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全息哲学36——中道真谛

    时间:2016/7/6 浏览次数:1383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366


    因为物质与精神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故尔智慧便有空性、实相之别。空性乃不可物质实证的精神,实相即由眼耳鼻舌身意而转识成智亦即对物质世界的识知或者因观察者存在而体现意义的物质世界之具象表达。


    唯识宗主张一切唯识之旨,“识”者心之别名。“唯识无境”,或自万有现象自识所变称为“唯识所变”(观察者能否将自己的父母变化没了?或者将银行账户小数点前变化多几个零?)。简约之即“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意为十方三世一切有漏无漏法,皆因八识心王而有而显,八识心王复依第八识及无明而现于三界,无明业种及上烦恼随眠复由各自第八识所持而藉缘变现色身及世界山河,唯依第八识心而有,依第八识心而现,以第八识为根本。


    然究其根本则核心在“观察者——六道有情”,没有观察者,即无“心识”,更何来“八识田”?三界意义何在?故因为观察者“三界”方才有“存在”的意义。且唯识之“八识田”在有情尤其人类观察者,若无前六识及第七末那识,八识何存?且“唯识所变现”并非究竟之论,在人道观察者尚可,在畜道观察者将作何解?在天道、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夫作何解?然六道有情皆有“心识”,三界故因“心识”而安立,若无观察者,三界何去何存?夫复何益?


    如果依以上之论当符合中道,可惜今人只知“三界唯心”,一切皆是幻化等等,这种认知已经违背了“色、空不二”的中道思想。再者“万法唯识”,若一味强调第八识而忽略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则又坠入“无根之水”的偏颇思维,缘若无前六识,观察者如何认知世界?若尽归前七识为“无明”烦恼,藏识依何而发显成智慧?六识与第七末那识、第八藏识本来浑然一体,区别仅仅是表里,若弃前六识谁开显第七、第八识?


    故尔般若部智慧兼顾“心法”与“色法”,心法以《金刚经》为代表,一如“一切有为法,如露亦如电,如梦幻泡影,应作如是观”,故有“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之空性达理。而色法则宗该于《理趣经》,故有“十七清净句皆为菩萨位”之论,亦即强调六识的清净意义,无眼耳鼻舌身意,观察者无能认知世界,亦即无能转识成智,便不能开显第七末那识,如此第八藏识根本无从开显,成佛何异画饼?!


    般若部的空性智慧与实相智慧则汇总于《心经》,所谓“色空不二”,换言之“色空互易”,约今日之哲学世界观名相即“物质、精神不二”、“物质、精神互易”。唯有如此的全息世界观,观察者对生命和宇宙的认识才会不失全面,依之指导观察者对微观、宏观世界的探索方能得出正确的认知理论!


    观察者于不同生命形态中积累的六识全部储存于第七末那识,而宇宙发生发展变化的全部信息则储存于第八藏识中!打开第七、八识都必须依靠前六识,故正确的认知应心、色兼顾!


    一味讲“”抑或一味讲“”都背离中道而坠入世界观的偏颇知见中,即纯粹唯心主义抑或纯粹唯物主义!


    丁酉岁生日修改于旧金山








    上一条:全息哲学思维——再说感恩         下一条:佛子问答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