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天地至道-合气-全息哲学科学》1

    时间:2021/11/20 浏览次数:1144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214






    真圆阿奢黎著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全息哲学观

    一、宇宙与生命的起源

    二、全息哲学内涵

    (一)概论

    (二)第一性乃谬论

    (三)观察者的意义

    (四)全息哲学的四个根本规律

    一者、生老病死规律,亦即成住坏空规律

    二者、因果关系规律

    三者、真圆台球规律(因缘法的奥旨——蝴蝶效应原理与真圆台球规律)

    四者、物质精神不一不异规律(临界系统转化规律)

    五)观察者的精神感应力

    (六)一合相与六维宇宙

    (七)道与德

    (八)观察者的世界观

    (九)观察者的希望

    (十、现代科学理论的误区

    十一)观察者的精神因素

    (十二)风水的全息哲学意义

    (十三)观察者起心动念必着标的

    (十四)观察者自身及一切事物精神性的重要性

    (十五)观察者必须全息感恩

    (十六)完善的世界观

    (十七)宇宙、生命(观察者)生、灭的俗谛与真谛

    十八)物质、精神之相互转化

    (十九)智慧地承受果报

    (二十)生命、宇宙乃全息显现

    (二十一)观察者三业的意义

    (二十二)六识仅仅是全息世界观的基础

    (二十三)中道真谛

    (二十四)观察者当下现状为其自身夙因之果

    (二十五)现代医学理论存在的误区

    (二十六)因缘法

    (二十七)观察者的记忆储存

    (二十八)时间的全息涵义

    (二十九)观察者内外系统的平衡

    (三十)观察者的健康

    (三十一)临界系统

    、全息哲学的典型代表——经络(临界系统)

    、因缘法的奥旨——蝴蝶效应原理与真圆台球规律

    、全息哲学与全息养生前瞻

    、三皈依的全息哲学意义

    的全息哲学理趣

    、《道德经》的全息哲学阐释

    超自然现象之全息哲学阐释

    、神通力之全息哲学阐释

    、佛教修行中的神异现象之全息哲学诠释

    、四无量心的全息哲学意义

    (一)的全息哲学意义

    (二)的全息哲学意义

    (三)的全息哲学意义

    (四)的全息哲学意义

    、六波罗蜜多的全息养生旨趣

    (一)布施的全息养生意义

    (二)持戒的全息养生意义

    (三)忍辱的全息养生意义

    (四)精进的全息养生意义

    (五)禅定的全息养生意义

    (六)般若的全息养生意义

    十四、儒家的五伦五常与全息养生

    第二章人类的全息养生

    一、观察者身口意三恶业之表现

    二、人类之疾患

    三、人类机体之病因

    四、人类之言、行、思三业

    (一)人类身体支分所造孽业主要为杀生、盗窃、邪淫

    (二)口所造孽业有两舌、恶口、妄言、绮语

    (三)意所造孽业在贪、嗔、痴

    五、人类最基本的——不杀、不盗、不邪淫、不酗酒、不妄语

    六、人类疾患的因果关系

    七、人类自我救赎式养生——《十善业道经》的全息哲学思想

    八、六度万行是人类全息养生的保障

    九、人类价值观体系的重建是全息养生的根本

    十、于衣、食、住、行中念念善愿、善行

    第三章人类全息养生之道

    一、饮食与全息养生

    二、言辞与全息养生

    三、行为与全息养生

    四、情志全息养生

    五、感恩与全息养生

    六、人类与鬼神友好相处

     


    前言

     

    今天当人们的思维被狭隘的现代科学观所左右的时候,对于神性抑或精神性的问题和现象只能感叹为不可思议或者超自然现象,甚至大多数人连神性存在与否都持怀疑态度,或者有些有情索性一口否认。我们的祖先相信神鬼的存在故而有举头三尺有神明的道德伦理警诫,正是这种警诫使人们能自觉约束自己的三业(语言、行为、思想),从而使整个社会呈现较高层次的道德精神水准,诸如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知书达理邻里和睦等等,人们的相互关系也比较质朴、和睦融洽,社会也呈现天下太平的幸福景象一旦人们的思想、行为失去约束和警戒,各种无秩序的不和谐、跋扈行为便以星火之势燎原起来,于是乎便有水深火热民不聊生、灾难不断的凄凉现实景象。


    在现代科学哲学思想的引领下,技术的发展无可厚非地带动了人类文明的长足发展,然而这种一味片面的科学痴迷却同时将人类引向机械、物质追求的恶性循环中,人类的精神层面越来越萎缩,几乎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人们一夜醒来会发现自己已经完全被物质化的追求所包裹,五官所及几乎全部是钱、权、名、色等等并因之而起的是群起跟风的模仿以及对于成功的盲目躁动,价值观的倒错使得笑贫不笑娼大行其道,灵魂的真实、自由、安宁追求几乎被窒息。人们失去对于鬼神、大自然、先贤圣灵敬畏,失去了对于天、地、君、亲、师的恭敬,于是乎益发胆大妄为监守自盗飞扬跋扈贪污腐化等等各种不正常背离社会公约与道德的现象日益严重,社会的各种矛盾越发激化。当下管理者铁腕治理贪腐、纠风吏治才使得社会大局趋于稳定


    与此相反,我们睿智的先祖在大约四千年前四大发明正可以大大推动生产力的时候并没有继续科学技术的发展,何以故?缘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使然,是以直到今天,火药依然用来做庆典的烟火和爆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全息的哲学智慧,其核心便是物质、精神的协同、平衡发展,先祖们依照全息哲学思想的衣、食、住、行之规范亦曾经是最佳养生方式


    人类究竟被现代科学引向繁荣还是趋向灭亡?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无不缘于人们精神性的衰竭,而精神衰竭的根本原因乃是一切物质化、物欲化。审视人类文明发展的前史,我们可以看到西方所有古代文明的谢幕都缘于物质的极度发展和精神的超级堕落——物质、精神这一哲学基本矛盾的平衡制约关系严重割裂。与其相反,炎黄文明持续七、八千年之久正是缘于物质和精神的协同发展,即天人合一的全息哲学观。如果今人能循先贤足迹约束自己的身口意,何愁不能养生?然而,当错谬的、非智慧的观念根深蒂固,且人们并不以为错的时候,智慧的言行思便寸步难行!


    全息一词最早是英国物理学家大卫.玻姆提出来的。全息理论给玻姆带来了灵感,于是他相信基本粒子能够彼此保持联系,因为它们的分离只是一个幻像!在更深的层次里,这样的粒子并不是分离的两个单独的个体,而是某种更大整体的两个部分。比如一张照片,里面有一个人像,如果我们把这照片切成两半,从任何一半中我们都能看到原先完整的人像,如果我们再把它撕成更多的碎片,我们仍能从每块小碎片中看到完整的影像,这样的照片就叫全息照片。


    全息生物学》是我国著名生物学家原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上世纪末提出来,他认为由于在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分化为体细胞的过程中,DNA经历了半保留复制过程,所以体细胞也获得了与受精卵相同的一套基因,它也有发育成一个完整新机体的潜能。机体的任何一个相对完整而独立的部分,都是一个与机体内涵相同的全息胚。每个全息胚内部都存在着机体各种器官或部位的对应点,即可以在全息胚上勾画出机体各器官或部位的定位图谱。全息胚犹如整体的缩影,这些对应点分别代表着相应的器官或部位,甚至可以把它们看做是处于滞育状态的器官或部位,理论上一个全息胚可以完全演化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


    笔者在此所使用的全息,脱胎于上面的本义,而衍化为全部信息——即任何一个独立、非独立、开放、非开放系统中涉及的全部因素。人类的一个细胞包含人类机体的全部信息,人类机体包含生命的全部信息,生命则包含地球的全部信息,地球更包含宇宙的全部信息,如此等等。


    佛家一微尘涵三千大千世界,缘一粒微尘涵括宇宙和生命的全部信息。何以故?我们权且接受宇宙由奇点爆炸而来奇点者,质量无穷大体积无穷小的微尘或者说一种状态,由爆炸而形成今天繁复的宇宙万象和生命形式,必然宇宙与生命的全部信息都包含在奇点中!在人类,宇宙发生发展变化的全部历史信息被储存在佛家所谓的末那识——第七识藏识——第八识中,缘生命本来与宇宙生灭变化同步,只是今人忙于身外探索而忽视了自身本具的全部潜能信息之挖掘开发不知所谓罢了。


    哲学是逻辑思辨推理的严谨学问,而佛法自始至终都在阐释宇宙万象之本然理趣与秩序是以佛法是探索生命和宇宙发生发展变化真相的理论体系乃至于智慧体系,此正广义的科学之涵义。当今人们仅仅将佛教的智慧作为一种信仰或者简单地作为修行指导看待,已然堕于愚蒙和教条之中了。佛教的十善道就是最圆满的全息养生教诫。


    养生,顾名思义休养生息


    休者,歇息、赋闲、整顿、停止乃至于死亡之谓,是以工作、学习、生活的间隙、闲暇或者退休后的身心调整、生活工作节奏的适度,乃至于生命即将终结前的适应、预后等等,合理休息是全息养生的必要内容。


    养者,培植、抚育、供给,身心物质能量、精神能量的摄取、正能量言行思的呵护、对于老人的赡养和孩子的培育都是既包括自养亦包括养他全息养护


    生者,孕育、萌发、成长、存活、维系,生育与种族的繁衍一直是人类各个民族关心的话题,不仅人类自身生存,子孙后代之生存尤为重要,这就是人类的发展之养生;生,亦是生活,健康、生活质量、幸福指数等等提升乃之本义;还有一层意思,即生命,故而养生还包括对于其他生命——动物、植物、精神生命的护养。


    息者,呼吸、消停、平静,生命只在呼吸间,让烦恼消停,让纷争不再,让内心安宁。自他身心安宁适悦就是养生的目的。


    在个体,养生即生活、学习、工作中自身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之节奏、效率之维护增强,同时还包括与我们肉体共生的微生物之和谐平衡关系的持久维护,以及与我们灵魂共生的他种精神生命——鬼神的和睦相处。简言之,养生乃由出生到生命停止的身、口、意之积极正向活动,在佛家谓之善业,在道家谓之清修,在儒家谓之慎独,在世间就是生活质量、幸福指数的提升,在出世间就是福慧双修、证悟无上正等正觉


    在家庭,养生则是家和、安宁、适悦、生活质量、生命质量、风水、阴阳宅的维护。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庭和睦圆满,希望使家人健康安宁,希望生活充实健康,那么究竟如何实现这些美好愿望?唯有通过全息养生。


    在社区,养生则为环境的治理、治安、消防、水火、卫生、人们之间的睦邻友好互帮互助,以及社区精神面貌的提升,这就必然涉及教育、道德伦理、行为规则的遵守等等问题。仅仅环境整洁干净美丽如画只是全息养生的基础,当其中人文因素趋向积极正能量时才是全息养生。


    在民族,则是对传统文化、先祖智慧的继承发扬延续,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利用、兼收并蓄的大同精神,各个民族的团结、理解、尊重、协助都是民族养生的内涵,这就需要有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包容态度。


    在国家,养生则是国家管理者的健康、廉洁、奉公、亲民、在外交事务处理中与睦邻国家的友好相处,负责国土安全和全民精神面貌的提升,兼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同发展,对于邦国、全人类、世界的健康推进。


    全息养生则是对系统全部因素进行考量的养生,真圆台球规律告诉我们,系统的全部因素决定系统最终的结果,所以系统的全部因素都必须加以考量,故而唯有全息养生方才是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养生方式,因为全人类共生于一个大系统——地球上。


    宇宙的物质运动与精神运动都有其规律可循,如果个体顺应规律则生命质量必然风生水起,若违反规律则易老病死。在养生,这种规律谓之养生之道,在智慧,这种规律谓之真理。


    人类的养生应该是物质、精神两个层面的养生。


    全息养生顾名思义就是系统全部因素的休养生息,换言之人类所居住环境中一切身心内外因素的全面养生。缘系统的全部因素决定系统的结果,系统的健康稳定在人类的养生中就显得至关重要,故而必然涉及人类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综概归纳即思维、语言和行为之养生。纵观传统文化释道儒的养生理念,佛乘密法中的三密相应乃最为究竟的养生途径。


    全息即系统中的全部因素,全息养生者,积极合气系统中全部因素而使得个体、群体、植物、动物及精神生命休养生息的身、口、意三业行为方式。


    关于全息,末学在96年和钱学森先生书信讨论的时候曾经提出这个概念,其核心思想即一粒尘埃携带宇宙全部的信息!受当时在世的山东大学生物学教授张颖清的生物全息律影响,末学结合佛法、道家、儒家《周易》哲学思想中的观点写了一篇文章呈寄了当时国防科工委主任张震寰将军、科学泰斗钱学森和另外两位《周易》理论家和实践家。唯有钱学森先生亲笔回信,后来才知悉张震寰将军已经故世。


    提到张颖清教授,据说在他受到现代科学原教旨主义教条思想者攻击之前,在给学生上课时讲到有一天从我身上割下一块肉,在实验室可以培养出另外一个我,当时听讲的学生无不哄堂大笑,大约以为这个老师神经错乱了。后来的英国多利羊克隆成功证实了张颖清教授的理论,然其时张教授因为被唯物实证主义者围攻而郁郁不欢已然撒手尘寰。


    在和钱学森先生书信交流中,我开门见山提出了两点:一者钱老先生我早认识您了;二者您也早认识我了。关于第一点似乎没有悬念,506070后的几乎没有不知道钱学森、陈景润、华罗庚的。然第二点很容易被武断地认为是妄语,好比说我认识习大大,习大大也认识我一样荒诞不经。当时钱学森先生亲笔回信的契机大约缘于我借用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阐释而归纳一粒尘埃携带宇宙全部的信息!


    全息养生恪守全息哲学的两个层面,一者物质,二者精神,二者不可偏废。从物质层面落实到人类的思维、语言、行为,细化到衣食住行,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可测量性,从精神层面则注重价值观的完善和灵性的升华。


    全息养生可以简单概括为物质养生结合精神养生,物质能量补充结合精神能量补充,物质生命维护结合精神生命维护。涉及人类自身、环境、物质界、精神界(虚界)。


    全息哲学中物质与精神的互相转化,在佛家亦即色空不二。由此亦可推论,设若要全息体解《心经》,不于事相上结合经络或者三脉七轮临界系统实修,则很难体悟大乘佛法的般若思想。


    全息养生在注重物质性养生的同时更注重精神性养生,简言之与一合相时空体系中的精神、精神生命感应道交——合气


    全息哲学的两个层面物质精神,二者不可偏废。关于物质科学乃今天所言的现代科学,其研究约定俗成地遵循可观察、可操作、可重复、可测量;精神乃是人类心灵活动的领域,要靠人们的解读感受,不可观察、不可测量、难以重复。当一个疑问者提出请证明精神性或者鬼神的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时,已经从根本上把物质性与精神性混为一谈了。比如今天做了一个梦,明天能否操作设计再重复做这个梦?显而易见是不能的!诸如此类的疑问根本的误区在于哲学逻辑的幼稚所致。


    现代科学最大缺陷就是完全忽略了精神性,所以现代科学于今日发现自身的发展已经穷途末路,与此同时也正在将人类引向灭亡。日益复加的各种流行性疾病、环境问题、自然灾害都是明显的预兆,而人们在认知上却不以为然。在佛教将一切人类共同面临的灾难称为众生的共业,也就是说人类要集体承受这些灾难的果报,实际上人们会恨天怨地而不愿意承受。难不成灾难是无因发生的?灾难之因和人类完全没有关系?既然要人类承受必然与人类有莫大关系。


    一个系统要维持其稳定发展,各种因素就必须维持相对和谐稳定的关系,即便其中一种微小因素改变可能导致系统的不可控的变化。


    物质性和精神性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在人类文明发展今天再辩论谁决定谁似乎已经完全失去了意义因为这种争论的必然结果就是极端、教条主义的滥觞(任何教条主义都如同杀人不见血的刀笔吏),人们似乎更应该理性地看到两者的不可分裂性。


    生命体的存在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不仅是物质化的生命链,同时还延续为涵括生死的精神化生命链。精神性的生命体通俗讲乃是神、鬼、天、仙、佛等,不能因为没有看见没有听见就否认它们的存在。精神化的存在不能用物质实证手段验证,而是靠人类的心灵感知和解读。


    全息哲学不仅重视物质与精神,同时更注重二者的互相转化,在佛家亦即色空不二


    东方哲学最突出的观点便是天人合一,这正是全息哲学思想的特征。我与宇宙乃为全息一体,我与其他一切生命体乃为全息一体。这种全息一体性乃是信息的一体性,并非我的物质之身就是你的物质之身。在佛家的他心通宿命通便是表达这种全息哲学观。


    中医、《周易》、《黄帝内经》、《道德经》等无不是全息哲学的典范,更遑论佛教,佛教乃最完美的全息哲学体系。


    科学乃求真之行,求真就应该更重视真理性,真理则有物质真理和精神真理,如果仅仅变成物质化盲从便不复称为科学了。





    上一条:何谓全息养生?         下一条:《天地至道-合气-全息哲学科学》39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