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黄帝内经》简牍与全息养生(61)

    时间:2014/12/14 浏览次数:1548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371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唐密传灯真圆阿奢黎


    黄帝问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


    岐伯对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帝曰: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


    岐伯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帝曰:诸水皆生于肾乎?


    岐伯曰:肾者牝藏也,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胕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所谓玄府者,汗空也。


    帝曰:水俞五十七处者,是何主也?


    岐伯曰:肾俞五十七穴,积阴之所聚也,水所从出入也。尻上五行行五者,此肾俞。故水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分为相输俱受者,水气之所留也。


    伏菟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肾之街也。三阴之所交结于脚也。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肾脉之下行也,名曰太冲。凡五十七穴者,皆脏之阴络,水之所客也。


    帝曰:春取络脉分肉何也?

    岐伯曰: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肝气急,其风疾。经脉常深,其气少,不能深入,故取络脉分肉间。

    帝曰:夏取盛经分腠何也?


    岐伯曰:夏者火始治,心气始长,脉瘦气弱,阳气留溢,热熏分腠,内至于经。故取盛经分腠,绝肤而病去者,邪居浅也。所谓盛经者,阳脉也。

    帝曰:秋取经俞何也?


    岐伯曰:秋者金始治,肺将收杀,金将胜火,阳气在合,阴气初胜,湿气及体,阴气未盛,未能深入,故取俞以泻阴邪,取合以虚阳邪,阳气始衰,故取于合。

    帝曰:冬取井荥何也?


    岐伯曰:冬者水始治,肾方闭,阳气衰少,阴气坚盛,巨阳伏沉,阳脉乃去,故取井以下阴逆,取荥以实阳气。故曰:冬取井荥,春不鼽衄。


    帝曰:夫子言治热病五十九俞,余论其意,未能领别其处,愿闻其处,因闻其意。


    岐伯曰:头上五行行五者,以越诸阳之热逆也,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此八者,以泻胃中之热也。云门、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泻四肢之热也。五脏俞傍五,此十者,以泻五脏之热也。凡此五十九穴者,皆热之左右也。


    帝曰: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何也?

    岐伯曰:夫寒盛则生热也。


    译文:

    黄帝问道:足少阴肾经为何主肾脏?肾脏为何主水?


    岐伯回答:肾脏至阴之脏,水亦至阴,故藏水。肺脏为太阴脏,少阴属于冬季之脉。故而阴脉根本在于肾脏,其分布及于肺脏,是以肾脏、肺脏都可藏水。


    黄帝问道:肾脏既然藏水为何因水而生病?


    岐伯回答:肾脏为胃腑之关隘。关隘不畅,故水聚而浸满相应脏腑,或上或下浸溢皮肤而成浮肿。浮肿即水聚所引起的疾患。

    黄帝问道:水征都和肾脏有关吗?


    岐伯回答:肾脏为阴脏,地气为阴,上属于肾脏,生成水液。故至阴键勇,然劳作过甚,导致肾脏汗津出,若遇风邪,汗津不能内入脏腑,外不能溢出皮肤,于是便驻留汗孔(玄腑),流溢皮下,成为浮肿,根源在肾脏,谓之风水征。玄腑即汗孔。


    黄帝问道:水征腧穴有五十七个,以什么为主?


    岐伯回答:水征腧穴五十七个都以肾脏为主,乃是阴气之凝聚,水液所出入之穴位。骶骨上有五行每行个五个穴位,为肾俞。所以水征如果发于下部即为浮肿、大肚 子,发于上部则为咳喘,不能安卧,设若肾脏(本)肺脏(标)都发病,在肺脏就是咳喘,在肾脏为水肿,在肺脏因为水气逆行故不得躺卧,两脏关系密切都有征候 缘水气驻留所致。


    伏兔上方各有两行,每行五个穴位,为肾气循行的重要道路。三阴经同交结络在脚上。足内踝上方各有一行,每行六个穴位,为肾经下行的部分,名叫太冲。两侧全部共计五十七个穴位,都属于内脏的阴脉之络,为水气容易驻留部位。


    黄帝问道:春季针刺取穴络脉分肉间为何?


    岐伯回答:春季五行之木开始当值,肝脏之气生发,其气盛急,使得肝风速疾。肝脏之脉深藏,脉气弱少故针刺不能深入,才取络脉分肉浅表穴位。


    黄帝问道:夏季取穴于经气盛之分肉与腠理间为何?


    岐伯回答:夏季五行之火为主,心气生发,脉小经气弱,阳气流溢在表,热熏于分肉与腠理间,向内方能达经。所以选取经气盛之经脉在分肉和腠理间的穴位针刺,因邪气居留于浅表针刺皮下而病易祛。经气盛的经脉即阳经。


    黄帝问道:秋季针刺取穴经之腧穴为何?


    岐伯回答:秋季五行之金当令,肺脏收敛气血,金渐强于火,阳气在合穴,阴气渐胜于阳气,然湿邪及体因阴气尚不强盛故未深入体内,故选取腧穴针刺以泄阴邪,选取合穴针刺以虚阳邪,阳气渐衰弱,故取合穴。


    黄帝问道:冬季取穴井、荥穴为何?


    帝曰:冬取井荥何也?


    岐伯回答:冬季五行之水开始当令,肾脏闭藏,阳气衰弱,阴气强盛,太阳经脉气伏且沉,阳脉不显,所以选取井穴以泄阴邪,取荥穴以补阳气。所以有:冬季选取井荥穴,春季不会流鼻血。


    黄帝问道:国师讲了诊治热征有五十九腧穴,我明白其道理,但不明白穴位,愿国师讲解穴位位置。


    岐伯回答:头上有五行,每行有五个穴位,针刺可以泄诸阳经之热逆,针刺左右大杼、膺俞、缺盆、背俞八个穴位,可以泄胸中之热邪。针刺左右气街、三里、巨虚 上下廉八穴位,可以泄胃腑之热邪。针刺左右云门、髃骨、委中、髓空八穴位可以泄四肢之热邪。针刺五脏左右各五个共十个腧穴,可以泄五脏之热邪。这五十九个 穴位,都是针刺热征的部位。


    黄帝问道:人体受到寒邪,为何传为热征?


    岐伯回答:寒邪盛则会发热。


    点评:

    此篇中“水”如果简单理解为体内的“液体”就太单纯了,既然人体为物质、精神“一合相”之体,体内的“水”亦必然具有物质、精神双重涵义。人体大约百分之七十为“水”,“水”的良好状态必然关乎身心之健康。


    中医的哲学思想属于“全息哲学科学”,既包含物质亦宗概精神,如果用“唯物实证主义”的观点和逻辑来分析中医的哲学思想,就好比“以管窥豹、以蠡测海”, 然今天的中医现状确实是落于了这种“单纯幼稚”的状态。炎黄民族的身心状态因为外来文化之“风湿寒”之消极影响,现在处于严重的阴阳不调和五行混乱中,以 至于社会戾气飞扬,整个社会失去了秩序和诚信,人们之所行严重“背道而驰”,各行各业“大失其德”,好斗的、自私的、贪婪的却掌握着社会的话语权,一切唯 物而动,精神沦丧,失去了对于神明(精神生命)的敬畏,于是乎就潜规则大行其道......


    国家的管理者好比“医者”,能以“天人合一”之智慧理念治国,国之体当无恙,若顺乎外来文化的“风湿寒”之教条邪气,国之将亡速疾也!

    上一条:全息养生——建筑风水         下一条:佛子问答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