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道德经》的全息哲学科学简牍及其养生意义

    时间:2014/8/22 浏览次数:4693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446


      《道德经》的全息哲学科学简牍及其养生意义

    唐密传灯真圆阿奢黎简牍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作,是老子对于宇宙与生命本然规律体悟所成之哲学巨典,是道家哲学思想的根本。道德经上篇《道经》下篇《德经》共81章。


    道者,宇宙与生命之本然规律;德者,顺应本然规律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矩即世间的法律、伦理规范、文化礼仪传统等。规矩一如《千字文》、《弟子规》中所述,乃依据本然规律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 者宇宙与生命的本然规律,属于精神;“名”者,本然规律之物化表现,属于物质;“无”者,混沌之状态,依照现代天体物理学理论可以理解为“奇点”,“有” 者宇宙天地万象,如“奇点爆炸”形成的宇宙;“无”中有妙理,“有”中有规矩;“有”、“无”可以互相转化,正比拟为物质与精神;“玄”者至极真理,开释 一切天地万象之“钥匙”。

    至于养生,明晰此中物质精神互相转化的关系,那么物质不足可以精神弥补,换言之我们的心念可以为身心摄取“能量”而维护健康,同理以恭敬供养感恩之心而使内外环境中的有情、非情亦“身心”快乐如此必然是风调雨顺、人鬼安宁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宇宙万有皆是因果缘显本无所谓善恶美丑而人心强分别之阴阳换言之物质精神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转化体解宇宙与生命本然秩序者皆顺势而为不强为之是以无为”。教化之理寓于宇宙万有何用言说万物生老病死成、住、坏、空)流转不息何须自矜自夸空气大地天空四季未尝向寄居者索要回报,故恒而持之

    就全息养生而言,亦是顺应因果关系规律加以调整。“定业不可转”就是因果关系规律不可改变,然通过守护身口意修身持德,可使因果关系中性量发生变化,好比大病变小病,长病变短病之理。所有欲念追求都是强求,故而无不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就应该有节制。转基因食品违背自然规律自不在话下,饮食中应该避而远之杀生食肉有违万物平等之理,最好诫勉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尚贤”、“贵难得之货”、“可欲”,此处可用“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或者“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比喻。当功名利禄被社会树立为奋斗目标,民心必乱,天下竞争纷起。故而衣食足而少欲少思,少了竞争之心,保养身心乃为上策。让百姓无小聪明,少贪念,使狡黠者不可乘兴而为,天下必然和睦。

    养生亦是如此,少了贪念,心则易平。知足常乐,是以身心健康可保。财 色名食睡欲念越重,越难满足,益发会追求,于是乎绞尽脑汁变本加厉,这就意味着用身心健康作为赌注,当欲壑难填之时也就是个体灭亡之日。欲望好比双刃剑, 使用不当自伤伤人。在一个拜金主义成为主流时尚的社会,人以物贵、人以名贵、人以权贵,那么这个社会最终必然在物质欲望中毁灭。社会要养生就该回归理性, 回归到物以人贵的良性风尚中。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顺应宇宙与生命之本然规律一切悉皆安宁和顺至极真理乃天地万物之所据深奥难测。体解万有之差别,与之“相应”,合气于精神,和睦于物质。大道至简,感触之似乎存在,然却是精神,好比精神生命之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缘我们的身心已然适应了水土,换言之肉体、精神与外环境的物质精神建立了“合气”平衡状态,一旦进入新地域,这种平衡便被打破,于是乎就“不合气”,所谓水土不服也。“和光同尘”即“合气”精神与物质,亦即顺应“色空不二”之理。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对衣食住行真实地生起感恩心,才能合气天地人,才能平安、健康有保!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依本然规律而动无所谓仁慈恻隐随万有成住坏空而不经意圣人亦是如此知悉一切悉皆因缘使然也天地运行周流不止与其指手画脚不如沉默合气”。

    全息养生是顺应因缘规律顺势而为,不强作努力,即所谓身心随遇而安之义。落实到生活中,就是守护身口意,使之行于十善道上。个体应该如此,家庭应该如此,民族应该如此,国家应该如此,世界亦应该如此!十善道是和睦之道,和睦方能合气天地人!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生养天地万物之道亘古常尔,此所谓至妙之母性。母性以生育万物为旨,生生不息,作用无穷无尽。

    养生始于生命开始形成于母体之时正所谓胎教之始其意义重大种子要良好成长并收获,就必须在最佳的时间播种于良好土地,故而全息养生于生命开始之初切入。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地恒常无有生灭圣人依此理而修养不住欲念以不住自性而成就自性

    全息养生正是如此,不因外来之物而加强身心,乃缘身口意本身之维护。今 天的人们被偏颇的现代科学知识忽悠,被各种夸大其词的广告诱惑,不时为了“健康”补充这个那个“营养品”,即使这些所谓营养品是真实不虚的,如果不能守护 身口意也无济于事,更何况被广告包装了多数名不副实,加之身业、口业、语业之消极性,最后结果或许如同“饮鸩止渴”。不能回归本然的“保健”,无异于“新 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消极影响叠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至善无善非无善乃不执着于善恶好比水顺势而流与道同理缘至道依于因缘无因缘则无道可言。仁慈之人,心身安处,善心殷重,待人真诚,言语善听,处事怀仁,善做诸业,能把握时机。与世无争,故无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全息养生就是于衣食住行中以仁慈感恩之心思维言语和行为善 心会使我们的衣食住行皆携带“善”的正能量,恶心则为“负能量”。正能量可以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负能量则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简单的一餐一饮,如果我们 用感恩心、善心看待,胜过任何不能感恩对待的“美味佳肴”,因为善、慈悲会将餐饮中的能量提升到最高水平而滋养我们的身心。言谈举止以仁慈恻隐为怀,待人 处事接物则以和蔼和睦亲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器满则溢,物锐易折,财富再多用处不多,飞扬跋扈自找是非。功成名就而隐退,顺乎至理。

    吃多了难消化,喝多了难排遣,拿多了难派用场,故而全息养生理念是适可而止于财色名食睡或曰功名利禄,于是身心轻安。功 名利禄是世人所好,然贪婪使得人们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没有止境,于是便有许多出乎行为者意料的结果发生。回顾历史,“功高盖主”者结局多数很惨淡,“飞鸟 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大约是这类人的最好写照;名声显赫者多树大招风,要么最终孤老凄凉,要么转而背上遗臭万年的骂名;富可敌国却又吝于救济贫乏 者只是为别人守护宝藏而已;位高权重者设若不曾为国邦百姓谋利终也脱不了乱臣贼子的骂名......所以智慧的先祖将之谓之曰“名缰利锁”!如果不从基础 教育上培养孩子的善良、谦卑、合作的心性品格,我们的教育就是不养生的,小则家庭不可能中兴,大则国家不可能有合格接班人,结果将不堪设想!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肉体与灵魂合一则能默契,心性柔顺则可以比拟婴儿,澄心静虑则可以身心无瑕疵。仁慈执政,则可为天下。故唯时刻阴阳合气,明心见性则智慧无碍。

    全息养生即个体身心内外之有情非情合气之道,专心一意则可功用致身心柔韧,禅坐则可内省身心之障碍并加以调顺生命只在呼吸间,无论是佛家修行还是道家练功,呼吸吐纳都是基本功夫,故而“呼吸”意义重大。呼吸在现代人的理解也就是氧气与二氧化碳交换的简单生命运动,然在全息哲学科学层面上则涵括身心与外环境物质、精神信息能量交流的“合气”奥秘,会呼吸者必然善于养生!


    “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根辐条集于一根毂中,洞为车用。陶土做器,空为器用。凿门窗造屋,敞为屋用。所以,“做”而给人便利,“洞、空、敞”发挥其作用。

    就全息养生而言,衣食住行悉为身心之用,衣当不宽不敞,食当不饱不饥,住当不狭不旷,行当不急不缓。依照因缘法或者蝴蝶效应原理,系统的结果取决于系统全部因素,因此系统中各种因素的轻重就非常关键。衣食住行,换言之身口意都要把握到最佳而取得身心健康、生活质量提高,唯有十善道方可企及。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五颜六色,令人视觉迟钝。五音六律,令人听觉迟钝。酸甜苦辣咸,令人味觉迟钝;追逐狩猎,使人神情狂荡;珍稀物品,使人行为不端。圣人但求果腹而不纵情声色,少欲知足。

    养生亦是如此,少欲知足。对 于色、声、香、味、触、法的欲念重,势必只会增加烦恼而不养生了。当美丽成为无关乎内心善恶的虚饰,当梵呗成为流行歌曲,当香道成为土豪们的奢侈享受和炫 耀,当美味成为引导人们竞相追逐的舌尖上的时尚,当握手、拥抱失去本来的友好、和平涵义,当不究竟的各种叫嚣“成功、利益、名声”等投机取巧成为出人头地的捷径,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就已经不养生了。失于“道”,便是行走在加速毁灭的殊途!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宠爱和侮辱都使人惊恐,是将宠辱看做身家性命。何谓宠辱令人惊慌失措?宠是上位向下位的恩赐,故得宠倍感惊喜,失宠则惊慌不安,此之谓也。何谓将宠辱看做身 家性命?人们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太在乎身家性命;若不在乎身家性命,复又何恐惧?当身家性命是为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其人;身家性命是为仁爱天下苍生, 天下苍生便得到依托。

    养生中,若将功名利禄看得太重,身心很难适悦。若功名利禄是为救济他人,则是养生。我 们的欲望正是我们的弱点,有欲望就会贪着,就会患得患失,就会身心时刻不安。所以古圣贤有云“无欲品自高”,《论语·雍也第六》云孔圣人之门徒颜回:“一 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如果我们放下了对于功名利禄的执着,就是养生的开始了。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看不见缘“远、小”;听不到,缘“轻、微”;摸不到,缘“小、细”。远、轻、小可以无限,故而不可执着,笼统一义。上无清楚边界,下无晦暗底限,延绵无限很难描述,终归于无。无物可以比喻,这就是“模糊”即“混沌”,无法定义其开始与终结。顺应亘古常尔的“规律”,驾驭现实的人事物。能了解宇宙最初的这个道理,即体认了宇宙本然“规律”。道纪”者,顺应本然规律所应该遵守的行为规矩,即“德”也。

    如果用“奇点”爆炸成为宇宙,宇宙压缩到黑洞、奇点,可以更好地体悟老子这段哲理智慧。顺带提一下,霍金的所谓“找不到黑洞边界因而黑洞不存在”,实属无理,无限递减、无限递增何处是边界?


    养生亦是无限小与无限大的身心适悦问题,放下“养生执着”,即是真实养生。顺 应生命与宇宙的本然规律,就是全息养生。现代西药,撇开其理论,对于人类机体而言,无非是违背本然规律的一次次“毒品”摄入,西方人发明了西药,现在却非 常谨慎地严格“处方使用”西药,因为他们知道西药属于“毒品”,然在国人学习西医后,今天的现状却是滥用西药,实质无异于滥用毒品,故而任何类似于西医的 所谓养生理念和方法很多实质上并不养生。唯有全息哲学理念的中医所采用的药品全部是自然之物,其对于人类机体几乎没有丝毫毒性作用。至于依据西医研究方法 所得出的“中药毒理”认定,在哲学逻辑上根本就站不住脚,缘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是与生命之道相违背的,所以其结论必然似是而非。


    辛亥革命打开国门如果有其明显利益、进步的一面,那么其不利益、消极的一面恰恰是对于我们先祖哲学思想和智慧的严重践踏,以至于国人几乎都以“洋”为荣,从 “洋火”开始,“洋货”、“洋理”、“洋垃圾”充斥泛滥,以至于现在的社会价值体系几乎完全“洋盘”。去粗取精没有学会,全盘接受不加拣择却学得青出于蓝 而胜于蓝。现在的教育和社会价值理念已经不养生了,奢谈什么民族国家未来都有些可笑了。现在管理阶层提出的弘扬传统文化不失为“亡羊补牢”之良策!就养生 而言,传统释道儒文化的精髓正是最佳养生理论。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古代善于修行之人,体微妙之理,悟玄远之机,非常人能堪透。因为捉摸不透,只能勉强如此描述:其谨慎如冬天履冰过河,其警觉之高,犹如防备四周之不安,其庄 严有仪容,其动止优雅如冰雪缓缓消融,其淳朴如天然,其豁达如深谷,其平常如浊水,其安静如大海,其行若无休止。谁能使混乱心绪安静下来,如水澄清,谁能 静中求动而缓慢成长?体悟保持这个“规律”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其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去伪存真。

    养生即是顺应宇宙至极真理而使物质精神转化的休养生息。今 人学习哲学,先祖的智慧哲学思想根本未曾涉猎却迷醉于西洋哲学,即使明白物质、精神是矛盾统一体,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转化,可是关于“转化”的哲学逻辑 就不能自圆其说了。满脑子功名利禄或者唯物实证的名相,也不可能参透物质、精神转化的微妙玄机,如果深入释道儒文化精髓而不是教条主义地思考,大约不难明 白东方哲学的智慧真谛。世界观决定人们的思维、语言和行为方式,教条主义的世界观不可能与生命、自然之本然规律相应,也就必然不养生了。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使心身寂静,使生活清静不变。万物一齐生长,吾考察其周而复始的运动规律。万物纷芸,周而复始于其根本。根本即是寂静无为,根本的周而复始形成生命。生命乃 自然,体悟自然规律就即是智者,不体悟自然规律而轻妄举止,则会出灾凶。体悟自然规律者心胸豁达,豁达则坦然公正,公正方能周全,周全才符合天地之“规 律”,宇宙本然规律亘古常尔,顺应则终生无忧无虑。

    养生就是守护身口意顺应宇宙天地万物之理以“合气”一致。顺 应生命与宇宙的本然规律必然是养生的,否则就是自寻灾眚和夭折。一年四季,冷暖阴晴有序,如果顺序颠倒必然对人体身心带来消极影响。大家都知道无污染天然 蔬菜最好,可是大棚栽植却不经意间颠倒了作物的四季,冬天可以吃西瓜,从享受的角度言确实不错,是生活水平在提高,可是有没有人想到如果一个体弱多病的老 人在冬天吃了冰冷的西瓜会有什么结果?体弱就是阴阳不平衡了,在一个不平衡的系统中添加一丝颠倒和加剧平衡的因素会有何结果?当一切和经济利益挂钩,明知 不对也只好三缄其口了。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宇宙万物之主宰者(道——本然规律),人们不知其是否存在,能体悟本然规律的统治者,人们亲近并称赞他。体悟再低的统治者,人们畏惧他。体悟更低的统治者, 人们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们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由于能体悟本然规律故优哉游哉,很少发号施令。世事成功,人们则以为本来就是这样的。

    全息养生正是本着对于宇宙与生命之本然规律顺应而行。对于国家、民族的养生,大约只能是统治者放弃教条主义,以智慧武装自己,才能真正治国安邦。该是整顿和清理屁股决定思维的时候了!让义务教育产业化、让民族传统文化遭禁锢、让教条主义蒿草替代智慧等等,都是违背社会人文化规律的大忌,如果不改变只有灭亡一途!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不能体悟本然规律,便必须以仁义礼智信作为行为规则;聪明智巧显现,伪诈才会盛行;家庭出现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出现忠臣。

    正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平衡被打破,于是乎矛盾出现。全息养生正是将矛盾化解到最低限度维持身心内外之平衡状态维护身心健康。今 天人们一有头疼脑热就去医院全面检查、挂盐水、吃药,每年定期体检等等,因为不明白全息养生之理,只好人云亦云地听任现代医学的教条主义摆布,健康不是越 来越好,反而越来越差,可悲的是全息哲学的中医之道被废弃,教条的西医甚嚣尘上,养生智慧被肤浅的知识取代了。全息养生充分遵守因果关系规律和蝴蝶效应原理。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不提倡圣慧智巧,人们可以安居乐业好处百倍。不需要仁义,人们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杜绝巧诈与货利,盗贼不生。圣智、仁义、巧利此三者尚文不尽意。故要使人们各安本位,保持纯洁朴实,减少私心杂念。

    身心健康清心寡欲最要。然 今天的现实几乎很难做到清心寡欲,即便是修行人也不免落入名缰利锁的驱策下,潜规则大行其道,尔虞我诈和各种冠冕堂皇的偷盗、掠夺层出不穷。教条主义剥夺 了人们对于智慧的追求,产业化剥夺了义务教育的品格培养,商业利益绑架了各处曾经神圣的道场......大环境的不养生,亟需转轮圣王的英明决策面世!我 们只能在恶劣的大环境下守护自己的身口意以达到养生和提高生活质量。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 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 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杜绝模仿身心无虞,赞美与呵责差别巨大?善恶差距多少?人们所畏惧的,就必须敬畏。亘古常尔!众人都热热闹闹,如同享受盛宴,如同春日登台赏景。而我独自澹 泊宁静浑然无觉,如同婴儿尚不会咿呀学语,如同倦旅无处可归。众人都富足,而我却像遗失了什么。我之心愚人心也!似乎浑浑噩噩。众人自夸自赞,唯我沉默寡 言。众人似乎什么都明白,唯我懵懵懂懂。宁静时如大海,漂泊时无处停留。众人都有引以为傲处,唯我大愚若(幼稚)智。我唯独与众不同是身心养生之道。

    全息养生旨在个体与众不同的差异上用功盲 目跟风已经成为一种痼疾,人们很多已经不再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凡事人云亦云,行为、语言、思维几乎如出一辙。有人叫嚣“成功学”,便会有一大群渴望成功的 盲流跟进叫嚣;有人炫耀神功,便有很多恋栈、贪生之达官贵人尾随其后为之摇旗呐喊;有人一夜成名,便会有很多粉丝纷纷围拢逢迎拍马;有人说某某东西可以治 疗癌症、可以延年益寿、可以壮阳.....便会有成群的跟风者病急乱投医般采信!当人们忘记自我,失去自我的独特性,养生就变成一个非常艰难的话题。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大德之行为举止,顺应本然规律。本然规律乃形而上学,似乎可以具象,似乎可以捉摸。深奥之中有至理,而至理甚简,据此理而信其存。本然规律万古常驻,依据之可观察万物的初始状态。我如何能知道天地万象初始状况?根据本然规律!

    生命之初始,即父母之结合,养生便自此而始。何以养生?顺应宇宙及生命之本然规律以爱、关怀、平等同时包括衣食住行的有序化、节制化,顺应节气迁转,保持阴阳平衡。言行思遵循四季之则,以与内外环境“合气”为行事规矩。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能屈则得保全,能屈才能伸;肤浅才容易盈满,推陈才可出新;少欲则易足,多欲则迷惑。故而体悟本然规律者顺应本然规律为行事于天下之原则。不固执己见故能明 理;不轻言是非故而能判明是非;不自夸自赞故而能成事;不自怜自哀故而能成长。正因为善于合气故而能合气天下。古训‘屈则全’,怎么会是空话戏言?能得保 全必然达于安宅。

    养生便是身心保全世 间的行事方式有“委曲求全”,其本义为顺应而不违逆,乃是立足社会而不受环境伤害的行为选择,然今天欲念深重之有情则误解为一味地委屈自己而讨好环境。当 环境一定,我们所能做的唯有改变自己以便适应,这就是社会适应的养生。移居一个文化、传统完全陌生的环境,就必须学会“入乡随俗”。无论我们取得了怎样辉 煌的功名利禄,都应该谦卑谨慎不能自满,缘“谦受益满招损”。炫耀者,都被炫耀所毁灭,因为炫耀会遭人憎鬼厌,毁灭只是时间迟速的问题。思维、语言、行为 能做到“曲则全”,结果对于自他身心必然是有益的养生的。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少言合乎自然少评论多观察)。 狂风刮不了一个上午,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让刮风下雨呢?天地自然。天地之风雨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呢?所以体悟本然规律者顺应本然规律,修德持身者 与德同,行事错咎者同于错咎。顺应本然规律者,规律自会维护之,修德持身者德亦乐助之,行事错咎者错咎归之。诚信不足才会有不信任。

    养生就是修德持身顺应宇宙与生命本然规律行事顺 应本然规律就是重道,而顺应本然规律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如法律、伦理、文化、传统、礼仪就是守德。老子证悟宇宙与生命之真理,明晰世间一切悉皆因缘使 然,所以何须我多事、多言、多思,故而留下《道德经》五千言骑牛出函关扬长而去,而今天我们这些智慧半生不熟的有情动辄批评这个那个,孰不知都是在消极介入他人的因果关系中。故而养生先须守护身口意!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踮起脚尖就会站立不住,跨开双腿就不能行走。固执己见就不会明理,轻言是非则不能辨别是非,自夸自赞则不能成事,自爱自怜则不能成长。依照本然规律判断就是多余。甚至鬼神也会厌恶,故而体解本然规律者不如此处事。

    全息养生是画龙点睛而非画蛇添足!其实今天人们的生活很多已经在画蛇添足中习惯了,比如食了五谷还要再吃几片维生素、保健品什么的,甚至还有些有情听说喝尿养生而乐此不疲的,不检点自己的三业却希望带个什么护身符保佑自己的......守护我们身心健康的唯有天地精华之五谷和自身的慈悲恻隐心!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混沌(奇点)先于天地而生。静默无声空虚无形,独自循环运动而不止,是为宇宙万物之根本。我不知道如何称谓,勉强谓之“道——宇宙与生命之本然规律”,再勉强名字为“大”。其广大无垠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渐行渐远,远之又远复归本原(宇宙再次压成为奇点)。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是其中之一。人法依地,地法依天,天法依“道”,而宇宙本然规律就是自然而然。

    人法依地,故而养生即着眼于这个我们所生存地球的全部自然条件。我们的机体依靠天地生成之精华五谷果蔬,我们成就功名利禄是依靠大地和他人,我们能健康有赖于阳光、空气、水,我们夜能安卧有赖于鬼神不来骚扰,故而养生之道就是与天、地、人乃至于鬼神“合气”之道。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厚重制约轻率,安静制约躁动。因此君子处事有轻有重有静有动周备所需。即使遇见荣盛的景象也能泰然处之。为何大国的君主,还要轻率躁动准备不足而治天下呢?轻率就会失重,急躁就会失去制约。

    故而养生是不急不缓一张一弛循序渐进的身心调理方式。国 家的养生就是富强和精神文明的提升、教育的智慧化、环境的生态平衡维持化。美国最终会灭亡,就是因为其躁动、野心、狂妄,它让阿拉伯世界鸡犬不宁,让亚洲 时刻纷扰不断,让非洲遭遇饥馑和战争......如同最后疯狂的罗马帝国,终不免灭亡之宿命!民族养生,就是包容、吸收、相互尊重;宗教养生就是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家庭养生就是长幼有序和睦相处;个体养生就是守护三业十善。而个体养生乃是家庭、社区、民族、国家乃至世界养生的根本!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善行不会留下劣迹(余之体解非擅长驾驭而言慈悲仁善),善语不被诟病(非擅长说道),慈悲数术不用筹措(数通假术,故有会易者不占之说),慈悲心封闭则无心 钥难开,诚信封闭冤仇无得开解。因此,顺应宇宙本然规律者常慈悲救济他人而不嫌弃他人,常恻隐救护鬼神而不嫌弃鬼神,这就是本具的智慧。故慈悲待人者不好 为人师,非慈悲待人者常觊觎他人资财。不好为人师,不觊觎他人资财,大智若愚,这就是精深微妙“合气”之理。

    慈悲方能不贪着,身心才易轻安慈悲才能与人和睦,才能人际关系和谐;慈悲才能善言、善思、善行而不违背天地之道常纲纪;慈悲方不招惹鬼神怨恨;慈悲方能让民族之间不起纠纷;慈悲方能让各种正信宗教互相尊重和衷共济;慈悲方能使各国相安无事!故而,慈悲即养生!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深知什么是长处,而守护短处,甘愿做天下的谦卑的小溪涧。作天下的谦卑的小溪涧,常以德守身,可返回如婴儿的纯洁状态。深知白天,安守黑夜,甘愿为天下明理 的处事模式。为天下模式,经常德行无有差错,可更好地顺应于本然规律。深知荣耀,安于卑屈,甘愿为天下之川谷。为天下之川谷,德行乃圆满,复返璞归真。分 析木材可做器具,圣人则用全才,是以大“制”大“用”不析才。

    谦卑柔和的心态与处事方式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完整而全身心地养生亦是此理。《后汉书·黄琼传》:“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喜好某物,过则失度,必遭其害。如闻香、插花、品茗、珍玩、字画等等,使人们忘乎所以,物极必反以至于有些人玩物丧志!吃多、喝多、睡多、穿多等等都不养生,反之吃少、喝少、睡少、穿少亦不养生,一切都要恰到好处,食充而不饱,饮足而不胀,眠足而不昏,衣遮无过寒过暖。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想要攫取天下而作为,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天地万物神圣不可侵犯,不可攫取,不可施为,欲作为者必败无疑,欲把持天地万物则会尽失。因此,圣人不违背本然规 律而妄为,是以没有得失成败。天地间人、事、物秉性各殊,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急吹,有刚强有赢弱,有安居有危颓。故而圣人没有极端作为,没有奢侈品 行,居安思危。

    养生之道非营养或者这个元素那个维生素乱补,而是身心在语言、行为、思维上守持真道!今 天人们为了追求财富不惜以健康作代价,获得了财富,健康却每况愈下,又不惜以重金购买“健康”,如此本末倒置,缘于人们缺乏智慧,不明白生命的意义究竟何 在,而是从表象上企图取得所谓社会广泛认可或者贪着享受于其中。顾此必然失彼,想要兼得鱼与熊掌,就必须具备真实的智慧和福德。唯有全息养生,才能开发智 慧培植福德,因为十善道乃最完善的智慧福德开发培植之途径。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以真理智慧辅佐君主的人,不会用兵强压于天下。穷兵黩武必然是六月债还得快。军队杀戮至处荆棘横生一派狼藉。战争之后,必定出现饥荒。慈悲才能达到目的,强 横事与愿违。目的达到不自夸自赞,不骄傲炫耀,目的只是不得已而为之,更不飞扬跋扈。事物过于茁壮必然走向衰弱,缘不顺应本然规律,不顺应本然规律则急速 消逝。

    养生不是大量营养补充,而是调整身口意,顺应“合气”至道!当 人类的医学和健康知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人们变得无所适从,一会儿现代科学说某某东西对于补充某某器官机能有用,过几天则被迅速否定。好比西药, 迄今生产使用过的西药有近90%已经淘汰就可略见一斑。那些保健品,这个“黄金”那个“瑰宝”只是在不断忽悠着病急乱投医的人们。回归于本然,一切都会变 得非常简单,简单的生活,简单的欲念,健康的维护也变得简单易行。当盲目和迷信左右人们的世界观,智慧和理性便空自悲戚了。强权强势的凌弱、财大气粗的显 摆、名声显赫的傲慢无礼都不是在养生而是损生,这也是社会仇官仇富现象的症结所在。有权势该用权势为百姓谋利益,有财富该分散一些用于救济社会低下群体, 有名声当用名声为智慧和真理的弘扬呐喊,如此才是功名利禄的养生。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刀兵乃凶器,神憎鬼厌。故而体解本然规律者不与刀兵为伍。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者安居期间善用左侧文臣,而行军打仗时善用右侧武将。刀兵是个不祥的东西,不 是君子所喜爱的东西,只有万不得才使用,且不重用。即使用兵取胜也没必要得意,若得意则是好杀之人。好杀之人,就不能让其坐拥天下。吉庆的事情以左边为 上,凶丧的事情以右边为上,文臣居于左侧,武将居于右侧。当以丧礼看待用兵。对待杀人者要怀丧葬之悲,用兵取胜后,也要以丧礼的仪式吊唁哀悼战死者。

    全息养生中,风水吉凶也非常重要,而风水是“合气”之道,且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人而异因心而变。左贵右贱,左文右武,左吉右凶。贵贱、吉凶全取决于是否具备慈悲心和感恩心。好 强斗狠之人很少能安然寿终,奸邪狡诈之徒难得安榻无魇,贪婪吝啬之辈极少家财无虞,飞扬跋扈之吏鲜见终老庙堂......仁善是“风水”之基础,非依靠所 谓风水大师就能逃避因果关系的制裁,那些倒台的管高位重者,即使将家宅“风水”修整的巧夺天工,然其“不良居心”最终非风水所能拯救。当神医自己被癌症困 扰,当风水大师自己被风水埋葬,岂不是警醒世人:没有善心一切徒劳!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本然规律之“道”,难以称名,朴素且微妙,天下谁都不可能驾驭“道”,唯有顺应“道”。国王诸侯若能顺应本然规律治理天下,百姓们将会自然地拥戴。天地间阴 阳和合而致雨,雨滴均匀非听令而为。开始治理天下就要名正言顺(顺应本然规律),名正言顺治理且适可而止,如此就没有危险。顺应本然规律,好比小河、溪流 归于江海。

    全息养生即顺应内外环境物质、精神之运行规律而调整身心。日 出而作日入而息,顺应四时节气,不为贪奢损耗精神,不为虚饰损耗钱财。不滥砍滥发,不强拆强建,不以偏概全,不走极端,不妄自菲薄,更不无知地“与天斗、 与地斗、与人斗”!哪个吹大的“跃进”时期,哪个疯狂的无序的“文革”,使得多少家庭分崩离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所以世界观的教条主义犹如宗教的极端主义 一样是与人性、人道相悖的,是草菅人命的!哪个几乎要得势的“唱红打黑”运动幸运地被历史的车轮碾了过去!国家养生必须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智慧!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能够识人是智慧,能够自知是明理。能胜过别人是有力量,能克制自己的弱点则强大。知足常乐则物质、精神富有,勉强努力作为则是志气。不失优点者(仁慈)就能持久,身虽死而精神仍存的,才是真正的长寿。

    全息养生就是守护身口意之仁慈,熟悉内外环境优劣并加以调整。人 贵有自知之明,养生亦是如此。必须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是世界观的问题就调整世界观,撇弃教条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的偏颇知识,努力摄取释道儒传统文化的智 慧精华;是语言问题的就开始调整自己的言辞,深怀欢喜、感恩、慈悲;是行为问题就纠正不当行为,如好杀、好捕猎、好赌博嗜酒、好色等等均应戒免。身体是自己的,唯有自己爱护自己保养,这才是对家人负责,亦即家庭养生。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於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宇宙本然规律周流不息,及于天地万有。万物正是依赖本然规律生长而本然规律无可推脱,成就天地万物而无可自鸣。养育天地万物而无可自主,无情无欲可以称之为“微妙”。万物臣服于本然规律,本然规律无可自主可以称之为“宏达”。本然规律性空,故而磅礴无垠。

    于全息养生中,我们能日日坚持一丝善念,事事坚持一丝善行,句句坚持一丝慈悲恻隐,持之以恒,终有聚沙为塔、水滴石穿之功。天地万有周流不息周而复始,顺之 则昌逆之则亡。昼伏夜出是逆,大鱼大肉是逆,冬热夏寒是逆,阳奉阴违是逆,谎话连篇是逆,奸诈邪淫是逆,好高骛远是逆,颠倒黑白是逆,巧取豪夺是逆,仗势 欺人是逆,恃才傲物是逆,沽名钓誉是逆,鱼目混珠是逆,声色犬马是逆,好逸恶劳是逆,鸡鸣狗盗是逆,招摇撞骗是逆,草菅人命是逆,胡说八道是逆,横征暴敛 是逆,枉法裁判是逆,徇私舞弊是逆,寡廉鲜耻是逆,祸国殃民是逆,欺世盗名是逆,唯恐天下不乱是逆......逆者,有悖于本然规律,有悖于德——行为准 则,在个体,在家庭,在民族,在宗教,在国家,在世界都是非养生的!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有“理”走遍天下。所到之处人、物两不相害,于是天地万物就无危、清平、安泰。正因为无危、清平、安泰,只音乐与美食便可使旅人停留。本然规律舌不能尝,眼不能视,耳不能闻,而若以心用之,功用可及于无穷无尽。

    理者,真理。真理是与天地万物、生命相协调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通了一切顺畅,理不通则堕入教条或者不可知论。养生中,任何专家、名医、大师之言说不 可盲目偏信,理都说不清谈养生要么是为利益驱动,要么就是别有用心。今生的一切都是宿世因业之果报,全息养生旨在遵守因果关系而调整人们的身口意,使各安 居乐业健康快乐!非亿万家财的果报,咱们就满足于小康小富;非权高位重的福德,咱们就满足于小权小职;非名声显赫的机运,咱们就安享默默无闻...... 尽心尽责做好自己擅长的事,在自利的同时努力利人,就是养生心态。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要吸气必先呼气,欲消弱必先使之刚强(刚强易折),欲废除必先使之兴盛(兴盛易衰),想要得必先舍(有舍有得),此理微妙。柔能克刚,弱可胜强,鱼儿离不开 水,治国法宝不可轻易示世(犹如利器,他国知晓便可研究破解对策,今日之所谓国家机密是也)。(上帝若要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养生即是刚柔相济。养 生之道类比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劳作须得宜。撇弃妄想、幻想,脚踏实地,凡事量力而行不强使精力,言语去尖酸刻薄多含慈悲,得饶人处且饶人,戒止任何与 道、德相悖的言行思。如此方可内心安宁,己人和睦。行为学的基本信条:一种行为一旦失去制约,行为将毁灭行为者。庸医害人,庸师毁人,庸官害民,庸王害 国!教条主义害人、败家、亡党、亡国!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本然规律自性空故而无所为亦无所不为。国王诸侯若能顺应本然规律天下万民自然响应归化。归化之万民若欲有所图谋,我将用道德来约束之,遵道守德,万民必然欲念熄灭。无欲念可以致静,天下必然安定咸宁。

    全息养生即是遵守宇宙与生命之本然规律并努力遵守社会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维护生命依赖空气、水、食物、睡眠、运动,这些是尽人皆知的,然人所不知者,与体内外微生物的生态平衡之维护、与灵魂伴侣之和睦安宁、与鬼神之相安无事、与天地人之和谐共存、与动物植物之相守相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检点、约束自己的言语、思维和行为。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德者,遵守规矩)体解并顺应本然规律就无所谓格式化行为准则,遵守本然规律就是“德”;未能体解本然规律而行为循规蹈矩者实质未遵守本然规律所示现的规则。 体悟和顺应本然规律则自然而然,似乎无所为,实际无所不为。未能体解本然规律者实际上无所为而自以为有所为(无以为,即与本然规律背道而驰)。上善之人有 所作为而不执着作为,重诺守义之人有作为且执着于作为,讲究礼数的人虽然作为然不与本然规律相应故而不得“相应”而勉强作为。不能体解和顺应本然规律才约 定了行为规则,一旦行为规则也不被遵守只好慈悲对待,一旦慈悲心也没有了只好义气用事,信义也失去了只好求诸于礼节。一旦礼节流行,表明已经没有仁慈诚信 义气,便是祸乱开始的端倪。过往的见解都只是体悟了“道”的皮毛,因此才会愚痴大行其道。故而大丈夫立身处世,以智慧居于安宅不以愚痴停身薄危,体解大道 之神髓而非皮毛,即以智慧舍弃愚痴。

    全息养生基于“道”“德”二字之神髓而修养身心。《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呼 吸是人体与外环境进行信息能量交流的最基本最不可缺的方式,一旦我们停止呼吸,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故呼吸不可谓不重要。佛家修行要调息,道家修行要吐 纳,都是重视呼吸之行法。家庭的呼吸需要长幼秩序良好老少相爱相护,民族的呼吸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之智慧,宗教的呼吸要以慈悲济世为怀,管理者的呼吸要吸 纳智慧和抛弃教条,国家的呼吸要健全法纪和言论自由。呼吸顺畅,一切健康、安宁才有保障!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 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 乎?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天于起始便自清明,地于起始便自宁静,精神于起始便自妙灵,河谷于起始便自充盈,万物于起始便自生长,国王诸侯于起始便自以正行天下。推而论之,天不得清明 恐怕会坏裂,地不得安宁恐怕会崩溃,精神没有灵性恐怕会熄灭,河谷不能蓄水恐怕会干涸,万物不能生长恐怕会灭亡,国王诸侯不能正行恐怕会僵死。所以无低贱 体现不出高贵,无基础何以能成高?因此国王诸侯自称为“孤——无父无母”、“寡——无配偶”、“不谷——不善”,这不就是低贱谦卑为根本?难道不是?所以 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与其琭琭晶莹如宝玉,毋宁珞珞坚硬若山石(好看不好用)。

    此处余之体解当为开始”,然宇宙与生命无所谓开始也无所谓结束,一直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物质与精神的相互转化亦如“莫比乌斯环”。于不断的循环往复运动中,宇宙万象仅仅形式发生改变,故而“一”权且理解为“奇点”之“大爆炸”,或者古代所云“开天辟地”。

    言及养生,即自然而然。从生命最初形成的那一刻开始,养生的话题就已经展开。精子与卵子结合的一瞬间如果内环境充满爱、慈悲、欢乐,孕育一个健全胚胎的契机 具备了,因缘具足而来投胎的灵魂也相应会和谐地入体,加之十月安胎调养,诞生一个健康婴儿应该不会有意外。胎教不是胚胎形成才开始,而是于精卵结合时开 始。“万事开头难”,大约无不隐含宇宙、生命本初之情状。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循环往复是宇宙万象的运动规律,隐浅变化是本然规律之作用。天地万物始于“有——物质”,而“有——物质”始于“无——精神”,周流不息转化不断。

    这段当是圣人老子对于宇宙本然规律最深刻的体解,宇宙大爆炸理论对此可谓最恰当诠释。

    全息养生基于物质、精神的相互转化与平衡。诚 然“生命在于运动”,生命运动的表现通过思维、语言和行为表达,良性的运动带来积极健康的效果,非良性的运动带来消极不健康的效果应该不难理解。健康养生 的思维方式应该是智慧的、理性的而非贪婪、嗔恨和愚痴的,语言应该是祥和的、慈悲的、关爱的、诚实的,行为应该是建设性的、自利利他的、无害的、不违反法 律道德伦理的。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有上智慧者智者明白了宇宙万物本然规律便会努力实践中等智慧者庸人即使听说也是将信将疑下等智慧者愚者听闻后还会嘲笑若不被下劣愚痴者嘲笑那就非真理了。 故而古训教诫:清楚的规律似乎不清楚,前进的规律似乎在倒退;简单的规律似乎很复杂。顺应规律者(上德)虚怀若谷;最洁白者看上去却像黑的;最广大的似乎 显不足;最刚健者却显得怠惰;质朴真诚的品质反而显得变化无定;无限方正者反而没有棱角(平面无限延伸成为无垠球面);大器用者成就反而缓慢;大声音反而 听不到(超声波);大象如虚空无形;本然规律看不见摸不着,(本然规律——道)却使天地万物善始善终!

    俗话说“不干不净从来不生病”,如果没有基础医学知识似乎很难理解,我们的机体每接触一次“不干净”的东西,机体都会调整适应,久之便能正确应对“不干 净”,借用现代医学的一个概念即“系统脱敏”。这也是为何有生理洁癖和心理洁癖的有情身心健康多数存在障碍的缘由,因为对于“不干净”的事物、语言、行为 的应对措施不当,导致身心的极端应激反应所致。实质乃是不明因果深层次因缘,仅仅对于表象情境的生理、心理反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我们的机体与内 外环境在特殊的时空所建立起的物质、精神、生态平衡系统的概述,一旦进入新的时空,就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打破并重建平衡,即表现出“水土不服”。环境中 精神性因素看不见摸不着,但无时不刻却发挥着强大的影响,明晰此理对于养生衣食住行的把握就尤为重要。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此处“道”可体解为“精神”——奇点、混沌)由混沌而开始(奇点爆炸、太极)精神转化为物质,物质形成星、空,生生不息成天地万象。天地万物都是阴阳“一合 相”(即物质与精神一合相),(“冲”者空虚)虚空间于天地万物中间成为天地万物之和谐状态(此段可以理解为今日天体物理学之宇宙大爆炸理论)。人们所厌 恶的就是无父无母、离偶、不善,而国王诸侯却谦卑自称。故而事物因为损减才增益,或者因为增益反而损减。先人这样教授我,我亦如此教授来者。残暴者死不得 所,我以慈悲而施教!

    世间的一切都是觉悟我们的因素,然由于我见我执作怪,将挫折、灾难归类为人生之不幸,将疾病、贫穷看做是命运的惩罚,将欺骗、算计看做小人作怪...... 其实这一切无一例外是因果关系在发生着作用。无论我们看到的是什么结果,必然有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涉及到精神因素的话,这种原因可能非今生之物质现象所 能诠释,那必然存在超越今生的原因即宿因。全息养生的理念就是综合考量物质、精神微小因素的蝴蝶效应结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牵一发而动全身”。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天地之间最柔韧细腻的事物,能奔腾穿越于最刚强的东西中。精神穿越物质。我因此认识到“无为——精神所为”的利益。不用言辞的教导,精神的利益,天地万物所不及(不能超越精神)。

    全息养生乃物质、精神双重养生。念力对于养生非常重要,现代人称为心理暗示,实则其涵义远远超越肤浅的心理学所能诠释的。精神可以反作用与物质,就是念力对于物质结构、表象的改变。坚信自己的身心会越来越健康适悦,这种信心是以慈悲和智慧为基础,非盲目自信,而是可以具体落实的精神对于物质的转化影响。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名声与身体哪个更重要?身体与货利哪个更贵重?获取和丢失哪个更有害?过分执着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大代价,过度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惨重的损失。所以知足才不会遭受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遭遇危难,这样才可以保持身心长久安泰。

    全息养生着眼点就是看轻功名利禄,知足常乐而身心轻安。当社会现实崇尚“人以物贵”的时候就已经是不养生的了,拥有名车、豪宅、巨大财富、珍玩等等似乎成了资本新贵们的新宠,然却不知不觉间变成了“物”的奴仆。全息养生之理念提倡“物以人贵”,缘个体的修为、智慧、福德对于其所用“物”具有巨大的精神加持作用,同时看轻一切身外之物,重视精神的提升。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最完善的事物好似有欠缺不足然其功用利益却无瑕疵。最充盈的事物好似虚空,然其功用无穷无尽。直线无限延伸反而是曲线,最灵巧的事物好似很笨拙,最卓越的辩才就是沉默。安静制约躁动,寒冷制约酷热。清静才可示范天下!

    全息养生并非禁绝欲望,而是以最为合理、最健康的方式满足欲望。财富不加善用会造孽,权力不加善用会作恶,名声不加善用会遗臭。财富、权力、名声的取得来自 与社会,因此当思富余的财富回报社会,用手中的权力为百姓谋福利,用获得的名声为社会精神价值体系的提升呐喊,这就是关乎财富、权力、名声的养生。财富主 的破落多数因为追逐财富不择手段亦不回报社会,权力者的跌落多数因为当官不为民做主和飞扬跋扈,名声扫地多数因为沽名钓誉而适得其反。如果面对财富、权 力、名声,以平常心、慈悲心、感恩心、利益心则会得天地人三才爱戴,得鬼神护佑,如此才会常保不衰,便是个体、家庭、民族、国家的养生了。然现实中,权高 位重、财大气粗、名声显赫时就会“老子天下第一”,任何良言大约都听不进去了,如果在初级义务教育阶段就人格、品德进行了完善教育何至于此!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顺应本然规律治理天下战马可以去肥田了若不然连野外战场也会有马驹出生贪得无厌是最大祸端攫取占有是最大过咎。能知道满足者必然永远满足。

    全息养生理念:知足常乐!然“人心不足蛇吞象”,有情的欲望炽烈无有稍减,故而身心烦恼亦无穷尽,健康与快乐就成了“空中楼阁”“水中泡影”,现实的毁灭性结果都是贪得不厌的欲望导致的。能知足、能慈悲、能让步就是使自己和他人身心适悦的开始。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不出家门能知晓天下动态不开窗户能知天时节气日月星辰运行状态向外驰求越远所知晓者越少为事物表象所迷惑)。故而智慧者不出外行走访历也能知晓天下形势,不观察也能明理(诸葛亮在出山前可曾有游历求学?)。不作为而成办诸事。

    此段则是全息哲学思想的精确表达,即一微尘含纳宇宙万物全部信息,我自身心含纳宇宙,自观内省即可明理一切。内省是全息养生的独特形式,调息静气,住念一心,观自身心等同环宇,其中涵纳十法界,纤毫分明,可观己身如同法身,星转斗移只在身心之内,四季交替不离屈伸俯仰中......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学无止境越学念头越浓兴趣越足欲念日增)。而修身养性则欲念越来越淡少之又少以至于心念熄灭心念熄灭则一切顺应本然规律如此便能无所不为,便可以轻松治理天下而没有是非,若有是非则不足以治理天下。

    养生是自然而然所为,每日一茶一饭皆生感恩,一言一行皆具慈悲,念念不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平常心为平常事。恶念生起当下警觉并忏悔反省,尽力杜绝恶 言、妄语、绮语、两舌,不为活命而杀生,不为好色而邪淫,不为贪婪而偷盗,勤读圣贤典籍开发智慧,减少嗔恨,降低欲念。将此一切落实到衣食住行,便是身心 最佳养生。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智慧者没有私心杂念无欲),却能以百姓之心将心比心。对待善良者以善良对待不善良者亦以善良故可以使行为准则完善起来对待诚信者以诚信对待无诚信者亦以诚信便可建立行为准则之诚信智慧者治理天下,能使天下苍生收摄其欲念而归于质朴,使百姓能守护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智慧者教化使之悉如淳朴婴儿。

    全息养生亦是眼耳鼻舌身意之守护!返 璞归真乃全息养生的主旨,我们处身大环境大系统,就该有和衷共济之责任和使命,言行思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的五官很多时候是不协调的,看见一 望无垠的沙漠心眼欢喜,可是身体却不适悦;听到激烈的摇滚乐耳朵享受,可心脏却苦不堪言;尝到山珍海味舌头妙觉生起,可惜胃肠却未必接纳;闻到浓烈馥郁鼻 觉满足,可惜肝肾未必胜任......人们很少能使五官九窍协同一致,使五脏六腑相安无事,故而养生说易行难!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生老病死乃不可违背的本然规律生而寿者十中有三生而夭者十中有三不善作为而早赴死者十中有三何?不善作为乃为了健康长寿而过度奉养自身。据闻,善于以慈悲心守护身心者,行于陆地不会遭遇犀牛老虎等猛兽,行军打仗也不会被刀剑伤身。即使遇见犀牛老虎,犀牛也不会用角顶撞,猛虎亦不会向其投爪。即使身处战场,刀兵也不会着其身。为何?慈悲没有致死的弱点。

    全息养生即摄生,摄生者,收摄欲念,慈悲守护身口意,故而有古训“慈悲惊鬼神”,于佛家修行中诸多神僧神迹即是慈悲的精神力量物化之慑服作用。

    乱用补品,保寿保健?非也!任何补品,今天都着重强调其纯天然性,何故?损害小罢了,并非其真是灵丹妙药,与西药相比损害小就可以谓之保健品。五谷杂粮就是最好的保健品,感恩地食用、节俭地食用,焉不得天地精华日月星辰精气之滋养!养生唯有身口意之十善!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混沌——精神能量态的奇点开始生成物质宇宙精神转化为物质),在宇宙运动过程中衍生出各种运动规律),继而形成宇宙万事万物雏形继之运动势态完善了万事万物故而万事万物悉皆具备精神能量并顺应本然规律),故而精神至尊,本然规律至贵亘古常尔非听命于行事自然而然是以精神转化为物质物质运行衍生并遵守本然规律原理万事万物生长发育天地万物受天地养育覆护。使万事万物生长而不拥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加以主宰,这便是微妙之本然规律。

    此段经文诚然道家哲学思想中物质精神互相转化的极致体悟,故而后来有阴阳鱼以具象化这一哲学思想。

    全息养生正是基于物质精神相互转化这一基本哲学逻辑。不 足可以弥补,似乎三岁孩童也明白此理,然在成年人临事却忘得一干二净。物质不足,精神可以弥补吗?如果不能弥补,那么唯物、唯心哲学流派数百年乃至千年以 来都在瞎忽悠,即使东方哲学更显得荒谬,正是因为可以互相弥补,东方哲学发展迄今魅力不但未减,且随着量子物理学、天体物理学和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而更显完善。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混沌、精神)——奇点形成宇宙物质),宇宙之初即为天地万物 之生成本源(母),由本源(母)运动变化衍生出万事万物(子),由万事万物可以推知本源并善护本源则终身不危。善护口(兑),善护身(闭),终身无烦恼 (勤)。乱开口,乱行事,终身无可救药(不救——烦恼无穷)。观察细微是明理,安守柔顺是坚强。善用大自然的智慧,复开发我们自己本具智慧,才不会给自身 带来灾眚,这便是顺应本然规律(沿袭常道)。

    全息养生中守护身口意方可合气”,反之则不合气”。合 气”即“合炁”,传统儒家和道家谓之“堪舆”或者“风水术”,实质乃是全息哲学之智慧结晶,正物质、精神相互影响依存转化的辩证逻辑思维。欲“合气”万 有,人则是根本,故而“合气”乃由人完成,不“合气”也由人做出。“合气”则五行关系和畅顺达,反之则不“合气”,结果就是挫折、蹇滞、疾病、灾横!要做 到“合气”没有慈悲心、感恩心几乎是不可能的!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假若我稍微明理唯一担心的是是否顺应于天地本然规律顺应规律好比行于大道平坦而安稳违反规律则好比行于山野小路崎岖危险。朝廷腐败,田园荒芜,仓廪空虚,衣食华美,利剑佩身,饱餐美食,资财盈余,其实如同小径强盗,非顺应本然规律守护身口意也。

    全息养生就是降低欲念,守护身心。眼、 耳、鼻、舌、身、意乃是为身心所服务,眼贪欲色、耳贪妙音、鼻贪妙香、舌贪妙味、身贪妙觉,意贪玄幽都会生起身心执着,有执着则有烦恼,有烦恼则身心养生 有虞。用感恩心观、闻、嗅、尝、触,则无不是妙色、妙声、妙香、妙味、妙触、妙思。释迦牟尼世尊彼时化缘所得粗食乃至提婆达多所下毒食入口也“化”为甘露 滋味,实质乃“合气”使然,精神转化了物质,感恩、慈悲、六度之“合气”可以转化一切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此诚全息养生之真谛。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慈悲所建树者扎实,慈悲所拥抱者牢固,是以子孙可以享受福荫祭祀不绝以慈悲修身其行为规范真诚以慈悲治家规矩就简单;以慈悲治乡,伦理规范增长;以慈悲治国伦理规范便会广泛;以慈悲治天下,伦理规范则会普及。以慈悲之身行观察他身之慈悲,以慈悲之家观察他家之慈悲,以慈悲之乡观察他乡之慈悲,以慈悲之国观察他国之慈悲,以慈悲之行天下观察天下之慈悲行。我如何了解天下?就是如此。

    古德多释“善”为擅长,然余之体解,则为“慈善”,缘老子乃悟道之辟支佛,慈悲深厚故。

    慈悲才能和解纷争,慈悲才能团结家庭,慈悲才能强盛民族,慈悲才能弘扬智慧,慈悲才能国泰民安,慈悲才能世界和平!人类历史迄今保留下来的文明无不因为慈 悲,所有毁灭或者失落的文明无不因为失去了慈悲。慈悲者心态祥和人所乐见,慈悲的家庭和睦兴旺表率乡里,慈悲的民族安宁朴素,慈悲的宗教深入人心引领群 盲,慈悲的国家文明经久不衰。慈悲及于身体的每个细胞,体内外的微生物就可以和我们的机体长久共生共安;慈悲隐含于每一次起心动念,与我们灵魂共生的他种 灵魂就会成为守护我们身心的盔甲。慈悲是感恩、报恩的落实,是最根本的“合气”大千万有的良策。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顺应本然规律修身者宽和仁厚,好比初生婴儿。因为宅心仁厚故而毒虫不蛰刺,猛兽不侵害,猛禽不扑击(慈悲者所具备的精神信息能量场使然)。初生婴儿筋骨柔韧 然握拳有力,不知道雌雄交媾小生殖器却能勃起,缘精气充沛,整日啼哭却不会沙哑缘阴阳“合气”。知晓阴阳合气之道谓之常识,知晓常识为明理,爱惜生命为吉 祥,用心念强使精气就是逞强。事物过于强大就会衰老,就不符合本然规律了,因此也就会很快死亡。

    全息养生即“合气”致柔之道。慈悲心会使我们的“场”越来越强大,今天人们谓之曰“气场”,接近之人会感觉祥和舒服,其所言说人所乐闻,其所教诫人所乐从,缘慈悲能聚集身心内外的积极精神信息能量,在帮助我们开发本具智慧的同时使我们身心机能不断提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明理者不乱语乱语者不明理。口不乱语身不乱行。以简驭繁解除俗事的纷扰。能与智慧相应,能与平凡“合气”,即是微妙地认同接纳。无亲疏之别,无利害之分,无贵贱之见,能被天下世人尊重。

    全息养生中,分别心难使身心适悦。世间无善恶,缘因地所种在果地成熟使然,当我们不明就里便会妄加评论即是愚痴,即会乱思躁行,必然无端介入他人的因果而被烦恼束缚。所以,智慧的开发非常重要,谨言慎行乃养生之必要。当我们少了烦恼,身心之愉悦就简而易行了,即养生也。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顺应本然规律的规则治理国家以出奇制胜用兵以不滋事扰民而治理天下。 我如何知晓这是正确的?因为,天下禁止性规则越多则百姓越贫穷,人们多用计谋则国家会陷入混乱(尔虞我诈,亦可解为多持威慑性器具如刀兵),人们多技能必 然珍奇物品泛滥,法令越严明盗贼越多。故而体悟宇宙与生命真理者教诫:“无为”——顺应本然规律作为,则百姓自然归化;慈悲寂静,则百姓循规蹈矩;不滋事 扰民,百姓自然丰足;不起贪欲,百姓自然纯朴。

    天下国家本同一理,养生亦然。很多时候我们的不健康缘于我们自己的行为、语言、思维。要身心轻安就要劳逸结合,过劳少眠都会影响身心效率和机能。要五脏六腑安和就要饮食得当,暴食暴饮、冷热非时、五味厚薄、高粱酒醪都会增加五脏六腑负担。所以养生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政治宽和人民淳朴政治严苛人民缺乏淳朴灾祸与幸福相互依存。谁知究竟是灾祸抑或幸福因为它不确定的。确定的会变成不确定的慈善的会变成邪恶的所以智慧者心性端而不唐突,廉洁而不狡黠,直率而不肆意,智慧而不炫耀。

    政治历来是个不可绕过的话题,然正史和野史对于过往政治总会要么袒护要么诋毁。治理国家的政策就是政治,他受到统治阶级世界观的左右。所以政治更多是人为 的,人为的就未必顺应本然规律了。昌明的政治可能是护国利民的,也就是近乎养生,如果非昌明甚至极端的政治就可能是祸国殃民的,自然也就不养生了。任何时 代任何统治形式都是那个时代“众生共业”,所以探讨其合理与否意义不大,我们唯在既定的政治条件下追求如何养生。

    我们今生的一切都是宿世因果之显现,是我们身口意三业之蝴蝶效应结果,怨不得天尤不得地。调整好这个心态,就会对于所面对的情境坦然接受并学会适应和改变,就是“努力”。用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用服务于社会的态度接受来自社会的服务,用慈悲谦和的心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根深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管理百姓祭祀天地犹如收割庄稼收割庄稼就要从下种开始准备,这个过程好比积累福德福德深厚则可克化一切纷乱,能克化一切纷乱表明福德威力无限,福德威力越大越不可估量,才能肩负治理国家的重任。治理国家犹如母亲仁爱孩子家庭,则国家可以长治久安。这就叫根深蒂固,乃常保不衰之规范。

    养生非一朝一夕之功乃长生久视之道对 于我们身体的管理如同对于国家的治理,养生的世界观尤为重要,智慧的养生观与教条的养生观结果会大相径庭。现代人的健康观很大程度上属于教条主义的范畴, 教条主义毕竟与智慧相悖,所以结果不如人意甚至适得其反。唯有释道儒的养生观才属于智慧的,对于延续文明有裨益的。养生的教条主义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 的,唯有智慧开发才能渐渐步上正途。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治理国家好比烹饪小鱼要依照严谨的顺应本然规律的规则谨慎行事如此才不会神憎鬼厌合气故)。神不憎鬼不厌(积极精神信息能量场之合气作用),则鸡犬宁。不但鬼神不添乱(无天灾人祸)还意味着智慧的管理者不会扰民。百姓与鬼神两厢安和,此乃感应道交。

    与物质生命对应的是精神生命——鬼神,故而全息养生不仅要小心谨慎“合气”天地人,还要“合气”鬼神。今天的养生注重物质,严重忽略了精神,所以结果很多并不养生。正确的养生观应该是物质、精神双重养生。精神养生就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修身养性”!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大国要将自己放置在可以兼收并蓄天下的地位母慈仪天下以慈悲谦卑待天下),好比河流溪谷的下游, 天下水流皆汇聚于此。母性之阴柔慈善处于下位可以感化和制约处于上位的强大雄性,缘安静和下位。大国以谦卑的低姿态对待小国就可以赢取小国的信任;小国对 大国恭敬供奉则可以取得大国的信任。所以要么是低姿态对下赢取,要么恭敬对上赢取。大国不能过分干涉小国治理,小国不过度奉承大国。两国要和平共处就该谦 卑、恭敬。

    养生中的社会适应亦是如此待人谦卑恭敬则人际关系良好我 们处身家庭、社会,因此养生就不是仅仅关乎自身心的话题,而是设身处地全社会的养生。以人为本要求不仅关心自己还关心他人,然“以人为本”理念的瑕疵则是 忽略了动物、植物乃至鬼神,故而全息养生才是智慧的健全的,即全部物质、精神信息综合考量的养生。养生是身心内外的“合气”,所以物质形象、机能的提升、 完善必须协同于精神的完善和升化,不仅是个体身心的养生更是全社会的养生。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天地本然规律使天地万物得到庇护遵守本然规律是仁慈者的至宝非良善者也要遵守本然规律。 美丽和悦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的尊重,良好的行为可以感化别人。人们身心的瑕疵该如何舍弃呢?所以无论是天子还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与其拥有稀世珍 宝、豪华的驷马车乘,毋宁修身重道。自古以来,为何人们尊重本然规律?顺应本然规律不是获得欲望的满足,而是为了免去灾眚,所以天下至尊。

    养生就是撇弃我们思维或者说世界观中的教条主义理念以遵循本然规律为根本,同时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的言语表达以更为慈善宽怀的方式,并戒止我们行为中丝毫不养生的陋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以顺应本然规律的方式作为,以不扰民的方式行事,以恬淡平静的心态体会人生。大由小积,多由少聚。以慈悲感恩对待他人的怨愤而感化“合气”之。面对难题要从 易着手处,大事从琐碎事做起,难事从易处做起,治理天下之大事必须从处理细小的事情做起。这就是智慧者为何不好高骛远而是求实于从小事慈悲作为,最终成就 大事业。轻易承诺者很少能守信用,看似容易做起来反而困难重重。所以智慧者居安思危视一切为艰难,故最终无有困难。

    养生亦然,从细微的言行思做起,守护身口意之小善逐渐成就三业大善而身心适悦。全息养生实质就是修身养性,所以是循序渐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我们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日积月累地提高。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 而不敢为。”

    现状安稳时容易主理,没有预兆时易于策 划。物硬脆易碎散,物细小易遗漏。应于事情发生之先就采取措施,应于混乱发生之前就加以治理。大树从小苗开始长成,高台由地基累筑而成,千里行程由脚下开 始。违背本然规律做事必然失败,违背本然规律所掌控的最终必失去,所以人们做事总是眼看要成功却失败了,如果谨小慎微顺应规律则不会失败。故而智慧者都是 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不看重稀罕之宝物;学习别人不愿意学习的,不犯别人犯过的的过错;一切顺应自然之理本然规律,“合气”天地而不违背自然规律。

    养生亦然,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此处善恶即一切“不合气”的言语、思维和行为。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古代慈悲者顺应本然规律做事不是让百姓聪敏狡黠而是使其淳朴诚实百姓难于管理就在于其小聪明多所以计谋治理国家乃国家之大忌淳朴顺应本然规律治国则使社稷多福。知晓此二者就是明理管理模式(准则),通达模式才会微妙地顺应万事万物之规律。事物之规律微妙深奥,与物质表象可能截然相反,只有顺应本然规律,才可以通畅顺遂。

    为经济利益驱动的所谓养生并非养生,只是变相买卖保健品、做做健身操之类而已,全息养生是身口意的养生,是关乎家庭、社会、民族、国家乃至世界的,是以有限资本投入而获取最大身心健康利益的行为方式,缘养生的效益就是健康、快乐和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江河湖海之所以能容纳百川,缘其地势低下。故而智慧者欲管理百姓必然对百姓言辞谦和,欲引领百姓必然将自身利益放在最后。所以即使智慧的管理者地位高高在上 也不会增加百姓负担,虽然引领在最前面然随从其后的百姓也不会担心恐惧,所以天下拥戴而不反感。缘智慧者不与民争利,所以天下百姓也无人会与之抗争。

    养生是健康、快乐利益的共享而非独占。如同社会财富和资源理论上应该共享,然人类的贪婪使得财富资源的共享成为不可能,然共享健康则可以实现。如果我们每个 个体都努力于身口意中实现全息养生,社会的精神价值体系必然重建并提升,人类的贪婪和自私也会随之降低,社会财富资源的共享才有了可能。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天下都认为我所体悟的真理弘大然却很难具象表达因为弘大所以很难具象表达如果能具象表达时间长了也会变渺 小。我有三件至宝:第一件慈悲,第二件勤俭,第三件不先于天地万物自居。慈悲是护身最好甲胄故而可以无畏;勤俭能丰裕宏广;不先于天地万物自居故而可以引 领天下。如果舍弃慈悲追求蛮勇,舍弃节俭追求丰裕,先于天地万物自居,其结果必然是死亡。用慈悲征战则所向披靡,以慈悲坚守则固若金汤。若不该绝,必然是 得慈悲守护。

    养生的目的是为了健康长寿身心愉悦,为了文化的昌明和延续。慈悲心是我们守护自身心的最好甲胄;节俭是我们降低贪欲的适当途径;谦卑随和是我们与外环境和睦安宁的行为方式,如此便可得天时地利人和,世间的养生利益和出世间养生利益都可完善实现。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慈悲的谋士不逞蛮勇,慈悲的将军节制怒气,慈悲战胜对手者非与对手交战慈悲用人者谦卑这是慈悲而不好争的行为准则,慈悲可以借用别人的力量,这才叫亘古以来的至德——最高行为准则。

    全息养生乃以道养生、以德养生,以道养生者顺应本然规律,以德养生者将行为约束在顺应本然规律上。道者,合气以生;德者,合气以养。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用兵教诫言我不敢主动进攻而要采取守势不敢逞勇向敌方阵地前进一寸而宁可向己方阵地后退一尺,这就是似行非行布阵。使敌方臂膀无处可击,标枪无处可投,兵器无处可向。最大的祸患是轻敌,轻敌则会致命。若两军实力相当,重视敌军且心情沉重一方取胜。

    莫轻视一句多余的话,莫轻视一口多余的饭,莫轻视一个多余的动作,莫轻视一丝多余的念头!全息养生好比谨小慎微地做人做事,丝毫大意不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同理,小心驶得万年船!善游者溺!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我的语言很简单照做也很容易然而天下人却很少能理解也很少能照做世间人所言教条做事跟随有势力者,世人无知所以不可能如我所知知道我的人极少能够依照我所说行动者更难得所以智慧者外表朴素却怀至宝

    全息养生乃是至道,非常之简单,然而因为人们的欲念纷呈做起来却很难。俗语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总是被生活中各种情境束缚而不能于真理智慧之中有稍微歇息,于是养生就变成艰难的作业,不养生则成为习惯。某个“星”鼓吹一下什么好,大家便不加分析一哄而上,随大流瞎起哄已经成为所谓保健行业的时尚。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知道自己还有不懂的是高明不懂装懂则是缺点还可以翻译为知道别人不懂的比别人高明应该懂的却不懂是缺点)。智慧者没有缺点因为他认为自己都是缺点正因为如此才没有缺点

    现在各路保健专家、养生专家如雨后春笋般冒头出来了,这种现象中的相当一部分可以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只是形式的表象养生,“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其实都是利益驱使罢了,所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百姓如果不畏惧统治者,国家的祸乱就要来了。莫让百姓居无安所,莫让百姓生活无计,百姓有活路国家才会安定。所以智慧者有自知之明却不表现自己,珍惜自己却不看重自己,故去自见自贵取自知自爱。

    我们生活在一个空气雾霾,水源被污染,食品被添加剂毒化等等问题严重的时代,不法商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各种“假”都和人们的生活建立起了联系,在这种形势 下养生极其困难,没有正确的、智慧的养生理念和方式,健康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全息养生就是在既定的环境条件下力所能及的积极、智慧养生方式。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好勇而大胆则死好勇谨慎则活这两者要么有利要么有害鬼神所厌恶谁知道缘由对于智慧者而言也难以抉择本然规律没有纠纷以慈悲而胜没有合气却能以慈悲合气”,不招呼也会自主而来规律和缓一切结果都很自然本然规律宏大宽和但不会遗漏丝毫因果

    盲目补充保健品于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整个社会亟需全息养生理念来指导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因为现代科学尤其是所谓医学科学理论非常之偏颇且朝令夕改,因此 人们很难适从。设想当堂堂国家医学会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收取医疗企业费用的时候,医学信用何在?当医院为了创收而无端增加患者各种检查甚或乱开高价药物 时,医学信用何在?当人们只重视物质轻视精神的时候养生何去何从?当医生不再有职业道德患者的健康何去何从?造成这一切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一切“唯利是 图”的物质拜金主义。纠正的途径唯有让智慧的、全息的哲学科学拥有话语权,以便引导人们脱离养生保健的物质主义误区!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百姓不畏惧死亡,何必用死亡来威胁他们?如果百姓畏惧死亡,其中为非作歹的我就杀掉他,还有谁敢为非作歹?常常由执掌生杀大权的官吏杀人。代替执掌生杀大权的官吏杀人的刽子手,叫替人杀。替人杀,很少有不伤到自己手指的。

    全息养生中积极提倡避免介入他人的因果关系中而与他人共同承担因果给 予他人错误的健康指导无异于谋财害命,这个社会的很多职业正在进行着变相“谋财害命”的勾当:官吏的飞扬跋扈、法官的枉法裁判、律师的坑蒙拐骗、医生的道 德丧失、教授的财色主义、专家的胡说八道、教师的毁人不倦......全社会要在这种环境下养生就必须从价值观念上做起。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百姓遭受饥馑,缘苛捐杂税沉重所以饥馑百姓难于管理统治者不顺应本然规律而作为胡作非为),所以百姓难管理百姓之所以敢轻生冒险统治者为了一己私欲疯狂聚敛财富百姓只好轻生冒险以求生存只有顺应本然规律作为而不贪着功名利禄者比之搜刮民脂民膏聚敛财富者要明的多

    全息养生中,国家执政者的治国理念非常重要,如果政党高举教条主义的蒿子,那么养生无从谈起;如果弘扬释道儒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则全民养生有望。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人活着身体支分柔软人死了则身体僵硬草木生长则柔软脆弱一旦死亡枝叶根茎就会枯槁干硬所以蛮勇刚强者容易死亡柔弱细软者容易生存用兵逞强就会灭亡树木太硬就容易折断柔弱比之强猛要胜出一筹

    全息养生乃柔性养生柔 性养生的理念就是身口意的柔软、仁慈。比如钓鱼、捕猎、网鸟很多人乐此不彼,然因为杀生害命故,虽然暂时得乐,却给自己的健康招来了“忿怒、仇恨、恐惧” 等消极精神信息能量,迟早会引起物质肉体的各种疾患。我们生存于天地之间,当心存敬畏,对于一切人事物、山川、河流、大地存恭敬心、感恩心,这就是全息养生的柔性。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本然规律好比张弓射箭射高处弓弦向下射低处弓弦上举弓弦拉的太满就放松一点拉的不足再拉紧一点本然规律也是如此自然平衡法则会减少多余的弥补缺乏的然而世人之道却反其道而行之让匮乏者更加匮乏使富足者更加富足谁可以天地万物多减少补唯有本然规律故而智慧者有所作为而不仰仗其所作为的不居功自傲缘不让人们觉得自己高明

    全息养生亦是损有余而补不足。我们不必担心这个世界会少了什么,生态环境有自然循环利用的特征,一切都遵循这一切规律,我们要适应这个规律,要让身体适应既定的环境,要在一个比较严峻的时空中健康快乐,只有十善道是让我们合理、智慧适应的途径。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世间万物以水最为柔软,然而没有任何东西比水更能攻克坚硬的,因为水之柔软无可替代。世人都明白柔弱胜刚强,然而却没有照做的。故而智慧者教诫:能替国家受屈辱才能做君主,能替国家承担灾祸才可为国王。正话似乎在反说。

    国家的养生,就是官吏能肩负其使命负责邦国的强盛和百姓的富足,这就要求法制、政策民主完善,立法、司法、执法严格有法可依,取消人治,约束权力,宪法至上!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报德以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化解了大的冤仇,必然还会有其他的小冤仇。报怨可以善了吗(报怨以德,中似乎红色以德二字多余或者为报德以怨)?因此,智慧者即使握有别人欠债的契据也不会追债。守规矩的还会据契收债,不守规矩的就会强迫别人酬债(比如苛捐杂税)。本然规律不分亲疏,但却常佑慈善之人。

    世间众生大多忘恩负义之辈,不知感恩,且总会以怨报德。官吏不知感恩百姓赋予他们权力,富豪不知感恩社会成就其财富,名人不知感恩群众为之呐喊助威,明星不 知感恩观众成就其显赫......他们都以为是自己努力奋斗得来的功名利禄,恰恰忘记没有这个社会的全部因素,他们就不可能成就功名利禄。是以我们智慧的 先祖教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唯有这样的感恩、报恩心态才是健康养生的。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国小民少,即使各种设备齐全也很多不派用场。使百姓重视生命也就不会流离失所远徙他方,虽有舟车鞍马也不大用,虽有刀兵也无处收藏,使百姓淳朴自然。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便会满足自己的衣食住行。即使可以遥远看见邻国能听到鸡犬叫声,然却不会发生冲突。

    谈及养生,对于百姓而言必须首先满足了衣食住行,当房价高不可攀,当食品没有卫生安全保障,当社会治安时刻被暴恐威胁,健康与养生确实是个艰难话题,然而当下的国民健康水平却又不得不重视,人口的老龄化、新生代的自私化、社会贫富的两极化无不妨碍全民养生的开展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诚实的语言不动,动听的语言缺乏诚信。慈善者不会与人争辩,爱争辩者缺乏慈悲。智慧者未必博学,博学者未必有智慧。智慧者不会聚敛财物,因为为别人着想自己则更丰沛,施与别人的越多自己得到的也更多。本然规律,有利于万物而无害于万物。智慧者所有作为都不会与人竞争。

    全民养生是个关系到民族未来、国家未来甚至世界未来的大课题,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两千多年来,解释《道德经》的文章如汗牛充栋,然多流于说文解字,很少真实体悟老子的智慧,仅仅在德经篇很多世间谋略分析略有深度而已。在庄子《庄子·齐物论》的庄周梦蝶典故中,“究竟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呢还是我做梦变成了蝴蝶”,结合现代 天地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顶尖理论,似乎得到了很好地诠释:因为在宇宙的运动变化中我们究竟是生活在奇点抑或宇宙中?如果宇宙压缩为奇点,宇宙万物悉皆全息 等比例压缩,这就意味着度量衡全部全息等比例压缩,如此我们是生活在奇点中还是宇宙中?

    上一条:真圆阿奢黎新著《天地至道-合气-全息哲学科学》正式出版         下一条:《天地至道-合气-全息哲学科学》39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