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全息养生——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时间:2014/11/18 浏览次数:1223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277

                                                                                
            
    这个成语最早的出处当为《汉书·枚乘传(卷五十一贾邹枚路传)》,枚乘作为吴王刘濞的侍郎对吴王怀疑谋臣忠心的进谏中写道:“泰山之霤(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大意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水性善柔何堪钻石之用,绳乃软缕焉为截裁之器,然经年累月却可以成其穿石、断木之功。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四讲述的故事也引用了这一成语,说的是张乖崖担任崇阳县令,看见掌管钱库的官吏从钱库出来时头巾下藏了一枚铜钱。就盘问他,官吏说是钱库中拿的。张乖崖就责令用棒刑。那个官吏非常气愤说道:“一枚铜钱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你竟然棒刑我?你只能打我,难道你还能杀了我!”张乖崖听后当即提笔判语说道:“一天一枚铜钱,一千天就是一千枚铜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说完,张乖崖执剑走下台阶,当众斩下了该官吏的首级,然后径直去台府自首......自然有惊无险!


    《潜确类书》卷六十云:“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 善念恒如磨杵之老妇,何愁身心之“痼疾”不祛?肿瘤、癌症细胞在“良好祝福、祈愿”意念下会“无动于衷”?全身的各种细胞机能会“听而不闻”?与我们处身“一合相”虚实时空的鬼神会不“遥相呼应”?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深入圣典,日久天长何患不能开发智慧?醉心教条,海枯石烂岂非妄自用功!


    宋·楼钥《攻媿集·雷雨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虔诚、坚持几乎都是史上励志故事的主题思想,养生践行亦不例外!


    郑板桥的《竹石》诗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认真”二字其义大矣哉!


    生活中做任何事情要想成功,都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时间的考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成之台起于累土”。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若有也是瞬间灰飞烟灭,所以才有俚语“小媳妇熬成婆且得熬呢”!


    古训“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世间功名利禄、身心健康愉悦无不关乎宿世与今生之“积善”,卑贱穷夭、身心疾患亦无不缘于宿世与今生之“积恶”。信也罢疑也罢,此乃颠扑不破的因果关系真谛!


    佛法的修证更是如此,日积月累且须如法。猴子扳包谷式的修行有情海了去了,没有法验便会退失信心,不从自身寻找原因却以为“法门”不对机。心念因情境时断时续,如何积累福德之证量?刚入门径就企图一窥堂奥,就属于不自量力了。修行的“二把刀”实在太多,使人不忍卒视,而这些有情都很自以为是,般若根基花拳绣腿,就只好在嘴皮子上用工夫,绝大多数所谓佛教研究者亦如此,都是“名闻利养”惹的祸!自己的事情一塌糊涂还爱多管他人闲事,置身是非中能修证得果?痴心妄想!


    养生是自利利人之业行,欲利益自身,唐代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的偈子“尘劳回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不失为良好教诫!


    三密经行并非“照猫画虎”的“真言、手印和观想”那么简单,而是于生活之衣食住行中践行慈悲喜舍,且须“念念相续”不得松懈!

    上一条:全息养生——瑜伽相应         下一条:《天地至道-合气-全息哲学科学》39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