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黄帝内经》简牍与全息养生(36)

    时间:2014/9/2 浏览次数:1283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295


     

    刺疟篇第三十六


    唐密传灯真圆阿奢黎

     


     

    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喝喝然,热止汗出,难已,刺郄中出血。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懈倦, 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刺足少阳。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刺足 阳明跗上。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即取之。足少阴之疟,令人呕吐甚,多寒热,热多寒少,欲闭户牖而 处,其病难已。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癃状,非癃也。数便,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阴。


    肺疟者,令人心寒,寒甚热,热间善惊,如有所见者,刺手太阴,阳明。心疟者,令人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刺手少阴。肝疟者,令人色苍苍然,大 息,其状若死者,刺足厥阴见血。脾疟者,令人寒,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出,刺足太阴。肾疟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眴眴然,手足寒, 刺足太阳、少阴。胃疟者,令人且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


    疟发身方热,刺跗上动脉,开其空,出其血,立寒;疟方欲寒,刺手阳明太阴,足阳明太阴。疟脉满大急,刺背腧,用中针傍五脏腧各一,适肥瘦,出其血也。疟脉 小实急,炙胫少阴,刺指井。疟脉满大急,刺背腧,用五脏腧、背腧各一,适行至于血也。疟脉缓大虚,便宜用药,不宜用针。凡治疟,先发如食顷,乃可以治,过 之则失时也。诸疟而脉不见,刺十指间出血,血去必已;先视身之赤如小豆专,尽取之。十二疟者,其发各不同时,察其病形,以知其何脉之病也。先其发时如食顷 而刺之,一刺则衰,二刺则知,三刺则已;不已,刺舌下两脉出血;不已,刺郄中盛经出血,又刺项已下侠脊者,必已。舌下两脉者,廉泉也。


    刺疟者,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先刺之。先头痛及重者,先刺头上及两额、两眉间出血。先项背痛者,先刺之。先腰脊痛者,先刺郄中出血。先手臂痛者,先刺手少阴、阳明十指间。先足胫酸痛者,先刺足阳明十指间出血。风疟,疟发则汗出恶风,刺三阳经背腧之血者。酸痛甚,按之不可,名曰胕髓病,以镵针针绝骨出血,立已。身体小痛,刺至阴。诸阴之井,无出血,间日一刺。疟不渴,间日而作,刺足太阳;渴而间日作,刺足少阳;温疟汗不出,为五十九刺。


    译文:


    足太阳经所发疟疾,使患者腰痛头重,寒冷从脊背起,先觉冷后发热,发热之势猛烈呼吸气粗,发热停止大汗始出,这种疟疾,不易痊愈,可针刺委中穴出血。足少 阳经所发疟疾,使患者身乏无力,寒觉和发热都不重,不喜见人,容易感到恐慌,发热的时候多,出汗重,针刺足少阳经。足阳明经所发疟疾,使患者先怕冷,总觉凄冷如寒水着身,逐渐恶寒加剧,时间久才发热,退热时便出汗,喜欢日月亮光,喜欢向火取暖,如此患者才感到爽快,针刺足阳明经跗上(足背冲阳穴)。足太阴 经所发疟疾,使患者闷闷不乐,长吁短叹,无食欲,多发寒热,出汗亦多,征候发作时伴呕吐,吐后病势减轻,针刺足太阴经。足少阴经所发疟疾,使患者发生剧烈呕吐,多发寒热,发热多发冷少,常常喜欢关闭门窗而居,这种病不易痊愈。足厥阴经所发疟疾,使患者腰痛,少腹胀满,小便不利,似乎癃病(小便不通或淋沥点 滴而出),而实非癃病,只是小便频数不爽,病人心中恐惧,气短,腹中郁滞,针刺足厥阴经。


    肺脏所发疟疾,使患者心觉发寒,冷极则发热,发热时容易受惊,杯弓蛇影,针刺手太阴、手阳明两经。心脏所发疟疾,使患者心中烦闷厉害,想喝冷水,但身上反 觉更冷,不太发热,针刺手少阴经。肝脏所发疟疾,使患者面色发青,大叹气,身状如将死,针刺足厥阴经出血。脾脏所发疟疾,使患者发冷,腹中痛,待到发热时 伴肠鸣,肠鸣后汗出,治疗方法,针刺足太阴经。肾脏所发疟疾,使患者如身浸冷水,腰脊疼痛,大便困难,眼花视物不清,手脚发冷,针刺足太阳、足少阴两经。 胃腑所发疟疾,发病时使患者易饥饿,但又不能进食,进食就感到脘腹胀满膨大,针刺足阳明、足太阴两经横行的络脉,刺出其血。


    治疗疟疾,在刚开始发热的时候,针刺足背上的血管,开其孔穴,刺出血,可立即热退身凉;如疟疾刚觉发冷的时候针刺手阳明、太阴和足阳明、太阴经。如疟疾患 者的脉象满大急促,针刺背部的腧穴,用中等针于五脏俞各取一穴,并根据患者形体胖瘦,针刺出血。如疟疾患者的脉象小实而急促,艾灸足胫部的少阴经穴,并针 刺足趾端的井穴。如疟疾患者的脉象满大急促,刺背部腧穴,取五脏腧、背腧各一穴,并根据患者体质,针刺出血。如疟疾患者的脉象缓大而虚,宜用药剂治疗,不 宜针刺。大凡治疗疟疾,应在征候发作约一顿饭的时候,予以治疗,过了这个时间,就会错失机会。若发疟疾,患者脉象无变化,针刺十指间出血,血出征候便去; 如果身体有小红豆斑点全部针刺。


    上述十二种疟疾,其发作时间各各不同,应观察患者的征候,了解属于哪一经脉。如在征候发作约一顿饭的时候针刺,刺一次病势衰减,刺两次就显著好转,刺三次 即痊愈;如不愈,可刺舌下两经脉出血;如再不愈,可取委中血盛的经络刺出其血,并刺项部以下脊柱两旁的经穴,一定痊愈。上面所说的舌下两脉,是指的廉泉穴。


    凡针刺治疗疟疾,必先问明患者发作时最先感觉症状的部位,先行针刺。如先头痛头重,就刺头上及两额、两眉间出血。先项背痛,针刺颈项和背部。先腰脊痛的,针刺委中出血。先发手臂痛的,针刺手少阴、手阳明的十指间。先足胫痠痛的,针刺足阳明十趾间出血。


    风邪所发疟疾,发作时汗出怕风,针刺三阳经背部的俞穴出血。小腿疼剧烈而拒按的,名叫胕髓病,可用掩针刺绝骨穴出血,其痛立止。如身体稍感疼痛,针刺至 阴。凡刺诸阴经的井穴,皆不可出血,并应隔日刺一次。疟疾征候发作口不渴且隔日发作的,针刺足太阳经;如口渴且隔日发作的,针刺足少阳经;温疟无汗的,用 “五十九刺”法。



    点评:


    人体是一个复杂且各组织器官机能密切联系的构成,且肉体与灵魂一合相,故而扰动机体的任何一丝因素都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蝴蝶效应,中医的全息哲学 思想就是宏观地、全局地考量任何一个因素所引起的全部变化,因为关系错综复杂,所以借助五行生克制化关系将之系统化有序化,如此便可使一切有迹可循,使得 庞杂的问题简洁化,进而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唯物实证的现代科学理论尚不具备如此严格全面的哲学逻辑体系,所以现代医学的理论与实践产生的问题是疾病越来越 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束手无策。即便现代医学在治疗上或者理论上有所突破,也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的技术创新而已,其哲学逻辑和理论体系决定了其不可能具备全 局性观点。即使现代医学理论发展到极致,也依然不能真实地诠释人类机体的生理病理,缘现代医学缺乏人体精神因素的考量。


    如果现代西医要从哲学逻辑上令人信服,就必须在其实证方法上予以突破,即选择的研究样本无论是遗传基因抑或外在表象都必须等同,同时考量精神因素,然这根本不可能,所以现代医学理论终将被全息哲学逻辑的传统中医取代!

     

    上一条:《黄帝内经》简牍与全息养生(35)         下一条:佛子问答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