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唐密渊流 (一)

    时间:2017/6/30 浏览次数:4694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397


    当知铭


    学佛就应该常念利益社会,社会是我们亿万父老乡亲休养生息的摇篮;

    学佛就应该常念利益民族,民族大家庭的传统是中华绵延五千年璀璨文化的基石;

    学佛就应该常念利益国家,于家国有益就是利益每个有情;

    学佛就应该常念利益世界,今日的世界仅在咫尺之间,和平、理解、共存变得尤为重要!

    学佛就该祈祷社会和谐,安定和谐的社会我们百姓才可能享受安康的生活;

    学佛就该祈祷民族团结,各民族的和睦相处、齐心协力正是国家强盛的标志;

    学佛就该祈祷国家富强,华夏九州的强盛才可以使炎黄子孙真正挺起腰杆;

    学佛就该祈祷世界和平,和平的世界将更能促进华夏的强盛、世界的繁荣;

    学佛就应该常感四恩,不孝父母、不敬三宝、不守国家宪法律制,何异乱臣贼子!

    学佛就应该深入三藏汲取如来无尽智慧,如果偏听偏信像似说法,最终难免沦为外道!

    学佛就必须守护戒律,任何舌绽莲花的说词如果没有戒律的基础,就是邪魔外道的招魂纳叛!

    学佛就应该把慈悲喜舍落实到生活的细处,否则就是纸上谈兵、痴人说梦!

    学佛还必须熟悉佛教发展史,这样才有可能分清何谓正法、何谓像似正法!

    学佛读经才能真正开发我们的智慧,智慧的人生何来烦恼?


    智慧的行者何虑步入地狱的泥淖?学佛才可以将愚昧的淳朴转化为智慧的淳朴!


    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甚至妄图分裂国土、遗祸人民的所谓“和平人士”,定非其所标榜的佛子而是波旬余孽!设想如果我们遭遇分裂、内乱、战争,那时百姓将是如何地灾难深重?


    那些对于天灾人祸抱幸灾乐祸态度的众生,充其量是邪教余孽!


    学佛,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克服小人心态,成长为人间大丈夫!


    随喜赞叹一切广大正信正行佛子!


    祈愿大家健康如意、丰足!


    感恩铭


    皈依顶礼十方三世一切三宝!


    皈依顶礼一切正信正行大善知识!


    我们当永记并图报四重恩——三宝恩、父母恩、国王恩和有情恩!在华夏日益走上强盛、故唐丽影再展的今天,广大有情们学佛修行一定能够利益国家、利益五十六个民族甚至利益整个世界。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完善,广大佛子责无旁贷应该成为中坚力量。


    我们时刻不能忘记炎黄五千年的历史、不能忘记我们睿智的列祖列尊、不能忘记历史中的黑暗悲惨和耻辱。我们的祖国在强大,强大的国家必须应该具备强大的国格,而强大的国格核心则是十三亿兄弟姐妹的人格日益完善,而完善我们人格的金科玉律就是释道儒精神。我们的先祖留给了我们丰富灿烂的智慧精华,吾辈之人也当为我们的后代留下永远传诵的精神。


    哺乳自黄河长江,问礼向尧皇舜帝;

    徜徉五千年黄卷,安心五十六姊妹;

    梦回故唐之华都,叹感盛世之重来;

    蒙荫十三亿父母,思报泽海之四恩;

    喜金轮重回九州,悦日月丽天狮醒;

    仰赞老丘之圣慧,俯颂文王之贤仁;

    顾炎黄先祖伟业,祈金龙嗣裔康泰;

    慕先贤遗存瑰宝,启来者再开华宴;

    中庸者莫超易神,慎独篇最是礼经;

    逍遥何堪比老庄,解脱无有越三藏;

    世尊降诞宣真如,灵山光明遍幽冥;

    三乘舟楫示离径,万千法门随根基;

    莫向空论学鹦鹉;但总静虑脚下行;

    慈心向六道有情,悲愿及三千大千;

    舍却烦恼无明衣,还我真如本空心;

    了然此身本是幻,随生随灭无影踪!


    末资真圆丁亥深秋于高野山清凉院谨识。


    释迦如来说法的时节因缘


    睹明星而证道


    二千五百多年前,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圣者——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尼连禅河边的菩提树下跏趺而坐,进入甚深禅定,并且发下誓言,如果不能证悟宇宙实相,终不起于座。


    长期的修行,使世尊的心专一澄净,毫不散乱,远离虚幻的妄念,身心澄明湛净。在寂静安和中,世尊禅定的境界层层深入,观察也越来越微妙细致。短短六天,先得四禅八定,而后又得意生身。随后在一夜之间天眼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漏尽通自然现前,洞视彻听十方世界,无有障碍。


    然而,宇宙的实相是什么?一切纷繁的表象,流转变迁不息,这就是真相吗?无常变化之后,是什么在起作用?


    在深入的禅定中,佛陀静静地观察着。


    东方渐白,曙光出现在地平线上,这时,佛陀偶然抬眼,只见遥远的天边悬挂着一颗明亮的晨星,在这一刹那,他顿然大彻大悟,证见诸法实相。


    他不由发出轻叹:“真是很奇妙啊!辽阔大地上的芸芸众生竟然都有与如来无别的清净圆满德相,可惜他们迷惑颠倒,妄想执着不断,不见不知自身真实圆满的智慧。”


    自从舍弃王位出家,世尊经历了六年雪山苦行,遍习各种外道修法,才独自来到尼连禅河边,以勇决的信念进入禅定,终于明见自心,彻悟真理。


    没有彻骨的悲心,没超越世俗的大智大慧,何来菩提树下无言而坚定的勇气?对真理的追求,与宗教神权无关,也迥然超越今天科学家们格物致知、片面物化研究的狭隘。身心两方面的桎梏都在大悲大勇前涣然消释,世尊一心勇进,终于得以亲抵法源,自在翱翔于真理的王国。以清凉明彻的智慧,博大深沉的慈悲,用自己的身心为世人实证宇宙般若真如,探索出了真实永久的安乐之道。


    “毗卢遮那佛,愿力周法界,一切国土中,恒转无上轮”。众生都具有毗卢遮那佛的智慧德相,与诸佛如来同一清净法身,却终日为妄想执着增长贪、嗔、痴,眼中只见狭小的世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明白所执着的一切,如同蜗角,障蔽自性。


    宇宙如此浩渺,我们的身心以至世界,微如尘沙,且无时无刻不在“成、住、坏、空”的变迁之中。


    五时八教

    佛教以慈悲为根本,通过种种方法增长智慧,而达到圆满彻悟,明了、洞悉宇宙万象及其变化规律。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恍如暗夜划过一道灿烂的星光,照破了亘古的沉寂与黑暗,警醒了芸芸众生……


    佛陀具有圆满的智慧和广大的慈悲,清楚地了解众生的心性和适宜的度化方式、时机,所以对不同的群体,根据其品性根器宣说或浅或深不同的法门。“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因此当今天的人们对佛法产生了固定概念之时,就已经背离了真如本旨,变成了教条主义。


    佛陀揭示生老病死的规律,告诉人们繁华的表面现象都是短暂存在的,当因缘聚合时才偶然呈现,一旦因缘离散,便如梦中影像,无从把捉。佛陀宣说这些,源于众生只看眼前利益的习性,目下光景能看破放下者少之又少,因而不得已才随机而说。


    汉传佛教天台宗根据佛陀说法的时间顺序将佛经分为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和法华涅盘时,合称五时。又因教导方法不同,分为化仪四教: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为了适应不同的根机,教理内容有所不同,又分为化法四教:藏教、通教、别教、圆教。这就是五时八教。


    第一、华严时,如来成道最初为大菩萨说华严经,如日照高山、高屋建瓴,法界体性廓然开显,空有圆融无碍,色法心法不一不异,森罗万象湛明于海印,尘刹佛土彰显于毫端;小乘学者对此如聋似哑,尽其思维,无法理解。

    第二、阿含时,佛说华严经后十二年,于鹿野苑等处为接引二乘人,说四阿含等经。

    第三、方等时,佛既说小乘,更演说维摩诘经、楞伽经等大乘经,令二乘行者,耻小乘而慕大乘。

    第四、般若时,小乘虽回心向大乘,然而执情未泯,因此佛广谈般若空慧令远离我执和法执。

    第五、法华涅盘时,佛见钝根众生,机缘渐趋纯熟,因此说法华经、涅盘经,由权宜说教进而抒发佛陀真实本怀,会三乘法归于一佛乘,称性而谈,令一切众生,共成佛道。

    这是佛陀五时说教的次第与当机的差别。八教分化仪四教与化法四教,合为八教。


    从历史的角度看,大乘教化法门在佛陀圆寂后500年才逐渐流出,佛陀住世时的说教,由诸大弟子数次编撰成集,为小乘法门,上述划分如果从历史文献去考查,似乎难以吻合。然而这仅仅是一种文字分类,未必精确阐释了真如旨趣。毕竟佛陀住世时日有限,因此当我们不明白三昧耶境界之殊胜时,不免会错误地推论“大乘非佛说”。


    化仪,就是化导的仪范、模式。因为被化导的众生根器不同,而分为四教:

    一、顿教,佛为应大乘利根菩萨直说大法,不说声闻、缘觉二乘法,直接开演华严法界顿入教法;

    二、渐教,渐次教化,佛应大小乘钝根众生之机,而为解说阿含、方等、般若等渐进教法;

    三、秘密教,佛具有不可思议的智慧神通力,能令大众在同一法会中听法,每个人听闻的佛法各各不同,或为此人说顿法,或为彼人说渐法,而闻法者互相不知道其他人听到的佛法,却能各自获得法益,如《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云“尔时大众闻佛是说,远尘离垢及随烦恼,得法眼净。其中即有得须陀洹果者,得斯陀含果者,得阿那含果者,得阿罗汉果者,或有得辟支佛道者,或有入菩萨位者,或有得阿鞞跋致者,或有得菩提授记者,或有得初地二地乃至十地者,或有满足六波罗蜜者。其婆罗门远尘离垢,得五神通”;

    四、不定教,佛具有不可思议智慧神通力,能令大众于同一法会中听法,有人闻小法而证大果,有人闻大法而证小果,相互之间也都知道,而他们所得的法益大小不定。


    化法,因教化的法义不同,分为四教:

    一、藏教:藏(音zang,去声)教即三藏教,意为经律论含藏甚深义理,令众生由此证入道果,这里三藏指的是佛在阿含时所说的三藏教,部类分明,讲说因缘生灭四谛法等,主要用来教导声闻缘觉,同时旁化菩萨;

    二、通教,佛对大小乘根机众生所说的共通教法,空、无生等真谛,为三乘通学,钝根者闻之,可入藏教;利根者闻之,可入别圆二教,然以菩萨为正机,二乘人为旁机;

    三、别教,专为菩萨乘所说的教法,区别于藏教、通教和圆教;

    四、圆教,圆即不偏、圆满之义,对最上利根菩萨而说。


    宣说密法的法缘

    不空祖师所译《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中云:“我能仁如来。悯三有六趣之惑。常由蕴界入等。受生死妄执。空华无而虚计。衣珠有而不知。于是乎收迹都史天宫下。生中印土。起化城以接之。由粪除以诱之。及乎大种姓人法缘已熟。三秘密教说时方至。遂却住自受用身。据色究竟天宫。入不空王三昧。普集诸圣贤。削地位之渐阶。开等妙之顿旨。从普贤金刚性海。出尘数加持色身。然后演普贤金刚语业之密言。示普贤金刚身业之密印。启普贤金刚意业之意慧。成有情金刚三业之度门。”


    又依《华严经》,释迦牟尼如来成道的初一七日,当自受法乐时,为金刚诸大菩萨,说此真言。


    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又作释迦文尼、奢迦夜牟尼、释迦牟曩、释迦文。略称释迦、牟尼、文尼。释迦意为能仁、能忍、能寂、寂默、能满、度沃焦。牟尼,意为寂默,寂静。所以释迦牟尼意为能仁寂默。释迦牟尼佛为佛教教祖,常略称为佛陀。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和六道(人、天、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一切有情,常为感官意识所诱惑,妄念牵引生死流转,把感官觉受、意识妄想执为实有,迷于阳焰空花不见佛性,宝珠随体而不自知。


    释迦牟尼佛心怀大慈大悲,具足圆满的智慧,悯念一切有情,从睹史天宫(又译作兜率天宫),乘六牙白象下降人间,在娑婆世界示现八相证道,普度众生。


    佛陀开始宣说化城殊胜以应机接引群迷,令着粪扫衣而除五欲粪秽,诱众生入于菩提正道。待大乘菩萨法缘成熟,于是宣说三秘密教门。住自受用法身,在色究竟天宫,入于不空王三昧,开示平等妙明之真如。从大愿普贤菩萨金刚性海出生无尽等流加持色身,演示普贤菩萨大慈悲喜舍三密法门,宣真如智言,示清净身印,将意识思维转化为智慧,而成度脱有情出离生死至于无余涅盘之金刚身口意舟楫。


    唐密教主——大日如来


    毗卢遮那佛,也称为大日如来、清净法身佛。清净法身也是一切有情本来清净的自性。一切法门,皆从清净法身流出;林总万象,无不透露着法身的消息。古德有言:“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法身和般若并不是形而上遥不可及的存在,摇曳的竹影和明艳的黄花,这些寻常之物,都是法身和般若的流露,换言之宇宙真如智慧的表达。


    唐密教主清净法身大日如来,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梵名为摩诃毗卢遮那怛他揭多(如来),是密教最上最根本本尊。如果我们全息体解,清净法身即是与物质宇宙对应一合之精神宇宙。摩诃为梵语音译,意为大,毗卢遮那意为遍照之日,怛他揭多名如来,翻译成中文就是大遍照如来或大日如来。依一行祖师《大日经疏》,大日如来之名有三义:

    (1)除暗遍明义:世间太阳的光辉受空间物体的遮蔽,光明为物隔断,因此有明暗昼夜的差别;而如来智慧之光芒,没有物体能够遮蔽,遍一切处普放大光明,而无昼夜内外的区别。

    (2)众务成办义:太阳在阎浮提(即我们所在的南赡部洲)轮转照耀,一切花草卉木沐浴在阳光下生机盎然,谷物庄稼瓜果蔬菜的生长都离不开光明,无论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离开太阳都是无法想象的;而如来光明遍照法界,能照触一切众生善根,令各各增长,而成就世间出世间种种事业。

    (3)光无生灭义:乌云遮蔽日轮,日轮虽然隐没不现,然而太阳并没有被消灭毁坏。一俟长风吹散层云,依旧云开日朗。太阳始终在照耀,光芒没有改变,也不曾消失,并不是乌云散去才产生的;毗卢遮那法身光明也是如此,虽为重重无明之云覆障而其实无所增减,究竟实相圆明广大,无有边际,始终一如。

    因为有这三层含义,所以非世间之日可比,然而多少有些相似,所以用“大日”来彰显如来法身光明,称为摩诃毗卢遮那,即大日。


    若深刻体悟,大日如来也就是一切众生本具的自性法身。


    显教中佛像装饰简朴,顶戴卷髻,面容熙怡自然,双手或结定印、或为降魔印、或为施愿印、或结说法印,身相单一。而密教中诸佛菩萨却都头戴宝冠、璎珞悬垂、钏饰严身,造型华美庄严,更有多重身相,如多面多臂等。


    通常所见大日如来像多为坐姿,系以璎珞、臂钏、腕钏、宝冠等装饰物庄严其身。印相方面,金刚界大日如来以右手掌覆握左手之食指,结智拳印;胎藏界大日如来则左右手掌相叠,结法界定印。


    胎藏界大日如来



    金刚界大日如来


    大日如来

    法身,住五大月轮中央;胎藏界表理,以大日如来表理法身,住于八叶莲华中台。智指一切事物本具的法尔自性,以及人们正确认识事物、把握规律的能力或认识;理表物质宇宙的结构、层次、秩序和规律。


    金胎两部大日如来,形像不同。理智虽然二分,但理智二法身毕竟不离,即以理智不二为大日如来之体,实则表达物质宇宙和精神宇宙。

    金刚界大日为金刚界九会中,除理趣会以外的中尊,位于五佛中央,显菩萨形,身呈白色,结智拳印,顶戴五佛宝冠,结跏趺坐于七宝狮子座(或坐于宝莲华座),密号遍照金刚,种子为“鍐”,三昧耶形为率都婆(即塔形)。


    胎藏界大日位于中台八叶院中央,也现作菩萨形象,身呈金黄色,着白缯,住法界定印,头戴五佛宝冠,坐在中央的宝莲华座上,密号与金刚界大日相同,种子为“阿”或“恶”,三昧耶形为率都婆或如来顶印。

    http://www.fjzjg.com/files/article/attachment/2/2537/16386/303.png(698K)

    http://www.fjzjg.com/files/article/attachment/2/2537/16386/304.png(584K)


    五佛五智

    梵文阿啰钵舍囊翻译为五智,顺次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显教中有四智说,密教结合法界体性智成为五智,相应代表金刚界五佛,即阿閦如来、宝生如来、阿弥陀如来、不空成就如来和大日如来,分别对应胎藏界中台五佛。


    五智代表五部,也就是佛部、金刚部、宝部、莲花部和羯摩部。第九庵摩罗识转化为法界体性智,第八阿赖耶识转化为大圆镜智,第七末那识转化为平等性智,第六识转化为妙观察智,前五识即眼、耳、鼻、舌、身识共同转化为成所作智(即转识成智)。


    在金刚界瑜伽观想中,佛部属于脐轮(脐莲花轮白色),金刚部属于心轮(心莲花轮红色),宝部属于脐下轮(座莲花轮金色),莲花部属于顶轮(顶莲花轮青色),羯摩部属喉轮(喉莲花轮墨绿色)。大日如来为常住净妙法身,阿閦如来属于自性法身,宝生如来为他受用身,阿弥陀如来为报身,不空成就如来为变化身。然而一切如来同圆、同智、同性相,称谓虽殊,体用各别,实则同体异名。


    在胎藏界五轮瑜伽观想中,佛部属于脐下轮(座莲花轮金色),金刚部属于脐轮(脐莲花轮白色),宝部属于心轮(座莲花轮红色),莲花部属于额轮(额莲花轮青色),羯摩部属顶轮(顶莲花轮墨绿色)。


    依照发心直至成佛的过程,从东南西北到中央,依次表示通达菩提心,修菩提心,成金刚心,证金刚身和佛身圆满。代表五佛智慧轮身或者说正法轮身的,依次为金刚萨埵、金刚藏王、文殊师利(或者观音)、金刚牙菩萨。


    五佛各有教令轮身:大日如来教令轮身为不动明王,阿閦如来教令轮身为降三世明王,宝生如来教令轮身为军荼利明王,阿弥陀如来教令轮身为大威德明王,不空成就如来教令轮身为金刚夜叉明王,此五尊合称五大明王。教令轮身为内怀大慈大悲外显忿怒之金刚明王或者金刚夜叉,就形象而言和显教有明显分别。


    在护摩修法中若要调服魔怨则修降三世明王法(慈法),如欲增益则修军荼利明王法(舍法),若求敬爱则修大威德明王法或者孔雀明王法(喜法),若想钩召有情则修金刚夜叉法(喜法),如欲息灾则修不动明王法(悲法)。


    大日如来与释迦如来

    释迦牟尼佛为佛教的创始人。一切佛法教化,始于释迦牟尼佛,所以佛子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真言密教教主大日如来,与释迦牟尼佛之间又是何种关系呢?


    弘法大师《真言宗付法传》云“是故甘露一味,逐器而殊色。摩尼一相,随色而分影。能说之心,转则平等,所润之意,解则千殊。一、三、五乘,源一派别。法、报、应化,体同用异。”也就是说,大日与释尊,只是“内证”与“外用”之相异而已。佛佛无异,二佛同体。如果严格区别,那么大日如来为法身佛,释迦如来为应化身佛,也就是为了应我们娑婆世界的因缘来度化众生,而由大日如来显现的应化身。


    《华严经》中说“十方一切世界诸佛如来,毕竟无有般涅盘者,唯除为欲调伏众生而示现耳。”


    《妙法莲华经》云:“我成佛以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只劫。从是以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只国,导利众生。”


    《观普贤行法经》中有“释迦牟尼,名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其佛住处名常寂光。”明白道破了法身佛、报身佛和化身佛之间的关系。


    如依《华严经》释迦牟尼如来成道后最初七天,当自受法乐时,为金刚诸大菩萨,说此真言,成为唐密的起源。金刚萨埵受法之后,将如来所说法要结集成《大日经》、《金刚顶经》各十万颂,保存于南天铁塔内。后来龙树菩萨(也译为龙猛)开南天铁塔,亲见金刚萨埵,承受大法,并受两部大经。其后龙树授法于龙智菩萨,龙智化行于南天竺及师子(锡兰)等国,寿七百余岁,并且传两部大法于善无畏、金刚智两位精通三藏的密教大师,两大师会同不空三藏来华传法,而后形成唐密。今之学人欲考证“南天铁塔”史迹何处,乃着相无智之举。身外求证无异于缘木求鱼、刻舟求剑。全息体解,“南天铁塔”便是一切有情本具如来藏。


    关于显密教主的问题,持松法师在《密教通关》中说:

    “唐密往往论说法教主,大日与释迦各别。释迦所说,定是显教。毘卢遮那所说,是为密教。然则大日之传授金刚萨埵,何以就释迦在世而论耶?以金萨受法而后,八百年中,授与龙猛,而龙猛出世,距释迦灭度,亦八百年。宁非同时。然则大日、释迦,法身、化身,一耶?异耶?今谓三身一体,唯是法身,其理决定,不可犹豫。故《圣位经》云:自性及受用,变化并等流,佛德三十六,皆同自性身。故一切应化,无非法身。”


    “释迦如来受毗卢遮那如来教敕,将内证三密之法传于人间,必须俟其机缘已熟,方可传授。故最初以《华严经》示其本大,然后说三乘法,方不致令人疑为所证者小也。及乎调练既熟,始复尽其所有而宣之,方不致令人疑为有所吝也。”


    显教与密教

    唐密认为,释迦牟尼佛的说教,全是“随他意”的说教,所以不可称为“真言”;既然是“随他意”,随顺他人而说的,就是浅显易知的,因而可称为“显教”。大日如来的说教是“随自意”之语,所以可称为“真言”;既然是“随自意”的,对他人而言,就是很难了解的,故也可称为“密教”。难,不仅仅是“语”难以了解,就是身、意,也不全是显教之徒可以了解的,所以完整地讲,称为“三秘密宗”。实际这里的“随自意”,从全息的观点去体会理解,也就是阐释法界实相和规律。


    教门的优劣,往往以佛身论作为根本。如果说佛有法、报、应的三身,那么教也应分三类。“应身说”是小乘教,“报身说”是大乘教,“法身说”是秘密教。


    然而佛法是宇宙至极真理,大小乘只是应机而说,并不是真如实相有差别。真理岂有大小之分别?故法无大小,人有贤愚。相对于“法身说”秘密教,报、应二身所说大乘和小乘,可以合称为显教。所以,从横向看,就可分为显密二教;显教浅近,而密教深奥。


    因此,密教不是化身佛释迦世尊所说,而是直接由法身佛大日如来所说。化身佛释迦世尊所说的佛法,称为显教;法身佛大日如来所说的佛法,称为密教。密教与显教都是佛法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因入道之门的不同而有此分别。


    显教从可思议处而入,是化身佛释迦世尊所说之当机法门,因众生根基不同,故有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的分别;密教从其不可思议处而入,是法身佛大日如来所说的内证法门,非菩萨凡夫所能了知,如法修行三密加持,可以即身成佛,所以密乘也被称为佛乘。


    在一定意义上说,密乘也是应机法门,只不过闻法者为化身佛释迦如来教化所成就的菩萨。因化身佛与法身佛不一不异,显密二教圆融无碍,浑然一体,显教为密教的基础,密教为显教的归宿。


    显教从可思议处入手,通过讲经言说,信而能解;信而能解者,力微功缓,成佛通常需三大阿僧祗劫,故教人修身近佛。密教从不可思议(实则非不可思议,以全息哲学科学观观之实为宇宙精神性使然)处入手,代之以真言总持,深秘难究;深秘难究者,力伟功速,故教人即身成佛。


    无论是三乘或五乘,最后都要归于一乘即密乘(佛乘)。前几乘是为佛乘打下基础,佛乘则是前几乘的必然归宿。再者显教身后入于净土是依诸佛愿力,密教则藉三力即自身集积功德力、如来加持力和法界力而成就。


    密教是佛法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修行法门,它以大小乘佛教教理为基础,以瑜伽三密观行为方便。又称“密宗”、“秘密教”、“瑜伽宗”、“金刚顶宗”、“真言乘”、“金刚乘”、“秘密藏”、“持明藏”、“总持藏”、“陀罗尼藏”、密乘、果乘等。


    密法因殊胜异常,被誉为佛法中的“醍醐”。《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将佛法分为五类:“一素呾缆(经),二毘奈耶(律),三阿毘达磨(论),四般若波罗蜜多(般若),五陀罗尼门(真言),此五种藏教化有情,随所应度而为说之。”“此五法藏譬如奶、酪、生酥、熟酥及妙醍醐。契经如乳,调伏如酪,对法教者如彼生酥,大乘般若犹如熟酥,总持门者譬如醍醐。醍醐之味,奶酪酥中微妙第一,能除诸病,令诸有情身心安乐。总持门者,契经等中最为第一,能除重罪,令诸众生解脱生死,速证涅盘安乐法身。”






    上一条:唐密导读 (六)         下一条:《天地至道-合气-全息哲学科学》39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