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唐密渊流 (十一)

    时间:2017/6/30 浏览次数:13855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612



    折纸是唐密传法的重要方式,阿奢黎亲笔将要传授的内容简单写明,并注明日期。受法者得到折纸才有修法的依据。


    折纸





    折纸法式简单,阿奢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详解修法内容和仪轨以及真言手印等等。为了使受法者便于修法,还需要教授阿奢黎予以指导。


    折纸不仅用于传法,也用于授予阿奢黎职位等等。


    密法规定在受阿奢黎灌顶之后,必加金刚名号,在此不述。



    加持


    梵语Adhisthana,原意为立于上面予以支持,在密法中意为护念、加护。加即加被、增加,持乃摄持、任持。在密法中指如来不可思议神力对行者的加持摄受。


    弘法大师在其《即身成佛义》中如此撰述:加持表示如来的大悲和众生的信心相互作用,佛日之影显于众生心水是为“加”,众生心水感得佛日是为“持”。佛菩萨慈悲加于有情,有情与佛菩萨感应道交,就是加持感应。日常生活中我们耳闻目睹的诸如“观音菩萨显灵”或者菩萨庇护躲过了灾难等等都是加持。


    本来佛与众生本性平等无二,然而佛已究竟,具有无量功德能力,有如太阳,众生总得温煦。《大日经》中有“三力偈”:以我功德力,如来加持力,及以法界力,普供养而住。三力加持是密法行者成就的依据,若无三力加持悉地难期。如来不可思议的功德力和法界一切诸佛菩萨相互供养的法力,行者通过身口意三密的精进观修才能感受并摄取,同时由于行者修菩萨行不断积聚福德资粮,可以迅速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象铁本来没有磁性,但是将铁放到磁场中就可以获得磁性。铁的适磁性原子结构好比众生具有本然佛性。


    大乘经典和密教经典中都表明佛与佛,佛与菩萨,菩萨之间存在相互供养。比如诸佛导师观世音菩萨誓愿供养一切如来,如来则转供养观世音菩萨;在密教中普贤菩萨供养一切如来,如来亦转供养普贤菩萨。如《佛说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中“无二平等最胜大仪轨王影像分第一”有“尔时所集一切如来。复於会中雨一切如来供养云海。供养普贤菩萨摩诃萨。作供养已。从金刚菩提心。出现照一切如来相圆满光明。普遍照耀。”其实质是佛自性身(法身)之自受用身、他受用身、变化身的相互作用,如此相互供养具有累加效应好比因陀罗网的光明。菩萨及一切天龙众生皆为如来等流法身。


    对于行者而言,三密相应就是入于如来三昧耶境地。



    加行

    所谓加行,指密教正式修法前的一系列训练。加为三力加持之意,行指行者努力不懈的修证,因此六度万行都可视为加行。


    唐密在接受传法灌顶入坛前的四种行法称为四度加行。分为十八道加行、金刚界加行、胎藏界加行和护摩加行。所谓“度”同六度万行中的度,意为借助波罗蜜行而超越生死以至觉悟。唐密在此基础上还有护身加行、理趣经加行和不动尊加行。高野山现在的四度加行规定为百日,可说是高强度的苦行训练。不严格完成四度加行根本不可能取得阿奢黎传法灌顶资格。


    护身也是加行一种。密宗修法中护身法非常重要,进道场前、修法前后都必须护身。那么什么是护身法?依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保护我们身心不受外环境一切物质的、精神的消极因素干扰的行法。


    我们大约都看过《西游记》,其中描写孙悟空化缘前先将唐三藏安置在地,然后用金箍棒在三藏周围画一圆圈,这样妖魔鬼怪就不能接触到三藏。这个圆圈好比金刚结界而成的护身圈。然《西游记》毕竟小说,大家以为是神话故事,密宗的护身法则不是神话故事了。


    通常护身法分为佛部、莲华部和金刚部和金刚甲胄。


    佛部护身法的作用:由结佛部印及诵真言,便能警觉三昧耶境中一切如来,悉当护念加持行者。一切如来以光明照触行者,所有罪障皆得消灭,寿命长远福慧增长。佛部圣众拥护欢喜,生生世世离诸恶趣,莲华化生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莲华部护身法的作用:由莲花印及诵真言便能警觉观自在菩萨及持莲华部圣众,悉皆欢喜加持护念,一切菩萨光明照触行者,所有业障皆得除灭,一切菩萨常为善友。


    金刚部护身法的作用:由金刚印及诵真言便能警觉一切金刚部圣众,加持拥护。行者所有罪障皆悉除灭,一切疾病苦痛不着于身,当得金刚坚固之体。


    金刚甲胄的作用:由结甲胄印及诵真言加持,即被金刚甲胄。所有毘那夜迦及诸天魔,作障碍者退散驰走。悉见行者光明被身,威德自在。若居山林及在险难皆悉无畏,水火等灾一切厄难,虎狼狮子刀杖枷锁如是等事皆悉消灭,见者欢喜。命终已后不堕恶趣,当生诸佛净妙国土。


    简言之护身法的作用,就是在我们身心周围形成一种“场”,这个场可以摄取积极的精神信息能量,并能转化消极的精神信息能量。


    加行后为正行,顺次进行,笼统称为加行。正行就是唐密正式修法实践,涉及三昧耶戒此处不述。



    灌顶


    无论学密者根器深浅和所受学的法门是什么,都必须如法授受。如果漫授漫受,均成越三昧耶罪。故《成就妙法莲华经王瑜伽观智仪轨》中所说:“一一真言,当亲禀受,若擅作者,名越三昧耶。或不经传授而念诵。或向未灌顶人说密咒,皆得越法罪。同于谤佛,决定堕于恶趣。”


    灌顶的梵文是abhiseka,本意是策(策立),澡浴清净,以水灌注。在古印度,国王即位加冕时,须用四大海水灌洒新国王顶,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一种庄严的授权仪式。大乘佛教尤其是密教也采用这种方式,阿奢黎代法身毗卢遮那如来以五智加持行者,净除行者障垢,而后由阿奢黎师资面授,才可以修行如来秘密法门。凡弟子入门或继承阿奢黎位,都必须经过灌顶仪式,这是密教除护摩外区别于他宗的重要法仪。


    密法前行修法必须从阿奢黎处取得阿奢黎亲笔书写的折纸,然后依照折纸完成前行修法。


    灌顶就其种类、内容、目的、形式等有许多分类。如金刚界胎藏界两部大法灌顶,五部(佛部、金刚部、宝部、莲花部和羯磨部)、三部(佛部、金刚部、莲花部)和别部(单个本尊)灌顶,还有依据《瑜祗经》的瑜祗灌顶等形式。《大日经》灌顶有阿奢黎灌顶和受明(持明)灌顶两种;七卷《教王经》中有贤瓶、秘密、智慧、秘密藏的摩顶、授记和放光三种灌顶;《瞿酰经》中有息灾、增益、降服和成就四种灌顶等等。


    现在唐密修行中最重要的灌顶有三种即结缘灌顶、持明灌顶和传法灌顶。


    结缘灌顶:以结缘为目的,不论男女老少根机差别,只要对密法有崇敬心都可以参加;


    持明灌顶:针对欲修密法并且有一定大乘基础的信众,予以一尊一真言或者一尊的供养修法次第的传授;


    传法灌顶:又叫阿奢黎位灌顶,必须是完成四加行的修行者从阿奢黎所受教普门大日如来仪轨的灌顶。《华严经》中也说:“得法王位,无量自在。譬如世间,灌顶受职。”


    受灌顶时,需要先投华,阿奢黎以华授行者,命行者以至诚心投于诸尊列坐的大曼陀罗上,随华落在何尊之处,就知道行者往昔因缘所习法门和曾亲近的善知识,即以相应本尊法门摄受,称为“投华得佛”。


    灌顶是获得本尊加持的必须途径。



    护摩


    护摩是密法中非常重要的修法之一,几乎每一位本尊修法都有护摩仪轨为辅。


    护摩为梵语音译,意为“焚烧”,即以火烧除不净。密教护摩法,设火坛(护摩炉),烧乳木(护摩木),然寓意为以智慧火烧烦恼薪,以真如之性火焚尽内外魔害,即转烦恼为菩提。《大日经疏》云“外典净行围陀论中,有火祠之法。然大乘真言门,亦有火法。所以尔者,为摄伏一类,故以佛韦陀事而摄伏之,然其义趣,犹如天地不可相并。”又云“护摩是如来慧火,能烧弃因缘所生灾横。”又云“烦恼为薪,智慧为火,以是因缘,成涅盘饭。”


    佛法中护摩有二种,一为外护摩,一为内护摩。


    外护摩法,择地作坛,中央备炉,设种种供物及他器具。在密法以后的修法实践中,择地作坛法渐渐为护摩坛所代替,护摩坛的“建”“毁”亦以相应约轨取代,然其意义如法不悖。于护摩修法中,召请本尊等众,安置于护摩坛上。于护摩炉中燃火,顺次投供物、乳木等于火中供养之,称外护摩。如《大日经疏》云:“次释外护摩者,有其三种,一本尊,二真言,三印。”一本尊,也就是行者本所尊仰的圣众,为了供养而安置,随所修本尊(佛、菩萨、明王、护法天等)法而安置相应本尊,于火中亦有是曼陀罗位。二真言,即护摩炉中置火处,以火为真言。三印,即身印,也就阿奢黎身。当作外护摩时,令此三位相应相当,也有净三业的涵义。根本三位谓身、炉、本尊,三位各有三位,本尊、真言、印也。本尊是意业,真言是口业,师身之印是身业,由此因缘,能净三业成三事,即成就三身所谓法身、报身、应身。护摩法的根本也就是借此仪轨达到三密相应而自净三业。


    外护摩法约为四种:息灾、增益、敬爱、降服。


    息灾法也称为寂灾法,梵语音译为‘扇底迦’。即消除自身或他人种种灾难病苦的修法。灾障其实是由于我们自己不正确的行为、语言和思想心念造成的,或者说为身口意三业感召而来。其中有与他人共同形成的共业,也有个人单独造作的个业。密法中息灾,并不是改变因果规律,而是通过修法,净化我们的言行和心灵,从因上转变,业果也会随之转变,换言之因果定业不变而内涵和性量发生改变。息灾法不同于外道祭祀神灵,以求消灾。若以四无量心分别息灾法亦是“悲法”。


    增益法,梵语音译为布瑟置迦,能增益自身及他人的寿命、福德、智慧、能力等等的法门。在密法中,如果行者发起菩提心,为利益一切众生誓求无上正觉,而宿业所感福慧因缘不足,阿奢黎悯其赤诚,而授以增益法,如法修持福德渐增,因缘顺遂成就道业。亦是“舍法”


    敬爱法,梵语音译为“伐施迦罗拏”。修持敬爱法,能使修行者自身及他人蒙佛菩萨加被而得到众人爱敬拥护。若有密法行者既发菩提心,而由往昔恶业因缘恶缘牵缠,重重障难阻碍道业,阿奢黎愍念,为授敬爱法,如法修持而得众人爱敬,和合拥护。敬爱法又分为信伏敬爱、和合敬爱、钩召敬爱和悉地敬爱。亦是“喜法”。


    降伏法也作调伏法,为调伏行者自身及他人的烦恼业缘或降伏怨敌等而修的密法。由于密法以慈悲为本,世事善恶因果都有其因缘,所以盛唐时代诸位祖师都尽量避免使用降伏法。如果以瞋恨心修降伏法降伏怨敌,则与佛法相违,修法者心不与大悲相应,自害害他,自身必定会堕入三恶道感受苦果。亦是“慈法”。


    内护摩法,实际属于“意观”,意义同“观身不净、观法无我、观行无常”等。以行者自身,本尊火天,坛上炉火,俱六大所成,住本不生际。观此三三平等不二,住于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观。以此观智火,烧无明烦恼薪,为内护摩。如《大日经疏》云“护摩是烧义也,由护摩能烧除诸业。以一切众生皆从业生,由生转业,轮回无已。以业除故,生亦得除,即是得解脱也。若能烧业者,名曰内护摩也”。所谓解脱,即转烦恼业苦而得解脱。如《大疏》又云“若真言行者,但作世谛护摩,不解此中密意,则与韦陀火祀不相滥耶。”然而内护摩的全息意义就是“转烦恼为菩提”,功用同我们每日忏悔、劝请、发菩提心、回向等。


    外护摩法,借相以庄严本尊,清净自身三业;内护摩法寓义于“心”达自性法身开显。


    延伸体解,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密、四无量行都可以视为护摩。



    观想法


    观心实相为佛教修行的根本点,无论何宗何派,如果舍诸法实相外求他法,即不为佛教,而同于魔说。所以禅宗以顿悟为旨,直观自心,天台以止观为业,华严以法界观心,而唯识、三论,也都有各自观心之法。净土《观无量寿经》中有十六种观想,假借谛观净土殊妙、佛身庄严以严净行者自心,心垢灭尽,净土自然现前,花开见佛,去实相不远。


    唐密中,行者身结如来印契,口诵如来真言,意观如来法身,或诸佛菩萨形像,或月轮、阿字等,以如来力、法界力及行者自身修持功德力三力加持,三密相应,速证菩提。唐密修行的效验、与成就的迟速与显宗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佛法有强大的加持力,与法身相应则能运用宇宙精神信息能量流。末法众生,障重慧浅,因此要获得法界的加持力,必须凭借阿奢黎的传递和引导……而阿奢黎虽处人中,或现凡夫相,而实与十方如来同一坐处,金刚界、胎藏界两部圣贤时时护持。未得阿奢黎许可,如来加持力、法界加持力无由获得。


    经阿奢黎许可入密坛受灌顶之后,才能在阿奢黎的指导下如法作观。未受阿奢黎灌顶传授者擅自作观,或随意为他人说观想法,均违越三昧耶戒。


    唐密中观想,具体来说,有因梵字起观、因法起观、因标帜起观、因诸尊形像起观四种。


    因字起观,即如观阿字等一切文字。


    因标帜起观,如观月轮、莲花、摩尼宝、金刚杵等。


    因法起观,如观慈悲喜舍、三平等观等。


    因人起观,如观本尊形像等。


    凡此种种,入手虽然有所差异,然而无论梵字、月轮、莲花、佛菩萨形像,或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等,都与自性法身相应,谛观分明,即是心垢渐除,法身逐渐开显之相。


    唐密基本的观法有以下几种:

    一体速疾力三昧观也称阿字观、双身观、三平等观、四无量观、五字轮观、六大无碍观、七空点观、八叶肉团心观、九重月轮观、十缘生观等,在此不一一细述。

    阿字观、月轮观、日轮观是密教无上瑜伽中非常重要的修行方法。



    阿字月轮观

    以观月轮而观想自身白净菩提心的密教观想法之一,诸如阿字观(本尊种子观)和真言字轮观等。


    《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中“我见自心,形如月轮。何故以月轮为喻?谓满月圆明体,则与菩提心相类。凡月轮有一十六分,喻瑜伽中金刚萨埵至金刚拳有十六大菩萨者。”学佛以发菩提心为最要,而借用洁白的月轮比喻修行者的菩提心,因为明月具有如下功德,如圆满、洁白、清净、清凉、明照、暗中独尊、中道、速疾、巡转、普现等等。又“後起月初,日日渐加,至十五日圆满无碍。所以观行者,初以阿字发起本心中分明,即渐令洁白分明,证无生智。夫阿字者,一切法本不生义。”


    面对本尊,观坛前一肘有自心月轮。此月轮为行者菩提心,能出生万法的本源,为诸佛极秘法界体性。行者端坐,调柔身心,观胸前一肘有一圆满的月轮,其色白洁,内外分明,清朗寂静,明澈湛然。眼目半阖,长视久观,心无散乱,了了分明。行者如此不断修观,终必见诸佛菩萨,亦见自心法身。


    阿字观有颂曰:

    八叶白莲一肘间,

    炳现阿字素光色;

    禅智俱入金刚缚,

    召入如来寂静智。

    梵文阿字。属于悉昙十二摩多(元音)之一,为五十字门最初的字母。全部悉昙文字中都包含阿字音。书写梵字的下笔点叫做“阿点”,观想大日如来阿字本不生而书写。无论显教密教都有阐释悉昙文字字义,密教尤为重视。梵文被看作佛陀的语言文字,故在密教的修行观想中至为重要。


    修行者自身观为阿字本源,阿字有三义:空、有、不生。因此观想梵文阿字,也就是观想诸法实际,在一片澄明湛静之中,借如来力、法界力和行者自身功德力,增长定慧,而能由观阿字而入于诸法实相,证见自心一切法本来不生,如同虚空无有涯畔。


    供养


    梵文pu-ja-,表示尊敬的意思,翻译为恭敬供养、奉事、奉献、奉施、报恩和供给等等,属于佛教礼仪,不仅佛教其他宗教都有类似的恭敬供养形式。最初,供养一般指用花、香、灯明等对佛(包括舍利)菩萨甚至明王诸天等的奉献,后来发展到对佛教经典(法)的供养和对僧人的供养,包括为比丘、比丘尼提供衣服、饮食、卧具、汤药。在释迦牟尼佛入灭后,供养开始涉及到建造佛像、佛塔,再后来随着僧团的发展和分化,开始对教团,比丘和比丘尼提供资具、金钱、土地等供养。


    供养和布施尽管对象有别,其实意思完全相同,然而如果我们在布施时想到接受布施的人将来必得成佛,那么我们就会以恭敬的心布施,换言之就是供养。生活中因为施舍被看作高位向低位、富者向贫者的救济施与,所以施舍就有了贬义色彩,其实施舍只有积极意义。


    菩萨行须学习财施和法施,在显教法施是必然的,然而在密教因从大日如来下来密法只择器而传师资相授,若遇大器利根之人则必须传付,这也是佛子对有情的供养。


    在《法华经》中讲到菩萨和诸天等以花、香、缨络、抹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十种供品供养如来;在密教行者修法以六种供养为主(六种供养——六波罗蜜),此外还分内供养和外供养、事供养和理供养。外供养就是六种供品供养也叫事供养,内供养乃持真言手印的供养也叫理供养。另外唐密的无上瑜伽观还有慈悲喜舍四无量行观想供养,《金刚顶经》中内外八菩萨的香花灯涂嬉鬘歌舞供养也是观想供养。


    佛子应互相礼敬,互相供养。


    阏伽、涂香、花鬘、烧香、饭食、灯明六种供养为唐密修法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是行者恭敬诸佛菩萨本尊的虔诚表示,另一方面六种供养也代表六波罗蜜行。六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阏伽——代表布施,阏伽意为无浊清净的水。我们的机体70%由水分子构成,故曰“水为养命之源”诚不为过。水有养育滋润之德,万物复苏调达,无水滋润无能茁壮;水有清洁之德,体有污垢无水难以涤除;水有流通之德,无论财施、无畏施和法施均有益于佛法流布弘扬。阏伽在修法中用于洗浴圣众足和漱口,乃表达我们对佛、菩萨、明王等的供养。佛、我、众生平等故,洗浴佛足和漱口正是祛除我们自己的贪嗔痴三毒。正如《胎藏界九方便》所说:“施身方便:我净此身离诸垢,及与三世身口意,过于大海刹尘数,奉献一切诸如来”。众生心净即是我心净,亦是佛之法身清净。


    涂香——代表持戒。在古印度,人们用香料末涂于身上,来消除身体异味。涂香有清凉芬芳之德,在密教中可以用来譬喻持戒无缺,或云“戒香熏习”。行者戒德具备,五分法身才能圆满。五分法身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涂香涂自体,因为行者本来具有佛性,勤修六度万行自然成就佛果;涂香供养诸佛菩萨,行者得佛菩萨慈悲加被。修行人“以戒为师”,戒律的全息意义是使我们的人格、佛格更趋完善。操行戒德具备的法师也值得四众信赖,戒律的另一意义是延续佛法的唯一保障。


    花鬘——代表忍辱,生忍、法忍、无生法忍。供养佛菩萨明王等本尊的时花,芬芳馥郁柔和清新,在密法中用来象征忍辱。佛教中尤其以莲花为崇,在“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中莲花有十种功德:①离诸染污,②不与恶俱,③戒香充满,④本体清净,⑤面相熙怡,⑥柔软不涩,⑦见者皆吉,⑧开敷具足,⑨成熟清浄,⑩生已有想。

    烧香——代表精进,在读经前我们总如此祈念“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如是精进必然得法界力如来力的加持,加上佛子自身努力的功德力,便三力具足,成佛不远。烧香表示佛子对佛法的信心不断增长,鼓舞自身精进努力。香弥法界,圣众本尊闻之欢喜,更赐行者智慧,直趣菩提。


    饭食——代表禅定,食物使行者精神体能饱满。古贤云“民以食为天”,而佛子则以禅定为食,密法行者更以三密相应之瑜伽禅观为成就悉地之舟楫。普通人不可一日无食,而密法行者不可一日离三密禅观。


    灯明——代表般若,佛菩萨的智慧、大慈悲如大光明照耀,使六道众生得到庇护,找到出离生死苦海的途径。行者本为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救济有情,然若智慧不具则无能助益有情。


    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瞋心,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痴(邪见)。如此密法修行中的“事相”作法就不仅仅是简单供养而能表达了。


    供养三宝,首先是供养如来,如来是天人师两足尊,他老人家并不缺乏任何一个有情的供养,好比富贵之人不需要来自他人的施舍。然供养如来是体现我们作为佛弟子的虔诚、恭敬和庄严。“贫女一灯胜却富者千盏”说的是一个很贫穷的女人,想供养佛陀,可是她身无分文,于是将自己非常喜欢的长头发剪下卖掉换了一小瓶香油,随后到佛陀住锡处,恭敬顶礼表达了对佛陀的恭敬,献上了一小瓶酥油并加进到灯器里,旁边的酥油灯是很多富有者所长期供养的。当天夜里忽然刮起大风,所有的酥油灯被风吹灭,惟有贫女供养的一盏酥油灯不曾熄灭。次日大众询问佛陀因缘,佛陀开示贫女是用全部的赤诚供养,对于她来说一盏灯的酥油是她全部的财产,也是她全部的虔敬心,而对富者而言,即便他供养了千盏酥油灯,依然仅仅是其财富的极少部分,换言之其虔敬心无法与前者相比。大众听后明白了具足虔诚是供养的根本。如果大家能够理解伊朗大地震时一个母亲为了救被卡车压着的孩子,举起了倾倒的大卡车就不难理解信心的精神力量了。


    在密法中更提倡平等供养,因世间一切无非清净法身随类化现而已。供养如来当以身口意供养,“我净此身离诸垢,奉献三世诸如来”,念念有佛念念慈悲心菩提心相续乃意供养,行行不离六度万行乃身供养,言辞契合真如智慧乃口供养。


    供养法,就是供养三藏,供养智慧真如,因我们一切有情本具如来智慧藏,实质就是自我供养,然我等有情本具智藏不曾开显则多表现愚痴贪嗔,故法供养则须以广读佛经开显智慧为首要。我们每日的读经打坐修法都是法供养,换言之法供养是我们自心如来和法藏如来的互动交流,故而在法会中要极尽庄严恭敬,儿戏不得!


    供养僧,僧是行世佛陀,换言之佛陀涅磐后的代言人。供养僧是为自己培植福田,或许有“狮子身中虫”,但凡身着袈裟就是福田,就应该供养尊重。



    持物


    持物即佛菩萨或明王诸天所持有的法器,属于诸尊三昧耶形式之一,结合相应本尊真言、印契,表现诸尊内证悉地。密教诸尊分为佛、菩萨、明王、天四大类,佛部诸尊极少有持物而佛母多数有,显教中菩萨多持莲花、经箧,密教中菩萨则除此之外还多持各种法器等,显教没有明王,而明王为密教特色之一。几乎全部明王除孔雀明王外都呈现多面多臂的忿怒形象。


    持物种类:

    自然形象如日、月、云、光明、火焰、星辰等;

    动物如孔雀、狮子、象、龙、蛇、兔、三足鸟、吐宝鼠等;

    植物如莲花、莲花叶、无忧树枝、药草、杨柳枝、蒲桃、萝卜等;


    器物有:

    佛具如金刚杵(独钴杵、三钴杵、五钴杵甚至九钴杵)、轮宝、金刚铃、羯磨(十字三钴杵)、锡杖、念珠、手香炉、花鬘、拂尘等;

    乐器类如箜篌、鼓、钹、琵琶、笛子、弦琴、法螺等;c武器类如斧钺、刀剑、弓箭、戟、矛、盾、钩等;

    杖棒如半月杖、仙杖、人头杖、宝珠杖、十字独钴杖等;其他如宫殿、宝塔、瓶(军持)、钵、壶、器皿、伞、绢索、环、秤、锁、镜子、团扇、宝印、经、箧、袈裟、网、袋、笔等;

    食物类如果实、团子、吉祥果等;

    佛教的如意珠、摩尼珠等所化生之佛等。



    学法次第

    最初学习梵文及显教,数年纯熟,经阿奢黎许可:

    一、在进行正式四度加行之前必须先学习护身法。

    1、入道场前先净三业。

    双膝长跪,虚心合掌诚心尽说陈三业一切罪:

    我从过去世,流转于生死,

    今对大圣尊,尽心而忏悔。

    如先佛所忏,我今如亦是。

    愿垂加持力,众生悉清净。

    以此大愿故,自他获无垢。


    2、三部护身(佛部、莲华部、金刚部)

    二、四度加行

    1、练习三大陀罗尼,即佛顶尊胜、宝箧印及弥陀根本咒,要诵习纯熟;

    2、修习《理趣经》加行;

    3、修习护身法加行;

    4、更修十八道加行。

    古时以上四度加行顺满千日,每度250日。若期间遇父母大故而停止,则需重新修之。现高野山四加行为100日。


    三、四度正行

    十八道加行圆满时,便由阿奢黎选日,授以十八道契印,然后修金胎二部及护摩法,于此即学密之四度正行次第,尚有口授心传,以心印心之密法再进而传授。


    四、正行完毕,入坛接受传法灌顶。


    唐密东传


    公元805年,青龙寺东院惠果阿奢黎将唐密泄瓶传授给日本留学僧空海,并嘱咐他立即回国弘扬密法,806年空海携带大量珍贵密法法器及两界曼陀罗返回日本。最初于高雄山寺建立坛场,其后于奈良东寺建立道场,再后来移锡高野山建立真言宗根本道场金刚峰寺,法脉延传至今已一千二百年。


    而在中国,自开元三大仕传入正纯密法,唐密在华夏大地兴盛了一百余年后,佛教遭遇了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灭佛,唐武宗会昌年间,寺院财产被剥夺,僧尼被迫还俗,寺庙荒圮,经籍散佚,中国佛教丧失了繁荣的客观条件,从此由极盛而走向衰落。会昌法难后,各个宗派均元气大伤,尤其唐密因五明具足的阿奢黎阙如、坛城仪轨要求精严而流于湮没。



    弘法大师空海


    弘法大师空海(774-835),密号遍照金刚,为唐密付法第八祖,日本真言宗开山祖师。他不仅是一位修证极高的密教大师,而且在语言、书法、艺术、建筑、科技等方面都表现出过人的才华,对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因而在日本享有崇高的声誉。


    空海的父亲名叫佐伯直田,母阿刀氏。佐伯氏是赞岐国(今日本香川县)富豪名门,空海大师的弟子实慧、智泉、真雅、真然等高僧,也都出自佐伯家族。阿刀氏一族在历史上多出高僧,如奈良时代的玄昉僧正、平安时代的善珠僧正等。


    空海出生的时候正值日本奈良时代末。他的母亲阿刀氏夜梦梵僧乘紫色云入怀,因而受孕,怀胎十二个月。于宝龟五年(774年)六月十五日,在风景秀丽的赞岐国多度郡屏风浦(今香川县善通寺市)降生。


    因为那个吉祥的梦境,所以给他起名贵物,幼名真鱼。


    空海生而颖慧,五、六岁时有神童之称。童年游戏,常捏泥为佛菩萨像。


    那时,他时常做一个相同的梦境,梦见诸佛菩萨坐在八瓣莲花上,放大光明。年幼的他还不明白梦境的含义,只觉得庄严美妙,心中十分向往。


    空海的舅父阿刀大足是一位儒学家,曾经充当桓武天皇的皇子伊予亲王的侍讲。空海十五岁入京都,随舅父阿刀大足学习学《论语》、《孝经》及史传等,兼学文章。


    十八岁入大学明经科,学习中国古典文化,从直讲味酒玄成读《毛诗》、《尚书》,随冈田博士学习《左传》、《春秋》,博览经史,尤其酷爱佛经。


    少年时代的真鱼在遍读经史之后感叹:“我学习的这些世间经籍,只不过是古人留下来的糟粕,浮生百年之间尚且不能带来真实的利益,此生结束之后又有什么益处呢?不如归仰真乘!”


    二十岁,于和泉国槙尾山寺从勤操大师剃度出家,法名教海,后改如空。勤操姓秦,是汉人后裔,三论宗名僧。延历十四年于东大寺受具足戒,改称空海,以勤操为师。


    他从勤操大师受学虚空藏求闻持法,并于德岛、高和二地寂静无人之处独自修法,精进不辍地修持,而有感应。空海入唐前所习虚空藏求闻持法,经善无畏、道慈、善议、勤操,而为空海禀传。


    延历十六年,二十四岁,着汉文《三教指归》三卷。这部著作以戏曲对话的形式,对儒、释、道三教的思想影响加以比较,指出佛法的超胜和究竟圆满。这部书见解精辟,对于儒、释、道三家都有深入的研究,即使是中国的耆年通儒,也很难通达三教,而此书竟然出自一位日本青年之手,不能不令人赞叹。


    此后学习俱舍、成实、法相、三论、法华诸宗经典。


    空海曾在佛前发下誓愿:“我时常寻求佛法的津要,三乘五乘十二部经,浩如烟海,心中犹疑未决,不知道应该学什么法。唯愿三世十方诸佛,示我不二法门。”如此一心祈愿,果然梦中有人告诉他说:“有一部大经,名为《大毗卢那经》,正是你要寻找的。”空海醒来心中欢喜,四处打听这部经,不久在高市郡久米道场东塔下找到这部经。然而还是有很多疑难,无处询问。


    于是空海决心前往大唐求法。804年五月十二日,空海随日本第十七次遣唐使团出发,与空海同时入唐的还有后来开创台密的最澄等人。船行海中,遭遇海难,另外两只船下落不明,空海所乘船只飘流到今天的福建省霞浦赤岸。


    福建官吏要求遣唐使出示国信,国信在副使的船上,在海难中失散,守卫官兵怀疑他们是倭寇,不准登岸。当时福州刺史因病离任,等新刺史上任后,藤元大使就修书给刺史,说明遣唐使船入唐的目的、意图。刺史不但没有消除疑虑,反而封检舟船,经常加以盘查。大使只好请空海代书。于是空海用汉文写了一封请愿书《为大使与福州观察使书》,诉说航程的艰辛和对大唐文化的仰慕之情:


    贺能启:

    高山澹然,禽兽不告劳而投归;深水不言,鱼龙不惮倦而逐赴。故能西羌梯险,贡垂衣君;南裔航深,献刑厝帝。诚是,明知艰难之亡身,然犹忘命德化之远及者也。伏惟大唐圣朝,霜露攸均,皇王宜家。明王继,圣帝重兴。掩顿九野,牢笼八纮。是以我日本国常见风雨和顺,定知中国有圣,刳巨抡于苍岭,摘皇华于丹墀。执蓬莱琛,献昆丘玉。起昔迄今,相续不绝。故今我国王顾先祖之贻谋,慕今帝之德化,谨差太政官右大辨正三品兼行越前国太守藤原朝臣贺能等,充使奉献国信别贡等物。贺能等忘身衔命,冒死入海。既辞本涯,比及中途,暴雨穿帆,戕风折柁。高波沃汉,短舟裔裔。飘风朝扇,推肝耽罗之狼心;北气夕发,失胆留求之虎性。频蹙猛风,待葬鳖口;攒眉惊汰,占宅鲸腹。随波升沉,任风南北。但见天水之碧色,岂视山谷之白雾掣掣波上,二月有余。水尽人疲,海长路远。飞虚脱翼,泳水杀鳍,何足为喻?仅八月初日,乍见云峰,欣悦罔极。过赤子之得母,越旱苗之遇霖。贺能等万冒死波,再见生日。是则圣德之所致也,非我力之所能也。又大唐之遇日本也虽云八狄云会,膝步高台;七戎雾谷,稽颡魏阙。而于我国使也,殊弘曲成,待以上客。面对龙颜,自承鸾纶;佳问荣庞,已过望外与。夫琐琐诸蕃岂同日可论乎?又竹符铜契本备奸诈。世淳。人质文契何用?是故,我国淳朴以降常事好邻。所献信物,不用印书;所遣使人,无有奸伪。相袭成风,于今无尽。加以使乎之人,必择腹心。任以腹心,何更用契?载籍所传,东方有国,其人恳直礼义之卿,君子之国。盖为此欤。然今州使责以文书,疑彼腹心。捡括船上,计数公私。斯乃理合法令,事得道理。官吏之道,实是可然。虽然,远人乍到,触途多忧。海中之愁,犹委胸臆。德酒之味,未饱心腹。率然禁制,手足无厝。又建中以往,入朝使船,直着杨苏,无漂荡之苦。州县诸司,慰劳殷勤。左右任使,不捡船物。今则事与昔异,遇将望疏。底下愚人,窃怀惊恨。伏愿垂柔远之惠,顾好邻之义。纵其习俗,不怪常风。然则涓涓百蛮,与流水朝宗舜海;喁喁万服,将葵藿以引领尧日。顺风之人,甘心逼凑;逐腥之蚁,悦意骈罗。今不任常习之小愿。奉启不宣。谨言。


    当地新任观察史兼刺史阎济美看到这篇谦恭得体的请愿书,惊讶之余异常感动,同时也为这封信的文采和书法所折服。不但允许他们上岸,并且给予盛情款待,安排旅馆,殷勤问候。并且快马奏报长安,终于获准入京。


    于是他们又从海路到福州上岸,获准上岸的只有22人,其中没有空海,因为空海的资历太浅了。空海又给刺使写了一封信,请求前去长安求法,言辞肯切,文笔优美。刺使深为感动,于是一面向朝廷奏明,一面允许他先随行。


    空海在赤岸前后共停留了41天。他身披僧袍,头戴斗笠,足踏芒鞋,虽然行旅稽迟,求法的信念却从未动摇。唐时的赤岸已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古镇,空海栖身避难上书侯旨的松模墩沙滩,离赤岸王氏家族先辈建立的书圣王羲之的“佐军祠”,只有一箭之地。对汉字书法怀着深厚感情的空海,一见如故,甚至经常沉浸于祠内庄严清幽的环境中,揣摩那些纪念王羲之和其子王献之的碑刻、碑文和书法拓片。还没有正式踏入大唐,就由于海难,而徘徊淹留在书圣的祠堂,这其间奇妙的因缘,令人感叹不已。空海后来成为日本着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采王羲之与颜真卿之长,清逸端严,别成一体,对日本书法影响甚巨。


    空海一行后来辗转来到福州,被安置在开元寺内,住了一个多月。福州开元寺是福州城内最大的寺院,约占当时城池面积十分之一,寺内藏有众多经书、宝物。


    空海在福建初识惟上,写下《在唐日示剑南惟上离合诗》:“磴危人难行,石崄兽无升。烛暗迷前后,蜀人不得过。”离合诗虽是一种文字游戏,却有很强的技巧性。在谜一般的诗句中,通过字与意的离合,寄托幽深的寓意。


    前御史大夫泉州别驾马揔,是当时着名的大学者,泉州归福州中都督府所督,马揔受宦官监军薛盈珍之谮而被贬为泉州别驾。他看到空海的诗非常惊异,于是写诗相赠:“何乃万里来,可非衔其才。增学助玄机,土人如子稀。”


    空海随遣唐使一行由福州前往京城长安,在福建段以水行为主。从福州出发乘船逆水上溯闽江、建溪、南浦溪,抵达浦城,舍舟登岸,越过仙霞岭,进入浙江,在清湖渡乘船顺流而下抵杭州。经江南河,北上渡长江,由山阳渎转淮河、汴河,经开封、洛阳,抵达长安。


    唐贞元二十年(804年)十一月三日,空海从福州往长安,十二月二十三日入长安,暂居长安城宣阳坊官宅。


    大唐贞元二十一年,即延历二十四年,二月十日,敕住西明寺永忠和尚故院。此后博览内经外典,研经习字,并遍访诸寺名僧,请益佛法,在醴泉寺从般若三藏与牟尼室利学《华严经》等,又随昙贞学悉昙梵语。他在中国期间,还广泛学习了唐朝的书法、艺术、工艺、科技和医学等等。


    大唐永贞元年(805年)五月下旬,始于青龙寺东塔院见到唐密第七代祖师惠果阿奢黎。


    惠果阿奢黎乍见空海,就含笑对他说:“我早就知道你会来,等你很久了,今日相见,太好了。我住世的时间不长了,无人付法,必须速办香华,入灌顶坛。”


    805年六月十三日,空海在长安城青龙寺东塔院灌顶道场,入学法灌顶坛。这一天,临大悲胎藏大曼陀罗,沐五部灌顶,受三密加持。从此以后,受胎藏界梵字仪轨,学诸尊瑜伽观智。


    七月上旬,更入金刚界大曼陀罗坛城,受五部灌顶。


    八月上旬,受传法阿奢黎位灌顶。当日青龙寺设五百僧斋,普供四众,青龙寺、大兴善寺等供奉大德,并临斋筵,观礼随喜。


    此后,金刚顶瑜伽五部真言密契,相续而受,梵字梵赞,空闲便学。


    惠果告诉空海:“真言秘藏,经疏奥义隐密,不假借图画不能相传。”于是惠果和尚又令供奉丹青李真等十余人图绘胎藏界金刚界等大曼陀罗十幅,召集二十余名经生抄写《金刚顶经》等密典,供奉铸博士杨忠信、赵吴新造密法法器十五件。


    惠果阿奢黎在三个月中将两部大法传授完毕,又嘱咐空海说:“如今此土密法缘尽,不能久住。应当将这两部大曼陀罗,一百余部金刚乘法,以及不空三藏传付的法物和供养具等,请回你的家乡流传海内。你刚来的时候,我恐怕自己的寿命不够长。现在已经传授你大法,经像等也已完成了。早日回到你的家乡,流布天下,上报国恩,下为苍生增福。这样四海清泰,万民安乐,就是报佛恩报师德了。你要为国尽忠,于家尽孝。明白这些道理,尽心供奉佛法,将来再回传华夏弘扬。你这一去,要将密法在东瀛传下去,努力啊!”


    空海回国前夕,惠果屡次说起宿缘。惠果圆寂之夜,又在禅定境界中对空海说:“你不知道我和你的宿缘有多深!多生之中,共同发下誓愿,弘演密藏,彼此代为师资,不只一两次。所以劝你远涉重洋,受我深法,受法完毕,我的心愿就了却了。你来中国接续我的法脉,将来我也会在东瀛成为你的入室弟子。不要在大唐淹留太久,我先行一步了。”


    十二月十五日,惠果和尚兰汤沐浴,结毗卢舍那法印,右胁而卧,安然圆寂。第二年正月起塔于孟村龙泉不空三藏大师塔侧。空海受唐宪宗诏命撰写碑文。


    当时长安内外,人才济济,精通文墨者不可胜数,惠果阿奢黎受三朝帝王的礼遇,得到百官的敬仰,尊为国师,他的碑文,竟让一位仅有半年师徒关系的海外学僧撰文题写,足见弘法大师在佛法、人品、文学、书法上的造诣,也可看出当时中国文化恢宏雍容的气度。


    皇宫中珍藏的王羲之墨迹损坏,因空海擅长“二王”书法,就请他补写,结果他补上的字与王羲之真迹极为相似,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境界。


    806年,空海打算回国,在明州(今宁波)海岸等候放行。一日,在海边遥遥面对故乡,望空抛出三钴杵,祈请三宝加持,为他探寻归国后弘法之地,只见三钴杵消失在海天尽处一片祥瑞的紫云中。空海回国后,访寻三钴杵的下落,一路找到高野山,得到山神“丹生都姬明神”和“狩场明神”的指引,发现三钴杵钉在一棵松树上,后来就在高野山建立起真言宗根本道场。


    806年八月,空海同橘逸势等人随遣唐使判官高阶远成在明州登船,携带经律论疏章传记和佛菩萨金刚天等像、两界曼陀罗、传法阿奢黎像、金刚智阿奢黎从印度带来的付法信物和其他法器等,扬帆启航驶向日本。


    当时秋风肆虐,风波险恶,空海向惠果阿奢黎开光的不动明王像祈请加持,明王放出光明,手中的利剑频频挥动,风浪平息下来,从这以后顺风航行不再有阻碍。这尊明王像至今保存在高野山,被称为“波切不动明王”。


    空海于大同元年(806年)十月二十二日归国。佛灭度后一千七百五十六年,真言教传汉土,后九十二年,密法始弘于东瀛。


    空海回国后暂住紫观世音寺,在安艺、博德等地修习惠果大师所传密法。十二月向天皇呈上新请来经等目录,大师仍旧滞留于九州岛太宰府。目录中不包括外书,仅佛典就有二百一十六部,四百六十一卷,其中新译经一百四十二部二百四十七卷,梵字真言赞等四十二部四十四卷,论疏章等三十二部一百七十卷,另有胎藏界金刚界曼陀罗及祖师影像等十幅,真言道具九种,惠果阿奢黎付嘱物十三种。


    新译经中,有一百一十八部一百五十卷为不空新译本,其余二十四部九十卷都是尚未传到日本的新译本。空海大师将玄宗至代宗朝由不空译完的密藏大部分传入日本。


    惠果阿奢黎的付嘱物包括金刚智阿奢黎从南天竺带来的佛舍利八十粒等八种传法印信,青龙寺阿奢黎所付健陀谷子袈裟等五种,供奉铸博士杨忠信等新造道具五宝五钴铃等九种,以及梵夹、金刚子等惠果阿奢黎所付法物。


    空海刚回国时,因为违反自费僧必须学满20年的规定,受到冷遇,后来经过疏通,日本皇室才许可他进京。


    空海回日本后首先在京都西部的高雄山神护寺修建灌顶坛。翌年即元和二年(807年)游化京都,入和泉尾山本寺山居修行。并在京都久米寺讲授大日经。810年冬十月,空海上表天皇,为镇护国家,消灾祈福,欲在高雄山寺(神护寺)修《仁王护国经》法等,得到许可,这是空海首度建坛修法。


    弘仁三年(812年)十一月十五日,空海大师于高雄山寺,修金刚界灌顶,受灌顶者有最澄等人,从此空海声名远播,广为人知。


    嵯峨天皇曾召空海入宫,与各宗派诸师论说佛法,空海以即身成佛立论,入五藏三摩地观而折伏华严宗道雄、天台宗圆澄等诸硕德,天皇和诸臣都赞叹不已,并向空海作礼。


    816年空海上奏朝廷取得高野山封地,经过十年的建设,总本山金刚峰寺落成,这里成为日本真言宗根本道场,法脉绵延1200年,至今不衰。


    空海刚完成金刚峰寺的建设,821年又到赞岐(今香川县)从事开凿万农池的工程,以方便农民灌溉。这项工程开始由他人督建,由于工程困难,进展迟缓。地方官员协议请空海担当此任,并向朝廷上奏请求。同年五月,他被任命为修筑别当,六月初,他由京都回到他的故乡。在他的率领下,历时三个月修建了赞崎平原南部的水利工程,以灌溉周围的农田。当地百姓十分感念他的功绩。


    弘仁十三年(822年),空海奉敕于奈良的东大寺建立真言院,修息灾、增益法。翌年,受赐京都的东寺,作为真言宗永久根本道场,并蒙嵯峨天皇赐号教王护国寺。东寺的建筑、佛像、僧众威仪等,全部仿照唐朝青龙寺的风貌。


    天长五年(828年)十二月,空海在东寺的东邻创建“综艺种智院”初等学校,教导僧俗弟子各项技能,确立密宗教学,普及庶民教育,是日本最早的私立学校,后来扩大为“种智院大学”。这是日本第一所平民学校,“普济童蒙”,“不论贵贱,不看贫富”,向一切庶民子弟开放,并且免费负担全体师生的生活所需。学校根据“兼综众艺”的宗旨,教授儒、道、佛教及各种学问。在坚持二十年之后,835年空海圆寂,由于经济困难,学校随即宣布停办。


    承和元年(834年)得到仁明天皇的敕许,仿唐朝设内道场作法,于宫中设真言院,创办“后七日御修法”。


    空海大师平生着述颇丰,如《辨显密二教论》、《秘藏宝钥》、《十住心论》、《大悉昙章》等,《文镜秘府论》等文学作品也广为流传。大师显现了多方面的卓越才华,擅长诗文的大师还着有汉诗文集《遍照发挥性灵集》十卷。


    在日本,大师与嵯峨天皇、橘逸势同称“三笔”,在日本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影响深远。他的书法作品笔势俊逸脱俗,如《风信帖》、《七祖赞》等都广为人知。


    空海回国后建坛修法五十一度,并以高野山金刚峰寺与东寺为真言宗根本道场,前后授灌顶者数万人,日本真言宗自此确立。


    门下弟子众多,其中实慧、真雅、真济、道雄、圆明、真如、杲邻、智泉、泰范、忠延,被誉为“十贤”。此外真绍、真然、常晓、坚慧、道昌、圆行、惠运等,也是颇有成就的高僧。


    承和二年(835年)三月二十一日寅时,空海大师示寂于金刚峰寺真言堂,世寿六十二。至今肉身完好保存于高野山奥之院空海庙下石室中。日本贞观六年(864年),赠大僧正法印大和尚。延喜二十一年(921年),空海的徒孙观贤上奏醍醐天皇,赐以“弘法大师”的谥号。


    附:

    弘法大师御遗告

    第一章(亦名《弘仁遗诫》)

    语诸弟子等。凡出家修道。本期佛果。不更要轮王梵释家。岂况人间少少果报乎。发心远涉。非足不能。趣向佛道。非戒宁到。必须显密二戒坚固受持。清净莫犯。所谓显戒者。三归八戒五戒及声闻菩萨等戒。四众各有本戒。密戒者。所谓三摩耶戒。亦名佛戒。亦名发菩提心戒。亦名无为戒等。如是诸戒。十善为本。所谓十善者。身三语四意三也。摄末归本。一心为本。一心之性。与佛无异。我心众生心佛心。三无差别。住此心即是修佛道。乘是宝乘直至道场。若上上智观者。即身成佛之径路。上智观者。即三大证果。中智观者。缘觉乘。下智观者。声闻乘也。如是诸戒不具足。慧眼闇冥。知此意如护眼命。宁弃身命。此戒莫犯。若故犯者。非佛弟子。非金刚子。非莲花子。非菩萨子。非声闻子。非吾弟子。我亦非彼师。与彼泥团折木何异。师资之道。相亲父子。父子虽骨肉相亲。但是一生之爱。生死之缚也。师资之爱。法义相亲。世间出世间。拔苦与乐。何能比况。所以殷懃提撕。示之迷衢。若随我诫。即是随顺三世佛戒。是则佛说。不是我言。诸近圆求寂近事童子等。奉行此等戒。精修本尊三摩地。速超三妄执。疾证三菩提。圆满二利。拔济四恩。所谓冒地萨埵。岂异人也。违我教诫。是名一阐提。长沉苦海。何时得脱。我又永不共住语。往去莫住。往去莫住。


    弘仁四年仲夏月晦日


    第二章(亦名《承和遗诫》)

    语诸金刚弟子等。夫剃头染衣之类。我大师薄伽梵子也。呼僧伽。僧伽梵名。翻云一味和合等。意云上下无诤论。长幼有次第。如乳水之无别。护持佛法。如鸿雁之有序。利益群生。若能护己。即名是佛弟子。若违斯义。即名魔党。佛弟子即是我弟子也。我弟子即是佛弟子也。魔党即非吾弟子。吾弟子即非魔弟子。非我及佛弟子。所谓旃陀罗恶人。旃陀罗恶人即佛法国家大贼。大贼则现世无自他之利。后生则入无间之狱。无间重罪人。诸佛大慈所不能覆荫。菩萨大悲所不能救护。何况诸天善神。谁人存念。宜汝等二三子熟顾。出家之本意。惟寻入道之源由。长兄以寛仁调众。幼弟以恭顺问道。不得谓贱贵。一钵单衣除烦扰。三时上堂观本尊三昧。五相入观证无上悉地。变五浊之浇风。勤三学之雅训。酬四恩之广德。兴三宝之妙道。此吾愿也。自外训诫。一如显密二教。莫违越。若故违越者。五大忿怒。十六金刚。依法捡殛。善心长者等。依内外法律治摈而已。以一知十。不烦多言。


    承和元年五月二十八日遗诫终







    上一条:唐密渊流 (十)         下一条:《天地至道-合气-全息哲学科学》39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