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全息养生——易秉性指点江山

    时间:2014/11/11 浏览次数:1413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323



          
    关于人性善恶问题,人类几乎一直喋喋不休于这个话题,或言本性恶,或言本性善,或言本性无善恶,如此等等。


    人性实质乃是某种思维、语言和行为的习惯性定势,如果言及人性善恶,惟有佛家的“六道轮回习性”之论最为究竟,即今生个体之本性善恶取决于宿世之善恶习性以及后天之环境习得,故而有“本性难移”或者“禀性难移”之论。


    最早出处当为元·尚仲贤改编李朝威的传奇小说《柳毅传》为《柳毅传书》的戏曲作品里,开章楔子中是牧羊女(洞庭龙女三娘)对于虐待自己的恶丈夫泾河小龙怨恨的独白:“想他每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 落魄书生柳毅正是听闻此凄凉描述,才怜惜心生,毅然决然传书洞庭龙王。洞庭龙王听后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倒是其弟钱塘龙王杀奔泾河,搭救了侄女三娘......书中描写的泾河小龙残暴成性,不但欺凌妻室,且常涂炭生灵,恶性不改。今天的那些“富二代”、“官二代”中的愚蠢、跋扈之流大约都是“泾河小龙”投胎讨债而来,也属于本性难移吧!
    本性即行为习惯,或慢性子或急性子或聪明或迂腐等等,人各不同,故有“性格决定命运”之论。然则性格多为先天所定,实难改变,于是绝大多数人便落在了“人命天定”之宿命论窠臼一生难有改观。


    设若心态改变,思维方式、语言表达和行为方式亦会改变,性格逐渐也发生变化,命运则必然连带改变。心态之改变取决于福德和智慧,积德行善勤读圣典无不裨益心态。所以儒家强调慎独慎微,道家志守澹薄宁静,佛家三业更修六度,实质悉皆改变心态之践行。


    没有智慧的开发、福德的积累,心态大约是不会改变的,只是六道轮回习性的惯性使然,所以有“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之本性使然比喻。


    身心健康与命运息息相关,设若“本性不改”,健康一如其八字所定,随流年大运变迁或善或不善。惟改秉性,便可改变命运,亦改善身心健康。缘心态的真实改变可以完善个体出生的“五行场——八字”,设若“五行场”趋于圆满均衡,则遇流年以及大小运程,大约不会有大的波澜,顺遂和身心健康亦有保障,所以才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之妙论,虽针对行者,世人亦通用。


    易了秉性,一生大约都会有很大改观,即是指点个体一生江山了,此亦全息养生之内涵。

    上一条:全息养生——莫将客气当福气         下一条:佛子问答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