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六波罗蜜多旨趣与全息养生——布施

    时间:2014/9/3 浏览次数:1545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301

                                                           

     

    六波罗蜜多旨趣与全息养生


    唐密传灯真圆阿奢黎



    六波罗蜜多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大智度论——灭诤乱品》云“以众生长夜贪诤故,菩萨悉舍内外物,安立众生于檀波罗蜜中。以众生长夜破戒 故,菩萨悉舍内外法,安立众生于戒;以众生长夜斗诤故,菩萨悉舍内外法,安立众生于忍辱;以众生长夜懈怠故,菩萨悉舍内外法,安立众生于精进;以众生长夜 乱心故,菩萨悉舍内外法,安立众生于禅;以众生长夜愚痴故,菩萨悉舍内外法,安立众生于般若波罗蜜。”


    布施是对有情贪心、利益竞争的对治;持戒(信守誓愿)是对不利益、不利生的对治;忍辱是对械斗、屈辱、打骂、诽谤的对治;禅定是对心猿意马心神不定的对治;努力精进是对于懈怠懒惰的对治;智慧是对愚昧教条的对治。


    六波罗蜜乃智慧养生的最佳方式,然而却是最难执行的方式,如果我们能够努力实践六度,我们个体、家庭、社会、民族、国家乃至世界都会更和谐更和睦更健康更养生!

     

    (一)布施与养生


    布施的梵语音译为檀那,即以菩提心之大慈悲心为本而施福利与人之义。布施在佛陀时代为世尊劝导居士以衣、食等物施与大德及贫穷者。佛陀圆寂后的大乘佛法时 代,布施成为六波罗蜜之一,其中增加了法施、无畏施的内容。布施简言之即施与他人身体支分、财物、体力、智慧等,是累积功德的一种行法。在今天则是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的一种施者乐善受者感恩的双赢养生,布施者因为帮助了他人而获得身心适悦,受施者因为获得所需之财物而快乐,布施者因为帮助别人在以后遭遇困难时就会遇到援手,受施者以后有所成就也会努力回馈社会,这种良性的社会价值提升正是社会养生的基础。


    “布”是分散、分布,“施”是加惠于人。小乘佛法中布施之目的是为了破除个人吝啬与贪心以免除来世之贫困,大乘佛法则与大慈大悲之大菩提心义结合恩及于一切有情,实质一切众生皆可成佛,故而布施则是一种对将要成佛众生的“供养”。布 施心会打开我们心胸吝啬的枷锁,会使我们变得大度,因为大度在遭遇情境的时候就能易于处理,就能使生活、学习、工作更有序。因为大度,身心物质机能、精神 机能的承受力增强,体现在生理就是更趋于健康,体现在精神就是减少了烦恼,同时社会人际关系更融洽,冥中鬼神会益发守护我们!


    《佛 说分别布施经》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释种住处迦毗罗城尼拘陀树园,与苾刍众俱。尔时有一苾刍尼名摩诃波阇波提,持新氎衣来诣佛所,到佛所已顶礼佛足退住 一面,即白佛言:世尊,此新氎衣我自手作奉上世尊,惟愿纳受,令我长夜得大利乐。尔时佛告摩诃波阇波提:汝可持此氎衣施诸大众,所获胜利同供养我等无有 异。是时摩诃波阇波提苾刍尼,重白佛言:我本发心,唯为世尊故造此衣,愿佛纳受,令我长夜得大利乐,如是三复殷懃劝请。佛亦如是三复答言:但当平等施诸大 众,所获胜利与我无异。”


    这段经文中布施的“供养”意义非常明确。无 论我们今生于社会中处于何等阶层,权高位重抑或卑贱低下,富甲一方抑或捉襟见肘,名声显赫抑或默默无闻,这些都是我们宿世身口意三业之今生果报,阶层虽殊 然藏识田换言之遗传基因相同佛性相同,尽管物质表象不平等但精神实质完全平等。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看得见的物质生命看不见的精神生命,都在精神层 面上平等无二。于此意义上,布施就是变相的供养,不杀生亦是供养了。


    该经中世尊继续教诫云“阿难有十四种较量布施,何等十四?一者于病苦人而行布施,二者于破戒人而行布施,三者于持戒人而行布施,四者于离染人而行布施,五者 于须陀洹向而行布施,六者于须陀洹果而行布施,七者于斯陀含向而行布施,八者于斯陀含果而行布施,九者于阿那含向而行布施,十者于阿那含果而行布施,十一 者于阿罗汉向而行布施,十二者于阿罗汉果而行布施,十三者于诸缘觉而行布施,十四者于如来应供正等正觉而行布施。阿难,汝今当知施病苦人获二倍福,施破戒 人获百倍福,施持戒人获千倍福,施离染人获百千倍福,施须陀洹向获无量福,何况须陀洹果,施斯陀含向获无量福,何况斯陀含果,施阿那含向获无量福,何况阿 那含果,施阿罗汉向获无量福,何况阿罗汉果,施诸缘觉获无量福,何况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如是名为较量十四种布施功德。”


    故而“种福田”“做功德”“慈善”就因布施的对象不同而获得相差悬殊的福德。看到了贫穷、饥荒、灾难的现实,却没有省清今日之果的往昔恶因,便是超越了因果关系流于表象的观察。故而相同“布施”若能依据因果关系层次而行,所获福德必然不同。依据此理,修法布施,亦会因为法师的自身智慧福德而产生相差悬殊的效果。


    众生平等是言一切有情佛性平等,然表相并非平等。故而有贤愚、夭寿、贫富、遂蹇之分。布施是“供养”,及于不同修行果位的有情积累的福德是完全不同的,此正表相不同之义。


    世间人送礼,如果亲朋好友分为上中下三等,其礼品大约也是好中差三个档次了。社会现实的潜规则,如果认识处长就不会送礼科长,认识局长就不会送礼处长,何以故?官大好办事,官大一级压死人!官越大、财富越多、名声越响,设其作孽,恶果尤甚!


    今天人们不断强调,交什么样的朋友成什么样的事业,所以各种IBM班等等都成了学者教授敛财的大好手段,趋之若鹜者也是幻想通过这种机会结交达官贵人以便更上台阶,却忘记了自己智慧福德是否能够达到。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然权力财富名声的诱惑,使很多盲目者如飞蛾投火。


    养生之结果必然与福德智慧相应,谈养生如果不修福积德无异于画饼充饥、望梅止渴。权高位重、财大气粗、名声显赫者于养生中更要谨小慎微,缘其为恶尤甚。


    俗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既然能为“财”而死,可见人类追求财富之欲望是多么强烈,而要使之将“财富”分散恩及于他人则是十分困难的事,故而在六波罗蜜中布施位在第一,一方面言其难,另一方面言其重要。


    布施的全息哲学科学意义就是供养。这里温习一下“蝴蝶效应”的涵义,即系统今天的结果缘于系统过去一切因素的综合作用。我们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我们,是缘于过 去的每一天所遭遇的全部事件共同作用而成就,如果过去一个因素发生改变,今天的我们也就不再是我们,这就是“因缘法”的真谛。成就我们的今天缘于父母的生 育、老师的教育、时代的影响、各种服务机构的影响、与各种各样人群的互动等,所以我们必须感恩一切。明白此理布施的全息哲学科学意义就非常明确了,实质是 “无尽感恩”的修法,诚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谓也。表面看来是“从我而出,恩及于众”,实质则是我们为自己积累福德的必要途径。这里我们便能明了 “布施”是与一切有情“合气”之道。


    明白蝴蝶效应原理或者因缘法,就该将自己的功名利禄归功于社会而感恩和报恩社会。以手中的权力为民谋福利就是布施、供养社会大众,以财富回馈社会就是布施、 供养社会大众,以名声的话语权弘扬传统文化的智慧就是布施、供养社会大众。而布施、供养则是全息养生的积德修福良策,如此才可官位有保,财富无损,名声无暇,此岂非最佳养生!


    《布施度无极章》云“布施度无极者,厥则云何?慈育人物,悲愍群邪,喜贤成度,护济众生,跨天踰地润弘河海,布施众生,饥者食之,渴者饮之,寒衣热凉,疾济以药,车马舟舆,众宝名珍,妻子国土,索即惠之,犹太子须大拏,布施贫乏,若亲育子,父王屏逐,愍而不怨。”


    天地恩养万物,人居其中,若人欲合气天地万物,就必须学习天地之博大无私,布施、供养就是“合气”途径,就是最佳养生方式。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七十九》云“尔时,具寿舍利子蒙佛再三殷懃命劝,承佛神力,先以布施波罗蜜多教诫教授诸菩萨摩诃萨言:若菩萨摩诃萨欲证无上正等菩 提,应缘一切智智,以大悲为上首,修行布施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缘一切智智,大悲为上首,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是菩萨摩诃萨则能摄受一切智智,疾证无上正 等菩提。复次,诸菩萨摩诃萨宁以无记心行于布施或不行施,终不以回向二乘地心而行布施。何以故?诸菩萨摩诃萨应怖声闻、独觉地故。”


    余今以此全息养生智慧教诫有缘就是虔诚布施、供养!


    是以在生活中人们有“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无钱无力的出祝福的吆喝”就是布施、供养。


    别人遭遇灾难,予以同情、援手是布施,因为灾难在示现我们因果报应同时是执行因果规律的鬼神在检验我们的慈悲心,如果我们幸灾乐祸就是不养生了;


    别人疾病,慰问关心是布施,因为同样的疾苦也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关爱病患的态度就是养生;


    别人升迁,恭贺是布施,因为升迁是福德的显现,恭贺就是随喜福德,就是与正能量合气,就是养生;


    别人挫折,援手是布施,挫折是与天地人不合气的结果,援手能使其生其感恩之心,从而改变生活工作态度,就是养生;


    别人饥渴,予以食水是布施,同情心的付出会使受者感动,施者则会心生轻松自在和喜悦且接受到感恩和祝福的语言和正向积极精神信息能量,就是养生;


    别人嗔恨,予以宽慰是布施,嗔恨是不折不扣的负能量,对于嗔恨者进行宽慰就是化解其释放出来的消极精神信息能量,负能量的降低就意味着正能量的增强,就是养生;


    别人高兴,随喜是布施,喜悦时身心愉悦的表达,随喜他人的喜悦可以共享喜悦,是人际关系更好的合气,无益是养生;


    别人成功,赞叹是布施,成功是他人努力的回报,是各种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赞叹之就是赞叹系统全部因素,就是与天地人三才合气,就是养生;


    别人愚痴,教诫是布施,愚痴是智慧不具备的表现,是消极物质、精神信息能量状态,予以教化开示就是降低其愚痴开其茅塞,使其思维、语言、行为更积极更智慧,智慧的言行思必然是养生的;


    别人杀生,劝止是布施,杀生是对环境中有情的所建立的平衡系统的破坏,无疑会招致恐惧、仇恨、愤怒的消极精神信息能量的作用,劝止就是对系统平衡的维护,是维护合气状态,故而是养生的;


    别人邪淫,止邪淫是布施,是低级欲望的宣泄,是物质、精神能量的双耗,而且是对其他有情的伤害,是负能量的表达,如果能够戒止就是养生;


    别人饮酒,劝歇是布施,饮酒尤其是醉酒会管不住思维管不住嘴巴管不住手脚,势必会造成消极的不利生后果,如果加以规劝就是减少损害的养生;


    别人恶口,忍辱是布施,恶口是完全消极物质、精神信息能量的表达,而忍辱则是对于消极能量的拒绝,没有消极能量的影响就是养生;


    别人绮语,明理是布施,绮语是语言无序无理性的状态,类似于精神病患者的语言,其消极物质、精神信息能量的状态就是无序杂乱,会消极影响我们的身心机能,如果能使之理性化智慧化就是养生;


    别人妄言,诚实是布施,妄语是言过其实的夸张,是物质、精神信息能量的超支,是对身心机能的损耗,故而诚实才是养生的;


    别人两舌,实事求是是布施,是对情状的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无疑是对系统中秩序的消极损害,唯有实事求是才是对系统秩序的维护,故而不两舌就是养生;


    别人贪心,知足常乐是布施……


    如此等等布施之“供养”可以及于生活中的一切人、事、物。故而古贤圣言“衣食住行”中落实慈悲喜舍就是修行。能如此行,焉能不与身心内外一切有情“和睦相亲”,就必然是养生的!


    佛乘密法修法前的香、花、灯、涂供养就是行者布施供养本尊,而获得本尊慈悲加被,是“借假修真”与精神信息能量体之间的互动交流即“感应道交”,通过语言的诵持、手印的变化和思维中观察之“三密相应”来引起我们身心的正向积极变化,即最为完善的世间和出世间养生。 故《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七十九》云“是故菩萨当证无上正等觉时,普于异生、声闻、独觉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无等无等等;般 涅盘后,亦于有情有大恩德,能善养育一切有情,谓于如来窣堵波所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奉施种种上妙华鬘、涂散等香、衣服、璎珞、宝幢、幡盖、伎乐、灯明, 由此因缘,彼有情类种植无量殊胜善根,或闻如来涅盘法要,精勤修学证般涅盘;若于如来窣堵波所,下至奉献一香一华,世尊记彼皆当离欲,多有毕竟得般涅盘。 如是菩萨住菩萨位,于诸有情有大恩德,能善养育一切有情。证得无上正等觉时,亦于有情有大恩德,能善养育一切有情。般涅盘后,亦于有情有大恩德,能善养育 一切有情。以诸菩萨常于有情有大恩德,能善养育一切有情故,于世间最尊、最胜,唯除诸佛无能及者……若菩萨摩诃萨欲能摄受无量福蕴,与诸有情作大饶益,疾 能证得一切智智,常应不离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修行布施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常不远离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是菩萨摩诃萨便能摄受无量福 蕴,疾证无上正等菩提,与诸有情作大饶益。何以故?满慈子!若诸菩萨常不远离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是诸菩萨剎那剎那功德善根渐渐增长,由 斯疾证无上菩提,能尽未来利乐一切。是故菩萨欲与有情常作利益安乐事者,一切行中常勤修习方便善巧,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愿与有情作大饶益。”


    “常应不离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修行布施波罗蜜多”,就是以智慧指导思维,从而在语言行为上最大化地体现“布施、供养”的养生利益,而且是普遍的系统共享的利益。


    念经、修法、讲法、放生、施饿鬼、回向等等都是“布施”。于一切布施中,真如智慧教化之“法布施”意义更为重要,故云“一切施中,法施为最”。由此可知,在佛法修行中,上师之恩德于佛子而言是何等重大。尤其佛乘密法三昧耶戒特别强调要“尊师如佛”,此其义也,故而“尊师重道”就是养生,是对系统良好秩序的维护,是对物质、精神信息能量的合理使用,如此系统中全部有情、非情会更”合气“。


    布施是饶益有情,行者念念行行饶益有情得以成就如来应身果报,此其饶益有情戒成就如来应身之谓也。


    如 果我们能舍,就是放弃利益,获得利益者必然因此而欣悦。菜场去买菜,多给小贩五毛钱、一块钱,下次他们大约不会再给你坏菜了;乘出租车找零的三、两块钱就 给司机,他嘴巴上会祝福感谢,内心会真实感恩;离开酒店房间给桌上放几元钱小费,服务员在打扫卫生时就不会内心怨恨你所造成的脏乱差;多余的衣服捐献给贫 穷山区的孩子,他们则会欢喜并感恩......别觉得不去斤斤计较就是放弃了自己的权利自己吃亏了,恰恰相反由此我们获得精神利益不是可以用金钱衡量的。 如果我们节俭每月可能会少浪费百千,不去争执找零,至少不会被人窃骂吝啬和被内心仇恨,一个不被别人嫉恨的人,其身心接受的消极精神信息能量必然少之又 少,其身心健康就最容易维护,岂非最佳养生!


    今生的富豪,乃缘于往世的布施,是福报使然,不仅仅是劳动所获。然若不“善”加利用,多余的财富便有意无意地会“造孽”,为什么富人不继续培养福报将多余的财富贡献于社会而为后辈子孙培植福报和平安呢?


    布施、供养的全息养生意义大矣!

     

    上一条:理趣会曼陀罗之全息意义         下一条:《天地至道-合气-全息哲学科学》39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