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佛法之息灾与养生——言辞篇下

    时间:2014/8/12 浏览次数:1352 作者:释真圆 点赞:240

      下篇 善心软言细语
      菩萨行要求佛子善心软言细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慢条斯理”地讲话大约也容易被人接受,言辞的逻辑可能清晰,说话就不会有太多瑕疵,没有瑕疵且言之有理就容易被人接受采纳。说好话,说令人喜悦的话,说实话,说有智慧的话,说通俗易懂的话,就是软语。
      无论和什么人打交道,语言上的尊重和诚恳是必须的。去医院看病如果对医生护士恶狠狠地讲话,会遭遇冷处理可想而知;去别人家探访如果吆五喝六, 下次准没人敢让你进门;去参加追悼会喧哗嬉笑,任童稚也会对你白眼;去警察局报案连编带捏,如同耗子戏猫;去做新闻采访胡编乱造,大概唯恐天下不乱;和领 导讲话怒目相对,那是嫌自己脚大;和下属讲话爱搭不理,是不想要下次的选票了;去向人借钱言辞要挟,别人大约不会吃错了药借给银两;去向人求亲说话恫吓, 那可是诚心找冤家作亲家。
      初次和人见面礼貌必须周全,下次做朋友的机会就有了,“多个朋友多条路”嘛,也许多了条财路,也许多了条仕途。
      和相貌比自己端正的人相处,言辞如果嫉妒讥讽,那别人很可能让你去问罪自己父母。和有智慧有才华的人相处,言辞如果缺少尊敬和礼貌,大约属于甘 愿与愚痴之人同流合污之辈。和年长者说话不恭不敬,任谁也不会认为你家教良好。和有恩于己的老师、师父、朋友相处,谎话连篇,大约不久就成“孤家寡人” 了。
      谎言、恶语、狂言、乱语者,和身患麻风病者其实区别无几,众人避之唯恐不及。
      对一个遭遇婚变的痛苦人言辞关乎爱情与幸福,岂不是给人伤口撒盐?跟一个事业遭遇挫折的人侃侃而谈自己的幸运,岂不是有“落井下石”之疑?和一 个卧病在床的人讲死亡的凄惨,岂不是唱“催命曲”?和一个饥肠辘辘的人谈论美食,岂不是恶心刺激?在餐桌上大谈厕所卫生岂不是倒人胃口?和修行人说风花雪 月,岂不是扰人清修?
      缺乏诚意言语言不由衷,如果我们多些诚意大约就不会违心了,不违心己人身心才能安和。
      缺乏慈悲言语透着刻薄,如果我们稍具慈悲言语也会祥和,祥和才能“和气生财”。
      缺乏同情言辞难免冷漠,如果我们富于同情言辞便有热情,热情才能洋溢喜悦。
      虚情假意言辞很难动听,如果我们多些良善言辞必然顺耳,顺耳就减少了违缘。
      恶意出口言辞无不伤人,如果我们少些恶心大家就会相安无事,相安才能神鬼安定。
      看人笑话言辞多带挑拨,如果我们少些是非众人便能和睦,和睦才有和谐可言。
      嫉妒心重言辞总会酸涩,如果我们少些嫉妒言语大约和畅,和畅便能舒缓身心压力。
      羡慕别人言辞不乏赞美,如果我们多些随喜鸡犬也能安宁,天下太平我们才能安心生活。
      不满他人言辞总有冲撞,如果我们少些牢骚寿命可能延长,寿命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前提。
      生活中有“借花献佛”和“顺水人情”,善心软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的事、同样的对象、同样意思,不同的语言表达,完全产生不同的效果。历史上有名的遣词“屡败屡战”和“屡战屡败”在皇帝阅读奏章后感受完全不同,前者勇敢后者无能。
      对于佛子,更该善心软语,不说恶狠狠的话,比如“你去死吧”、“你见鬼去吧”、“你去倒霉吧”、“你活该如何如何?”等。生活中有时候确实说好 不验,说坏立现。所以我们为了众生利益,就要免开“乌鸦嘴”。“乌鸦嘴”的由来,缘于乌鸦叫通常会有人死亡,而喜鹊叫则会有贵客临门,于是生活中人们讲说 话不好听的人称呼为“乌鸦嘴”。
      去商店哪怕不买东西,临走说声“祝愿生意兴隆”大约我们不会有什么损失,而店家听了至少宽慰;见人儿女考上大学或者找到好工作或者婚嫁,多美言赞叹似乎也无损于我们健康;见他人事业有成随喜赞叹大约不会多个冤家。只要我们赞叹别人的优点,就是随喜众生。
      要言说别人的缺点,首先想想自己有没有这些缺点,自己是别人的领导?老师?长辈?如果自己也有同样的缺点就免开尊口,如果不是其领导、老师、长 辈,那批评别人的缺点就有些多管闲事了。即便不批评几句自己可能会憋出病来,那就用顺耳的言辞去批评。生活中有句口头禅“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直赞美一 个人的优点,那他的优点就会不断发挥。
      在听别人的话语时,如果能带着感恩心,则可能不会因为不中听起烦恼。有缺点就忏悔,就改正。如果抱着“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的心态,大约迟早会“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言辞劝人向善,是不断积累功德资粮。说话智慧明理,听者无不受用,所以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赞叹。
      “话不投机半句多”说的就是言者和听者不能正常言语交流的情形。只有具备智慧,才可能“对牛弹琴”,否则就是“乱弹琴”了。
      生活中积累的“口采”就是软语,比如吃饭筷子掉地上说声“快乐”免了尴尬,喝茶不小心摔碎了杯子说声“碎碎平安”就免了困窘。了解水分子对于言辞、意念、文字、图像的认知反应,便会明白软语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本来指说话灵巧,因人而异,就是软语。不说“人话”如何与人交流?不说“鬼话”如何安抚鬼神?“佛一音声演说法众生随类而得解”,在人听就是“人话”,在鬼神听就是“鬼话”,在畜生听就是清凉舒适的“哼唧”。
      “吃人饭”就要“说人话”,这是最基本的人格要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大约就是因为非说“人话”吧。
      菩萨行要求行者对于“非人话”忍辱,如果因为被骂、被诽谤而恶口相向,则积怨更深有悖利益众生之誓愿,如《妙法莲华经》中的常不轻菩萨就是因为一切众生皆可成佛故而忍辱“讥讽谩骂”。
      对不敬师长不孝父母之人好言相劝,对无事生非者晓之以理,对鲁莽冲动者动之以情,如此善心软语便可息却纠纷,和睦家庭,安和邻里,甚至安宁一方社区。
      言辞善良能解疑虑,说话诚恳能动人心。有则言有不谎说无,见则说见不论途听,知则为知不装明白,是诚实善语。
      生活中,搬弄是非者怕他人和睦相处,颠倒黑白者是为了浑水摸鱼,口是心非者是为了掩饰过失,巧言令色者是为了追逐名利,欺上瞒下者是为了投机钻 营,道听途说者是为了卖弄见识,不懂装懂者是为掩盖无知,恶口恶语者是为了发泄私愤,信誓旦旦者是为了近利,“火上浇油”是为了看热闹,如此等等皆非善心 软语,害人害己。
      解释是为了消除误会,解释的言辞必须是心平气和的,心平气和才能身心轻安;辩解是为了掩盖,辩解的言论必然强词夺理,强词夺理必定面红耳赤;安 慰是为了平息痛苦,安慰的言语必定柔和宽心,柔和宽心方能除却烦恼;广告是为了推销商品,广告的言辞多言过其实,言过其实则害人害己;口号是为了鼓动群 情,鼓动的言辞多煽情,煽情则会行为偏激;夸口是为了面子,夸口难免胡编乱造,结果使人事悉不靠谱;赞叹是为了歌功颂德,歌功颂德的言辞总发自肺腑,肺腑 之言总令人感动。故当语言带有消极情绪色彩,必然欠缺柔和,说者听者身心都会烦躁不安;语言善意喜悦,必定悦耳动听,己人闻之受用。
      对于痛苦的人,言辞应当安慰;对于贫苦的人,言辞应当同情;对于蹉跎的人,言辞应该理解;对于委屈的人,言辞应当体谅;对于受挫的人,言辞应当 鼓励;对于悔罪的人,言辞应当接纳;对于成功的人,言辞应当钦佩;对于卑下的人,言辞应当关爱;对于德高的人,言辞应当恭敬。如此等等方是真实菩萨行,于 己人健康有利,于环境神鬼能安。如此便能风调雨顺,少了天灾人祸。

     

    上一条:佛法之息灾与养生——言辞篇         下一条:佛子问答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