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天地至道-合气-全息哲学科学》20

    时间:2021/11/20 浏览次数:297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108




    (二)的全息哲学意义

    悲表伤心、哀痛、怜悯。在菩萨行则大菩提之悲心体现的是及于一切有情之同情、关心。有情身心处于三界火宅,贪嗔痴三毒烦恼煎熬,不明生死就里,故而菩萨以大悲心慈航普渡,拯济有情出离水深火热的苦宅。缘菩萨与有情同处一个大系统中,且依台球规律,应该是同舟共济的共生利益关系,故而体现全息感恩报恩的同体大悲


    因见有情之苦难心感悲痛在菩萨行便是同体大悲——全息大悲之精髓


    普贤金刚萨埵云我身既成普贤菩萨,发此心时,成就无边解脱。观一切有情,自他无别,同体大悲。此处一切有情,即无论物质有情抑或精神有情,全息统一,好比身体之细胞,虽然个别,息息相应。故而《金刚经》云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不名菩萨。分别心生起,便会妨碍同体大悲之开发,欲成就妙观察智如同缘木求鱼


    《摩诃止观》卷六云起大慈悲,爱同一子。今既继惑入空,同体哀伤倍复隆重,先人后己,与拔弥笃……以己之疾愍于彼疾,即是同体大悲。曹植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岂非今日娑婆世界战争、杀戮、尔虞我诈的最真实写照与警策?


    一切有情之存在都是全息的,好比每个有情如佛菩萨身体之一个细胞,细胞有难则全身难安,故而同体大悲乃是全息大悲。

    《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云譬如有人,诸子系在牢狱,当受大罪;其父慈恻,以若干方便,令得免苦,是大悲。作为佛子,理当如此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藏王菩萨正是大悲心具足方拯有情出离于水深火热之地狱使得清凉适悦而无暂歇。


    依照佛乘密法的全息哲学思想,有情和宇宙万象之构成乃缘六大即地、水、火、风、空、识。六大不调在个体即有病疾,在身外则属灾难。不调即是不,是以不通畅,不通畅则带来痛苦,虽然根源是十恶业,然则表征却为灾难、疾病和各种天灾人祸。只有悲心具足方能体察众生之疾苦过患,从而施以援手。如果没有同情恻隐之悲心,则有情之生死与己无关,听之任之,既是自私也是不能全息的表现。众生不存圣者何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没有任何一个有情可以孤立地存活于这个世界!生命链的任何环节中断,生命链上部的全部生物都会毁灭。没有人类机体中的微生物,人类也不可能生存,因此人类细胞与体内微生物亦是全息共生。


    作为佛子首先须发大菩提心,大菩提心就必须具备大悲心。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能修成佛果是痴人说梦。因为众生是根茎枝叶,菩萨佛是花果,没有根茎枝叶何来花果?故而菩萨以众生之苦为苦,以有情之患为患,感同身受,无时暂歇出生入死普渡有情,拔苦与乐,引导有情出离苦海。若不然,菩萨成佛也是悖论。范仲淹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就是大悲心使然。忧国忧民忧地球当是当代佛子的大菩提心表现,否则别标榜自己学佛,因为如此会招来无知有情对于三宝的诽谤。观今世道,何以很多有情一提到寺院和出家人就大摇其头?狮子身中虫故至此也!何以成为狮子身中虫?缘由之一欠缺大悲心!


    在个体,六大不调就是六大不合气,表现便是疾病。不调,身份肢节脾胃肠道疾患;不调,肾脏、血液、内分泌疾患;不调,心脏、眼睛、血液、肝脏疾患;不调肺脏、新陈代谢疾患;不调,细胞、组织、器官机能疾患;不调心智、神经系统疾患。

    在外环境,六大不调就是各种自然灾害。不调,地震、地陷、泥石流;不调,干旱、洪闹、雪灾、海啸;不调,四季节气紊乱、火山、火灾;不调,龙卷风、台风、沙尘暴;不调,瘟疫、战争、类似通古斯大爆炸之灾难等。


    观世音菩萨是大悲心的完美代表,是每个佛子的典范。菩萨因地修行曾发愿愿我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堕大闇处,忧愁孤穷,无有救护。若能念我,称我名字,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众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恼者,我终不成正觉。世尊,我今复为众生故,发上胜愿:愿今转轮圣王,于安乐世界成佛,号无量寿,于无量劫作佛事已,入般涅盘,乃至法住时,我于其中修菩萨道,能作佛事,其正法于初夜灭,我即于后夜成等正觉。受持观音菩萨名号,全息体解就是守护行者自己的大悲心,故而能感召菩萨于危难中施以援手,即是合气宇宙精神信息能量而感应得他人来帮助脱难。


    故《观音菩萨普门品》中云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是菩萨实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七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剎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剎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剎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崄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


    悲心所及,全息感召一切积极精神信息能量,物质化表现就是被拯救

    悲心,对于已经发生的苦难可以减轻痛苦,正在发生的苦难可以延缓甚或消除,将要发生的苦难可以避免。

    大悲心施之在此受之在彼,然缘有情彼此全息统一,故施者与受者同获法益。今日对他人苦难施以援手施以同情就是为他日自身的苦难种下获得援手获得同情的契机。


    大悲心,及于家人,亲情会更融洽和睦;及于邻居,邻里会更友好;及于同事,人际关系会更完善;及于冤家,仇怨会化解;及于动物,自然会更和谐;及于精神生命体,梦中会更安宁;及于大地,山川会更壮美;及于寰宇,星辰会更有序。


    作为佛子,扪心自问自己具备了大悲心吗?

    在冤家遭遇灾难的时候有没有幸灾乐祸?

    在上司被处罚的时候有没有额手共庆?

    在有钱人遭遇绑架的时候有没有窃喜?

    在穷人被逼迫的时候有没有袖手旁观?

    在动物被宰杀的时候有没有无动于衷?

    在有人破坏自他财产的时候有没有噤若寒蝉?

    在共同面临灾难的时候有没有力求自保?

    在路见不平的时候有没有明哲保身?


    悲心不具,就是菩提心不完善。菩提心不完善,就不能妄称佛子。地藏菩萨悲心具足才有誓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观音菩萨悲心具足才观闻世间一切悲苦音声而施救度。一切菩提萨埵悉皆悲心具足,故而佛法延续至今。


    对于灾难造成的痛苦,悲心是减轻之良药;

    对于正在发生的灾难,悲心是减轻伤害的良策;

    对于将要发生的灾难,悲心是避免痛苦的良御。

    佛乘密法的息灾法门都是大悲心的具体落实。故而,通过相应修法可以消灭曾经的灾难之因,可以减轻或阻止当下的灾难之果,可以避免将来的灾难之发生。


    佛曰众生平等,为何现实社会有贫富、夭寿、高下之别?


    很多时候人们口口声声众生平等

    为什么有人贫穷有人富有?

    为什么有人疾病有人健康?

    为什么有人蹉跎有人顺遂?

    为什么有人不幸有人快乐?

    因为得不到答案所以就会怨天尤人,从而怪罪他人、环境、制度等。


    众生平等仅仅指众生佛性平等,而佛性如果恰当比喻,好比人类机体的细胞除了红血球外都拥有一个由46种染色体组成的细胞核,染色体本身又由DNA染色体丝构成,这种染色体丝在所有细胞中都是相同的,无论在任何肤色任何种族都是46种染色体,不多也不少。


    现实中为什么那么多的不平等,以至于很多热血有情动辄路见不平一声吼呢?

    宇宙天地间有一条颠扑不破的公理——“因果关系,即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故而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谚语。种豆不可能得,因为这是由因果关系规律决定的。


    佛家有言欲知前世因且看今,也说明的是因果关系。在表象上看来,今生富有的人因为辛勤劳动甚或巧取豪夺获得了财富,没有勤奋劳动或者老实巴交的人则遭受贫穷;健康的人因为经济条件好饮食作息睡眠正常等保养的好,不健康的则欠缺经济保障而辛劳不善保养;有身份地位的人因为要么自身有能力要么有路子有关系,没能力没路子没关系的只好做升斗小民,如此等等。真实的深层次因果关系是这样吗?可以肯定


    现代人大多不信因果,故而一切观念都是超越了因果关系规律而产生的认知。因为人们没法看到前世的因缘,所以一提到因果很多人摇头甚或反问能证明前因吗?,由于精神现象的不可物质实证性,所以这些有情便会对前世恶因简单加以否定。


    物质和精神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乃至于互相转化。既然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今天的很多观念为什么完全割裂了二者的关系?研究物质用实证主义的手段固然正确,研究精神也能用实证主义的手段吗?稍作思考便不会动辄让别人证明精神现象,因为在哲学逻辑上是幼稚的。正是这种幼稚的逻辑变成了极少数有情批判《中医》、《周易》等传统文化为伪科学的出发点。依照矛盾论,完善的科学应该是既考虑物质亦兼顾精神,全息哲学。毕竟广义的科学概念是任何尝试阐释世界物质、生命现象的途径,仅仅停留在经验的基础上累积起来的知识这个层面必然太狭隘。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世间的公理。为什么偿命?因为杀了人;为什么还钱因为欠了。认真思考即便不明白前世之因,也可以从理论上推论:今生的贫穷乃前面种下了被贫穷的因,今生的疾病乃前面种下了被疾病的因,今生的卑下乃前面种下了被卑下的因。至于是前面的何年月日?只能自己去回忆了,今生找不到原因,那如果有前世必然是前世种下的。如果这种推论不能接受,那就继续固执己见吧!


    如果因果报应理论,这里可以如此比喻:一个人前世积累的福德多寡好比银行里开了一个账户,蓝字是功德盈余,故而今生投胎在富贵家,能享受健康、顺遂、名誉地位等;如果账户上是赤字,那就投胎到贫穷家庭,疾病、挫折、卑下等相伴随。后者设若想要改变就必须先将账户上的赤字消灭,有了盈余方能实现改变;前者若是不珍惜,那么蓝字被消耗光了,接下来的就是疾病、挫折、不顺了。故而有句哲理性民谚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富不过三代也隐含这种哲理思想。所以跌下来的高官、身陷囫囵的暴发户等就是透支了功德账户,实质乃不惜福、不积德的结果!


    位高权重当为百姓谋福利,钱财充盈当为社会多贡献,这是惜福也是积德

    如果仅仅将贫穷、疾病和卑下归结为他人、环境、社会制度、政策、分配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等等之不公,显然只是着眼于表象了,尽管表象的影响不可低估。

    众生佛性平等,然受因果关系规律的制约,表象不可能平等,所以有性别、有长幼、有尊卑、有穷通、有夭寿。


    故而佛子修行则应该学菩萨畏因之真谛,不学众生畏果的表象。

    所能做的就是行十善道,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恶口、不两舌、不妄语、不绮语;积累智慧、放下嗔恨、放下贪心。


    要养生要身心健康,就该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具备了大悲心。就全息养生而言,在那个和自己有过节的有情遭遇疾病、挫折、灾难的时候应该予以同情关心甚至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个时候正是化解过节的契机;在自己的竞争对手出现过失的时候不落井下石,从而维持良好的竞争秩序和为以后建立起信赖的合作关系做好铺垫;别对路边向自己乞讨的乞丐横眉冷对,自己几元钱可能不经意就会浪费掉,还不如布施给他们,因为他们很多是生活所迫,即便是以此为职业,也应该出于同情而非鄙视。在车厢里看见那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坐在自己旁边时切莫投去厌恶的眼神,因为我们的祖先曾经也是这样困顿过。在那个倒地昏厥的路人需要帮助时不要冷漠绕行或者旁观,在做好必要的自我保护的情况下尽可能予以援手,因为或许哪天倒在地上需要帮助的就是自己。在那个眼见亲人需要抢救却因为没有带足医疗费时千万别无动于衷,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在明知那个孩子不加教育会遗祸他人时因为其家富有或者有势力就不该听之任之而是予以管教约束。在看见有人倚强凌弱时切莫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如果因为胆怯可以电话报警。看见动物被虐待最好能加以制止


    铁石心肠之有情不在少数,然这种人的身心健康、家庭、事业等等是否如意顺遂呢?多数未必!因为冷漠、不关心他人,他人也多不愿意与之打交道,遇到困难只好自己扛着,内心委屈或者遭遇坎坷也无人可以倾诉,日积月累冷漠加深更近乎无情无义,对待亲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肯定是不养生的。反之如果有悲心,就会关心他人,对于减轻其因为遭遇痛苦而承受的精神压力是很有帮助的,一句发自内心的安慰,一个关怀的拥抱,都会给他人带来很大慰藉。


    佛乘密法的息灾法门都是借假修真的大悲心之具体落实,通过三密相应,获得法界强大的精神信息能量,从而为有情转化其所遭遇不幸的消极精神信息能量,以达到消除灾难吉祥如意。通过相应修法,可以消灭曾经的灾难之因使之重报轻受,可以减轻或阻止当下的灾难危害,可以避免将来的灾难发生!


    故而,悲心于全息养生中亦是要着意培养并完善的的。



     


    上一条:《天地至道-合气-全息哲学科学》19         下一条:《天地至道-合气-全息哲学科学》39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