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黄帝内经》简牍与全息养生(13)

    时间:2014/9/2 浏览次数:1308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296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唐密传灯真圆阿奢黎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岐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憺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 精祝由而已。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


    帝曰:善。余欲临病人,观死生,决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光,可得闻乎?


    岐伯曰: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先师之所传也。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 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色以应日,脉以应月。常求其要,则其要也。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所以远死而近生。生道以长,命 曰圣王。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汤液,十曰,以去八风五痹之病,十曰不已,治以草苏草菱之枝,本末为助,标本已得,邪气乃服。暮世之治病也则不然,治不本四 时,不知曰月,不审逆从。病形已成,乃欲微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粗工凶凶,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复起。


    帝曰:愿闻要道。岐伯曰: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逆从倒行,标本不得,亡神失国。去故就新,乃得真人。


    帝曰:余闻其要于夫子矣,夫子言不离色脉,此余之所知也。岐伯曰:治之极于一。帝曰:何谓一?岐伯曰:一者因得之。帝曰:奈何?岐伯曰: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帝曰:善。


    译文:


    黄帝问道:我听说古人治病,仅仅设法变化精气,念咒画符而已(祝由)。今天治病,身内用药草治疗,身外用针刺砭石,要么痊愈要么不痊愈,为什么?


    岐伯回答:远故人类生存环境与禽、兽相差无几,运动为了防止寒冷,居住于阴凉处为了避暑,内心无牵无挂,身外无求无逐,生活恬淡,外邪不侵。身内无必须药石 之疾患,身外无需针刺便是之疾患,所以仅仅咒语画符便可避去身心之消极精神信息能量体(鬼神)而获身心安适。现在则不然,人们内心充满忧患,肉体劳顿疲乏,又不顺应四时节气,与寒暑之时机相悖行事,故而随时感召邪风,朝夕感染虚邪,以至于身体内部五脏骨髓受损,身体外部九窍肌肤受伤,如此轻病演变成重 病,重病必死。仅仅依赖咒语画符无济于事。


    黄帝说道:很好。我想亲自看望病人,观察生、死之状,消除内心疑惑,想要明白诊治要领,内心明鉴如日月光明,能不能让我见闻?


    岐伯回答:气色的观察和脉象的凭诊,是非常珍贵的,我从先师所学。远古的医家僦贷季观察气色和脉象几近通神(贯通物质、精神),对应于五行金、木、水、火、 土、四季、八方之风、六合上下南北左右(或者六维宇宙观),不背离其自然规律,观察迁移变化之趋势,以辨别气色和脉象之微妙变化,以通达其所显示的脏腑变 化之机理。您想要明晰诊治之首要,凭脉察言观色就可。气色比拟于太阳,脉象比拟为月亮。经常探索气色脉象,就可以掌握气色脉象之重要意义。气色的变化,对应于四季迁变的脉象,明白这点极端重要,可以通神(全息地体解生命之物质精神内涵之义)。故而能养生以至于延缓死亡。善于延年益寿,就是圣医生王了。中古 之时,一旦发生疾患用汤液治疗,治疗十天,用以祛除八风和五痹(骨痹、筋痹、脉痹、肌痹、肉痹、皮痹),如果十天未痊愈,则加以草木根茎枝叶(草药),本末兼治,病征和病因祛除,邪气就被制服,疾患也就痊愈了。到了近世,诊治则不然,治疗不依据四季节气和阴阳变化,亦不审查阴阳顺逆。疾病发生了用针刺治疗 身体外部外,汤液治疗身体内部,且医术粗涩不精,以为可以治疗,岂知旧病未除新病却生。


    黄帝说道:我想听听关键的道理。


    岐伯回答:治疗之关键,是观察气色和凭脉,娴熟掌握色、脉,乃是治疗要则。如果不辨阴阳顺逆,不明病标(病征)病本(病因)而治疗,就会医死患者。弥补不足抛弃陋习,不断完善医理,终成得道之人。


    黄帝说道:我听您讲解了要则,您句句不离观察气色和凭脉,这些我都知道了。


    岐伯回答:治疗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黄帝问道:何谓天人合一?

    岐伯回答:天人合一从询问患者之发病因由而达到。


    黄帝问道:怎么做?


    岐伯回答:关闭门窗,排除外扰,全身心系念于患者,详细询问病情,渐渐进入患者之身心状态而以精神感知力体察其疾患之身心实情。与患者精神合一则可明晰对治之策,若不能与患者精神合一,则不得治疗良策而致疾患不治。


    黄帝赞叹:好!


     

    点评:

    “祝由”一词,在古代指画符念咒,今人要么简单肤浅地理解为“迷信”,要么认为其时“原始心理学”,都不得要领。我们需要明白一个哲学逻辑:人体是由肉体与灵 魂一合相而成,肉体离开微生物是不能存活的,换言之肉体与数十倍于体细胞的微生物共生;同理人的灵魂也不能孤立存在,也应该共生诸多灵魂。如果不接受这个逻辑推理,那要认识人类自身永远不会有满意的答案。古人的精神感知力超强,是以能够“看到”与人体灵魂共生的灵魂,所以采取咒语画符的形式加以调整(驱邪),以达到治疗疾患的目的,这点大约是现代科学原教旨主义幼稚儿们所不能理解的。佛乘密法的真言咒语其诞生和意境相差无几,简单体解就是对于宇宙精神信息能量的驾驭和对精神生命的驱使。


    “治之极于一”,这里的“一”如果简单理解为“还有一种方法”似乎就与《黄帝内经》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大相径庭了,故余之体解此“一”为“天人合一”的意思,缘有“极”字,即最高最极,非天人合一之境界莫属。

    上一条:《黄帝内经》简牍与全息养生(12)         下一条:佛子问答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