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天地至道-合气-全息哲学科学》14

    时间:2021/11/20 浏览次数:439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112



    的全息哲学理趣

     

    在生活中,我们看见别人面红脖子粗地争吵会劝人有话好好说,别伤了和气看见夫妻横眉竖眼地闹矛盾会劝要和和气气,看见别人板着面孔不苟言笑会觉得其人不和蔼不可亲缺乏和气等等。如果肤浅理解,和气就是人际关系中的微妙平衡被瞬间打破而引致的身体的举动、思维以及语言的消极反应,语言会是针锋相对的,身份举动会是夸张激烈的,情绪会是愤怒、怨恨而非愉悦的。如果深层次体解,气则是肉体与灵魂与内外环境中人事物的和谐和睦状态。内环境指与我们机体共生的微生物、与我们灵魂共生的鬼神,外环境则指一切物质(人事物)、精神生命(天地神明等等)。合气,简单阐释即我们自身心的与内、外环境的相生相合关系,在我们睿智的先祖用五行——金的相生相克关系来描述,在佛家用五大——空来表达,然佛道二家的名次虽殊所表达的涵义异曲同工。

    缘汉字同音、同形的通假使用,和气通假合气。因此就不是现代人肤浅理解的和气二字了,而是物质、精神信息能量的交流互动。传统中医认为是构成人体及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精神单元,同时也具有生理、精神机能的含义。道家哲学思想中更将标写成,其与现代物理学意义上的、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气不过”“气愤——情绪天气等完全不同,然涵括这一切在内。

    乃是物质、精神一合相的一种宇宙运动表征,一切生命体无论物质化生命体抑或精神性生命体无不因而存在,一切万有物象无不因而生灭。所以只有在物质能量和精神能量的层面理解才更顺应宇宙与生命的本然规律。换言之,乃无处不在的物质、精神信息能量场。这就是那些德高望重者、修身养性者、慈悲恻隐者等等气场很强大却让人身心愉悦的道理所在,同样那些大恶之徒、大奸之辈的气场也很强大确实会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人修为好坏不用语言沟通,我们自己的身心就可以判断,与之相处身心觉得祥和安宁的其人必然修为深厚德行具足可以亲近,反之如果浑身不自在,那么其人的修为就是消极强大了,最好敬而远之!如果不得不与后一种人打交道就必须学会忍辱负重或者逆来顺受,否则就是不养生了。如果身心感觉舒畅就是合气,否则就是不合气

    《理趣经》中妙适清净句是菩萨位;欲箭清净句是菩萨位;触清净句是菩萨位;爱缚清净句是菩萨位;一切自在主清净句是菩萨位;见清净句是菩萨位;适悦清净句是菩萨位;爱清净句是菩萨位;慢清净句是菩萨位;庄严清净句是菩萨位;意滋泽清净句是菩萨位;光明清净句是菩萨位;身乐清净句是菩萨位;色清净句是菩萨位;声清净句是菩萨位;香清净句是菩萨位;味清净句是菩萨位。就是无上瑜伽的合气之道。缘菩萨行以利益众生为目的,亦即与一切有情合气相应并予以利益使之智慧开发身心适悦

    瑜伽梵文本义即是相应,相应就是合气道交,故而这十七清净句,诚《理趣经》之龙眼精要。所谓妙适清净则不可言说,惟身心自知。者适乐,感官性强,即身心感知到无穷妙乐。此妙适非世间欲望所可比喻,惟住三昧耶境界方能感受,若拘泥字面意思,可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也,就是不合气了。缘佛法乃最究竟之全息养生至理,外道之徒,私窥圣典,窃以为世间娱乐,故纵情歌舞声色而自慰曰佛祖心中留,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自他身心。惟佛可证惟佛可知此妙乐至境,但凡行者一心清净,不为外缘所遮,深入禅定稍得妙味也,故而三昧境界(临界状态)乃全息养生之至妙法门。,有所言辞皆不离诸佛内证法乐,体现法界梵音,如《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偈赞观世音菩萨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此即合气愉悦的言辞歌咏。菩萨位,真言门行者一俟入坛灌顶,便获不可思议妙加持,此位同菩萨位,亦即身心与十法界一切有情平等合气妙适清净乃与金刚萨埵位或曰普贤菩萨相应之身心感受。欲箭清净欲箭者,欲望至极之意。欲望至极,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然此欲望非解为色、声、香、味、触之类欲望,乃欣求无上菩提,誓证无上法乐之欲望,救度、利益无量有情之欲望,故而清净。因心清净,一切皆是方便法门,缘大菩提心、大悲心使然。此欲箭乃大智慧之箭矢。菩萨行随顺众生,导以世间利益,激发其被利益缠缚之智慧。触清净者就字面言有抵、顶、碰、撞等义,或因刺激而起身心变化。一俟沾得法露,喜悦遍盈自性法身,本具般若智藏渐渐开显。因我等有情无数劫为烦恼所缠缚,罪孽深重,犹如花岗石,非金刚之器抵、顶、碰、撞,无明结使莫开断之,更无能转,始终流离六道三恶趣中。若本具法性开显,即是金刚渐成,三毒缠缚方能之。爱缚清净,诸佛慈悲不舍众生,爱如幼子。超越世间情爱乃大丈夫之爱。有捆绑、拘束义,如体缠缚喻不得自由也。众生身处三界火宅,纠缠尘世爱网,如被缚蛛网之蝇虫,生死须臾而不得解脱。然毗卢遮那之爱缚,是对众生之不弃不舍,清净法身流出之爱。一切自在主者惟有诸佛,诸佛清净句所演一切音声皆是般若真如至理。见清净句者不离眼根,不离心识,因自性清净,故所见清净,犹如佛印见东坡谓佛,而东坡见佛印谓牛粪,诚清净意念与否也。清净法身之见,离于世间诸色相。适悦清净意舒服,指愉快、兴奋。一切如来法体轻安,常处禅定适悦,安详于寂静即是适悦。爱清净句,此处爱是敬爱,乃相互供养平等供养义。慢清净意迟缓、冷漠、傲然,诸佛证得萨般若智,是一切三界自在主,其位至尊至崇,傲岸、冷峻对于一切天魔外道。庄严是一切如来之自然光明智慧,性庄严、相庄严,皆由具足三十七菩提分故,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不假言辞庄严至上。意滋泽者心思,含出生、喷出、增益之意,有聚集、恩惠意。诸佛教诫训导有情以智慧,坚固有情之菩提心,增长有情之福德。光明乃一切如来自性显发,不假灯烛,炳然三千大千世界,照耀之处,幽冥消失热恼转为清凉。身乐清净,身体欢乐乃缘清净,清净之乐,即为大乐,超越凡夫身色之乐。色清净”“者种类、品质之意,及于一切世间事物,包罗万象,便是清净器界。声清净,振动、消息盈亏、音乐歌舞是为,因清净故,直击有情心房,连动愉悦清净。者清香舒服,能至清香欣悦。味清净是体会、情趣,换言之所体味、所趋情趣因为清净。此十七清净句,句句不离色、声、香、味、触五根,乃五根是一切烦恼之本,亦是菩提之源泉。诸大菩萨摩诃萨住五欲,然不着相五欲,是为利益救度有情之大愿、悲心、法性清净使然也。清净的根本乃是心清净,同时语言清净,身份举动清净,这才是佛家意义上的全息养生。

    佛家修行反复强调六度万行,其实质乃是行者与环境的合气,与一切有情合气才能真正落实持戒”——即念念不断慈悲利益众生的宏愿菩提心。与环境合气可以得天时、地利,与人合气可以得人和,与鬼神合气可以安稳无灾,与佛菩萨合气可以得佛菩萨慈悲加持。今天人们所言接地气亦是合气的另外一种表达。

    佛乘密法之所以殊胜,根本原因乃是密法的一切修行法门都是合气之道,与本尊无论是如来、菩萨、明王、诸天、仙、外金刚部等之相应就是合气的精神信息能量互动交流,即修行人所言之感应道交。瑜伽本义相应,相应就是合气。行者与三千大千合气,自然悉地——成就迅速获得。故而佛乘密法的相应——合气就是积累福德资粮和开发智慧的行法。

    大道至简生活常识告诉我们,一套新家具一直不用很快会旧掉比如新买的红木家具搁置起来和使用着,两年后会发现搁置的开裂、干涩,而使用者的光鲜、润泽。一套新居装修完毕而两年不住人,两年后去看灰尘暂且不表,天花板可能掉落、墙壁可能脱落、地板可能翘裂,然如果一直居住使用却不会发生这种破败现象,何以故?缺乏人与之交流的合气。这就是祖先们《风水术》或者《堪舆术》的真谛所在,风水就是合气,是人与环境谐调、和睦的关系。从全系哲学科学角度分析,风水还是迷信吗?

    养生的境界到了这个层面,大约很多时候烦恼减少身心确适悦了。

    瑜伽的修行、气功的修炼,其实都是合气之道。通俗点讲合气就是我们身体经络气血的运行以及与外环境不断的物质、精神信息能量交流活动。故而衣食住行无不是合气之道,言谈举止无不涉及合气之妙,起心动念无不关乎合气之玄。明晰此理,并努力践行就是全息养生。

    夫妻合气家庭和睦今天社会夫妻和气的比例似乎不很高,文革期间尤甚。所以文革在这个层面上是彻底反人类的疯狂时代,所谓的破四旧立新风对于传统文化精髓的毁坏几乎到了毁灭性的程度尽管是众生共业,提醒人们今后尽可能避免。夫妻不和睦家庭幸福何谈?家庭不幸福养生岂非空话?所以夫妻双方应该互相感恩,至少在结婚的时候他、她没有娶、嫁别人而是和自己走到了一起,这点就必须感恩。如果因为感情破裂或者经济的原因而分崩离析,那是不懂命运,不懂命运更谈不上和气,养生只是幻想了。

    兄弟合气家业兴旺在一个金钱至上、权力至上的社会,做到兄弟和睦实在是件困难的事情一个家庭如果有数个兄弟姐妹,其中一个发达了,家庭兄弟姊妹关系很多处于不和睦状态,如果大家都差不多同一层次尚好。五个手指头伸出来不一般齐是说心性品行修为等有差别,这是先天和后天共同决定的,先天的取决于缘分,然如果后天努力应该可以做到更一统化,这样在出现经济、权力、名声差别的情况下兄弟姊妹会互相祝福恭喜而不是羡慕嫉妒恨了。其实如果兄弟不和,多数是现行教育惹的祸。所以传统文化中仁慈、关爱、互助的精神就该大力弘扬,至少要兄弟和睦,家庭和睦才有希望,邻里和睦才有可能,社区安宁才有保障。古人教诫: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诚不我欺!有了慈悲感恩心就会少了冤家多了朋友。是以百姓言少个冤家少堵墙,多个朋友多条路。表面是和气,实质是合气,乃养生之道也。

    父子合气道统有继俗话说打虎亲兄弟,沙场父子兵,意思是打虎时亲兄弟齐心协力,打仗时只有父子齐心协力上阵才能打胜仗。家道传承在父系氏族社会基本上是父传子,如果父子不和气,那么家庭的产业等继承就会出现问题。虽然表象上可能是父子性格不合,实质上乃是父子因缘善恶使然。恁谁家也不希望出现忤逆不孝之子,然天不作美,恶因缘成熟就会生个讨债的如此家业就不可能继续兴旺,家道中落就成必然了。在养生中,就是努力互相感恩,尤其是子当孝父,父亦爱子,既是伦常的维护也是化解宿世冤孽。恶因缘化解了就转化为善因缘,那么必然是合气了。

    人人合气社会和谐这在今天就是个高难度的课题,因为百姓对于贪婪的利益集团和飞扬跋扈的贪官污吏仇视势同水火,让社会似乎非常艰难。然在目下苍蝇老虎一起打,在贪腐零容忍的官方立场下,在到处打黑除恶的形势下,百姓似乎看到了希望,民心有所趋缓。如果真的将大老虎、老老虎、苍蝇、黑社会等等揪出来晒晒甚至绳之以法,民心大概会举天同庆,那时再提倡和谐社会似乎更有群众基础。吏治之廉洁乃国家强盛昌化的根本!这点能做到民族养生、国家养生就有了可能,世界和人类养生大概就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天地合气风调雨顺天灾是人类往昔身口意三恶业积累的消极精神信息能量的物化表现,在佛家谓之众生共业,其实无异于人祸。大自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建立起了合理的生态平衡系统,这才使得风调雨顺,节气顺畅。然任何破坏大自然生态平衡的行为都会被大自然报复。这就是我们睿智的先祖不发展技术的根本理念,即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因为发展技术意味着不断改变环境,迟早环境会反报复到人类身上。我们的先祖明晰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而今天的幼稚有情动辄我们先祖保守守旧等等胡言乱语对先祖进行诽谤。设想如果我们先祖在三四千年以来一直发展技术,那么有两种结果:一者,西方的现代技术给我们系鞋带我们会嫌他们碍手碍脚;二者,炎黄文明如同曾经辉煌的古罗马、古希腊文明一样成为历史的残砖破瓦

    人类必须守护自己的身口意,必须爱护珍惜大自然,这样大自然才会真正关爱这些寄居者。在缺乏全面知识尤其是缺乏全息哲学思想智慧的人们一拍脑袋就在炎黄文明的发祥地长江上横刀断流,长江生态领域的平衡对于大江南北至关重要,大坝的建立毫无疑问破坏了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地震、旱灾、洪灾接连发生岂非人祸?曾经有先例埃及的尼罗河上所筑的阿斯旺大坝,起先是为了灌溉、发电、防洪等目的。尼罗河畔肥沃的土地要功归于尼罗河千百年来有规律的泛滥,在泛滥的季节,汹涌的河水漫过河床,淹没两岸大片土地,然而洪水退下后留下的淤泥却是农田宝贵的肥源,这肥沃的土地是埃及人的生命保障,也是支撑埃及文明的基石。阿斯旺大坝的建立破坏了固有生态平衡,大坝建成后仅20多年,消极作用就逐渐显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坝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这些当初未预见到的后果不仅使沿岸流域的生态和环境持续恶化,而且给埃及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地消极影响。有前车之鉴,今人反而趋之若鹜岂非无知?如果能对此类行为彻底治理,才能真正风调雨顺这才是国家生态养生!

    山川和气万物滋荣,前提是山川不被无理性地疯狂乱乱伐。山西的煤产业兴旺然山西的空气以及山西煤矿因为挖掘,空洞的地下将会带来什么样的环境灾难?蒙古草原煤矿的疯狂开采,环境受到了消极影响没有?现在动辄雾霾与之是否关联?专家们在该出面研究的时候在干什么?当专家教授被利益集团绑架了的时候,违心的、害人的、伤阴节的言论便层出不穷,那样岂能合气有情?山川草木河流都是有灵性的,即是有精神生命的,善待之、敬畏之,百姓才能得万物滋荣之利!

    人鬼合气平安吉祥。全息养生的哲学宗旨乃是肉体、灵魂与体内、体外各种物质的、精神的信息能量的交换互动,实质就是物质、精神信息能量流的相互合气。我们的思维、语言、行为通常是自我们身心的真实表达,因此在内、外环境所引起的也是相同性质的回应。慈悲获得慈悲的信息能量,邪恶获得邪恶,淫秽获得淫秽,狂妄获得狂妄,是非获得是非

    从这个意义上言,除了我们喝的水、呼吸的空气、吃的食品、穿的衣服、居住生活工作的环境等等问题外,养生的主观的内在因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在外在物质条件已经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养生与否就完全决定于我们自身了(诚然我们不能改变环境,那就只有改变自己)。

    从生理上言,我们机体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无以计数的微生物共生存在的。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体表和体内的微生物数量大约是人类细胞总数的10倍,在人体与微生物之间维持平衡关系时,没有微生物会是有害的,人们罹患生理性疾病就是因为平衡被打破(先天性疾病除外),平衡的破坏成为炎性过程的开始,于是便有病征发生,势必会危害到健康。

    地球上一半居民的胃里生活着幽门螺杆菌,研究者认为这种细菌平衡失调就会导致胃粘膜慢性发炎,并导致发生胃炎和溃疡,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个体都存发生这类疾病的可能性。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微生物世界,寄居在人们口腔中的细菌有80多种,而人类皮肤上大概存活有250种以上的细菌。据统计,每平方厘米的皮肤上生活着约1000万个细菌。而在我们的肠道内一平方厘米有大约100亿个细菌。

    人体内的微生物多数情况下都会保持和平共处的原则,菌群之间也存在生态平衡关系,也正是细菌协助维持人体的代谢正常。例如在肠胃里的大肠埃希菌能向机体提供必须的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B12、维生素K和多种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而当肠胃功能出现紊乱的时候,乳酸菌就会发挥它的功能,帮助消化食物并抑制有害物质的产生,故而对维持微生态平衡和肠管机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换句话说,如果离开这些微小的生命体,人类是不可能存活的。习惯上以前人们将机体内的微生物称为寄生微生物,并以为人体是宿主,其实事实并非这样,它们与我们的机体是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

    人类自以为是地认为这些微小的生命体是没有意识的,因为只有人类大脑能思维,这种论点不得不说是人类的坐井观天,难道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动物都没有意识

    从生理角度言,如果我们希望机体不生病,那么是否应该和这些微小生命体和睦相处?然而当我们听到细菌、病毒时几乎都是用恐惧、敌视的态度对待,何曾生起过感恩心?我们吃饭、饮水、吃药、打针可曾为它们着想?曾经的链霉素致肾脏中毒及耳聋、四环素牙等等对人体尚且危害如此巨大,那么对我们机体内外的这些微小生命体的影响自不在话下。当科学家发现微生物基因突变的时候是否考虑过突变是人为造成的?

    我们国内当前致死率最高的十大疾病:

    1、心脏病,国内健康死亡率第一为冠心病

    2、恶性肿瘤(癌),大约全球每10个死亡者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

    3、脑血管病变,心脑血管病是中国成人主要死亡原因;

    4、胃肠炎(包括痢疾);

    5、流行性感冒及肺炎;

    6、支气管炎(包括肺气肿和气喘);

    7、糖尿病;

    8、肝硬化;

    9、结核病,结核病是世界上主要传染病的死因,特别是多重耐药性结核病的暴发流行有严重危害性;

    10、感染性疾病及外伤。

    以上这些疾病无一例外与我们体表、体内的微生物存在十分密切的因果关系。当疾病发生时,说明我们机体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关系被破坏,如果维持平衡关系是否可以不生病?

    如何才能维持机体与微生物之间的和谐平衡关系呢?其实又回到一个根本问题上,即人类身体的举动如饮食、饮水、作息习惯乃至于一举手一投足、语言、思维三个方面都涉及了进来,从这个层面上理解那就是全息养生了。

    在佛家修行中的《虫食偈》我身中有八万户,一一各有九亿虫,济彼性命受信施,我成佛时先度汝意义就非常重大了。在人类还不知道微生物的两千多年前佛家就已经如此明晰地刻画了人类肌体中无以计数的微小生命体,佛法的伟大由此可见一斑。

    《虫食偈》已经告诉了人们如何与机体内外的微小生命体合气之道理了,那就是意念和语言的感应道交,也就是我们身口意对微生物的感化

    关于灵魂,对于现代科学原教旨主义者而言,这是个伪命题,因为灵魂无法实证。当他们被反问你是否有灵魂时,他们便会用所谓唯物实证主义关于意识产生的言辞来搪塞。如果不搞清楚好物质、精神转化问题的哲学逻辑,灵魂之争将无休无止。

    距今二万五千年至五万年前,人类已具有灵魂或人死后灵魂继续生活的观念。在古印度的佛教、印度教、中国的道家、儒家以及天主教、基督教乃至伊斯兰教都认为灵魂是存在的。

    虽然各种宗教承认灵魂存在,然在不同宗教对于灵魂的定义差别很大。共识则是人体死亡后,灵魂脱离躯体。在佛教,灵魂是最后成佛之法身的种子,在道教、传统中医中灵魂被分别为三魂七魄,认为人的元神由魂魄聚合而成,天魂、地魂、命魂,一魄天冲、二魄灵慧、三魄为气、四魄为力、五魄中枢、六魄为精、七魄为英。道家的飞升成仙就是魂魄完全脱离肉体并自主意识化的过程,类似于佛家主张的有余涅槃。然佛教不提灵、肉二元观或者灵魂不灭论等,而提倡,此心便可笼统地看做灵魂,在藏传的中阴身也是这个意思。大乘佛法认为心、物二者自性皆空,是以修行者不执着于此。

    佛法传入中土后曾经有过重大论争,如南北朝时之神灭不灭论争等,论争结果则认同轮回主题自性在中土类似于对灵魂的认知。承认佛教轮回报应说者以为,人死后,宿于肉体之灵魂——神识不会随之死灭,而将继续转宿于另一肉体,且人经三世,轮回于五道中,必定身受自己的善恶业报。反之,神灭论者否认三世、轮回报应、心神不灭之说,认为人死之后,心神必随形体散灭。汉代末期的牟融所作之《牟子》中在回答佛道儒的关系问题时就提到这个问题

    儒家的宗庙祭祀仪式,就是承认灵魂的存在,道家飞升自然不会否认灵魂。当然历史上对于灵魂是否存在一直有争论,争论归争论,如果我们从物质、精神关系角度分析,则灵魂存在在哲学逻辑上成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雷蒙德..穆迪博士曾经研究过150个濒死体验者案例,从而能在某种程度上说明灵魂在临死时的感知。简单归纳为以下十四点:

    1、明知死讯,濒死者亲耳听到医生或是在场的其他人明确宣告自己的死亡,并瞬间感觉到生理衰竭到达极限。因为在现代医学上,当生物学生命体征停止的时候医生会宣布死亡,在自己死亡后听到、感知的,是谁感知的?非自己的灵魂莫属。

    2、体验愉悦,濒死体验的初期有一种平和安详、令人愉悦的感受。首先会感到疼痛,瞬间的疼痛过后,会发觉自己飘浮在黑暗中。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最舒服的感觉将自己包围。感受到疼痛说明灵魂依然在生理机体内,当不再疼痛就是脱离机体到了纯粹的精神时空了,然物质时空、精神时空实质是一合相的,只是肉体感知物质时空,灵魂感知精神时空。

    3、奇怪声音,在濒死或者死亡的时候,有奇怪的声音飘然而至。有的人回忆说,是一种类似乐曲的调子,那是一种美妙的曲调。这种濒死感知到的声音是物质世界中的人所不能感知的,属于精神生命于虚时空中的交流方式。

    4、进入黑洞,也有人反映他们感到被突然拉入一个黑暗的空间。开始有所知觉,那就像一个没有空气的圆柱体,感觉上是一个过渡地带,一边是现世,一边是异域。为什么感知到被拉入黑暗?其实物质肉身还在手术室或者病床上,而是灵魂移动了,这说明还有其他精神力量”“存在

    5、灵魂脱体,发现自己站在了体外的某一处观察自己的躯壳。类似于道家的元神出窍,这种体验说明灵魂的真实性

    6、语言受限,他们竭力想告诉他人自身所处的困境,但没有人听到他们的话。精神生命所处在与物质时空对应一合相的精神时空中,灵魂的语言交流只有精神生命才可以知觉,其他的物质生命是感觉不到的,这也说明了精神现象的不可物质实证性。

    7、时间消失,灵魂脱体状态下,对时间的感受消失了。时间只是在物质时空中有意义,在精神时空中时间概念即使有也与物质世界截然不同。所以道家有一种说法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大约表达的就是时间概念的变化。

    8、感官灵敏,视觉、听觉比之前更加灵敏。感觉的灵敏其实是脱离物质肉体束缚换言之不再有世间功名利禄的缠缚所还原的知觉之本能状态。

    9、孤独无助,在这之后,会出现强烈的孤立感和孤独感。灵魂在这个时候会有先前世界和现在的比较,这种孤独感应该是真实的。

    10他人陪伴,这时,周围出现了别的。这个,要么是来协助他们安然过渡到亡者之国,要么是来告诉他们丧钟尚未敲响,得先回去再待一段时间。他种精神生命的存在在这个研究中得到了较好说明。

    11、出现亮光,在濒死体验最后的时刻,会出现亮光。这道光具有某种人性,非常明确的人性。出现亮光,而且非常人性换言之是仁慈恻隐的感觉,实质就是我们身口意三业善的体现,如果是恶业重大约会是黑暗和恐惧的牛头马面相类似的场景。

    12、回望人生,这个时候,当事人会对一生做一次全景式的回顾。当亲历者用时间短语来描述它时,都是一幕接着一幕,按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移动的,甚至伴随着画面,当时的一些感觉和情感都得以重新体验。灵魂会记忆往世的一切,并在以后的轮回转世中由习性显现出来。

    13、边界阻隔,在这时,人会遇到一道可以被称作是边缘或者界限之类的东西,阻隔你到某个地方去,关于它的形态有多种表述:一摊水、一团烟雾、一扇门、一道旷野中的篱笆,或者是一条线。实际就是物质、精神转化、脱离的临界状态。或者说是善恶业力的分道口,决定灵魂的归属,要么继续转世,要么下地狱、沦为饿鬼、或者投胎到畜生,或者生天、修罗中等等。

    14、生命归来,如果有幸被救活了,在濒死体验进行到某种程度后,人们必须回来。在最开始的时候,许多人都想赶快回到身体中去,但是,随着濒死体验的深入,他开始排斥回到原来的身体,如果遇上了光的存在,这种情绪就更为强烈。拒绝回到原来的躯壳,大概因为解脱感的安详使然。

    回到我们关于灵魂是否有共生灵魂的问题,因为我们只有借助现代化仪器才知道我们的身体是个微生物宇宙,微生物是否有灵魂,估计很少有人思考过这个问题,其实在佛家的哲学概念中,我们机体内外的微生物都是有情,言外之意应该是有灵魂的。

    灵魂正常与否就必须用共生灵魂的和谐平衡关系来判断。共生灵魂的和谐平衡关系被打破就会表现出精神性疾患,似乎也可以顺理成章了,至此现代医学关于精神病发病机理不清楚的结论可以由此揭过,而且精神病的家族史现象可以由灵魂投胎的物以类聚性加以解释。

    环境如果已经确定,那么要养生就必须从我们的共生微生物、共生灵魂来入手了,这就是全息养生。保持共生关系的和谐平衡状态就是合气的真谛,身心健康快乐、生活质量提升从此大约都不再是难题了。

    佛乘之真言关乎与宇宙万有之合气,手印涉及身心内外物质、精神能量之合气观想本尊形象、坛场则是行者与法界之合气。经络气血的运行、三脉七轮的瑜伽观想都是借假修真的全息养生途径。


    则为一,天地万有与行者浑然一体,亦是祖先之天人合一的精妙智慧所在。能够身口意与宇宙万一协调一致,就是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状态,此时六通智慧便会显发,遑论身心适悦!




    上一条:《天地至道-合气-全息哲学科学》13         下一条:《天地至道-合气-全息哲学科学》39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