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黄帝内经》简牍与全息养生(34)

    时间:2014/9/2 浏览次数:1239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324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唐密传灯真圆阿奢黎  

     


    黄帝问曰: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为之热而烦满者,何也?

    岐伯对曰:阴气少而阳气胜,故热而烦满也。


    帝曰: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气也,寒从中生者何?

    岐伯曰:是人多痹气也,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

    帝曰:人有四支热,逢风寒如炙如火者,何也?


    岐伯曰:是人者,阴气虚,阳气盛四支者,阳也。两阳相得,而阴气虚少,少水不能灭盛火,而阳独治。独治者,不能生长也,独胜而止耳。逢风而如炙如火者,是人当肉烁也。


    帝曰:人有身寒,汤火不能热,厚衣不能温,然不冻栗,是为何病?


    岐伯曰:是人者素肾气胜,以水为事,太阳气衰,肾脂枯不长,一水不能胜两火。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冻栗者,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故不能冻栗,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


    帝曰:人之肉苛者,虽近衣絮,犹尚苛也,是谓何疾?


    岐伯曰:荣气虚,卫气实也。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与志不相有,曰死。

    帝曰: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有不得卧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卧,卧而喘者。皆何脏使然?愿闻其故。


    岐伯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阴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 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络脉逆也;络脉不得随经上下,故留经而不行。络脉之病人也微,故起居 如故而息有音也。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


    帝曰:善。



    译文:


    黄帝问道:人的体温不是一定不变的,人体也非经常会发热,然发热而心烦胸闷者究竟是为什么?


    岐伯回答:因人体阴气少而阳气盛,所以发热心烦胸闷。

    黄帝说道:人体不是因为衣着少而寒冷,体内却有寒气,那么寒气如何来的?


    岐伯回答:这种人体内多痹气(阳盛阴衰荣卫失调气血不通),阳气少,阴气重,所以身体寒冷如从水中刚出来。


    黄帝问道:人体四肢发热,遇到寒风却会发烫为什么?

    岐伯回答:这类人,阴气虚弱,阳气盛在四肢,亦阳。内阳气与外阳气两两相叠,阴气更虚,如少水不伏盛火,阳气独主。孤阳不生,因阳气独强,生机被遏制。四肢遇风,如同烤灸,理同烤肉。


    黄帝问道:人体发冷,热汤不能使之暖和,加厚衣服也不能升温,然却不怕寒冷,是什么征候?


    岐伯回答:这类患者通常肾气强盛,且多从事水湿之作,阳气衰弱,肾脏气血不能长养骨髓。肾脏五行属水,主生骨髓,肾脏气血枯则骨髓有亏,所以患者会觉得寒 冷至骨。然外寒不能使之受冻的原因则是,肝脏肝火一阳,心火二阳,肾脏孤阴,一阴难胜二阳(一水难制二火),所以不受冻,病名为骨痹,患者容易肢体拘挛屈曲。


    黄帝问道:有的人身体发沉麻木肉重,虽然穿着棉衣感觉依然,这是什么病?


    岐伯回答:这是由于营气虚而卫气实所致。营气虚弱则肌肉麻木不仁,卫气虚弱则肢体沉重,营气和卫气俱虚,既麻木不仁又举动无力。若人的形体与神志分离,就会死亡。


    黄帝问道:人病而气逆,有的可安卧而呼吸有声;有的不能安卧而呼吸无声;有的起居如常而呼吸有声;有的可安卧,动作会气喘;有的不能安卧,不能动作且气喘;有的不能安卧,卧则气喘。都是什么脏腑发病之表现征候呢?请国师详细解释。


    岐伯回答:不能安卧呼吸有声,是因为阳明经脉气血上逆。足三阴经气下行,现今上逆,所以呼吸有声。阳明经属于胃脉,胃腑为六腑交汇之海,胃气亦下行。如果 阳明经气血上逆,就是背其道,所以患者不得安卧。《下经》云:“胃气不和则睡不得安”,就是这个意思。起居如常呼吸有声,是肺脏之络脉气血不顺;络脉气血 不能随经运行所以气血滞留。络脉征候轻微,所以起居如常但呼吸有声。不得安卧,卧便咳喘,是因为水气重。水随津液流动,理不得入肺。肾脏主水生津液,今水气入肺则睡眠不安且喘息。



    点评:


    先祖们的生活以纯朴和简洁为特征,他们具备敏锐的精神感知力和洞察力,行为依据天地、生命之规律,所以能对人体机能和状态“洞然于心”,现代人则热衷于功 名利禄,精神感知力几乎丧失殆尽,明知不可为而强为之,最后导致自己身心严重超负荷,健康结果很凄惨。如同当代的贪官污吏,明知不可伸手伸手必被捉,然而 缺乏智慧,不敬畏天地神明,行为受贪欲支配,最后要么是被世间法律惩处,要么是被天谴招呼!


    《朱子治家格言》云:“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就是对现代人的警示,然财大了,位高了,名显了,绝大多数人会养成“老子天下第一”的习气,于是便是衰败的开始。


    我们的身心亦是如此,经络气血阴阳通过九窍与外环境不断进行“沟通”,如果沟通正常有序,则身心健康无虞,如果沟通失序,必然是健康受损的消极结果。而这种“沟通”简单言之就是物质、精神信息能量的交流!

     

    上一条:《黄帝内经》简牍与全息养生(33)         下一条:佛子问答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