是肾腧。这就是五脏背部腧穴的部位,为针刺和艾灸取穴的方法。



    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炙刺。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百药。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是谓五形志也。


    刺阳明,出血气;刺太阳,出血恶气;刺少阳,出气恶血;刺太阴,出气恶血;刺少阴,出气恶血;刺厥阴,出血恶气也。


     

    形体似乎安逸但情志苦闷者,疾患多发生在经脉,治疗宜用针刺和艾灸。形体显得安逸而情志也愉快者,疾患多发生在肌肉,治疗宜用针刺和砭石。形体劳苦但情志 愉快者,疾患多发生在筋脉,治疗宜用热敷和宣导法。形体劳苦情志亦苦恼者,疾患多发生在咽喉部,治疗宜用草药。屡屡担惊受怕者,经络因气血紊乱而不通畅, 疾患多麻木不仁,治疗宜用按摩和药酒。这就是形体和情志方面发生的五种类型的疾患。


    针刺阳明经,可以出血出气;针刺太阳经,可以出血,而不宜伤气;针刺少阳经,只宜出气,不宜出血;针刺太阳经,只宜出气,不宜出血;针刺少阴经,只宜出气,不宜出血;针刺厥阴经,只宜出血,不宜伤气。



    点评:


    “夫人之常数”中“常数”当做正常情况解,若翻译为“有一个常数”之类的,那就是彻头彻尾的说文解字了。


    “血”非简单指“血液”而是“精血”,即涵括物质能量的信息流。“气”者依然,指“精气”,全息体解即“物质、精神信息能量流”

     

    上一条:《黄帝内经》与全息养生(23)         下一条:佛子问答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