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全息养生——书画艺术

    时间:2014/10/12 浏览次数:1439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289

                                   

                                        唐密传灯真圆阿奢黎




    余对于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所知不多,但这并不妨碍从养生的角度发表一点议论。在佛家五明中关于世间百工技艺之“工巧明”就包涵全部人类艺术,所以有点涉猎也就自然顺理成章了。


    比如书法,我们的民族有非常优秀的传统,历代都有非常杰出的书法家诞生并留给世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的作品,那些作品即使如《兰亭序》这样被临摹的各种副 本也会让人心旷神怡,更别提那些书圣们遗世的真迹。其作品中透视者性格、人品、修为、福德、乃至智慧,同样有些也透着其他信息比如被抹去名字的秦桧的书法 宋体,虽然被历史斥为大奸大恶之徒,然其字体福德却还显圆满,只是太中规中矩就少了很多智慧。


    大凡书法笔力遒劲、笔锋顿、渐有气势的多性格豪放洒脱,笔力内敛、走中锋者则性格比较随和温婉,行笔时细时粗者性情易变不定......


    当今的书法家委实多如过江之鲫,我们所到之处但凡大型标志性桥梁、建筑都有文人墨客的“墨宝”或者达官贵人的“宝墨”。“墨宝”因笔墨而珍贵大约功力、品 德高尚,而“宝墨”则因权位、名声而留迹未必胜过涂鸦。现代社会的浮华使得沽名钓誉成为一种时尚,所以许多“书法家”其实基本功并不很好,也到处遗墨示 人,实在是对我们作古的书法大家之大不恭,不能不承认也是对书道精神领会的肤浅。当然其中有些是备受敬重的闻人达士,非因权高位重财大气粗,而是因为道德 修为,他们的精神可以感动和激励周围的人,尽管功底不扎实也无可厚非。


    书法上升为书道,就非比寻常了。没有真实的人生历练,没有成住坏空的体悟,没有智慧的积累,书法充其量还是书法,唯有悟道、入道、蕴含智慧之书法才可谓之书道。


    书法培养我们的细心、沉静和豁达大度,如果浮于表面的表现就好比本来长相欠佳却靠假睫毛和胭脂掩饰过的矫情面孔,总有些不自然,便不能带给人们智慧和舒 适。书法更是修身养性的最佳方式之一,如果用来钓誉,那就和书道的精神大相径庭了。至少近代的很多真正书法大家中长寿比例很高就是最有力的明证,古代书家 中狂草非余之喜爱,何以故?缘狂草如果是性格之狂放使然则人生多跌宕起伏难得延年益寿,然若空性之狂草则能显现般若之境界,比如道家和密宗的画符书法。


    谈到养生,历史上有名的几大书法家寿数概略如下:


    王羲之58,王献之42,虞世南80,欧阳询84,张旭42,颜真卿75(死于战乱),柳公权87,怀素63,苏轼64,黄庭坚60,米芾56,赵佶54,秦桧65(恶病而死),赵孟頫68,沈周82,文征明89,唐伯虎47,祝允明66,郑板桥72,刘墉85


    这些书法大家的寿数以正楷为书风(气血运行有序恒常)、正直清廉、性情温和等见寿久,反之草书尤其狂草(气血运行抑扬顿挫)、性格狂放、命运蹇滞、酒色犬马则寿多不久。如果将他们的书法一一研究,结合其性格、心态、当时政治环境等等,约略就养生言还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在高野山大学学习书法中,末学和书道教授木本先生交谈,他认为书道的目的不仅仅是观赏,更应该是启迪,因此末学总结为书道的最高境界是智慧,老先生也极力 赞同。如果书法入于道,也就意味着书者福德、智慧增加,身心更顺乎天地阴阳五行规律、顺应因果规律,即所谓“无为而为”了,便是全息养生了。反之“有为而 为”者,鲜有入于道而得身心自在的,比如秦桧的“秦体字”即后来的宋体字,缘其人心性奸恶故未得善终。


    今日挥毫弄墨的多,以之做敲门砖者亦众,多数与修身养性远矣。书法作品可观其人品修为,故有“文若其人”的比喻。因为身份、地位、财富而到处遗留“墨迹”者,后世会否“嘲笑”也未可知。


    同样绘画亦如此,传统中国的水墨山水之意境大约是世界绘画历史中最令人震撼的。“意境”者天地环宇之趣,非独艺术家的“艺术感觉”,如果多数艺术家仅仅在表现自己的感觉和内心,这样的作品未必会被更多的人欣赏,更谈不到给人哲理的启迪,也就难言养生了。因为狭隘者作品必然寓意狭隘,大器者作品寓意亦鸿博,此正东坡与佛印之“牛粪与佛陀”公案所比喻。


    一个临摹完洞窟壁画却吝啬后人描摹而凿去原来壁画的艺术家、一个只会趋炎附势过河拆桥以怨报德的艺术家,即使他们再有名,其人品的瑕疵并非被其“虚假吹 捧”的作品所能掩饰的,作品隐含的“消极精神信息瑕疵”亦是无可比拟的,其作品必然携带其“小肚鸡肠、恩将仇报等等”的消极精神信息能量,当其作品被投机 者们“炒”地价值越高,其消极精神信息能量的为害亦愈大,这是居家风水和养生中须切切注意的,因为稍有不慎可能会家道中落、非横、疾病,何以故?人品的瑕 疵、道德的低俗会被“鬼神”“记分”!


    数年前去某省画院院长的家,其家三口子身体都有问题,然而检查却丝毫无明确原因。其夫人问余为何?观其家中装满从墓地里挖掘出来的“古董”,大约就明白了 该家三口为何身体不适了。他们不可能明白这些“古董”携带什么样的“消极精神信息”,然以为“宝贝”地藏满屋子,三人的身体问题都和这些“古董”所携带的 “信息”有关。


    《神僧传》卷七(真表)“有女子提半端白氎覆于途中,表似惊忙之色,回避别行。女子怪其不平等。表曰:吾非无慈不均也,适观氎间皆是狶(猪)子,吾虑伤生避其误犯耳。原其女子本屠家,贩买得此布也......”真 表和尚看见一女子将半匹白布铺在他将要过去的路上,似乎有些受惊,便回避开绕道而行。女子就责怪和尚有男女分别心不平等待她,真表和尚回答:我不是无慈心 也非对你不平等,是刚才“看见”白布上有很多“猪的冤魂”,我怕伤了他们才避开的。原来这个女子家里是屠夫,因为杀猪换得这块白布,每日杀猪,那得多少猪 的冤魂之“仇恨、愤怒和恐惧”才会在白布上留下“信息”?


    居家、办公场所所装饰用字画之内涵、意境、情趣以及作品作者的福德智慧等都牵涉到了与环境“合气”与否,从养生角度言,就很值得“用心”了!


    如果艺术家的作品能产生共鸣,“共鸣”乃是其意境所携带的“精神信息能量”与观赏者自身心之“场”的和谐共振,其必然受到欢迎。所以书画作品首先要“赏心悦目”,其次就是其内涵、意境、表现手法和作者人品的考量了。


    自然是完美的,表现自然中物事的艺术如果是有太多瑕疵,那么我们愿意欣赏自然、歌颂自然还是愿意落脚于狭隘的“歇斯底里的”艺术表达中?再美妙的色彩线条形象的堆积也敌不过自然的分毫!

    比如佛菩萨像的绘画,许多艺术家都很恭敬地描写,但是也不排除有些艺术家的独特“写意”作风。但末学以为佛菩萨像应该给有情以庄严肃穆的感觉,少些艺术夸 张和扭曲的表现更为妥当。佛菩萨形象应该是圆满的殊胜的,如果被夸张和扭曲了,如何体现庄严和使有情产生共鸣法喜?佛教传入中土,伴随产生的佛教艺术都是 非常辉煌非常庄严的。


    历来佛菩萨形象的绘制雕刻都非常严格,必须沐浴、焚香,然后斋戒精心施为。密法中的佛菩萨形象要求更严格,绘画者、雕刻者必须受过灌顶,绘制和雕塑一本尊必须虔心持明直到完成,作品完成后还要修法——开光(开眼)。而现代艺术家,也许“功成名就”了所以就在绘制佛菩萨形象方面表现得太“随意”太不严格,至少余以为不太养生。艺术的养生价值在于作品所表达的内涵以及表现手法以及与人、环境“合气”的程度,而不在于作者的“名”。


    艺术属于人类行为、思想的表达,必然关乎养生。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般若(智慧)!


    艺术的作用是修身养性,传递给人们自然的精神!


    南无成就一切如来事业羯磨金刚!

     

    上一条: 全息养生——茶道         下一条:《天地至道-合气-全息哲学科学》39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