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黄帝内经》简牍与全息养生(37)

    时间:2014/9/2 浏览次数:1271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303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唐密传灯真圆阿奢黎 



    黄帝问曰:五脏六腑,寒热相移者何?


    岐伯曰:肾移寒于肝,痈肿,少气。脾移寒于肝,痈肿,筋挛。肝移寒于心,狂,隔中。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水之病也。


    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肝移热于心,则死。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痓。肾移热于脾,传为虚,肠澼死,不可治。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 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麇。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虑瘕,为沉。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又谓之食亦。胃移热于胆,亦日食亦。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蔑蔑瞑目。故得之气厥也。



    译文:


    黄帝问道:五脏六腑,寒热相移是指什么?

    岐伯回答:肾脏移寒邪至于脾脏,就会有痈肿和气短征候。脾脏移寒邪至于肝脏,征候为痈肿和筋挛。肝脏移寒邪至于心脏,证候为情志发狂和胸闷隔塞。心脏移寒 邪至于肺脏,征候为肺消;肺消病饮水一分,小便要排二分,属于死征。肺脏移寒邪至于肾脏,征候为涌水;涌水患者腹部按之不硬,但因水气留居于大肠,快步行 走则肠中濯濯鸣响,如皮囊盛水,为水气之病。



    脾脏移热邪至于肝脏,征候为惊骇和鼻衄。肝脏移热邪至于心脏,则为死征。心脏移热邪至于肺脏,日久则为鬲消(多饮少食)。肺脏移热邪至于肾脏,日久则为柔 痓(筋骨无力)。肾脏移热邪至于脾脏,日久渐成虚损;若再患肠澼,便演化为死征。胞移热邪至于膀胱,征候为小便不利和尿血。膀胱移热邪至于小肠,征候为肠 道隔塞,大便不通,热气上行,以至口舌糜烂。小肠移热邪至于大肠,则热结不散,成为伏瘕,或为痔疮。大肠移热邪至于胃,患者饮食增加而体瘦无力,病称为食亦。胃移热邪至于胆,也叫做食亦。胆移热邪至于脑,则鼻梁内感觉辛辣而成为鼻渊,鼻渊征候是常鼻流浊涕不止,日久鼻中流血,两目不明。以上各种病症,皆由 于寒热之邪气厥逆,在脏腑中互相移传而引起的。



    点评:


    在中医“气”非指“空气”,如果全息体解,“气”乃人体物质、精神混合的信息能量系统,“气”依照阴阳五行之理、阴阳转化之变而运行于身体,因为“气”具 备精神信息能量的性质,故而其途径就非完全循行人体的物质通道如血管、神经、气管、淋巴等,而是兼而有之,这点是现代西医所不能理解的,甚至现代很多所谓 中医人也不能理解的,根本原因乃我们所接受教育中哲学观的逻辑瑕疵。


    末学对于经络的体解:经络是人体物质、精神信息能量转换的临界状态,经络的物质功能乃此临界系统的物质性,经络的解剖学“无”乃经络的精神性。


    物质性、精神性兼具正物质、精神系统所必须满足的条件。依此临界系统理论,一切超自然现象都可以得到合理解释。唯有临界系统才可以将唯心、唯物流派的纠纷彻底解决,其实质亦是传统道家之太极阴阳鱼,亦是佛家“色、空”不二的真如理趣。


    在此全息哲学逻辑的体解下,我们便可直观得出如果人体的精、气、神发生逆行都会导致“厥征”。精者,物质、物质能量;气者,物质、精神兼有的信心能量;神者,纯粹精神信息能量。

     

    上一条:《黄帝内经》简牍与全息养生(36)         下一条:佛子问答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