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理趣经》全息哲学简牍8

    时间:2018/2/24 浏览次数:984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340



    何以故?一切法自性清净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


        “何以故?”,缘何此十七清净句如此殊胜?妙适、欲箭、触、爱缚、自在主、见、适悦、爱、慢、庄严、意滋泽、光明、身乐、色、声、香、味,总括我人一切世间活动眼、耳、鼻、舌、身、意之能缘所缘,在显教此为一切烦恼之根本,故行者需放弃妙适、断绝欲箭、不执于境触、离于爱缚、观身是空、离于执见、不求适悦、离爱无恨成就大爱、远于我慢、舍弃华丽庄严、不求意境滋泽、不为光明所眩、不逐身乐、绝色声香味,方谓修行。

    然密教之奥趣诚如一切如来演说,乃诸佛菩萨眷属修行法门,故非断无明,乃转无明为菩提,转烦恼为智慧。此十七清净句,反复强调“清净”,由此可见清净对于行者何等重要,身心清净三密疾速相应,速获三力加持所谓法界力、如来力及行者自身功德力。身心不清净,如何相应?成就悉地无异于画饼充饥。殊胜的根本因缘乃“一切法自性清净故”!“法”者,梵语音译为达磨、达摩、昙摩、昙等。在显教,指认识之标准、规范、法则、道理、教理、教说、真理、善行等。于色法、心法等一切诸法言之,法系指所有之存在。同时,诸法又分为有为与无为、善与不善、色与心、有漏与无漏、染与净、世间与出世间、可见与不可见、心相应与心不相应等二法。又就诸法之分类而言,最常用以赅括诸法者有俱舍宗之五位七十五法、唯识宗之五位百法。于六境中,眼、耳、鼻、舌、身等前五识之对境各称色、声、香、味、触;相对此五者,第六识(意识)所缘之对境,特称为法,或法处、法界。 

    在密教,“法”者六大——地、水、火风、空、识之体,四曼——大、法、三昧耶、竭磨之相,三密——身、口、意密之用皆名曰法。“自性”者指自体之本性。唯识家多称为自相。即诸法各自具有真实不变、清纯无杂之个性,称为自性。据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一,将自性分为七种,即:()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又解深密经卷二之一切法相品等,将一切法之性相分为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三种。然中论等则认为,诸法皆由因缘所成,而无有一定之自性,故自性即空。无贪、无嗔、无痴等三种善根及惭、愧二心所属于善法,故称为自性善。反之,称贪、嗔、痴、无惭、无愧等为自性不善。在密教,因离一切所执能执,无有障碍,故曰“自性清净”。因“自性”清净,法相清净,故曰“般若波罗蜜多清净”。

    上一条:《理趣经》全息哲学简牍7         下一条:佛子问答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