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大日经》之全息简牍系列27

    时间:2015/2/5 浏览次数:1433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284


     

    爾時執金剛祕密主以偈問佛:種智說中尊,願說彼時分,大眾於何時,普集現靈瑞,漫荼羅闍梨,慇懃持真言?”为摄受弟子故,阿奢黎须画曼荼罗或者布置坛城。 “種智說中尊”即法身大日如来,“大眾”者法界圣众全体,比如请客,须得主人招呼,故阿奢黎须持真言以迎请全部圣众,何时为宜乃是此段偈语之核心,亦即借假修真之事相前述“处”之外的“时分”。


        “爾時薄伽梵,告持金剛慧,常當於此夜,而作漫荼羅,傳法阿闍梨,如是應次取,五色修多羅,稽首一切佛......,如是諸菩薩,常勤精進者,各如其次第,而畫莊嚴身,說大悲藏,漫荼羅位竟。”曼荼罗心主法身大日如来(中台)、八叶(四方四佛、四维四大菩萨)及金刚莲花诸院之绘制。这里有两个问题:一者,为何曼荼罗如此布局?二者,传入中土的密教和晚后近七十年传入藏地的密教理论体系基本一致,为何曼荼罗汉传绘制成方形而藏传绘制成圆形?



    第一个问题,为何曼荼罗如此布局?佛法早期没有佛菩萨形象图案,佛陀圆寂,后来的弟子为了纪念世尊开始绘制、雕刻佛形像和菩萨形象,且与现实 生活中的形象有很大区别,所谓形象上更趋圆满,匠人们尽可能地用“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来表达佛菩萨形象,大成就者又以三昧耶定中“所观察到的”佛菩萨形象纠正画师,结合地域民族文化审美观,使得佛菩萨形象越来越完美。大悲胎藏生曼荼罗,乃是龙猛菩萨三昧耶定中所“觉知”,即是十法界的具象缩影。又佛乘佛法 的般若思想“一切有情悉皆大日如来等流法身”,结合“一微尘含纳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入于一微尘”之全息哲学观,实质此圣众曼荼罗,就是我们的 身心之法理表义!此正符合中土先祖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因此大乘佛法、佛乘密法才能在具有中土儒道哲学思想的土壤中发扬光大。佛乘密法能在东瀛延续至今,亦是东瀛的哲学思想以中土儒道思想为基础(遣隋使、遣唐使所学传至东瀛)。简言之,曼荼罗乃我们九识之具象化表达。


    第二个问题,为何曼荼罗汉传绘制成方形而藏传绘制成圆形?金胎两界曼荼罗的绘制并非起源于印度,而是传入中土之后才由阿奢黎嘱咐画师绘制完成,因此就必然 带着本土哲学系思想的烙印即“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因此方、圆就是“见仁见智”的分别了,实质上仅仅是具象的分别而非法界真如之分别,故而汉传、藏传的方、圆曼荼罗般若理趣、意义相同。汉传的金刚界曼荼罗尽管外形为方,内核全部为圆。


    胎藏界代表未成佛而欲成佛之修行轨迹,金刚界则表已经成佛之法理,此亦金胎不二之真谛,亦即我、佛、众生全息统一。两界曼荼罗都是真如法界与行者之身心之全息对应,此亦三密相应的行者身心落实之行法。


    佛法是关乎宇宙与生命的至极真理,然而佛子们需思考如下问题:如果说小乘佛法已经完善了,为何还要开阐大乘佛法?如果大乘佛法完善了,为何还要开阐佛乘密法?



     

    上一条:《大日经》之全息简牍系列26         下一条:《天地至道-合气-全息哲学科学》39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