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全息养生——爱憎分明与中庸之道

    时间:2014/11/7 浏览次数:1134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319

     

    唐密传灯真圆阿奢黎


    全息养生——爱憎分明与中庸之道


    爱憎分明乃是个体对于人、事、物情感的爱或恨于思维、语言或者行为上所表达的鲜明态度。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以爱憎分明而自豪,也会有很多有情会以爱憎分明的鲁迅先生为榜样如“横眉冷对千夫指”、“怒向刀丛觅小诗”等等......


    余年青时十分喜欢鲁迅犀利、刻薄的文笔,其时余之性情因为爱憎分明而急躁动辄暴怒且不知自敛。待到学佛之后,发觉爱憎分明的刻薄并非“美德”,更多的时候是 自以为是的自我标准、价值判断,不仅伤人而且自伤。而自我价值很多时候却是与社会共识价值观格格不入的,且绝大多数时候个体的价值判断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显然与“因缘法”和“因果关系原理”相悖,于是随着学佛日久渐渐才觉得爱憎分明即使不是一种病态,至少是一种“不合气”的态度。


    爱是因为于己有恩、血缘关系、患难交情、情感寄托、适己之欲......爱带来的是喜悦,适度的喜悦有利于身心,过度则会“伤心”就不养生了;恨缘利害冲突、世仇、价值观抵触、欲念未满足......恨引起的是忿怒,“怒伤肝”显然不养生。


    爱憎分明是否有利于养生?


    爱与恨者两种截然相反的情感,当我们表现出爱、恨时,对于和我们肉体共生的微生物而言如同冰火两重天,缘喜悦或者忿怒都会释放相应的物质、精神信息能量,不仅作用于外环境,同时作用于内环境。作用于内环境的微生物,必然使之时而与我们机体细胞亲密时而疏远。爱之情感对于身体内外的微生物而言属于“合气”,则微生态平衡稳固,生理健康有保障;恨之情感则属于“不合气”,微生态平衡容易被破坏,生理健康堪忧。


    再考虑爱、恨及于外环境之时的可能结果,爱密切人际关系,恨则疏远人际关系;爱“合气”动、植物及鬼神,恨则“不合气”动、植物及鬼神。故而爱憎分明其实不可取,太过分明,牢骚不满必多,故有“牢骚过盛防肠断”的警戒之语!


    因此,于身心养生中,余更倾向于儒家的中庸之道。《论语》中孔子云:“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大意是“中庸”乃是“至德”,而百姓莫能持此 德长久。“中”者,折中弃其极端,无过亦无不及,调和;“庸”者,平常、普通。如果我们的情志能做到“中庸”,则会使爱绵密细致而不夸张,使恨平淡甚或无 怨无恨。至德者,最高行为规则,在不清楚一切事物表象深层之因果关系时,能够如此,必然对于身心有益而无害。


    遑论情感,中庸之道及于言、行、思,大约都是养生的。


    上一条:全息养生——难得糊涂         下一条:佛子问答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