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佛曰“众生平等”,为何现实社会有贫富、夭寿、高下之别?

    时间:2014/8/11 浏览次数:1996 作者:真圆法师 点赞:240

    佛曰“众生平等”,为何现实社会有贫富、夭寿、高下之别?“众生平等”吗?很多时候我们口口声声“众生平等”那为什么有的人贫穷有的富有?为什么有的人疾病有的健康?为什么有的 人蹉跎有的顺遂?为什么有的人不幸有的快乐?因为得不到答案所以就会“怨天尤人”,从而怪罪他人、环境、制度等,这种“怨恨”情绪被将自己理想凌驾于社会 现实之上的极少数有情一忽悠,就成了“民生、民权”等上纲上线的问题。
    “众生平等”仅仅指众生佛性平等,而佛性如果恰当地比喻好比人类机体的细胞除了红血球外都拥有一个由46种染色体组成的细胞核,染色体本身又由DNA染色体丝构成,这种染色体丝在所有细胞中都是相同的。无论在任何肤色任何种族都是46种染色体,不多也不少。
    那么现实中为什么那么多的不平等?以至于很多热血有情动辄“路见不平一声吼”呢?
    在宇宙天地间有一条颠扑不破的公理 “因果关系”,即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故而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谚语。常识告诉我们“种豆”不可能得“瓜”,因为这是由“因果关系规律“决定的。
    佛家有言“欲知前世因且看今世果”,也说明的是因果关系。在表象上看来,今生富有的人因为辛勤劳动或者巧取豪夺获得了 “财富”,没有勤奋劳动或者老实巴交的人则遭受“贫穷”;健康的人因为经济条件好饮食作息睡眠正常等保养的好,不健康的则欠缺经济而辛劳不善保养;有身份 地位的人因为要么自身有能力要么有路子有关系,没能力没路子没关系的只好做升斗小民,如此等等。真实的深层次因果关系是这样吗?可以肯定地说“不”。
    现代人不信因果,故而一切观念都是超越了“因果关系规律”而产生的认知。因为我们没法看到前世的因缘,所以一提到因果很多人摇头甚或反问“你证明给我看我的前因”,由于精神现象的“不可物质实证性”,所以他们便会给“前世恶因”之说贴上“自欺欺人”的标签。
    物质和精神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乃至于互相转化。既然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我们今天的很多观念为什么完全割 裂了二者的关系?研究物质用实证主义的手段固然正确,研究精神也能用实证主义的手段吗?稍作思考便不会动辄让别人证明精神现象给自己看,因为在哲学逻辑上 是幼稚的。正是这种幼稚的逻辑变成了极少数有情批判《中医》、《周易》等传统文化为“伪科学”的出发点。依照矛盾论,完善的科学应该是既考虑物质亦兼顾精 神,末学谓之曰“全系哲学科学”。毕竟广义的科学概念是任何尝试阐释世界物质、生命现象的途径,仅仅停留在“经验的基础上累积起来的知识”这个层面必然太 狭隘。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世间的公理。为什么“偿命”?因为杀了人;为什么“还钱”因为欠了“债”。认真思考即便不明白前 世之因,也可以从理论上推论:今生的贫穷乃前面种下了“被贫穷”的因,今生的“疾病”乃前面种下了“被疾病”的因,今生的卑下乃前面种下了“被卑下”的 因。至于是前面的“何年月日?”只能自己去回忆了,今生找不到原因,那如果有“前世”,“因”必然是前世种下的。如果这种推论不能接受,那么就该干什么干 什么吧!
    如果接受佛家的因果报应理论,这里我们可以如此比喻:一个人前世积累的福德多寡好比银行里开了一个账户,蓝字是功德盈 余,故而今生投胎在富贵家,能享受健康、顺遂、名誉地位等;如果账户上是赤字,那就投胎到贫穷家庭,疾病、挫折、卑下等相伴随。后者设若想要改变就必须先 将账户上的赤字消灭,有了盈余方能实现“改变”;前者若是不珍惜,那么蓝字被消耗光了,接下来的就是疾病、挫折、不顺了。故而有句哲理性民谚“风水轮流 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富不过三代”也隐含这种哲理思想。所以跌下来的“高官”、身陷囫囵的“暴发户”等就是透支了功德账户,百姓所谓“不惜 福、不积德”的结果!
    位高权重当为百姓谋福利,钱财充盈当为社会多贡献,这是“惜福”也是“积德”。
    如果仅仅将贫穷、疾病和卑下归结为他人、环境、社会制度、政策、分配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等等之不公,显然只是着眼于表象了,尽管表象的影响不可低估。
    “众生佛性平等”,然受因果关系规律的制约,“表象”“不可能平等”,所以有性别、有长幼、有尊卑、有穷通、有夭寿。
    故而佛子修行则应该学“菩萨畏因”之真谛,不是学“众生畏果”的表象。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行十善道,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恶口、不两舌、不妄语、不绮语;积累智慧、放下嗔恨、放下贪心。
     

     

    上一条:《心经》简牍         下一条:佛子问答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