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黄帝内经》简牍与全息养生(25)

    时间:2014/9/2 浏览次数:1383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296




    宝命全角论篇第二十五


    唐密传灯真圆阿奢黎


     

    黄帝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角,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着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通假腐)者,其叶发(华);病深者,其声哕。人有此三者,是谓坏腑,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


    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为之奈何?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 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 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


    帝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分为四时,月有大小,日有短长,万物并至,不可胜量,虚实呿吟,敢问其方?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 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 制砭石小大,五曰知腑脏血气之诊。五法俱立,各有所先。今未世之刺也,虚者实之,满者泄之,此皆众工所共知也。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 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帝曰:愿闻其道。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人有虚实, 五虚勿近,五实勿远,至其当发,间不容瞚。手动若务,针耀而匀,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伏如 横弩,起如发机。


    帝曰:何如而虚!何如而实!岐伯曰: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译文:


    黄帝问道:天宇覆护大地承载,万物齐备,其中最为重要的乃是人类。人体依靠天地精气所生,法于四季阴阳而成。无论君主庶民,都想保全性命,然而不知不觉间受到淫邪侵犯而木知木觉,以至于病入骨髓膏肓,内心甚为担忧。我想要用针刺法祛除他们的疾患,该怎么做?


    岐伯回答:比如盐是咸味,贮于器中会渗津出来;琴弦快要断时,琴声就会嘶败;树木腐朽,其枝叶必然发枯;人在疾患严重时,声音好象呕吐之声。人体要是有了这三种情形,说明脏腑已经严重受损,药剂和针炙都不再能治疗,因为脏腑严重受损会致使皮肤肌肉枯绝败坏,血气枯槁。


    黄帝说道:我心念他们的疼痛,心虑他们而比他们内心更烦乱,又无其他办法,百姓还以为针刺会致残,警戒犹如邪贼,该怎么办?


    岐伯回答:人生在大地上,却赖天宇之星辰日月以活命,所以天地“合气”才称之为人。若人能够顺应四时节气,则天地便是庇护人们的父母。能知晓天地万物者, 诚为天之子民。天宇有阴阳,人体则有十二(节)经脉;天有寒热,人体对应有虚实。能承受天地阴阳所化育万物者,必然与四时节气相应。知晓十二经脉之机理, 则智慧通达天地。能掌握八风的变化规律,更明晰五行之生克制化,能通达肉体(物质、实)、灵魂(精神、虚)之至理,就可独往独来于天地间,于是乎心耳善听 甚微之声音,心眼善察毫毛之端倪。


    黄帝问道:人之体魄精神,不外乎阴阳互作,与天地合气而成三才九野,顺应于四时节气,随月之阴晴圆缺,依日之昼夜长短,伴随天地万物,所显现之象不可胜量,请问国师,该如何判断人体虚实正常异常?


    岐伯回答:木遭金伐,火逢水灭,土为木疏,金受火克,水被土掩。天地万物都是如此,既有相生亦有相克,因循不尽。针刺诊治疾患赈济天下有五大要点,虽然每 日百姓与我同起居住行,却无人明白。第一安抚心神,第二善养身体,第三知晓药剂之功用,第四了解砭石长短大小之用,第五明了脏腑阴阳气血盈亏之判断。这五 种方法同时并用,施用有先后。当今医者行针刺法,都知道气血虚而补实,气血盈而宣泄。然做到效法天地阴阳四季规律,知之者九牛一毛,行之者寥若晨星,针刺 至道可驾驭鬼神,是以吾只有独来独往。


    黄帝说道:请国师教授针刺之道。

    岐伯回答:针刺真诀,必须先安抚患者精神,判断五脏气血盈亏,三才九候之形势,然后才下针。五脏之真脏脉不现,没有必死征候,患者外形与五脏气血相当,医者不以外象先入为主,方可施展针法。人体气血有阴阳虚实,见到五虚征候(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切莫施针,见到五实征候(脉 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不可放弃治疗,针刺机会间不容发不可错过。手法要认真仔细,针要洁净粗细匀称,平心静气,认真观察患者身心 气血之微细变化,用针之微妙不可言表,可谓玄冥,下针后气来如鸟之飞,气盛如稼穑之茂,下针候气如机弩待发,气至出针如机弩之击发。


    黄帝问道:气血虚如何用针?气血实如何用针?


    岐伯回答:刺虚症须用补法,刺实症须用泻法;当下针感觉气至,则应专心一念或补或泻。用针深浅,全凭医者心志善巧把握,用针取穴远近心意无别,犹如行在深渊之侧,又如手牵猛虎高度警惕而心无杂念全神贯注。



    点评:


    针刺法,乃先祖发明用于调整身心气血,使之顺应五行合乎四季节气的调理诊治法,其根 本机理乃是将身心五行之乱、气血阴阳之不平衡通过经络穴位的点刺加以调整而重新有序化、通畅化、正常化。医者之针与患者身体之穴位存在“感应”,类似于心 灵感应,如果仅仅死记硬背穴位并能熟练用针还非圣医,若能“医患合一”同气相应,方能出神入化,针到病除。要做到针刺圣手,仅仅靠如余之说文解字则去圣远 矣。医者除了扎实的基本功和医理,身心还需随时进入三昧状态,犹如佛乘密法之三密相应中“入我我入”,大约不久可以点石成金,妙手回春了。

     

    上一条:《黄帝内经》简牍与全息养生(26)         下一条:佛子问答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