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瑜伽术与全息养生

    时间:2014/9/15 浏览次数:1785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293





    瑜伽术与全息养生


    唐密传灯真圆阿奢黎

     

    瑜伽二字梵文本义乃相应。在古印度由于印度教的源远流长,在释迦牟尼证悟佛法真理之前,印度的修行人中很多以四吠陀典为依据,吠陀意为“知识”古印度婆罗 门教的早期文献,包括《黎俱》、《夜柔》、《娑摩》和《阿闼婆》四部本集及《森林书》、《奥义书》、《法经》等。“吠陀”是古印度宗教、哲学及文学之基础。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记载“四吠陀论:一曰寿,谓养生缮性;二曰祠,谓享祭祈祷;三曰平,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阵;四曰术,谓异能、伎数、禁咒、医方。” 


    四吠陀典中不乏瑜伽术之论述,故而瑜伽术从古迄今在印度大行其道,古印度哲人认为瑜伽与灵性开发关系密切。释迦牟尼佛在做王子时也曾修习四吠陀典,在佛陀证道后教化流布佛法,虽然以前的很多所谓外道都皈依佛陀,然这些门人修炼瑜伽不曾中断,所以说梵僧善瑜伽术者不乏其人。在佛乘密法中瑜伽术亦非常重要,然佛法中的瑜伽与现代流行的瑜伽虽然形似然内容已经大相径庭了,缘现代人尤其是瑜伽人已经将瑜伽的“三脉七轮”作为一种物质具象化的东西,好比现代人对于经络的理解已经将之物质具象化而失去了其“灵性”的全息哲学意义。


    汉传密教中只有“瑜伽”及“相应布字轮”之理趣,未及深入。而较后近70年传入西藏的密宗涉及了三脉七轮的气脉明点理论。以末学修行的体悟言,气脉明点理论对于密法的修持的确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衍生的“九节佛风”呼吸法对于身心健康确实很有脾益。


    传统中医的经络理论与瑜伽术的三脉七轮有弃曲同工之妙,强分优劣属于愚痴,缘产生的哲学思想体系不同,但其精髓——全息精神信息意义相同。


    人体三脉(下面的文章为现代瑜伽师结合人体神经系统理论对于瑜伽的分析):


    中脉,从海底轮(尾骶骨下端)开始,顺人体的脊椎前向上直通入脑,到顶轮后,向前弯曲,直通两眉之间眉心位置,所以瑜伽师认为眉心是各种宇宙能量进入人体的通道。通过修持,将中脉位于顶门处的通口打开,成为宇宙能量进入体内和人体神识冲出人体的最佳通道。


    从生理功能上讲,中脉位于人体脊椎之前并上通入脑,中脉的修持,直接使人体的脊椎和脑的功能得到锻炼和提高。脑和脊椎是人体的神经系统,脑和脊椎管内的脊髓是人体的中枢神经,脑的表面附有12对脑神经,脊髓两侧又连结31对脊髓神经,并分出内脏神经,三者构成人体的周围神经系统。


    左右二脉通于人体的左右两个鼻孔,上行入脑,夹中脉下行,至平等于脐下四指处的生法宫位置,与中脉会合,其中左脉为水脉,属阴,所以以称太阴脉,右脉为火脉,属阳,以称太阳脉。


    左右二脉位于脊椎前中脉的两侧,从生理功能上讲,二脉与内脏神经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应,左脉主管副交感神经,右脉主管交感神经。


    人体三脉,管理人体的全部神经系统,通过瑜伽的修持,就可增强人体系统的功能。


    七轮:由下而上,它们分别是:

    1)根轮(纯真轮MoodadharaChakra)

    2)腹轮(真知轮SwadisthanChakra)

    3)脐轮(正道轮NabhiManipuraChakra) 3a幻海(VoidOceanofIllusion)

    4)心轮(仁爱轮HeartAnahataChakra)

    5)喉轮(大同轮VishuddhiChakra)

    6)额轮(宽恕轮AgnyaAjnaChakra)

    7)顶轮(自觉轮SahasraraChakra)


    如何理解瑜珈术中的“三脉七轮”?尽管瑜伽师推崇备至,藏地修持好的喇嘛也确实证明了瑜伽的效用,我们可以假设瑜伽的“三脉七轮”为与经络有相同或者类似意义的人体物质与精神的“临界状态”。如此一来依照瑜伽术修行的身心提升就会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关于瑜伽的修炼请有经验的瑜伽师指导!



    附“腹式呼吸法”:


    腹式呼吸法指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腹部凹入的呼吸法。在佛法的全息养生实践中,腹式呼吸意义非常重要,腹式呼吸结合佛经、真言念诵、手印结持、观想,运布丹田气周流全身,可以贯通全身经脉气血运行,从而起到调整身心的作用。在中医实践中,腹式呼吸被视为长寿法门之一。


    练习方法:

    1.取仰卧或舒适的冥想坐姿,放松全身。

    2.观察自然呼吸一段时间。

    3.右手放在腹部肚脐,左手放在胸部。

    4.吸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胸部保持不动。

    5.呼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胸部保持不动。

    6.循环往复,保持每一次呼吸的节奏一致。细心体会腹部的一起一落。

    7.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就可以将手拿开,只是用意识关注呼吸过程即可。


    在腹式呼吸自由习惯后,还可以逆向呼吸,即逆腹式呼吸。就是吸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呼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胸部保持不动。


    在密法实修中行者自然会体会到腹式呼吸对于三密相应的辅助功用。


    九节佛风法:


    由于密法是以瑜伽术、经络气血运行为基础的修炼,故而古老瑜伽术中的呼吸法对于开发我们行者的潜能很有裨益。在三密相应的实践中,结合这种呼吸法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坐定(双盘坐或单盘坐均可),手结定印,即两手相合,手心向上,左手置于右手上,两拇指相接(沟通左、右脉之气)置于小腹前(脐轮与生殖轮之间)。先观想自已全身透明如水晶琉璃般光亮,身中有二条直立平行的脉,就是中脉、左脉、右脉,如三根管子一样;中脉在脊柱内,左脉贴近中脉左边,右脉帖近在中脉右边。中脉发自“海底轮”(肛门前二指,相当于会阴穴),直上抵顶轮(在头顶心)会合,折而达于鼻腔,三脉在海底轮处交会。


    调整好姿势后,然后观想你的对面有一大光明(白光)或是观想“本尊”之面孔(即某尊佛像,如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等,因密宗的最重要是“我即是佛”)与修习者面对面,白光从本尊佛的鼻孔流出。


    第一节:以左手无名指按左鼻孔,观想白光随吸气进人你的右鼻孔,一入右脉就化为红光,顺右脉而下,绕到海底轮交汇处;再顺左脉向上,随即放下无名指,从左鼻孔呼出去,同时想象体内一切业障、疾苦、病气皆化为黑气而去。


    第二节:以右手无名指按右鼻孔,观想白光随吸气由左鼻孔进入。一人左脉就化为红光,顺着左脉而下,绕到海底轮交汇处,再顺着右脉向上,随即放下右手无名指,从右鼻孔呼出去,想象体内一切业障、疾苦、病气皆随黑气排出。


    第三节:观想白光随吸气由左、右鼻孔同时进入,一入左、右脉就化为红光,分别顾左、右脉而下,至海底轮交汇处进入中脉,向上冲顶,如冲不上去,再折回海底轮,再顺着左、右脉上行,由左、右鼻孔呼出去。想象体内一切业障、疾苦、病病皆化成黑气排出。随着功力的加深,沿中脉上冲的红光力量越来越大。


    第四节:白光从左鼻孔进,红光从右鼻孔出(即重复第二节)。

    第五节:白光从右鼻孔进,红光黑气从左鼻孔出(即重复第一节)。

    第六节:从两鼻孔进,从两鼻孔出(重复第三节)。

    第七节:从两鼻孔进,从两鼻孔出(再重复练第三节)。

    第八节:从右鼻孔进,从左鼻孔出(重复练第一节)。

    第九节:从左鼻孔进,从右鼻孔出(重复练第二节)。


    “九节佛风”实际上只有三节,其他六节是将次序颠倒、重复练,在于训练学功者的意力和念力。本法通过九节的变换,使修习者专注于呼吸吐纳,以阻止杂念的产生,把精神完全集中在九节佛风变化的“一念”之中,就是以一念破万念。


    观想中的白光是“净光”,变成红光是在清洁、净化体内的一切秽气,然后化成黑气呼出体外。这样不断地“纳白吐黑”,久久修习,就能使自身化为清净化,与宇宙的“大光明”融合,有益于身体健康,祛病延年,并为以后的修炼打下基础。


    练”九节佛风”,最好能用意念控制左、右鼻孔的气息出入,初学者做不到,才用无名指按鼻孔之法,因为手的动作大多,会影响入静效果,用意念控制鼻孔出入息,开始不易做到,但久练就会变为容易。若能不用手按压鼻孔,则打坐开始两手便应结成“定印”,置于腹前,直到行功完毕。


    “九节佛风”的要领是,呼吸要慢、细、长。

    慢——因为慢才能定心,才能自在,才能聚气。

    细——细才能精细,才能轻逸,能动静随意;

    长——长才能入静,才能清静,“定能生静、静能生慧”。


    上一条:全息哲学科学之核心         下一条:佛子问答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